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甘草进行全面质量研究,建立甘草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30批来自新疆、内蒙古、甘肃及宁夏4个地区的甘草进行显微及薄层鉴别,并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甘草苷、甘草酸含量测定,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方法对其中21批质量合格的甘草进行质量评价。结果:30批不同产地的甘草药材鉴别及检查结果均合格,甘草酸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规定,有7批药材甘草苷含量不合格。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4个共有峰,对其中3个共有峰进行了指认,21批甘草中仅4批相似度低于0.85。结论:不同产地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含量差异较大,宁夏及内蒙古产地甘草有效成分平均含量优于新疆与甘肃产甘草。本研究建立的甘草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方法能对不同产地甘草进行全面整体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不同产地松叶药材的质量进行评价,建立松叶药材的指纹图谱,完善松叶药材的质量评价系统,为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5批不同产地的松叶药材,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量鉴别,并对水分、水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同时建立松叶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结果:薄层色谱法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采用HPLC法对松叶进行含量测定,经方法学考察验证,槲皮素与山奈素分别在35.34~176.7ng和71.74~358.7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率分别为96.2%、97.16%(RSD分别为1.81%、1.66%,n=6),说明该方法灵敏可行,重现性好;建立了松叶的指纹图谱,并对15批松叶样品的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度评价。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行、简便,可为松叶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肉桂酸的含量差异性研究不同产地玄参的质量,为确定新的玄参等级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将同一产地玄参药材分成3个等级,依照2015版药典标准对玄参内涵性指标进行评价,并建立HPLC法对不同产地不同等级玄参药材中肉桂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所测定的13批玄参药材基本符合药典标准,不同产地不同等级玄参药材中肉桂酸的含量差异悬殊,同一产地玄参药材中肉桂酸含量与原有等级之间的关联性不具普遍性。结论:(1)在制定新等级质量标准时,不能笼统地将每个产地的玄参按大小和重量分成一、二、三等;(2)增加肉桂酸含量标准,建议肉桂酸含量标准定为一等品应>0.04%,二等品在0.04%~0.025%之间,三等品在0.025~0.015%之间,低于0.015则为不合格药材。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浙江、湖南、安徽3个产地共9批白术药材进行质量对比研究、指纹图谱对比分析,为不同产地白术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要求对白术药材进行质量检验,比较3个不同产地白术药材质量差异;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术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3个产地的白术药材均符合标准要求;对9批白术药材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选择稳定性好、吸收强、特征明显的色谱峰作为共有峰,结果共标定了7个共有指纹峰,9批样品之间的共有峰相似度>0.96。结论:浙江、湖南、安徽3个产地的白术药材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指纹图谱也没有差异,证明3个产地的白术药材没有明显质量差异,无法鉴别区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加工方法对百合药材质量的影响,建立一种规范的百合加工方法。方法:利用烫片法对百合外片、中片、心片进行烫片,运用不同干燥方法对其进行干燥,以百合外观性状、浸出物、王百合苷B含量、百合总多糖含量为指标,通过综合评分法对各类鳞片进行烫片时间与干燥方法的考察。结果:百合外片最佳烫片时间为6min;百合中片最佳烫片时间为5min;百合心片最佳烫片时间为3min;百合最佳干燥方法为115℃热风干燥;百合外片的浸出物含量最高,为31.0%;百合外片总多糖的含量最高,为35.38%;百合心片王百合苷B的含量最高,为0.343%。结论:该加工方法能有效提高百合药材的质量,为百合药材加工方法的规范化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百合药材的科学评价及质量控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黄精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探讨其工艺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方法:按最新版《中国药典》的规定对“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的黄精药材及饮片进行质量评定,对其外观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及含量测定进行研究。结果:各批次黄精药材及饮片的质量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结论:“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能大大缩短工艺流程,减少生产成本,其生产出的黄精药材及饮片质量合格,能满足临床用药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黄芪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乙腈-甲醇(90∶10),流动相B:0.2%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7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54 nm。结果:通过方法学考察及17批样品的测定,建立了黄芪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0个共有峰,3个产地17批黄芪药材特征峰的相似度在0.92以上,各产地黄芪药材有一定的差异性。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2.0%,说明这3个主成分包含了被分析样本的绝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按产地将17批黄芪药材聚为3类。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评价和控制不同产地黄芪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菊花药材中铅、镉、砷、汞、铜 5 种有害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并分析不同产地菊花药材重金属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不同产地菊花中铅、镉、砷、汞、铜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铅、镉、砷、汞、铜 5种元素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RSD均<3.0%,加样回收率(n=6)在87.9%~105.8%之间。采用系统聚类分析不同产地菊花药材中重金属含量,认为以江苏产地的菊花药材质量较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ICP-MS 具备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的优点,可用于菊花中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同时检测,为菊花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他药材的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江苏、江西、湖北、上海、河南5个地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形态差异和获取快速、有效的形态鉴别方法,本研究采用传统形态测量法和地标点法来分析各产地形态差异。结果显示:(1)克氏原螯虾雌雄群体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前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9.96%、67.21%,传统形态测量法前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6.77%、82.70%,两种方法均表明其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头胸甲及腹部部位;(2)聚类分析将克氏原螯虾5群体聚为两支,上海、河南、江西、湖北群体聚为一支,江苏群体单独聚为一支。(3)地标点法雌雄群体综合判别准确率分别为100%、94%,传统形态测量法综合判别准确率均为56%。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间克氏原螯虾具有一定的形态差异,且地标点法区分不同产地克氏原螯虾群体差异性效果显著,这将有利于克氏原螯虾生产和选育过程中群体的鉴别及外形特征的快速获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六个不同产地代赭石进入旋覆代赭汤方剂前后的铁元素含量变化进行分析讨论。方法:运用滴定分析法测定不同产地代赭石煎出液和加入不同产地代赭石的旋覆代赭汤中有效成分的铁元素含量;建立测定样品中铁元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最佳实验条件,并测其含量;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产地不同的代赭石及其加入旋覆代赭汤前后铁元素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滴定分析法测得不同样品中的铁元素含量有所差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得不同产地代赭石及其进入经方前后铁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紫外光谱结果显示13个待测样品均在510 nm处有不同强度的吸收峰。结论:不同产地的代赭石及其加入经方前后铁元素含量均有变化,紫外光谱显示不同样品的吸光度不同,铁元素含量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