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离层变化主要受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受到地磁场作用,电离层内部电子在特定线状特征上的变化具备一定规律性,如经度方向的规律性强于纬度方向。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离层线状变化特征的建模方法,选择具备特定地理位置约束(经线方向、纬线方向、磁力线方向)的站点,引入电离层高阶梯度变化,估计待求点电离层电子含量信息。实验结果表明,在DOY172地方时14时,地磁经度带和地理经度带的误差均值和标准差最优结果比地理纬度带的结果分别减小了72%、62%。从2014年整年来看,线性建模误差均值和标准差最优结果比面状建模误差均值和标准差分别减小了82%、49%。  相似文献   

2.
基于GPS的南极电离层电子总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极区域内的中国中山站GPS常年跟踪站(ZHON)和国际GPS服务站GPS观测数据,计算出2000-2006年期间南极地区上空高精度电离层电子总含量值,分别对极光区内、极光区外、极隙、极盖区的电离层电子总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极光区外的电子总含量峰值要大于极光区内,极光区内的电子总含量峰值又大于极盖区,而每日...  相似文献   

3.
电离层TEC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精确预报对提高GNSS导航精度,保障无线电空间远程通讯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IGS发布的电离层格网点总电子含量(TEC)的时间序列特点,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理论,以AR模型对格网点TEC随机时间序列平稳化后建模和预报。实例分析表明,研究的预报技术和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观测数据,计算了2008年3~8月期间的中国区域电离层电子总含量(totalelectron content,TEC),并根据CODE分析中心最终TEC数据,采用不同尺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半年来四川地震上空TEC值进行检查。结果表明,在5.12汶川地震震前一个星期内,孕震区上空连续出现明显的电离层异常扰动(在一定的经度范围内),其电离层异常驼峰有向磁赤道漂移的趋势,并逐步完全消失;对于此后发生的大于Ms5.0的地震,75%的地震区域同样发生此类现象。  相似文献   

5.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DDS(dynamic data system)法,以AR模型和CAR模型对电离层格网点进行建模并预测。实例分析表明,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的AR和CAR模型对电离层格网点总电子含量进行预报,具有模型辨识过程简单、计算工作量小、便于上机实现、预测精度高等优点。与AR模型相比,CAR模型的预报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基于IGS全球电离层TEC地图数据,提取到汶川地震上空TEC时间序列。使用移动Chapman-Miller太阳日变化分析方法,研究了地震前后15天TEC异常现象。结果显示,地震前6天(除5月9日外) TEC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小现象,5月9日TEC周日峰值出现延迟现象;5月3日,即地震前第9天出现了TEC增大现象。离发震时刻较远的4月29日出现了TEC减小现象;震后3天也出现了明显的减少现象。排除磁暴等因素后,认为这些异常现象可能是汶川地震引起的地震-电离层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磁暴期间电离层扰动规律及GNSS定位性能变化,基于国际GNSS服务(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全球观测数据及全球电离层图(global ionospheric map,GIM),对2018年8月26日地磁暴事件引发的北半球地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异常变化和GPS定位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半球TEC异常存在纬度差异,高纬地区响应快,低纬地区异常值变化大,达12 TECU;磁暴期间高纬地区观测数据周跳变化明显,周跳比数值与磁静日相比最大下降61.84%;磁暴期间所有测站数据完整率下降,高纬地区下降响应快,下降严重,达38.65%,研究区所有测站数据完整率下降出现在磁暴恢复相,数据质量与TEC异常变化规律较为一致;对GPS双频动态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磁暴期间高纬地区测站定位误差显著增大,水平和垂直方向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增至约0.7 m及1.8 m.  相似文献   

8.
利用单站GPS观测数据对GPS硬件系统延迟作出修正,得到较精确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根据Chapman电离层理论,建立电离层模型,利用遗传算法优化选择电离层关键参量,反演得到接收机上空电子密度剖面,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太阳活动高年白天电子密度剖面反演效果优于国际参考电离层。  相似文献   

9.
应用半参数AR模型的电离层TEC建模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海  郭达志 《测绘科学》2011,36(2):149-151
本文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DDS(Dynamic Data System)建模法,对季节性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时间序列观测值平稳化后建立自回归AR模型,提出以半参数AR模型对普通AR模型精化,并利用半参数AR模型对电离层TEC预报。实例分析表明:利用半参数AR模型对电离层TEC进行预报,在短期内半参数模型预报效果优于普通AR模型,但随着预报时间变长,则半参数模型预报精度明显下降,其预报效果则不如普通的AR模型。  相似文献   

10.
根据香港GPS永久跟踪站的长期GPS观测资料,估计出了香港地区电离层垂向电子含量,并分析了垂向电子含量的周日变化规律,对建立香港地区实用的电离层模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差分码偏差(DCB)作为电离层建模和导航定位中一项重要的误差源,对其进行估计求解至关重要.为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DCB估计和电离层建模精度,提出了一种综合高度角、卫地距和测站纬度多因素的随机模型,并对比分析了不同随机模型对BDS DCB估计和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建模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随机模型对卫星端DCB解算产生约0.2 ns差异.相较于高度角随机模型,采用高度角、卫地距组合模型测站DCB估计精度平均提高0.13 ns,电离层建模精度提高了约0.2 TECU.新提出的随机模型,在低纬度测站DCB解算精度上差于高度角模型和高度角、卫地距组合模型,但在高纬度测站DCB解算结果上更优,且对电离层VTEC建模精度提升效果明显,与前两种随机模型相比分别提升了0.88 TECU和0.68TECU.  相似文献   

12.
针对GPS定位测量的信号传播路径误差,分析了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梯度对差分定位精度的影响,利用L1载波重点讨论了1999年-2000年太阳活动期间低纬度赤道异常地区GPS差分定位精度的问题,同时验证对于长基线采用GPS广域差分技术可以使电离层定位误差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香港地区电离层垂向电子含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香港GPS永久跟踪站的长期GPS预测资料,估计出了香港地区电离层垂向电子含量,并分析了垂向电子含量的周日变化规律,对建立香港地区实用的民离层模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几种电离层竖向总电子含量VTEC模型,并利用单基站的GPS观测数据进行建模。结果表明,不同模型的建模效果存在差异,而且各种模型拟合残差呈现周期性的特点,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跟踪站和Jason测高卫星获得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系统评估了国内外5家国际GNSS服务(IGS)电离层分析中心以及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iG-MAS)综合中心的预报、快速和最终全球电离层格网产品(GIM)在中国区域的精度和标准单点定位应用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类型GIM产品在中国...  相似文献   

16.
层析算法研究是电离层层析技术的关键。针对传统的乘法代数重构算法(MART)存在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改进的电离层层析算法(IMART)。该算法一方面将像素内的截距值与电子含量作为组合量,构造了新的组合量;另一方面改变了松弛因子的获取方式,削弱了噪声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利用GPS实测数据,对该算法的可靠性和优越性进行了仔细验证。根据统计分析和定量比较的结果,发现该算法表现出显著的重构精度且相较于其他经典层析算法有18%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单基准站和多基准站的三角级数模型和多项式模型,设计了利用邻近站数据进行两种模型内外符合精度检验的方法,分析了两种模型在精度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电离层是影响卫星导航系统传输时延的重要因素之一,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地图重构是消除电离层传输时延的重要手段。GPSTk作为GPS数据处理的重要软件之一,可以满足区域电离层TEC地图的重构要求。本文针对GPSTk的特点,深入研究了GPSTk的电离层TEC计算原理、数据处理流程及具体的软件操作方法,该研究对基于GPS数据的电离层数据处理软件的研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非差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反演北斗GEO卫星穿刺点位置的垂直方向电子总含量(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利用GEO卫星在时域上穿刺点位置近似固定的特性,反演、分析了深圳市2020年的电离层空间环境参数,并详细评估了该区域VTEC实测值与国际GNSS服务(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组织提供的全球电离层模型(global ionosphere model,GIM)电离层产品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深圳市,北斗GEO卫星的VTEC实测值与GIM产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全年差值的日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0.87 TECU和3.24 TECU,各月份差值的日间时段均值略小于夜间时段,差值的标准差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性,其中,6月、7月、8月份较低。整体上,GIM的VTEC日峰值比实测值的小,全年差值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3.51 TECU和5.98 TECU。  相似文献   

20.
针对区域电离层变化情况较为复杂,所确定的电离层模型系数难以反映其短时间内的变化情况问题,该文提出了利用旋转地图内插结合曲面拟合模型实现区域电离层实时监测方法。采用旋转地图内插IGS提供的电离层数据,能够有效补偿电离程度与太阳位置的强相关性,提高总电子含量内插精度;基于曲面拟合模型对区域电离层进行实时监测,实现了模型系数的实时更新。利用JSCORS网的双频观测数据,采用曲面拟合模型建立了实时的区域电离层监测模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其网内外精度分别优于0.81TECU和0.96TEC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