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祝福泰宁     
陈安泽 《地球》2010,(4):17-19
地质公园(Geopark)是21世纪涌现出来的一项新生事物,是地质工作开拓服务领域的一项创举,是旅游业的一个新品牌。顾名思义,地质公园是以地质遗迹为主要观赏、游览对象的公园。地质遗迹听起来似乎有些陌生,其实自然界的山山水水都属于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遗迹,那些以真山真水构成的自然公园,都属于地质公园的范畴。只不过在本世纪之前没有正式命名罢了。  相似文献   

2.
姜建军 《地球》2009,(4):15-19
中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比较丰富、分布地域较为广阔、种类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我国在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中,通过多年探索,逐步形成了通过建立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和地质公园的方式来实现保护地质遗迹的目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通过地质公园的建立,既有效地保护了地质遗迹资源,又充分利用地质遗迹的科学和观赏价值来推进地学研究、科普教育、地学旅游,从而达到提高公民素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目地。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7,(3)
<正>2017春节刚过,我国的地质公园建设又传来好消息,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印发了《关于禹州华夏植物群省级地质公园命名的批复》函,同意禹州华夏植物群省级地质公园命名并准予揭碑开园。据悉,华夏植物群地质公园是国内第一个古植物化石地质遗迹应用于旅游开发的地质公园。有关专家认为,各地尚无以古植物为主题的地质公园,该公园填补了我国地质公园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4.
陈安泽 《地球》2009,(3):6-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地质公园,可简称为“国家地质公园”。她由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审定,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授牌。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具有国家级特殊地质科学意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相似文献   

5.
《地球》2009,(4):7-10
从地质遗迹的保护到地质公园的建立,全球地学工作者们历经了长时间的努力和奋斗。  相似文献   

6.
地质公园是以保护地质遗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地质公园科普旅游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全新旅游方式。文中分析了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野牛沟景区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和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特征及旅游开发现状,并从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和科普旅游措施等方面探讨了野牛沟景区的科普旅游开发和规划问题,设置了研学、自然观光、探险、朝圣等旅游产品并规划了相应的旅游线路,为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科普旅游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吴胜明 《地球》2009,(4):26-27
对不少读者来说:“地质公园”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简单地说.地质公园是以地质遗迹为核心内容.具有旅游休闲功能的地质遗迹的保护区。  相似文献   

8.
《地球》2009,(3):F0003-F0003
一座异域风情的魅力边城、一个世界闻名的恐龙之乡,这是蒙古高原最早发现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化石的地方;丰富而典型的白垩纪晚期恐龙化石地质遗迹正是二连白垩纪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保护对象,周边的宝德尔花岗岩石林、通古尔组哺乳动物化石产地、红格尔岩画、查干敖包庙、国门景区等地质遗迹景观、人文景观则构成地质公园的外围景观。  相似文献   

9.
《地球》2019,(12)
正我国火山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现已建成了25处以火山为主题的国家地质公园。每处地质公园都有其独特的火山地貌景观,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为我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而且能够更好地对地质遗迹景观及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更为重要的是,它们是地球历史演化的重要见证,是我们得以窥探地球运动的一扇窗,是进行地质科普教育的天然场所。  相似文献   

10.
江西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是一个集地质、地貌、人文、自然生态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其中以丹霞地貌景观最具特色。它是国内发育老年早期丹霞地貌的典型地区之一,以孤峰、峰林、残丘等丹霞地貌景观为特色。公园内拥有丹霞地貌景观、丹霞水体景观、丹霞生态景观和丹霞文化景观等4大丹霞类型。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记录了中生代以来地球历史的丰富信息和演化过程,展示了世界上一些重要地质事件的突出证据;孕育了分布最密集、造型最精美的造型石;是世界上极具濒危的中华秋沙鸭最大群体的越冬地;古崖墓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历史人文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富特色的例证。这些具有国际意义的自然现象、自然演化过程和杰出的天然美景集中展示于公园,具有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重要的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压富水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突水、突泥和坍塌等无法预料的地质灾害,给施工安全带来了重大灾难和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为了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对不良地质体的发育情况进行准确及时的超前预报,是当前隧道设计与施工中亟待研究与解决的关键问题.详细介绍了TSP-203超前预测预报原理及方法,针对渝宜高速公路某隧道复杂的地质条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并对预报结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处理和分析,同时根据隧道施工现场高压区富水层等地质情况,对隧道外水荷载计算方法和衬砌设计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预报成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有效地指导了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12.
刘淑琴  吴雪晶 《高原地震》2007,19(3):69-70,62
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档案资料二次开发利用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阐明了开展地质资料专项清理,推进地质档案开发利用,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谢宗英 《高原地震》2010,22(3):67-70,66
详细地分析研究了泽库县地质灾害特征和致灾机理,为该区域的城镇建设布局提供了科学的地质灾害防御和治理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较模糊的问题,以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为依据,结合评估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合理确定评估项目的重要性和科学划分危险性分区等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Surface coal mining has altered land cover, near‐surface geologic structure, and hydrologic processes of large areas in central Appalachia, USA. These alter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water quality such as elevated total‐dissolved solids, which is usually measured via its surrogate, specific conductance (SC). The SC of valley fill effluent streams is a function of fill construction methods, materials, and age; yet hydrologic studies that relate these variables to water quality are sparse 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conducting traditional hydrologic studies in mined landscapes. We used electrical resistivity imaging (ERI) to visualize the subsurface geologic structure and hydrologic flow paths within a valley fill. ERI is a noninvasive geophysical technique that maps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resistivity of the subsurface. We paired ERI with artificial rainfall experiments to track infiltrated water as it moved through the valley fill. Results indicate that ERI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subsurface geologic structure and track advancing wetting fronts or preferential flow path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upper portion of the fill contains significant fines, whereas the deeper profile is primarily large rocks and void spaces. Water tended to pond on the surface of compacted areas until it reached preferential flow paths, where it appeared to infiltrate quickly down to >15 m depth in 75 min. ERI applications can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how fill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influence subsurface water movement, and in turn may aid in the development of valley fill construction methods to reduce water quality effects.  相似文献   

16.
长时间序列水沙数据分析有助于科学评价流域尺度水土保持减流减沙效应,为科学开展区域水土保持成效评估提供实现路径.本文选取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工程最为集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典型流域——平江流域,基于1975-2014年的逐日降水量、流量、含沙量数据,综合应用预置白M-K检验法、Theil-Sen趋势度估计法、Pettitt检验法与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开展河流水沙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揭示长期水土流失治理对河流水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1975-2014年平江年输沙量、汛期输沙量和非汛期输沙量均存在显著减少趋势,年均减少率分别为2.38×104、1.75×104和0.44×104t/a,汛期输沙量在流域开始实施系统水土流失治理时即发生突变,而年输沙量和非汛期输沙量在系列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一段时间后方开始突变;(2)流域长期水土保持显著减少平江输沙,但对径流无显著影响,重点治理期、治理后期以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保护工程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均在94.0%以上,且生态保护工程对汛期输沙量减少的贡献较非汛期的更为突出;(3)以水土保持为主的长期生态保护工程导致平江全年、汛期、非汛期输沙量分别减少59.3%、60.7%和55.7%;(4)在剔除大型水利工程(尤其是大中型水库)建设影响后,南方红壤区可以基于长时间序列水沙数据分析科学评价流域尺度水土保持减流减沙效应.研究结果可以为南方红壤区流域尺度水土保持减流减沙效应评价提供参考,并有望为区域系列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布局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金沙江水网七个井台防雷地网的场地地质环境条件与四个施工阶段及各个阶段的接地电阻值大小, 分析了影响接地电阻大小的因素, 认为井区的地质环境条件是影响接地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 加大防雷地网的规模与加深角钢桩的深度是降阻的有效途径, 合理使用降阻剂与加做降阻池等措施有一定的降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张家口市辖区和临近地区的地质构造、地震活动特点以及地震所造成的危害;论述了对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明了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的时代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TSP-203系统数据采集的改进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TSP-203系统(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 System)是针对复杂地质条件设置的隧道挖掘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目前广泛应用.该系统从数据采集、处理和成果评估高度智能化,采用该系统可以预报隧道工作面前方至少100m围岩地质体的性质、位置和规模,并可算出其岩石物理力学参数,为确定合理的支护参数提供依据,提高了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本文针对TSP-203系统的野外工程中遇到的精度和勘探成本问题,根据石油地震勘探的理论方法,考虑系统观测的激发和接收两大因素,提出系统数据采集的改进方法:1)在信号激发方面提出组和爆炸方法;2)在针对信号接受方面提出传感器新的安装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