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辽瓦店遗址地层中多元素指标对古人类活动的记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ICP—AES和XRF方法测试了湖北辽瓦店遗址T0709地层中对人类活动有指示意义的元素含量,恢复了夏代以来遗址地层记录的人类活动特征:(1)夏代文化层(250~325cm)时期是整个剖面的最湿热阶段,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干扰相对有限,生态系统良好。(2)东周文化层下段(205~250cm)仍是相对湿热的环境,磁化率大幅上升,人类活动的强度加大。其中220cm处的K、Mn、Sr、Ba含量骤降,说明该层段可能因自然灾害等原因曾被废弃。而在205cm处地层中8种元素的含量快速升高,表明在下东周文化层中期人类活动异常频繁。东周文化层上段(120~205cm)气候变冷、风化作用减弱,Pb含量的异常和Cu含量高值暗示遗址有青铜器制造活动的遗迹。(3)明清文化层(70~120cm)时期气候干冷。本期地层中除Cu含量无显著变化外,Ba、Ca、P、Pb、Sr、Mn、K均有高值层位,而且本层位磁化率较高,这表明该时期人类活动的繁荣。同时,本层中含有陶片和瓷片以及较高的Pb含量,说明遗址在明清时期曾有瓷器作坊的历史;而Cu含量的低值则表明青铜器的制造和使用已丧失了原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文化古迹     
长岛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古代文化。从出土的原始部落使用的砍砸器等文物考证,早在旧石器晚期,这里已有人类活动。近几年来,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又先后发现了许多珍贵文物、古文化遗迹及古生物化石。其中古遗址、古墓群、古城、墩台、摩崖石刻等共33处。价值最大的有黑山北庄母系氏族社会村落遗址和珍珠门遗址。黑山北庄遗址是我国东南沿海目前发掘的唯一的大村落遗址,已挖掘出93座半地穴式  相似文献   

3.
宁绍平原史前遗址、埋藏泥炭与中全新世海面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威  马春梅  焦锋  朱诚  王富葆 《海洋学报》2008,30(4):169-175
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的年代学证据表明[1-6],新石器时期宁绍平原西部距今8000a前后已有人类活动,较华东其他沿海平原区新石器时期人类活动的上限提早了近1000a。由于该区恰处于全新世最大海侵的敏感部位,遗址地层有可能反映最大海侵前后的海面变化状况;另一方面,继跨湖桥和下孙遗址遭受海侵[4-7]之后,时代较晚的河姆渡遗址出现在宁绍平原中部,这可能暗示此时本区已进入了一次海退阶段或相对低海面期。  相似文献   

4.
青岛地区从近代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聚居生活,胶县城南三里河是著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通过发掘,上层为龙山文化遗址,下层为大汶口文化遗址。即墨县、崂山县也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文物。据有关考证资料,青岛地区古属东夷地,周为夷国,春秋时代大部分地区属齐国,胶南沿海一带属鲁国,至今本区境内还残存有齐长城的数段遗迹,黄岛区的于家河村附近抵胶州湾边为齐长城的末端。秦代,本  相似文献   

5.
蔡克明 《海洋科学》1995,19(5):67-69
莱州湾南岸指黄河入海口至胶东丘陵的一段海岸,当今的莱州湾南岸是广袤的潍北平原,这里是一望无际的滨海浅滩和沼泽地,志书上谓之“泻土无毛,一望皆无限之野”。在这荒滩之上,不时发现西汉以前人类活动的遗迹,这荒墟废垒启示人们,西汉后期这里确曾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海水入侵,海侵改变了鲁北滨海区的人文景观,大片的肥田沃土,城镇和村庄被海水淹没,终至变成了漠漠荒滩。1992年以来,笔者就此问题,多次对城、郭井子遗址进行了野外考察,介绍如下。1城遗址城在今昌邑县龙池乡、县城西北20km处。关于城的史料有:(1)齐…  相似文献   

6.
周口店田园洞遗址是2001年新发现的一处重要的更新世晚期古人类遗址,年代测定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时间发生在40~38.5 kaBP前,属MIS3阶段。对田园洞洞穴堆积物的哺乳动物群、磁化率、黏土矿物和氧化物等进行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田园洞堆积物总体上为在重力作用下,洞穴围岩崩塌充填而成;洞穴发育和充填经过了洞穴发育—快速充填—稳定沉积—充填完成4个阶段,对应的气候环境经历了冷湿—温暖—干冷—温暖湿润的变化过程。古人类活动于快速充填期,气候比较温暖湿润,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利于古人类生存活动。田园洞古人类生存环境研究对揭示北京周口店地区MIS3阶段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盐场海堤全长为166lkm,分布在连云港、盐城两市及所辖赣榆、灌云、响水、滨海、射阳等五县境内。海堤北自赣榆县沙河口,南至射阳县新洋河口,保护着盐场和周边乡镇200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纳入江苏省江海堤防  相似文献   

8.
水下文物遗址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凝聚历史、科学、经济和文化价值的无价瑰宝。拖网捕捞作为最为广泛的渔业活动,会威胁和影响水下文物遗址的保护,因而有必要研究水下文物遗址与拖网捕捞之间的影响和作用关系,以及寻求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利益之间的平衡。我国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之间存在的问题包括水下文物遗址家底不清,拖网捕捞对水下文物遗址的影响研究亟须加强,相关保护管理有待完善等方面。通过注重教育、文旅协调、强化监管、夯实研究等措施,可为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以来环境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搜集的泥炭、贝壳砂堤、埋藏古树的测年数据,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点的测年资料以及海拔高程等的分析表明: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与生态环境变迁有密切关系,表现出人类活动对环境变迁的适应。马家浜时期气候潮湿,地面水域扩大,房屋大多以干栏式为主,而且遗址大多分布在山坡和湖汊岸边稍高的岗地、土墩上;崧泽文化期湖泊沼泽比较多,遗址多建于河湖间高爽处;良渚文化时期泥炭埋藏点的分布较马家浜与崧泽文化时期少,而且距离湖泊较远,表明当时地理环境有所好转,适宜人类生活的空间变得更为宽广,遗址的分布开始分散。对古遗址高程以及埋藏古树、泥炭^14C年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高程与地面水域扩张和缩小状况相一致。同时,研究结果也表明影响人们居住地高低的因素较多,先人们的“择高而居”在某种程度上也只是部分地防止海水倒灌及台风和洪水灾害的侵害而采取的一种解决手段,而不是全部,如良渚文化时期部分高遗址点是出于宗教因素。  相似文献   

10.
龙山晚期是中华文明酝酿形成的关键时期,位于颍河上游的瓦店遗址文化层较完整地记录了这一时期的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文章测定了瓦店遗址龙山文化晚期遗址地层沉积物的粒度、常量元素、磁化率和木炭屑密度等环境指标;结果表明,龙山晚期的下段地层(约4.2~4.1kaBP)的炭屑密度指标(M/F比值)处于高值区间、Cr/Cu值较低,Pb、Cu元素含量较高、粒度频率分布的细尾端为单峰曲线,表明该时期气候干旱但农业活动相对活跃,但地层沉积动力主要为洪积作用。龙山晚期的上段(约4.1~3.9kaBP)Cr/Cu值较高,Pb、Cu含量下降,炭屑的M/F值走低,沉积物频率曲线的细粒端出现双峰现象,表明地层形成时期为湿润气候,沉积动力多元化,遗址地貌发生了变迁,人类活动的强度较早期有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