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豫北某地较为丰富的岩溶水资源及其氯化物升高的趋势,通过对制碱废渣的静溶和淋溶试验,分析了碱渣淋滤液的产生过程,同时分析了碱渣堆放场与该市岩溶水中氯离子浓度升高的关系,这将对渣场以后的废渣处理及周围的环境质量评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某灰岩矿坑场地受到了有机污染,对当地脆弱的岩溶地下水环境构成威胁。在查明场地周边岩溶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水化学、水动力场调查结果,分析了场地及周边地下水污染特征和污染场地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场地内水体受到了萘、氯乙烯、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PCB52等多种有机物的污染,其中以4-氯-3-甲基苯酚、2,4-二硝基苯酚等酚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场地内水体水质兼具地下水特征,水化学类型为Cl·SO4-Na·Ca型,与其相邻的2个矿坑水质已受到影响,水体水化学类型往污染场地水体类型演化;场地周边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仅场地西侧1个地下水井水质受到了污染矿坑的影响。目前,该矿坑场地仍处于水位漏斗恢复期,污染物并无向外迅速扩散的水动力条件,但当矿坑场地流场恢复至天然状态后,矿坑内污染物可通过场地周边的3条岩溶裂隙带-60 m标高以浅的地层向周边迁移,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应采取降低矿坑水位、定期监测矿坑水和地下水水质、实施帷幕灌浆工程等措施防控场地的潜在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选取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Royle)和水绵(Spirogyra communis,Hassall)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某铅锌矿尾矿库重金属废水的富集能力,综述重金属在黑藻和水绵体内的富集机制,探讨了利用黑藻和水绵进行岩溶矿山重金属污染水修复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黑藻和水绵体内的重金属绝对含量较高,并且植株长势良好,生物量大,说明这两种水生植物对重金属有避性或耐性。分析测试发现,在黑藻和水绵体内,重金属的富集系数较高,其中Pb最大,其后依次是As>Co>Mn>Cu>Cd>Zn>Ni>Cr,富集系数最少的是Hg,水绵体内的富集系数要大于黑藻。对比研究发现,这两类藻类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和富集系数均高于非岩溶区。黑藻对重金属的富集机制主要有3种,即重金属作用下抗氧化酶活性增强、被动吸收和离子交换作用,而水绵特殊的分子生物结构可能是其吸附重金属的重要机制。黑藻和水绵在南方岩溶区广泛分布,利用黑藻和水绵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岩溶水具有较好前景。   相似文献   

4.
碱渣变形性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碱渣压实后用作填垫地基比较广泛,碱渣的变形特性是分析填垫地基沉降和变形的关键。因此,利用压缩试验研究击实碱渣的变形性质非常重要。本文以5种不同含水量的击实碱渣的压缩试验为基础,分析了击实碱渣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和固结系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磷石膏堆场特别是岩溶区堆场渗漏对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影响较大。根据现场连通试验、物探及钻探揭示资料分析,研究区主要有三种渗漏类型:裂隙型(双眼井泉)、裂隙-管道型(发财洞岩溶管道)和管道型(鸭草坝岩溶管道水系统)。天然不防渗条件下,库水通过地表落水洞、溶缝和溶隙等入渗地下水,产生岩溶渗漏。入渗补给独田地区的S1号泉、杨花冲地区的S23号泉、下摆郎地区的S13、S14号泉。其它泉水受隔水层的阻隔及地下水的补、排条件所限,没有受到污染。独田堆场运行后堆场存在渗漏情况,但是,防渗系统运行后渗漏的污染情况较之前有较为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由于磷石膏堆场防渗处理不彻底,库中含磷、氟的废水通过岩溶管道、裂隙进入地下含水系统,使大干沟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遭受严重污染,并威胁到乌江渡水库水环境。通过水文地质勘察和岩溶渗漏分析,查清了渗漏污染的方式与途径,并提出了污染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7.
吴晟堂  蒋小珍  马骁  汤振 《中国岩溶》2022,41(5):825-837
在大量建设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及城市更新工程的背景之下,我国城市岩溶地质灾害日趋严重。文章以深圳市3个岩溶地面塌陷事件为例,开展岩溶地下工程地质环境影响区的划定研究。首先运用高频岩溶地下水气压力监测技术对工程影响实际范围进行监测分析,然后结合工程施工参数、岩溶塌陷主要影响因素与水文地质试验参数,采用定性分析和量化计算的综合研究方法,推导出岩溶地下工程地质环境影响范围理论计算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岩溶地下工程影响范围主要与渗透系数、工程深度成正比,与土层厚度成反比,推导的半定量理论公式适用于岩溶承压水条件下,可快速为缺乏地下水监测资料的岩溶地区地下工程安全建设及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岩溶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分析——以贵阳市某加油站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有机化合物对人体和生物有毒害作用,其中一些具有"三致作用"。地下水有机污染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7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国际上已把地下水污染研究的重点从无机污染物转向有机污染物。在岩溶发育地区,地质环境脆弱,防污能力差,地下水具有易污染性,有机污染物在岩溶地区的分布有别于其他地区。本文以贵阳市某加油站15年前发生的油灌泄漏污染事件为例,通过地面调查、地质雷达、钻探、样品分析和综合研究等方法查明了地下有机污染物的运移规律、分布范围以及地下有机污染物的组分特征。经分析对比1999年、2007年以及2012年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1)受岩溶发育形态的影响,场地内有机污染物在地下具有富集与稀释的双重特性;(2)在岩溶管道发育、地下水水头高度低于基岩面的地带,有机污染物组分含量总体呈减少的趋势;(3)在以溶蚀裂隙为主、地下水水头高度高于基岩面的地带,有机污染物不断富集,年扩散速率仅为12 m。  相似文献   

9.
赵中省 《中国岩溶》1991,10(1):21-28
本文是以不同时间的两次地下水质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等比例类型抽样,分指数计算及两组判别分析,考虑各污染参数所起作用大小,研究岩溶地下水的污染趋势。  相似文献   

10.
岩溶含水层的极不均一性特征使岩溶水溶质运移受构造、裂隙空间及其发育方向控制;因环境条件复杂,开展岩溶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难度较大,截止目前,国内尚未系统地开展岩溶含水层水污染原位修复研究工作。文章选择鲁中南山区典型岩溶发育及硝酸盐污染地段,施工组合钻孔建设修复试验工程,采用“乙醇+葡萄糖”液态碳源和“聚乙烯醇+淀粉颗粒”固态反应器分别进行岩溶水硝酸盐污染原位修复试验。结果表明:浓度500 mg?L-1、1 000 mg?L-1的“乙醇+葡萄糖”反硝化溶液对硝酸盐浓度的降解率分别为6.45 %和21.52 %;单位长度组成材料“聚乙烯醇3 kg+淀粉颗粒3 kg”、“聚乙烯醇2 kg+淀粉颗粒4 kg”的两种反硝化固态反应器对硝酸盐浓度的降解率分为33.91%和34.96%。试验证明在裂隙型岩溶地区采用孔组方案进行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可行、且能取得较显著效果。修复工程布设方式和试验成果对类似地区开展岩溶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具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区建筑场地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南京市区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和建筑场地地下水腐蚀性评价以及腐蚀性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历时13年的长春市地下水水质的监测工作,对长春市地下水污染现状及污染趋势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春市潜水污染重,化学组合中Cl~-、SO_4~(2-)、NO_3~-、COD、总硬度、矿化度在很多地方出现高含量,且上升趋势明显;承压水在市中心集中开采地污染,其它地区尚未污染或污染较轻。并提出五点防止地下水污染的对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本文以某电厂地下水中氯化物作为预测因子进行数值模拟。对研究区含水层物质组成、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及源汇项等做简化,采用GMS软件建立水文地质模型,在简化的水文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开展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污染物排放规律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的点源工况下,(1)污染物平面迁移范围以泄漏点为中心呈椭圆形扩散,污染晕长轴为地下水流动方向;(2)污染物最大迁移距离及污染影响范围均随时间不断增加,但是变化速率不断降低;(3)距离污染源较近的位置,污染物浓度随时间不断增加,但是浓度变化速率逐渐降低;距离污染源较远的位置,污染物浓度随时间不断增加,初期浓度变化速率随时间不断增加,后期浓度变化速率随时间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在某隧道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地下水位、水量动态长期观测资料的图形处理,分析了隧道开挖涌水后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其受控机制,并初步评价隧道疏干排水对地下水径流系统的影响,为下一步的某隧道渗流场的研究以及隧道施工防渗排水设计提供了基本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质灾害中的地下水环境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地质灾害的特点在于,地质灾害的萌发、发展和形成过程中人类活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实例的形式,概要总结了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地震、地裂缝,地面沉降、塌陷,水环境恶化,滑坡、崩塌、泥石流,流砂、管涌、软土变形等地质灾害问题;根据产生地质灾害的动力作用性质,对地质灾害进行了分类。详细探讨了城市地质灾害中地下水的环境效应。将地下水的作用形式分为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地下水对地质灾害的环境效应分为、控制效应、辅助效应、次生效应等。提出了城市地质灾害研究中急需解决的,如地震预测预报、水流方程与沉降方程耦合、多尺度非均质中地下水流与溶质运移等几个关键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庆市主城区长期过量开采承压水,致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依据调查资料,分析了大庆市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面对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饮水型地方病、土地盐碱化、湖泡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铁锰超标是与环境污染相关的问题,事关国计民生,本文通过对某市土体、水体取样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地层、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等多个方面分析地下水铁锰超标原因,最后总结形成地下水铁锰超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成都市位于岷江冲洪积扇的东南边缘,区内水量充足。通过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和地下水质量评价,了解了成都市地下水的水质状况、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后寨河流域岩溶含水介质结构与地下径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杨勇 《中国岩溶》2001,20(1):17-20
通过脉冲试验,采用测站脉冲响应曲线及流量衰减曲线分析,对后寨河流域含水介质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后寨河流域主要发育有溶隙- 溶管网络、较单一溶管以及溶隙网络三种含水介质结构,而且以溶隙、溶孔为主,其占含水介质体积的比率可达83.1%~96. 9%,而岩溶管道含水介质则只有3.1%~16.8%。不同含水介质的水文地质特征差异很大,溶隙- 管道网络水位上升快而衰减慢,水位变幅小;较单一溶管水位上升快而衰减亦快,水位变幅较大;而溶隙网络水位动态变化则介于前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中CO2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闫志为  韦复才 《中国岩溶》2003,22(2):118-123
通过对前人成果的总结认为,不同地区由于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其地下水中CO2 成因也大不相同。地下水的CO2 的成因主要有来源于大气溶解;土壤及水中有机物分解和生物呼吸;深部热源造成碳酸盐岩或矿物变质;直接由岩浆分泌;除碳酸外其它酸对碳酸盐矿物的溶解; 热水中暂时硬度去除等类型。至于具体到某一地区其地下水中CO2 主要成因为何种,以及各种成因CO2 在地下水中所占比例是多少,应结合具体情况并综合各种相关因素来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