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本文依据从事地震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实践,分析了编辑素质对地震科技期刊特色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全国地震科技期刊编辑学术交流研讨会于2 0 0 1年 4月 9~ 12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地震系统的 15个编辑部的代表和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共 2 6人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世界地震译丛》、《地震学刊》、《自然灾害学报》和《山西地震》等 5个编辑部联合发起 ,由江苏省地震局《地震学刊》编辑部承办。与会代表就以下几方面问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 :1知识经济与科技期刊发展 ;2地震科技期刊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3编辑学者化 ;4科技期刊与市场经济 ;5编辑部的管理与改革 ;6现代技术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 ;7…  相似文献   

3.
全国地震科技期刊编辑学术交流研讨会于 2 0 0 1年 4月 9~ 1 2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地震系统的 1 5个编辑部的代表和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共 2 6人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世界地震译丛》、《地震学刊》、《自然灾害学报》和《山西地震》等 5个编辑部联合发起 ,由江苏省地震局《地震学刊》编辑部承办。与会代表就以下几方面问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 :1知识经济与科技期刊发展 ;2地震科技期刊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3编辑学者化 ;4科技期刊与市场经济 ;5编辑部的管理与改革 ;6现代技术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全国地震科技期刊编辑学术交流研讨会于 2 0 0 1年 4月 9~ 1 2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地震系统的 1 5个编辑部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地震数据信息中心主任刘志远、中国地震局科技发展 (国际合作 )司巡视员王洪珍、江苏省地震局杨军副局长、地震数据信息中心卢振恒研究员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并讲话。本次会议是由《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世界地震译丛》等编辑部联合发起、江苏地震局《地震学刊》编辑部承办。本次会议研讨的主题是 :①知识经济与科技期刊发展 ;②地震科技期刊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③编辑学者化 ;④科技期刊与市…  相似文献   

5.
全国地震科技期刊编辑学术交流研讨会于2001年4月9日~12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地震系统的 15个编辑部的代表和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共 26人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是由《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世界地震译丛》、《地震学刊》、《世界地震工程》和《山西地震》等5个编辑部联合发起,由江苏省地震局《地震学刊》编辑部承办。 与会代表就以下几方面问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①知识经济与科技期刊发展;②地震科技期刊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③编辑学者化;④科技期刊与市场经济;⑤编辑部的管理与改革;⑥现代技术在编…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地震期刊在国内国际期刊之间的竞争和网络对科技期刊的冲击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我国地震科技期刊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地震科技期刊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勇于改革创新,努力提高我国地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编辑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地震科技期刊改革与发展的构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科技期刊是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学术创新水平的窗口,是科技信息的使者。其作为忠实记录、连续积累和储备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及时传播、交流着70%以上的科技信息,地震科技期刊亦是如此。从地震科技期刊如何走向世界的视角,对地震科技期刊的现状、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挑战、生存、发展的对策,以及如何加快国际化进程等方面提出了看法、建议和构想,指出,只有将地震科技期刊做大、做美、做强,才能增强国际竞争力,才能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才能向国际地震品牌期刊行列讲军。  相似文献   

8.
震敏 《山西地震》2005,(1):36-36
为了推动地震科技期刊工作的发展 ,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 ,促进科技期刊的国际化。中国地震局人事教育和科技司于 2 0 0 4年 1 2月 1 7日至 2 3日在深圳中国防震减灾科技交流中心举办了地震科技期刊编辑部负责人业务培训班 ,全国地震系统科技期刊编辑部的 30余人参加了培训。中国防震减灾科技交流中心负责人刘升礼出席了开幕式、中国地震局人事教育和科技司处长李 明、田 柳主持培训。培训班上 ,中国地震局人事教育和科技司李 明处长首先介绍了中国地震系统科技期刊的现状 :中国地震系统 2 0个单位办有30种公开发行的期刊 ,尚有…  相似文献   

9.
作者通过亲身经历,回顾《山西地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叙述《山西地震》编辑部在自身建设、执行科技期刊编排标准和规范,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山西地震》的发展历程表明,只有不断克服困难,办出特色,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防震减灾事业。  相似文献   

10.
《国际地震动态》2003,(12):27-27
20 0 3年 9月 2 3~ 2 8日中国地震学会编辑委员会在江西南昌召开了中国地震学会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地震系统从事地震期刊、图书及声像制品的编辑工作者近 50人参加了大会。江西省地震局局长袁定强在会上致辞 ,编辑专业委员会主任谭先锋作了主题报告 ,对地震期刊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作了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 ,同时也对期刊工作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加入WTO后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者所面对的挑战作了分析。科技部宋培元教授从宏观上介绍了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以及在推动社会生产力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 ,增强了广大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四川地震监测预报工作40年发展历程。四川地震监测预报积累了地震学和前兆观测资料,推进了测震台网、前兆监测台网、流动监测网以及空间技术的发展应用,为地震预测探索之路奠定了基础;地震预报科研经历了多次科研攻关研究,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提炼和筛选了一些预报指标和方法;地震监测数字化的发展,给地震监测预报提出新的课题;今后仍将依赖于科学和创新机制,依赖于高新技术应用,依赖于地震监测网能力和质量提升,始终坚持边观测、边研究、边预报的地震预测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2.
地震科技信息的积累和应用是我国地震科学事业发展的基础,我国的地震信息工作在地震预报的探索和研究中以及地震工程应用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认识地震科技信息的重要性,发展这一事业,本文就地震科学研究与地震科技信息的内在联系,地震科技信息的运行机制及地震科技信息工作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震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我国地震旅游资源的概况,论述了我国现存的主要地形地貌震迹、古建筑、现代建筑震迹遗址及地震碑刻、地震纪念馆的旅游功能。最后,对重要的地震旅游景点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并提出开发利用这些旅游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近年大震震害现象与工程地震问题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年来的几次大地震给人们瘤上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地震现象,这些现象给工程地震问题研究的发展以启示,也为工程地震问题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文中粗略地分析了这些地震现象所揭示的工程地震问题,对工程地震中一些问题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看法,这些问题包括近源地震动的估计、场地效应及断层效应、地震地面永久变形、地震动衰减关系、地震影响场等。  相似文献   

15.
parameters integrated predictionIn current earthquake prediction, seismological method is considered the first choice. According to rough statistics, there are over 100 seismological parameters used in earthquake prediction in China. That a great number of parameters could be chosen is more convenient, but also causes a lot of trouble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decide which one is better among them. In the practical key problem and the 'Eighth Five-Year Plan' key problem on short-period earthquake prediction sponsored by China Seismological Bureau, most of the parameters have been evaluated on efficiency, but it is still not easy to decide which one can be given the priority and which one should be discarded, because the adopted data, the sample numbers and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were not always consistent in these researches. Therefore, the first problem which the earthquake predictors are facing is how to select the best one from so many seismological parameters. In the past, most of the parameters were used in the seismic cases, but never used in the zone where no strong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this way it is impossible to cast away 'false abnormality'. Furthermore, as the process of seismogeny is nonlinear and complicate, the non-uniqueness and uncertainty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make the seismic precursors different in time, place and earthquake, which often causes false prediction when a single parameter is used.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better, this paper attempts a new method comparison screening, to select seismological single parameter and to collect a comprehensive seismological parameter on this basis. The basic procedure may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on the basis of reasonable normalization of various parameters,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screening of some basic seismological parameters by using the two sorts of samples from 'large-magnitude seismic zone' and 'no large-magnitude seismic zone' in North China is conducted, to obtain 'seismic abnormality' and 'aseismic normality' indexes, and then to synthesize these indexes with weighting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strength of the earthquake information to obtain a integrated prediction index which is universal to predict the earthquakes in North China, and meanwhile develop a new seismological prediction method which is abbreviated as SQIP (seismological quantitative integrated predic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16.
林伟  陈杏  叶繁英 《华南地震》2003,23(1):74-81
展望了将高新技术用于地震观测的前景,利用高新技术改善地震监测预报条件,扩大观测范围和增强综合分析能力,建立新型的三维观测系统,开展“空中、地表、深部”的观测研究;建立动态的数字地球模型,开辟研究地震的新领域,将使准确预报地震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任雪  李俏  张丽 《山西地震》2014,(4):15-17
科技期刊是传播创新成果的主要媒介,是我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中的主流媒体之一。从当今科技期刊的特征入手,分析了科技期刊在我国防灾减灾事业中发挥的作用,并对科技期刊今后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防灾减灾事业进行了设想。  相似文献   

18.
四川地震工作三十年的进展与新世纪的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四川省过去30年的地震工作,包括地震观测技术、地震预报、地震地质、工程地震、地震灾害预测和防震减灾系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浅议中国地震科技期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震系统科技期刊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形成的原因。指出,只有摆脱传统办刊的束缚.树立全行业、全社会办刊的意识.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对系统内期刊进行整合、与系统外期刊进行联合.才能使地震科技期刊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20.
防震减灾事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地震科技进步,而制定好地震科技发展规划是推动地震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本文建议了地震科技发展战略制定应考虑的5个原则,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地震科技发展战略的构想,从11个方面提出了“十一五”地震科技项目建议,同时,对其中地震预报科学实验场的选择提出了原则建议,进而从科学意义与必要性、已具备的条件、科学目标、监测与研究内容和运行机制与模式等5个方面论述了祁连山大震机理与预报科学实验场建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