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贵阳市政 BJ-1 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及监控量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J-1隧道为一浅埋、偏压的市政隧道,泥、页岩风化严重,岩体破碎,岩溶及地下水发育,地下管线和地表建筑物密集,施工安全风险极大。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保障地表建筑物及居民安全,隧道的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非常重要。在分析隧道可能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地质预报重点及难点,以地质法为基础、以地质雷达和HSP声波反射法为主要物探手段,对隧道进行了综合地质预报。根据施工安全控制需要,制定BJ-1隧道施工监测实施大纲,重点实施隧道净空收敛、拱顶下沉、地表沉降和爆破振动等监测工作,建立隧道工程监测预警制度。对超前地质预报及隧道监测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为本隧道工程的安全施工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有效地避免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危险事件的发生。本研究方法对同类城市隧道工程设计、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超前预测预报在笔架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隧道施工中难免会遇到诸如岩溶突水、岩爆、围岩大变形、塌方等地质灾害问题。超前预测预报技术作为隧道勘察结果的进一步认识和补充,在隧道施工减灾、防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笔架山隧道为例子,针对该隧道复杂的地质条件,采用工程地质方法和物探方法相结合,以隧道内地质观测分析与设备测试相结合的超前预测预报技术,成功地预报了掌子面前方的地质信息,有效地指导了该隧道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3.
武隆隧道岩溶地质超前预报综合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武隆隧道全长9418m,为渝怀铁路第二长大隧道。该隧道的施工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存在浅埋段、断层破碎带、岩溶暗河、非煤系地层瓦斯和岩爆等不良地质现象。其中,岩溶、暗河以及岩溶涌水是本隧道施工的最主要地质问题。根据岩溶垂直分带结果,武隆隧道处于混流带中,特别是多在季节变动带与水平迳流带之间。自隧道开挖揭露以来,多次发生大型、特大型岩溶涌水灾害。作者根据武隆隧道施工的特点,以地质法为基础,以HSP声波反射法为主要手段,结合TSP203系统和钻探等的超前预报综合技术,进行岩溶地质超前预报。实践证明,武隆隧道综合地质预报技术的应用是基本成功的,值得在同类隧道施工地质预报中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上海地铁隧道建设大规模的展开,建设中面临的工程地质问题日趋凸现。本文结合上海市特有的地质条件,分析了与地铁隧道建设相关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工程地质结构特征及浅部含水层地下水位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地铁车站基坑开挖以及区间隧道施工可能面临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绘制了市中心地区工程地质问题严重性程度分区图,可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瑶山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中遇到了较多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在论述隧道围岩基本工程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变形破坏以及隧道水害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6.
隧道施工不良地质应急预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研究隧道施工常见不良地质类型和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基础上,将隧道施工常见的不良地质分类与不同阶段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精度结合提出隧道施工不良地质预警分级及预案。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因方法不同其预报精度不等,且各种不良地质与隧道的空间关系不同而对隧道施工的危害也不同。考虑到预报精度和不良地质类型,作者将隧道施工不良地质进行了预警分级。针对某级某类不良地质体建立了相应的防控预案,以防为主,紧急情况有相应的处治措施。并以绿、蓝、黄、红四种颜色代表不同的危险等级在洞口标示起到警示作用,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保证隧道施工过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隧道施工地质预报的内容、隧道设计与实际造成隧道地质灾害及造成地质勘察资料精度不高原因,提出了通过资料收集、勘察成果整理分析、熟悉设计文件、资料与图纸和隧道施工地质预报阶段补充地质调查,确定隧道施工地质预报重点段,进行洞内地质调查和掌子面地质素描、物探方法的选择和现场实施掌子面探测、探测成果分析、报告提交及施工验证的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华蓥山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岩溶、断层、涌突水、煤层段和瓦斯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地质情况非常复杂。总结了华蓥山隧道东口右线揭穿和通过煤层的施工技术,为隧道大断面安全揭煤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超前地质预报在歌乐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在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如溶洞、突水、坍塌等常见的地质灾害,为了将地质灾害影响程度降到最低,施工前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是十分必要的.详细介绍了TSP超前预测预报方法的原理,并以歌乐山隧道为例子,针对该隧道复杂的地质条件,施工过程中采用超前预测预报和红外线探测技术相结合,成功地预报了掌子面前方的地质信息以及隧道涌水情况,有效地指导了该隧道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0.
通过镇安隧道工程地质特征分析、隧道围岩地质特征方面的论述,提出了隧道围岩分级的方法;进行了隧道围岩分级参数的选取研究,达到了隧道围岩分级合理选取的效果,解决了隧道施工时围岩稳定性预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文江  朱永全  刘志春 《岩土力学》2006,27(Z1):377-380
温福铁路琯头岭隧道下穿既有同三高速公路琯头岭隧道,两隧道平面交角约36°,新建铁路隧道顶板距既有高速公路隧道底板仅2.91 m。根据新建铁路隧道近接既有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岩石隧道近接施工效应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认为,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结构的应力分布和变形均产生一定影响,施工中应采取必要的超前支护和地层加固措施,以满足既有隧道运营安全的需要;在数值模拟分析的基础上,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开挖方法、预支护形式以及减振、隔振等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盾构隧道管片上浮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肖明清  孙文昊  韩向阳 《岩土力学》2009,30(4):1041-1045
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衬砌管片上浮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且一直是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大直径盾构隧道的上浮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应用有限元法,对地层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注浆材料的性质等影响盾构衬砌环上浮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对衬砌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受力状态的分析,对衬砌环上浮的原因进行了阐述,据此针对大直径盾构隧道的特点,提出了施工、设计过程中控制衬砌管片上浮的对策和措施,可为盾构隧道的施工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出现了不少施工项目。在间距很小的情况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隧道的变形,是值得摸索和研究的课题。在已经完工的上海东方路下立交工程施工过程中,依靠有针对性的设计和施工措施,使距其基坑底下3m的地铁2号线隧道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文章总结了这些工程措施,并将大部分归为基坑开挖“竖向”时空效应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跨断层的隧道结构在汶川地震中破坏严重,这说明传统的抗减震技术已不能保证高烈度地震区隧道结构的安全。为此,研发了可变形抗减震措施。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考察了采用该类型措施的隧道结构地震响应特征与震后破坏形态。结果表明:跨断层隧道结构设置减震缝,可以有效减小结构的内力值和应变值;套管式可变形结构可以有效保护主套管上部结构和被套管,但主套管下部结构破坏严重;套管式可变结构提高了隧道的防水性且震后易于修复,整体性能优于减震缝;采用可变形抗减震结构的同时,必须提高衬砌混凝土的强度;不论采用何种抗减震措施,隧道结构的拱脚和仰拱是抗震加固的重点部位。研究成果可以为高烈度地震区隧道结构的抗震设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在红色地层的砾岩层中掘进水工隧道的特点,总结了从设备选型,优选开挖方案,控制开挖断面,处理不良地质条件段,协调掘进与衬砌进度等方面所采用的一些主要技术措施,以及实现掘进进度大幅度提高,获得优质、高效、安全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翔安海底公路隧道陆域段变形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翔安隧道是我国第一条大跨公路海底隧道,其两端陆域段位于富水的强风化岩层中,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隧道施工期间,部分断面发生了较大变形,超过了预留变形量,给二次衬砌的施工造成了影响,而且过大的变形有时还会导致隧道围岩失稳,应寻求一套合理的变形控制措施。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和施工记录,并结合数值方法,对隧道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工程措施的作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设锁脚锚管、加强临时支护及管井降水等工程措施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隧道支护结构的变形,但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富水强风化岩层中修建大跨公路隧道时,将两种或多种工程措施的组合起来使用效果更佳。例如,在采用降水(连续墙)+加强临时支护+锁脚锚管的组合方案后,隧道的拱顶下沉减小了46 %~60 %,水平收敛也减小了约30 %。这些措施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建筑物下部采煤巷道的断面尺寸、位置及埋深等地质条件,针对地面拟建建筑物的特点,分别应用二维及三维离散单元方法,对工程场地的地面变形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了地面建筑物在巷道影响下的水平位移量及竖向位移量。结果分析认为,地下巷道的存在不会对上部建筑物造成威胁,仅会产生微小沉降变形。同时提出了一些工程安全措施,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二郎山公路隧道泥石流地质灾害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7月3日及8月15日暴雨期间,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东口龙胆溪、西口和平沟暴发2次灾害性泥石流,造成隧道施工设施被毁、人员伤亡。泥石流形成机制、活动规律、演化趋势及相应防治措施的研究,对确保隧道施工及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和平沟泥石流为例,在研究泥石流形成条件、活动特征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及其造成巨大危害的原因,预测了泥石流的发展趋势,据此提出以排导工程为主,排导与拦挡工程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对策。研究表明,在山区公路隧道建设中泥石流的防治,必须建立在对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活动规律、形成演化机制及其危害性认识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在隧道选址、施工设计时,制订相宜、合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高纬度寒区浅埋隧道的温度场及防寒抗冻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专门针对东北高纬度寒区浅埋隧道冻害机理的研究较少,对东北寒区隧道进行了现场温度实测,讨论了东北高纬度寒区浅埋隧道的冻害形成机理和防寒抗冻措施.现场温度实测表明,传统的保温措施无法保证隧道不发生冻害,合理的防排水措施是高维度寒区浅埋隧道的主要防寒抗冻方法.建议在高维度寒区浅埋隧道全长设置中心深埋水沟、排水盲沟和保温侧沟,在冻结深度很大和月平均气温极低的寒区隧道排水设计中建议尝试使用顶进中心深埋水沟的施工方法,以降低工程造价及提高施工安全.中心深埋水沟直径应在80cm以上,以保证维护的便利.根据洞口地形选择合理的出水口形式,且做好保温防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钻孔咬合桩既具挡土又具止水的双重作用,施工快捷,工艺简单,对环境干扰少,比较适合于城市地铁、隧道和大、中型基坑支护工程。结合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龙蟠路新建隧道工程,介绍了钻孔咬合桩的一般施工技术要求和主要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