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50%置信区间这一简单方法可把突然绝灭和逐渐绝灭区分开来,如果化石记录是突然消失,那么可以预测绝灭层位的位置。Seymour镳菊石化石的分析表明,尽管这些化石记录在K-R界线之下10-50m的整个地层区间逐渐消失,但其消失方式在K-R界线处具突然群绝灭特征。  相似文献   

2.
《湖南地质》2009,(4):1-1
一位科学家发现地下突然出现一个大洞,整个城市面临塌陷的危险。而盛大的狂欢节又迫在眉睫。他费尽心力,最终解除了这场危机。  相似文献   

3.
地下工程洞体突然涌水量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基岩水运动的平均流速分析,提出了不同流条件突水的涌水量理论计算方法,也为现场突然涌水量计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人一旦过了五十,有时会突然地从内心里萌生出一种情绪,一种莫名的情绪,或许,这就是思乡的情绪吧!  相似文献   

5.
1996年1月3-8日在彭泽县城北东,由长长江堤岸突然大规模塌陷造成的地质灾害,损失严重。造成该次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土洞及溶洞的塌陷,同时还诱发了土层滑坡的并发。  相似文献   

6.
一、钻孔上帮沟槽卡钻事故1.所谓上帮沟槽问题,即在钻进过程中钻孔井壁上帮形成的沟槽(简称上沟槽一下同)。这类沟槽形成的条件:(1)钻孔深度较大,一般在500米以上,施工周期较长;(2)上部孔段突然上漂,例如白银矿区ZK13—61孔,0~100米倾角保持88°,100~200米上漂12°,200~300米上漂1°30′,300~700米平均百米上漂6°30′。钻孔在100~200米处倾角突然上漂,在100~250米处形成上沟槽,多次发生沟槽卡钻现象;(3)突然弯曲孔段的岩石较软或有断层破碎带;(4)在减压孔  相似文献   

7.
秋日私语     
秋,连接着火红的盛夏和雪白的隆冬。像一位柔美的淑女,步履姗姗.让你在不经意的某一个时刻,突然发觉她的来临。  相似文献   

8.
红原泥炭苔草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全新世季风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红原泥炭中挑选出的单一植物残体——苔草纤维素的δ^13C时间序列是印度洋夏季风强度变化的敏感代用指标,它不仅请楚地指示了过去12000年印度洋夏季风数千年尺度上的变化历史,而义记录下了9次明显的季风突然减弱事件,它们可以与同时期北大西洋发生的冰川漂移碎屑沉积物事件一一对比。红原泥炭混合纤维素δ^13C时间序列也同样请楚地记录了过去12000年印度洋夏季风数千年尺度上的变化历史,对全球大范围的主要气候突然变化事件也有很好的响应。因此,泥炭混合纤维素δ^13C时间序列乃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古气候代用记录。  相似文献   

9.
试论土的应力应变模式与滑坡发育过程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陈守义 《岩土力学》1996,17(3):21-26
滑坡按其发育过程的特点可区分为突然失稳型和渐进破坏型。本文分析了这两类滑坡在破坏机理和发生条件上的差异,阐明了土的应力应变模式与滑坡发育过程的特点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洪业汤 《第四纪研究》2002,22(6):524-532
本文试图介绍发生在非冰期,主要是全新世的突然气候变化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包括山地冰川和深海沉积物所记录的全新世突然气候变化,季风和干旱气候突然变化,以及突然气候变化与太阳变化的关系。太阳变化对整个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影响似乎正愈来愈明晰起来。  相似文献   

11.
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通过信号强化、大比例显示及蚂蚁体追踪技术,在剖面上建立了小断层的识别标志:1)同相轴的轻微错断;2)同相轴的分叉、合并;3)同相轴的挠曲、强相位转换;4)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5)同相轴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突然变化,表现为不连续;6)借助蚂蚁体剖面识别小断层.通过分析临北地区不同规模断层的空间组合样式,利用平衡剖面原理,恢复了不同规模断层的演化过程.构造物理模拟显示,临北地区小断层主要为主干断层活动的派生或伴生构造,大断层附近的区域应力场是其主要形成原因,形成的小断层多与大断裂平行,呈平行式分布.  相似文献   

12.
4月5日上午11时左右,在二六五大队老基地第九栋平房房头玩耍的几个孩子正玩得尽兴时,突然一个男孩子不慎掉进了1个一米多深的粪坑里。在一起玩耍的其他几个小朋友见状都吓傻了,顷刻间都跑得无影无踪。  相似文献   

13.
豫西中元古界汝阳群高频旋回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振宇  李永铁 《沉积学报》1997,15(A12):41-45
豫西中元古界汝阳群可划分为6个3级层序,这些层序又由若干频层序构成,其中第6层序包含了9个副层序组,36个以上副层序。副层序一般反映了向上变浅的沉积相序,顶底面均是一个突然变深的沉积间断面,并伴有明显的冲刷现象。  相似文献   

14.
李强 《河南地质》1992,10(4):303-307
本文以系统理论为出发点,研究了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几个问题,指出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实质,是地球表层系统某一子系统发生了突然而又强烈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分析造成这种流动的原因,是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状态时,物质和能量流动自组织的结果,并在以上基础上得出了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某些特征,指出了防御和减轻这些灾害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0月5日凌晨3时,正在进行暗挖施工的如意坊一工地,突然有股巨大不明涌水涌出,致命名地表塌隐,呈一个深约5~6m面积约300m^2的大坑,一座面积80m^2的餐厅当场被埋进了泥水当中。幸好未造成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地区南缘奥陶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鄂尔多斯地区南缘奥陶纪可划分为12个层序(sequences).本区奥陶纪地壳演化正处于重要关键时期,早奥陶世(冶里-亮甲山期、马家沟期、峰峰期)为被动大陆边缘,划分为7个层序.海平面突然上升,尔后逐渐下降.中、晚奥陶世(赵老峪期、上店期)演化为主动大陆边缘,可划分为5个层序.海平面就鄂尔多斯地区整体而言发生大规模海退,露出海面.但就鄂尔多斯地区南缘则海水突然加深,随后海平面渐渐下降.晚奥陶世卡拉道克世末鄂尔多斯地区海水全部退出.  相似文献   

17.
南海地区NS93-5柱样在倒数第二次冰消期出现浮游有孔虫壳体δ^13C值快速负偏(幅度达1.7‰),来自世界各大洋的深海记录和来自北美洲,欧洲,中国等地的陆相记录均指示当时存在大体同步的δ^13C值变化表明:倒数第二次冰消期时存在一次全球尺度的δ^13C值快速负偏事件,δ^13C值在约0.131MaB.P。达到负偏极值,其负偏幅度多在0.5‰-1‰,局部地区负偏幅度>2‰<当时δ^13C值的变化呈突然快速负偏,而后指数曲线状缓慢回返,局面δ^13C突然快速负偏对应大气甲烷浓度快速增加,全球快速升温及冰盖开始快速消融等特点,表明大洋环流格局的变化引起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突然失稳分解并释放大量甲烷可能是其直接成因,释放地点推测是在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  相似文献   

18.
2001年底以来美国《财富》500强排名第七位的安然公司,因5.52亿美元虚假利润丑闻和财务危机突然宣布破产,暴露了美国公司治理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使人们不得不对美国公司治理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在思考美国公司治理教训的同时,深入研究中国公司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沥青路面下融化盘形成变化特征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李述训  吴紫汪 《冰川冻土》1997,19(2):133-140
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沥青路面的辅设改变了地表与大气之间的热交换关系,尤其是路面水分蒸发量大量减少,致使路面突然升高,多年冻土层内能量积蓄增多,地温升高,上奶宵年下降。最终在路基下多年冻土顶板上形成融化夹层,并随时间延长,多年冻土顶板下降,融化夹层逐年扩大,多年冻土地下冰融化,路面破坏,严重影响道路运营。  相似文献   

20.
化学定时炸弹(chemicalTimeBomb,CTB)一词是奥地利的W.M.Stigliani1990年正式提出的,定义为:“化学定时炸弹的概念涉及一系列事件.使长期储存于土壤及沉积物中的化学物质活动化,引致延缓而突然爆发的有害效应。”化学定时炸弹包括两个阶段:引用或累积阶段,往往经历数十年或数百年;爆炸阶段,往往在短短几年或几十年内造成严重灾害。化学物质在土壤中的累积与储存,在一定长的时间内不表现为危害,但当储存量超过土壤或沉积物承受能力的限度时,或者当气候、土地利用方式等发生改变时,就会突然活动化,导致严重灾害。从工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