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酝酿了两年之久的《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5月25日正式公布,拉开深圳历史上又一次“土改”的序幕。在启动仪式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宣布,《总体方案》已于今年2月29日获国土资源部和广东省政府联合批复。国土资源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将采用部省合作方式,共同支持、指导深圳开展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验与试点工作,并要求深圳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为国家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潘昭晖 《湖南地质》2010,(10):50-51
目前,楼市在刚需推动下反弹,供需矛盾再次紧张。按照“国十条”中“促供给”的调控逻辑,4季度各地政府势必会加大土地供应力度,以改变市场预期,舒缓楼市供需矛盾。譬如,深圳上半年仅推出一宗住宅用地,最近一次推出3宗住宅用地,这便是明证。但世联研究认为,增加土地供应量不一定能在短期对楼市产生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 全国国土资源领域职务犯罪呈现多发性、连续性、群体性和隐蔽性等特点,但总体上可控。土地征用、审批,土地招拍挂,土地转让、矿业权出让,矿产资源监管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且窝案串案较多。也有政府工作人员借口“改革”、“发展”,以搞活经济和招商引资为幌子,利用权力或影响,直接出面或“打招呼”帮助打通关节,影响国土资源管理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4.
《河南地质》2011,(2):46-46
广东省深圳市2011年规划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传出消息,针对深圳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大量土地难以利用的情况,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员会通过探索土地管理“深圳模式”,加快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步伐,计划在未来5年释放150平方公里用地潜力。  相似文献   

5.
土地违法执法难,是困扰国土资源部门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通过“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查处土地违法违规专项行动”、“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和“卫片执法检查”等多次强有力的土地执法行动,土地违法行为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但是,这仅能治其标,而不能治其本。破解执法难,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要深入研究违法案件的“症状”,研制出对症之“药”,才能治其根本。  相似文献   

6.
深圳赛格广场大厦地下室 "全逆作法"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圳赛格广场大厦是世界上钢管混凝土结构体系最高的建筑,其地下室施工采用了“全逆作法”。  相似文献   

7.
现行土地制度是制造纷争的制度,其运行结果与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相去甚远。小打小闹的改革解决不了问题,需要大战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农村土地改革的思路上有大突破,如“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等,但尚未将土地改革提升到政治高度以统一全党认识,以致相关法律的修订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8.
2002年,国土资源部出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我国正式实施土地“招拍挂”船标、拍卖、挂牌)制度。此举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暗箱操作”等土地腐败问题,制度创新意义不容否认。但多年的实践表明,“招拍挂”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诸如过分抬高地价、恶意竞价收取好处费等实际问题,现行“招拍挂”制度存在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徐景颜 《山东地质》2009,(6):I0001-I0001
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将思绪从四面八方暂且收拢回来,将它集束投向这块承载、养育我们的厚土。思忖一下,我们的脚下是否依旧坚实、丰饶,是否可以支撑我们走得更快、更稳。  相似文献   

10.
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苑。当“太空粮食”还是人类遥不可及的梦想时,人类全部生存的希望,还必须寄托在土地这块须臾不可缺的宝藏之上。  相似文献   

11.
编读     
《湖南地质》2010,(5):2-2
“珍惜土地资源保障经济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乍一看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在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及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大背景下,土地综合整治应运而生。其丰富的内涵涉及了国土、规划、交通、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诸多部门,再也不是国土部门的“独角戏”。贵刊4月份的《“光明”的前途》一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土地综合整治范本,使未来土地困局终现光明。 ——龙山县国土资源局程远军  相似文献   

12.
《河南地质》2008,(8):48-48
《新华每日电讯》7月6日刊登王立彬的文章说,2008年过半,从广州、深圳、上海、杭州、南京到北京,去年的热点“地王”纷纷“流拍”。土地市场迅速“变脸”,致使往日不赞成房价“拐点”的说者,如今也承认、感叹地价出现“拐点”。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桃源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致力于真心实意为“三农”,全面规范上水平,开创了创历史的“六个最”:即开发规模最大、整合资金最多、工程质量最优、建设进度最快、项目管理最民主、人民群众最满意。建成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已经成为土地开发整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压。  相似文献   

14.
《湖南地质》2012,(3):17-17
“农妇,山泉,有点田。”这个从某广告衍生出来的小段子,据说是前几年许多年轻中国男性对于生活的终极梦想。在我看来,这个小段子最有意思的是“有点田”那三个字,这种调侃或许很容易被理解为中了小农意识的“流毒”,但却再一次鲜活展现了土地(不论大小)所带来的安全感,实际上是国人与生俱来的“遗传基因”。翻翻故纸堆,各朝历代对于土地有近乎偏执热爱的知名人士,似乎并不难寻。  相似文献   

15.
沈彦 《湖南地质》2010,(5):43-44
2009年12月14日,在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常务会议上,国务院就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增加供给、抑制投机、加强监管、推进保障房建设”等四大举措。湖南省每年的土地供应总量在增加,存量用地供应量比例均大幅提高,但实际开发的并不到位,有的开发商捂地。2010年第一季度,全省土地供应总量为1388.75公顷,同比增加20.50%。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刚性有余、弹性不足”的问题较突出。如何增强土地利用规划的适应性和前瞻性,制定具有弹性和更具操作性的规划,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土地综合整治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改造,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耕地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过程,它的关键在于形成建设合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保发展、保红线”的结合点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8.
杨忠耀 《广西地质》2001,14(2):33-39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匮乏;土地资源广阔,但荒漠化石漠化严重;自然景观独特,但生态环境脆弱。这些矛盾决定了“水是中国广袤西部开发的关键”。解决水资源问题,西中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以正确的哲学思维为指导,树立“天人合一”的开发观,“对立统一”的改造观,“一分为二”的技术观,才能使具体技术措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形成了国家、省、市(地)、县(区)和乡(镇)5个层次较完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但还存在各级规划的职能分工不够明确,重点不够突出,内容雷同等问题,规划内容的“越位”和“缺位”现象并存。针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框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土地规划体系的对策建议,为正在开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成为地学领域的一块“宝地”,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地学工作者的特殊“关爱”。但由于其大部分地区的基础地质工作相对较弱,有些地区还属空白区,因此人们对这块“神秘、神圣、神奇”之地的认识尚处于较低水平,极大地制约了该地区的地质理论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