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面我们讲了地质力学野外工作方法的基础——构造形迹(结构面)的力学性质鉴定和辨别构造形迹的序次和转化。下面接着介绍确定构造体系的存在和它们的范围,以及划分巨型构造带和鉴定构造型式。 (一)构造体系的概念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地质构造现象也不例外。地质力学工作,在长期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组成地壳的各种岩层、岩体(包括各种形态的矿体)中的每项构造形迹,都有和它相伴而生的一群构造形迹,它们互相联系,其分布是有规律可寻的。因此,研究地质构造,不能孤立地看单个构造现象,而应从构造形迹的相互关系及其发生发展上去研究分析问题,从总体上去探讨一个地区地质构造的内在联系和固有的规律性。每一群构造形迹和其它有成生联系的构造形迹,往往各别形成构造带。构造带之间,有时存在着构造形迹不甚显著的地块,和围绕  相似文献   

2.
结构面力学性质的鉴定,是地质力学方法的基础性工作,是正确地进行构造体系分析,从而指导生产实践的必要前提和关键。根据以往的经验,对于性质单一的结构面(单性结构面),一般比较容易识别,它们的基本构造特征也是大家所熟悉的。然而在许多场合,如扭动构造长期发展地区、不同构造体系复合地段,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往往比较复杂,常显示有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特点。在经历不同方式构造变动的多体系复合地段,这种现  相似文献   

3.
结构面力学性质的鉴定,是研究地质构造不可缺少的步骤,也是建立构造体系的基础。结构面力学性质的野外研究是主要的,显微镜下结构面的鉴定是野外工作的继续。结构面的显微镜下鉴定比较繁杂。它包括构造岩鉴定、应力矿物研究和岩组分析。本文只将在粤北某些燕山期花岗岩结构面的镜下鉴定特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鉴定结构面的力学性质,是地质力学工作的基础和先行步骤,只有正确地鉴定结构面的力学性质,才能对构造体系作出中肯的分析,从而解决生产实践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一构造形迹与结构面我们在野外经常见到的岩层褶皱、断裂、节理、劈理等地质构造现象,都是岩石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各式各样永久形变的形象,并且留下来相对位移的踪迹。地质力学把这些形象和踪迹,叫做构造形迹。可见,构造形迹指的是次生构造,主要是岩块、地块中的各种形变现象。构造形迹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者如几十乃至几百公里的大型拗折、断裂带,小者如显微镜下所见矿物晶格受地应力作用而形成的某些联晶面、岩  相似文献   

5.
《地质力学学报》2019,25(1):I0001-I0002
矿田是地壳上的某一成矿显著地段,包含着在地质构造、物质成分和成因上具有成生联系的两个以上的矿床和矿点。矿田构造是指在矿田范围内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地质构造因素及其组合和叠加、改造关系的总和,它既包括构造形迹和岩石的组构特征,又包括构造对成矿地球化学、物理化学过程的影响机制和发展历史。地质力学用力学的观点来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进而涉及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体现了系统论的思想,在研究和生产实际中提出了“构造体系”、“构造成生联系”等观点;并从结构面力学性质、构造形迹的序次和等级、构造体系的存在和范围、岩石力学性质和模拟实验研究等角度,来探讨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在诸多矿产资源研究勘查方法当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地质力学矿田构造研究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赵庆生 《地质科学》1980,15(4):377-385
地质力学在工程地质学上的应用有着广阔前景。本文在分析温家山莲花状构造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方法,分析和讨论了该体系内岩体结构的形成、分布和力学特征及其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7.
构造预测是当前煤矿生产中急需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特别是随着采掘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液压支架联合机组使用以后,更需要在未采掘之前就能预见到采区、采面内将要出现的各种构造形迹。过去有些矿井只是孤立地从形态方面研究构造,因而很难做到、或者做好预测工作。而运用地质力学的观点和方法,就能使预测工作建立在更有科学根据的基础上。构造体系是地质力学的核心,本文将主要介绍应用构造体系或构造型式的展布特点来进行的构造预测工作。而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应力状态,能够对不同煤层、不同地段的构造做出更为合理的推断;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则可帮助我们由定性预测向定量预测发展。文中也对这两方面的内容做些说明。   相似文献   

8.
煤瓦斯突出研究方法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造应力、能量集中与采动应力叠加,是煤瓦斯突出的根本原因,是现今构造活动的表现,由现今地壳失稳所致,属于地质力学问题。借鉴李四光倡导的地震地质工作经验,从现今活动构造体系研究入手,采用岩石力学与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思路方法、技术,结合地壳稳定性评价实践经验,探索煤瓦斯突出减灾防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构造复合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壳上许多地区常可见到成生时间先后不同的构造形迹互相穿插、互相干扰、互相利用、交织在一起,构成多种复杂的构造复合图象。研究这些构造形变之间的时间关系、空间关系及力学关系就是构造复合理论与方法的基本内容。 分辨构造复合关系,对于确定构造体系,恢复构造变形历史,反演构造应力场的更迭关系,以及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历史和地壳运动规律问题都是不可缺少的研究步骤。在生产实践中,分辨构造复合关系,对于研究各类矿床的成生与分布规律、确定地震活动区及工程地基的稳定性等实际问题也是极为重要的工作环节。因而李四光教授所倡导的地质力学把它提高到较重要的地位,并明确地规定为地质力学工作方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步骤。马杏  相似文献   

10.
构造形迹结构面力学性质的鉴定,是研究、划分构造体系的基础。压扭性结构面是李四光同志提出的结构面力学性质的五种类型之一,它的特征主要是直压力#与水平扭力同时作用;先压后扭,或先扭后压的情况,则属于次序(或者可以说是复合)问题。据我们学习和野外实践,初步认识到的有下列几个特征。 1、断裂的一侧出现牵引褶曲,它的褶曲轴线与断裂面呈倾斜状,是直压力和水平扭力同时作用的结果(图1),与其它结构面的区别见表1。铜峪矿区的F_5断裂旁侧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地区的构造特征,从地质力学的观点分析断层的力学性质,正确处理岩性与构造的关系,选择地下水富集的岩层和构造部位布孔是提高成井率的关键。 1.了解测区位于何种体系的什么部位,抓住控制该区地下水活动的断裂构造,是很重要的一环。例举了处于不同构造体系和不同部位的实例:永安、将乐、新桥矿、张店等。 2.局部地区可从确定压性结构面着手分析断层的力学性质,例举了建山、徐州在扭性断裂找水的实例。  相似文献   

12.
地质力学是我国地质工作者,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引下,经过长期的地质实践初步总结出的一套理论和工作方法。它揭示了地质构造的某些重要特点,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在认识地壳构造运动和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并在寻找一些矿产资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为了推广和普及地质力学,在实践中广泛运用地质力学,本刊从本期起,连载“地质力学讲座”《学习和运用地质力学》,同志们看后有什么意见和要求,请来信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3.
华北断块区中、新生代地质构造特征及岩石圈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华北断块区是我国最古老的岩石圈断块。它经历了前古生代的形成及古生代的平稳发展阶段而进入中、新生代的激发阶段。我们运用地质历史分析与地质力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新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该区中、新生代的建造和改造历程、地壳和岩石圈结构,探讨了构造应力场的演化,建立了岩石圈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贵州赫章铁矿包括铁矿山和菜园子两个沉积改造菱铁矿床.菱铁矿的赋存部位严格受一定地层层位及其相应的构造部位控制.地壳的构造运动可以为原生沉积菱铁矿床或含铁岩石提供改造动力来源;同时构造变形还为菱铁矿的就地改造富集提供了构造空间,使沉积改造的菱铁矿体能赋存在一定层位中更为有利的构造部位.构造应力场的分析与研究是地质力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地质力学的观点分析矿田、矿床的构造应力场将有助于对控矿构造的深入研究,这不仅对内生矿产有一定意义,通过对贵州西  相似文献   

15.
在构造体系的研究中,破裂结构面力学性质的鉴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划分构造体系、鉴定构造型式的一项基础工作。各种类型的破裂结构面,切割、改造了附近的岩块,使其受到不同程度的构造变动和动力变质作用,形成复杂的构造岩带。构造岩的宏观构造形变,必将导致其内部组分发生相应的变化。诸如-矿物内部的滑移和错位、粒间滑动和旋转、碎裂、重结晶等。   相似文献   

16.
构造应力场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由李四光教授开创的构造应力场研究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已经历70多年。回顾其研究过程,展望未来发展,可以分为两个研究时期:①开创研究时期(1926-1966).主要运用构造形迹力学性质及组合规律分析推断构造应力状态,重点研究构造体系及其典型构造型式的构造应力场。②实测研究时期(1966-).最初通过实测地应力、地形变、断层位移以及现今构造活动的各种相关资料,配合模拟实验研究现今构造应力场;尔后对地质时期古构造应力场进行研究,主要采用应力、应变矿物进行应力状态定量或半定量分析,并配合模拟实验进行研究。实测研究时期可分为3个研究阶段:实测平面构造应力场研究阶段。主要以进行平面构造应力场研究为主;实测三维构造应力场研究阶段。以三维构造应力场研究为主并对构造应力场学科进行研究总结;深部构造应力场研究阶段。未来将会开展对地壳整体及地壳深部进行全面的构造应力场研究。构造应力场研究对认识地壳运动问题具有深远意义,在地质找矿、地质环境与灾害、工程建设中均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质论评》1987,33(6):587-587
地质力学是由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创立的,它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地质力学研究的进展表明,它为研究地壳运动规律、矿产的形成分布以及地壳稳定性,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近年来,国际上在地质力学、构造物理以及岩石变形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了进行国际间的学术  相似文献   

18.
一、引论广西自六十年代以来,先后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构造地质图,从各个侧面对区内的大地构造发展情况,构造变动特点和时空分布规律以及成矿作用等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特别是以李四光所创立的地质力学为理论基础编制的构造体系图和陈国达所创立的地洼说及递进说编制的大地构造图等,较符合区内的实际情况,并各有千秋,独具特色。前者主要是用力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从观察分析构造形迹入手,认真鉴别各种结构面的力学性质,辨别其成生序次和等级,查明各种构造形迹之间  相似文献   

19.
我队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于冷水江矿区大跃、塘冲和接龙桥三个相毗邻的井田(图1)勘探工作中,在地质构造认识上,逐步打破了以往只孤立地考虑某一种断裂和褶曲可能引起的破坏和影响,或者单纯的描述和罗列构造现象的作法。通过野外调查,注重结构面力学性质的鉴定,并对它们进行综合分析,看彼此之间的成生联系,构成什么样的构造型式?从构造体系这个核心去认识地质构造,从而加深了对地质构造规律性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地质勘探工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地质力学在矿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地质力学在矿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成果和进展,内容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一)构造动力作用下岩石矿物形变相变与元素聚散的关系;(二)构造动力成岩成矿;(三)同成矿构造体系及其控岩控矿作用;(四)构造体系控岩控矿规律;(五)构造地球化学;(六)构造应力场控矿规律及模拟实验;(七)控矿构造模式;(八)成矿预测。实践证明,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在矿田构造中有所创新和发展,在许多应用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显示出地质力学在矿田构造研究中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