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0年前的4月25日,即1990年4月25日,美欧联合研制的哈勃空间望远镜,由发现号航天飞机送入地球轨道,以探索宇宙的奥秘———这项计划已经取得了远远超出预期的成果。10年来,“哈勃”为我们传回了大约29万张高质量的精美图片,而这些图片所展现的许多天体,我们似曾相识,但更多的是黑洞、衰亡中的恒星和遥远的星系等陌生的宇宙图景。“哈勃”不仅使天文学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革,而且也使公众得以亲眼目睹来自宇宙深处最为壮观的神奇景象。实施宏伟的“哈勃”计划哈勃空间望远镜是美国航天局(NASA)与欧洲航天局(ESA)的合作计划,以美国天文学…  相似文献   

2.
去年11月22日IMO(国际流星组织)在它的网站公布了2002年狮子座流星雨观测的初步结果。有207名观测者向IMO提供观测报告,他们观测到57000颗群内流星。IMO对这些观测数据进行了归算和分析,得出的初步结果是:第一个高峰期(对应  相似文献   

3.
超新星1987A──仍显辉煌的十年李宗伟,瞿渊(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SN1987A:机遇和挑战大质量恒星的死亡是一件突然而剧烈的事件。这类恒星平稳地经历各个发展阶段的演化达数百万年之久,但当其核燃料耗尽之后,在其自身引力作用下不到1秒种就坍缩了。坍缩...  相似文献   

4.
2001年11的狮子座流星雨,对中国的流星雨观测来说,是一个十分值得纪念的一年。最少,在近代的约200年来,这是在中国看到的最强的流星雨。而且,这是在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对流星雨预报最成功的方法有了以后,一次有准备的观测。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样的预报,我们大家都安睡于梦中,有多少人能够看到这场流星暴雨,又有几个人能够留下与大家共欣赏的观测资料呢?  相似文献   

5.
48年前,在天文馆和业内人士的热心奔走和呼吁下,《天文爱好者》创刊了。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本天文科普期刊。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历经风风雨雨,如今已推出300期。这300期杂志就像一串闪光的足迹,记录了《天文爱好者》曲折的成长历程,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在近半个世纪的蹉跎岁月里,我们的杂志在发展中成熟,在成熟中壮大,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赢得了自己的读者,积淀出自己的经验,成为一本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普期刊。  相似文献   

6.
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三位天文学家.这对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必将发生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对三位获奖者的背景作了简要介绍.其中不乏有趣的花絮。  相似文献   

7.
1846年9月23日,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加勒按照法国天文学家乌阿班·勒维烈的推算。在预定的天区发现了太阳系第八颗行星——海王星。这一天。被历史评价为“牛顿力学最辉煌的一天”。一“海王星年”(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为164.79地球年,按此推算。  相似文献   

8.
(1)p2,封面说明中,“1月9日”应为“1月7日”。(2)p2,目录第13行,作者“星辰”应为“宜辰”。(3)p3,第1行“提写”应为“题写”。(4)P4右栏第2行“史不乏出”应为“史不乏书”;右栏第16行,“齿德具尊”应为“齿德俱尊”。  相似文献   

9.
Ⅰ.引言人造卫星在离地面不远处繞地球运行,它不断从地球背日区域的上空穿进穿出,这就和月食的情况一样产生了“卫星食”. 我們知道,由于椭球形地球对卫星軌道的摄动,卫星軌道面繞地軸緩緩向西轉动.同时随着地球公轉,日地相对位置也在不断变化,因而卫星軌道的被食部分和日照情况也就随着变动.这就使我們在某一时期能够看到卫星,而在另一时期又不能看到它;也就是說卫星的可見期是間歇出現的。  相似文献   

10.
自从1609年伽利略首次将望远镜指向太空,400年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让我们的世界观在这场科技变革中深受影响。2009年国际天文年的到来,无疑给世界各地的天文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伽利略用望远镜了解星空,天文馆把伽利略了解的星空告诉观众。天文馆在国际天文年为公众建立了一个平台,国际天文年的11项基础活动,几乎都与天文馆的活动息息相关。这里,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印度、日本和瑞典等地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太阳系早期的短寿期放射性核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伟彪 《天文学报》2003,44(3):231-239
较详细地介绍全新的太阳系起源理论——X-wind模式,天体化学实验发现太阳系早期存在大量的短寿期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小于100Ma),这些核素对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的影响,一种理论认为,这些核素是在恒星内部合成,并由星风注入原太阳分子云,星风产生的激波诱发分子云核的塌缩而形成原太阳,另一种理论认为,这些核素是高能粒子与原太阳分子云或太阳星云中的气体和尘埃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采用RXTE(Rossi X-ray Timing Explorer)卫星数据研究了黑洞暂现源XTE J1650-500在2001—2002年爆发的时变现象.采用傅里叶频域上的时延分析方法,研究了该源在3个特征傅里叶频率范围—宽限噪声、红噪声及准周期振荡(Quasi-Periodic Oscillation,QPO)内的时变特征.这3个频率区间(时间尺度)的特征及演化行为可能分别由不同的吸积区域主导.一般认为时间尺度越小,对应吸积区域越靠内.由此结合黑洞爆发所处的吸积态讨论了所得的结果,给出了所得观测现象对吸积盘与吸积流的演化行为的观测限制.研究表明,扰动传播模型可以对QPO频率范围内的各种时变特征给出较好的解释,而宽限噪声和红噪声频率范围内的时变现象(包括对可能存在的拐点)尚无良好模型对应,人们对黑洞最内吸积区域的性质及其演化的认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天文学报》2017,(爆发)
采用RXTE(Rossi X-ray Timing Explorer)卫星数据研究了黑洞暂现源XTE J1650-500在2001—2002年爆发的时变现象.采用傅里叶频域上的时延分析方法,研究了该源在3个特征傅里叶频率范围—宽限噪声、红噪声及准周期振荡(Quasi-Periodic Oscillation,QPO)内的时变特征.这3个频率区间(时间尺度)的特征及演化行为可能分别由不同的吸积区域主导.一般认为时间尺度越小,对应吸积区域越靠内.由此结合黑洞爆发所处的吸积态讨论了所得的结果,给出了所得观测现象对吸积盘与吸积流的演化行为的观测限制.研究表明,扰动传播模型可以对QPO频率范围内的各种时变特征给出较好的解释,而宽限噪声和红噪声频率范围内的时变现象(包括对可能存在的拐点)尚无良好模型对应,人们对黑洞最内吸积区域的性质及其演化的认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NAO与地极运动的十年尺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本世纪以来地极运动和北大西洋涛动相关性的分析研究,揭示和发现十年时间尺度上北大西洋涛动可能是地极运动的一种新的激发源;并首次用气象资料证实了十年时间尺度上的地极运动在本世纪20年代也发生过180°的位相跳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关于Maunder极小期的各种流派的观点,在对有争议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的同时,阐明了我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本项目组于1993年7月至8月,对青藏高原的地壳运动进行第1期监测,并用广播星历进行解算.1994年秋,又使用经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改进到微机上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的GAMIT精密定位软件和NGS(NationalGeodeticSurvey)精密星历,重新进行解算.解算结果表明,在400多公里范围内,观测两个时段平均基线的重复性达到几毫米的高精度,相对精度优于3.10×10(-8),与广播星历解相比,基线重复精度提高了5~12倍.  相似文献   

17.
塔城日食观测与近三千年的公案周晓陆,徐精华1997年3月9日日食,一经预报,数以万计的人们便瞩目黑龙江省漠河县……而我们则在3月初,集结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东辕西辙”地等待着那个时刻,因为,我们参与了有关西周懿王元年天再旦课题的探索中国有确切...  相似文献   

18.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从《天文爱好者》编辑部退休已经2年多了。不经意间,又迎来了纪念本刊出版300期的大喜日子。此时此刻,更引发了我对编辑部深深的怀念。1978年~1984年,我在《天文爱好者》编辑部做文字编辑7年,1992年~2002年,我又担任杂志社社长兼任编辑部常务副主编11年。到2003年9月退休,前前后后我在编辑部工作了整整20年。人生共有几个20年?一个人一生又能工作几个20年?所以,《天文爱好者》杂志早已成为我生命当中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编辑部的那一年年一月月,都是我一生当中最美好的回忆;与编辑部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自相关分析探讨在“Maunder极小期”期间太阳活动是否仍然存在11年活动周期.利用Eddy根据欧洲望远镜在“Maunder极小期”时观测的太阳黑子记录所作的相对黑子数年平均值进行了自相关分析,也与中国地方志在“Maunder极小期”时的有关黑子记录一起进行了同样的自相关分析.在作自相关分析时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1年活动周期性的存在与否与所选用的统计方法有关,因此不能绝对地说在“Maunder极小期”时太阳活动完全停止了,或者说在“Maunder极小期”时仍然存在着11年周期的活动性质.  相似文献   

20.
本对Veron-Cetty和Veron类星体表中3197颗红移精度为0.001的类星体做了红移分布的周期性分布。结果表明:类星体红移植在几个方向上存在高频波动的周期性分布,且置信度水平较高。根据我们的分析,这种周期性不可能完全是由于选择效应引起的。因此,类星体在大尺度上的分布很可能具有大约50Mpc的周期涨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