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新的造山类型—江苏南部茅山叠覆造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学思  胡连英 《江苏地质》1996,20(4):211-216
褶皱造山,推覆造山,火山造山,断块造山等造山类型已屡人们所认识。江苏南部茅山等地存在一种新的造山类型滑覆叠置造山,简称叠覆造山,其概念是:构成原始山体的岩片沿其底部拆离面滑移,并脱离母体叠覆于异地低洼处形成新的山体,多个岩片可依次滑覆呈反序叠置。以茅山叠覆造山为例,论述了叠覆造山的特征,构造要素,形成机制及叠覆构造与推覆构造之区别  相似文献   

2.
逆冲推覆构造对含油气盆地有效圈闭形成、源储体系配置影响明显,且其形成时限及演化过程对油气勘探意义重要.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生代中晚期曾发生过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但其构造体制转化过程一直缺乏年代学的约束.热年代学是揭示构造带隆升剥露和相邻盆地演化过程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祁连山东缘钻井基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合鄂尔多...  相似文献   

3.
在粤北清远—英德交界处的新洲地区,发育着一个中大型的褶皱式逆冲推覆构造;表现为震旦系浅变质地层在印支—燕山期由南西向北东逆冲到上古生界沉积岩之上.在这个逆冲推覆断裂系统中,除已完成勘探评价的中型碎裂毒砂石英脉型金矿床外,最近又发现一种新的金矿化类型——含金碎裂钠长石岩型.目前初步勘探该矿床已达中型规模.金矿体主要受新洲西部大沟谷—风门坳一带的北北西向Ⅱ级低角度韧性逆冲推覆断裂带控制.这些韧性断裂带在韧—脆性时期由钠长石沿R、D、P裂隙充填或交代,后期伴有钙质或白云质碳酸盐交代充填,共同组成碳酸盐—钠长石岩脉带.单条脉带一般厚数至数十米,长1~3km.脉带的围岩为钠长石化云母石英质糜棱岩或糜棱岩化岩石.脉带近旁的糜棱岩和糜棱岩化岩石有时局部也富含金.  相似文献   

4.
冷水坑矿田位于北武夷隆起北缘.在简要介绍该矿田地质特征基础上,通过锆石SHRIMP U-Pb法测年,获得了矿田内赋存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银铅锌矿体的打鼓顶组凝灰岩加权平均年龄(157.6±3.2) Ma,表明打鼓顶组火山岩形成于晚侏罗世.该年龄可以代表成矿作用的下限年龄,并说明矿田推覆构造的活动时间与晚侏罗世火山活动的时间基本一致.推覆构造的发育说明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已经从近东西向的特提斯构造域转换为北北东向的滨太平洋构造域.晚侏罗世火山活动及推覆构造的发育是Izanagi板块沿北西方向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所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张毅 《河南地质》2010,(6):38-38
近日,河南省地球物理工程勘察院承担完成的淮滨至固始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灾害一级评估及压覆矿产资源储量核查评估两个项目通过评审。淮滨至固始高速公路工程属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投资32亿元,全长65km。河南省地球物理工程勘察院承担该项目后,通过详查,结合区域地质矿产图综合分析,作出了适宜工程建设的结论,并逐一明确了评估区内相关路段河岸崩塌、  相似文献   

6.
显观、微观和超微观构造研究揭示了华北聚煤区南部三大滑脱构造系统所处的不同构造环境,聚煤区南缘逆冲推覆构造带作为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区域性逆断层系的前锋端元,具有中浅层次韧脆性变形域特点;徐淮推覆—滑覆构造系统为盖层薄皮构造,属于中浅层次—浅层次的韧脆性—脆性变形域;豫西滑覆构造区则主要属于板内伸展体制下的浅层次脆性变形域。  相似文献   

7.
南京湖山地区方解石晶内变形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国云 《江苏地质》1996,20(3):189-192
在印支晚期-燕山早期近南北向挤压褶皱与自南页北的构造推覆体制下,南京湖山地区出现了三个与逆掩推覆有关的构造变形事件。最初的构造变形表现为重结晶方解石颗粒的晶内变形,依据方解石双晶化密度计算了作用于汤-仑推覆体上的古构造差异应力为25.64MPa。  相似文献   

8.
125万甘孜县幅区调将测区推覆构造划分为岗嘎逆冲推覆构造和雀儿山滑覆构造.岗嘎逆冲推覆构造由三个叠瓦状排列的推覆片体组成,由南西向北东挤压推覆,具后展式叠瓦扇的特征,属B型俯冲推覆类型.雀儿山滑覆构造为测区内逆冲推覆、地壳大幅压缩抬升之后造成的重力不均衡的产物,属重力滑动滑覆构造类型,其滑移方向为北西向南东.  相似文献   

9.
西秦岭造山带的演化、构造格局和性质   总被引:59,自引:6,他引:53  
简要论述了西秦岭造山带显生宙以来的构造演化和格局,讨论了西秦岭造山带的性质。西秦岭造山带自800Ma左右以来,经历了超大陆裂解、洋陆演化、碰撞造山、板内伸展和陆内叠覆造山后才形成现今的西秦岭造山带。在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西秦岭有着完全不同的构造体制和格局。在洋陆演化阶段属板块构造体制,以多陆块洋为特征的洋陆格局;在板内伸展阶段属板内裂谷和裂陷盆地体制,以板内伸展盆地体系为特征的海陆格局;在陆内叠覆造山阶段属陆内盆山体制和陆内盆山格局。西秦岭造山带是一个“碰撞—陆内型”复合造山带。  相似文献   

10.
在贵州重冰区3个气象站和海拔2500m的梅花山野外观测点开展了3a冬季的导线覆冰自动观测实验,利用观测实验获取的大量连续覆冰过程数据,对导线覆冰重量及其气象条件逐小时演变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一次完整的连续导线覆冰过程包括覆冰开始、增长、维持、减弱、消融到结束五个不同的阶段,持续时间较长的覆冰过程中间可能出现间断,而覆冰增长、维持、减弱几个阶段可能重复交替出现.覆冰过程开始一般以气温下降到0℃以下且相对湿度90%以上为标志,当出现浓雾或降水时覆冰出现增长,当既无降水也无雾时覆冰进入维持阶段;整个覆冰过程中温度均低于0℃且维持很高的湿度,中途若温度上升且无雾和降水则覆冰有明显减弱,当气温稳定上升到0℃以上同时湿度下降时覆冰过程结束.覆冰过程的开始和增长一般持续时间较长,而覆冰的消融和结束则十分迅速.在气象站观测到的覆冰以雨雾混合冻结为主,降水对覆冰过程的开始和增长有重要作用,而在梅花山野外观测到的多为雾凇覆冰,降水对覆冰的作用不如地势较低地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由贵州省地矿局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组成的科学研究队.近来在黔西南进行构造与金矿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巨型的推覆构造.初步认为,长期以来所谓的黔西南三叠系大“相变带”,实际上是推覆构造的前锋线.表现为中三叠系台地型碳酸盐岩推覆于中上三叠系深水碎屑岩之上.该推覆构造延长300余公里,推覆距离至少25km,推覆方向由西向东.形成的流变学环境属地壳浅层次.在这一推覆构造的运动方向上,还发现了一系列的二叠系灰岩推覆于中上三叠系碎屑岩层之上的现象,有大量的飞来峰和构造窗出现.所有这些都表明,黔西南地区的板内变形及多层次拆离滑脱构造是很典型的.巨型推覆构造的发现和研究,无论在基础地质研究或是在“金三角”地区的金矿找矿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逆冲推覆构造属扬子陆块的盖层构造。在其发育和扩展过程中伴随着重力滑移构造的产生,并于构造调整期或应力释放阶段产生逆冲反转作用,铸成一定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的逆冲一推覆构造组合。文中除对逆冲推覆构造作较详的几何学描述外,采用位移─距离图解和剖面平衡技术对其运动状态和过程进行讨论,认为马颈坳─王家塘逆冲断层和磷肥厂─翁下逆冲推覆断层具有不同的扩展速率和滑移速率,反映出同一体制下的应变差异,从而形成区内各具特色的逆冲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13.
大巴山推覆构造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巴山推覆构造位于秦岭造山带和四川盆地的过渡部位,由拉张盆地、推覆带、活动带、扰动带和主滑面组成.其中活动带与扰动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经重磁资料分析计算,指出推覆带推覆距离,并推测推覆带下可能存在四川盆地沉积地层,这对拓宽四川盆地油气资源勘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云南兰坪盆地推覆构造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兰坪盆地发育与金沙江-哀牢山造山带和澜沧江-昌宁-孟连造山带有关的前陆逆冲推覆构造,构成对冲式构造,两个系统推覆构造的界线大致是兰坪-云龙一线,逆冲推覆作用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期.兰坪盆地内金沙江-哀牢山造山带前陆逆冲推覆构造对矿床和矿体的产出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金顶矿床受控于穹窿状主推覆断层,矿体产于推覆断层及其下盘的层间破碎带中;河西地区的各矿段由推覆前锋带上的冲起构造所控制,矿体沿主推覆断层和反冲断层分布.综合分析逆冲推覆构造的控矿特点,并对比已知矿区,认为白基阻山口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粤北金矿勘探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南工业大学与广东地矿局706队合作,在1∶5万区调和新洲金矿区勘探所获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区内可能存在的推覆构造,以扩大找矿远景.通过近一年的工作,发现新洲地区确实存在一个中-大型褶皱式逆冲推覆构造.主推覆断裂带以至各次级推覆断裂带对金矿具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受Ⅱ级推覆断裂带提供的空间控制的钠长石岩中赋存有工业金矿体.  相似文献   

16.
岩控钨矿的岩体岩石学特征——以行洛坑钨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控矿岩体——行洛坑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质特征,阐述和论证该岩体的成矿机制、物质来源及成因类型,为寻找行洛坑式岩控钨矿提供实例. 区域地质背景和岩体特征行洛坑钨矿位于华南钨矿成矿域的东部,闽西北后加里东隆起和闽西南海西-印支拗陷区的过渡带. 区内地层,基底为一套震旦-寒武系的浅变质岩,由巨厚的粉砂岩、钙质硅质泥岩和凝灰质砂岩组成.上覆地层为中、上泥盆统的含砾石英  相似文献   

17.
孙士军 《贵州地质》1996,13(3):225-236
研究区逆冲推覆构造属扬子陆块的盖层构造。在其发育和扩展过程中伴随着策略滑移构造的产生,并于构造调整期或应力释放阶段产生逆冲反转作用,铸成一定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的逆冲-推覆构造组合。文中除对逆冲推覆构造作较详的几何学描述外,采用移-距离图解和剖面平衡技术对其运动状态和过程进行讨论,认为马颈坳-王家塘逆冲断层和磷肥厂-翁下逆冲推覆断层具有不同的扩展速率和滑移速率,反映出同一体制下的应变差异,从而形成区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台北缘乌兰哈雅地区发现二叠纪未-三叠纪初蒙古寺-盘羊山-乌兰哈雅推覆构造,将晚太古代色尔腾山岩群绿片岩系推覆到震旦系什那干组灰岩和古生代碎屑岩系之上.推覆面走向近东西向,延伸长度大于50 kn,推覆方向180~230o,推覆距离大于4.5 km.推覆界面被中三叠世(U-Pb同位素年龄231 Ma)二长花岗岩侵入,又被中侏罗统大青山组不整合覆盖.本推覆构造的发现改变了前人认为本区不存在古生代末大型推覆构造的看法,对了解华北地台(板块)构造发展历史与地壳演化有重要意义.说明华北地台(板块)晚古生代末存在大型陆内造山事件,其动力来源推测为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所产生的巨大挤压应力.  相似文献   

19.
于德福 《辽宁地质》2012,(10):34-38
为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 河南省,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供应基地。近日,记者随全国人大环资委组织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新闻采访组分别对河南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矿山企业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20.
韩长寿 《矿产与地质》2010,24(6):489-494
河南省境内北秦岭构造带在EW向存在明显的地质差异,主要表现在自W向E构造层次加深、岩石变质程度变深、矿产组合由复杂到单调。其形成原因主要有板块敛合时渐次碰撞因素、逆冲推覆构造运动的影响和后期断裂造成的地层升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