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根据热点假设,热点对于中间层是固定的。相对热点的板块运动叫做绝对板块运动。绝对板块运动模型可以通过反演火山链传播的速率和走向数据以确定相对板块运动在角速度空间的原点来得到。利用一组近来(0~7.8Ma)全球分布的热点的迁移速率和走向数据,结合板块运动模型NNR—NUVELIA,已研制出一个叫做APM2的现今绝对板块运动模型。按照该模型,太平洋板块围绕60.063°S、102.210°E处的极以(0.8330°±0.0133°)/Ma的速率运动,非洲板块围绕46.849°N、44.372°W的极以(0.1015°±0.0134°)/Ma的速率运动,南极板块的运动则以46.871°N、146.942°E为极,速率为(0.0846°±0.0177°)/Ma,欧亚板块的运动更慢,极为27.291°N、171.925°W,速率为(0.0655°±0.0206°)/Ma。这一模型表明,岩石圈相对深部地幔有一个以49.423°S、90.625°E为极,速率为(0.1983°±0.0135°)/Ma的净旋转。表明太平洋热点同印度-大西洋热点不一致,显示太平洋热点的运动也不一致。为了分析和比较,还给出了仅用全球分布的热点的走向数据和仅用印度一大西洋热点的走向数据得到的板块绝对运动的角速度。  相似文献   

3.
4.
大陆漂移起始于由软流圈压力升高引起的岩石圈板块的裂解,洋中脊的推力使板块发生运动。板块趋动机制非常类似于抽油马达,即岩浆相当于石油、板块相当于活塞、中脊海岭与软流圈相当于汽缸、裂谷相当于汽缸盖、深海平面上洋中脊高度相当于压力计表示的活塞上端压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动力学的角度讨论了板块运动的驱动机理,并提出了计算板块扩张速度的公式,然后求出了不同类型板块的扩张速度。用此公式所计算出的板块扩张速度与实际观测速度很符合。  相似文献   

6.
深部热对流与板块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圈构造系统是由多因素耦合作用引起的且以深部热源为主导的非线性系统.不同方式的热对流在板块演化过程中均有可能发生,它们的更迭或复合,使受其制约而运动的板块有了不同归宿.  相似文献   

7.
浅谈板块运动的外部力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动地球板块运动的力可以分为内部力源和外部力源,只有外部力源才会使地球板块产生持续的同向运动。在对历史地质资料总结的基础上,得出银河年周期对地球板块的运动有重大影响。可以认为全球板块聚合一离散周期以银河年为周期。全球板块大约在一个银河年内(220-250Ma)离散一聚合一次。在比较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地球板块运动的监测结果和地球受到的太阳、月亮固体潮的理论计算结果基础上,得出结论:太阳、月亮对地球的固体潮力是推动地球板块日常运动的重要外部力源。除此之外,自转的影响也是使板块运动的力源。  相似文献   

8.
金伯利岩中所含捕虏岩的种类很多。其中有不少是金伯利岩出露地点周围地层的岩屑。金伯科岩岩浆贯入的地质时代没有一定。但非洲与南美洲的金伯利岩大部分都在7000万年前至一亿五千万年前之间,从地质时代来说是在白垩纪贯入的。这恰好相当于经过大陆漂移、非洲大陆与南美大陆分离产生大西洋的时代。根据调查,恰恰在非洲大陆与南美大陆分  相似文献   

9.
10.
关于板块运动启动时间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板块运动何时启动?"是当前重大和争议较大的科学问题。文章从超大陆研究、板块运动的地质学标志和热动力学数据模拟等3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国际地学界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认识。在分析各种不同观点的基础上,作者阐述了对该问题的倾向性认识,赞同地球板块构造不是在一个特定时期出现的独立全球"事件",即不是一个等时的重大热-构造事件的认识。但从新太古代开始,地球上已出现具有板块水平运动特征的俯冲作用。由于地幔温度的差异,早期的板块运动缺少深俯冲形成的高压和超高压变质记录,而从新元古代开始,出现与现代板块一致的动力学机制。因此,赞同大致以新元古代作为"原板块样式"和"现代样式"板块运动的转换时间。  相似文献   

11.
板块构造是造山运动在地球内部热和重力均衡联合作用下的地面显示。板块的移动和在上地幔伴生的对流意味着这种作用的完成。所以岩石类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均取决于板块边界的特征,从而形成了板块构造的岩石组合。 1.离散型板块边界及其岩石组合:局部熔融的岩浆,在减压的情况下上升并继续其熔化的过程。岩石圈及其上覆的海水被对流而来的灼热的岩浆加热了,拉张办产生了撕裂的裂缝,形成了陡峭下沉的断层块。  相似文献   

12.
空间大地测量测定板块运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利用空间大地测量测定和研究板块运动的研究成果及最新进展,并与地质学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空间大地测量方法测定板块运动由单一手段发展为多种手段的综合,最新的研究是利用ITRF96、ITRF97地球参考架的站坐标及速率建立新的板块运动模型,这些模型和相同时期的地质模型,整体上一致但仍存在着差异。对于太平洋板块所有大地测量测定的运动速率均大于地质学模型,极位置的经度也有系统偏差。  相似文献   

13.
三维变形必定与斜向板块汇聚有关,三维变形通常也引起反块边缘处收缩和横推分量之间的变形的分块,转换挤压和转换拉张的走滑分块运动学模式确定了3 个关键参数之间的准确关系。对两个构造环境的应用证实这个参数存在明显的一致性,同时还表明这两个地区的变形应用走滑分块转换挤压这一模式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15.
Sbor.  IM 陈华 《世界地质》1991,10(1):92-93
特提斯海的发育过程过去曾归咎于阿尔卑斯褶皱系,在此过程中可以注意到几个微板块的位移。某些研究者认为,这些中型地块代表着冈瓦纳大陆被动边缘的断块,它们的向北运移与这一海洋北段(古特提斯)的闭合及南段(新特提斯)的张开有关。不过,实际情况比这一过程所展示的更复杂。比如,伊朗地块与阿富汗地块(有时认为是Kimmerian联合微陆的组成部分并非同时发育的。伊朗地块三叠纪未期合并到欧亚大陆上,而阿富汗中部地块却是在晚白垩时期由它分离出来的。中生代时期特提斯的闭合期间,这些微板块的表现明显不同。比如,随着非洲板块相对于欧亚板块的位移相应出现了Apoulia地块的旋转,Menderea地块与kirshekhir地块的运动是由主板块运动产生的,而Lesser Caucasus地块、Armenian地块及Lut地块却没有这种反应。  相似文献   

16.
新疆多旋回构造与板块运动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本文根据30多年的地质成果,特别是近年来的最新资料,应用多旋回构造与板块运动相结合的学术观点,对新疆大地构造各单元特点,不同类型的地槽、地台及其演化,多旋回构造与板块运动等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17.
板块运动地球重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板块运动的动力问题,笔者按照地球重力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持续研究,并于2000年和2001年分别提出了“纬向正常密度假说”和“板块运动纬向重力模式”。“纬向正常密度假说”认为:地幔的正常密度是按照“地幔纬向正常密度函数”δe (B)规则分布的。如果地幔的密度是正常分布的.其物质分布状态在水平方向就是稳定的;而如果地幔的密度  相似文献   

18.
中元古代以来华南地区板块运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道恕 《江西地质》1993,7(1):73-82
  相似文献   

19.
目前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仍很肤浅,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对于地球动力学问题仍在探索过程中,Science杂志2005年公布的125个重大科学问题中的第10个问题是“地球内部是如何运行的”,提出地球动力来源还尚未解决。 2017年出版的《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认为板块构造理论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该学说依然存在其形成以来就存在的难题,即板块动力、板块起源及板块上陆三大问题,驱动板块运动的动力机制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讨会分两个环节,一是主要观点报告环节,二是讨论争鸣环节。 在报告环节,涉及动力机制的主要有5位报告人,分别阐述了他们的主要观点。梁光河提出了新大陆漂移说,通过大量证据分析认为传统的海底扩张驱动大陆漂移的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地质和地球物理观测事实说明持续推动大陆漂移的动力不是海底的持续扩张,而是大陆板块后下方持续的岩浆上涌推动大陆板块向前漂移,那是一个自发的连锁反应。万天丰认为传统的海底扩张传送带模式很难解释大陆板块漂移速度远远大于地幔对流速度这个问题,提出了陨击说。陨石撞击诱发地幔底劈推动大陆板块运动这个新的驱动模式。唐春安提出了地球龟裂说,认为地球内部热能的积累与释放,使得地质历史上岩石圈地幔具有冷热交替的周期。毛小平分析认为,目前所提出的地球动力中,只有周向应力具有足够数量级的应力,可以推动板块运动;周向应力在岩石圈薄弱处释放从而产生地壳相对运动;长期以来解释不了的“地壳异常压力”其实就是周向应力,而可独立于重力的构造力、碰撞力并不存在。 在讨论争鸣环节,大家针对地壳运动的动力来源自由发言。梁光河指出万天丰提出的陨石撞击可以较好地解释超大陆裂解的初始动力,但不同意陨石撞击可以提供持续的大陆漂移的动力,以印度板块的北漂为例,因为地幔的巨大黏滞阻力,需要无数个陨石定点撞击印度板块后面才可能持续推动印度板块漂移。唐春安提出地球的锅盖效应,因此上地幔具有冷热周期,在热周期地壳才会大规模漂移,按照力学机制,大洋中脊和转换断层不可能是海底扩张产生的,应该是大陆漂移拉开产生的断裂系统。最后杨巍然总结发言,认为陨石撞击是一个重要因素,地球上的构造运动都可以归结为开合运动,海底扩张和大陆漂移都是存在的,地体构造也是科学的。研讨会取得的共识是:大陆的确存在大规模水平运动,传统的地幔对流传送带驱动模式存在很多与观测事实不符的问题,需要重新认识驱动机制和驱动力的问题,对板块俯冲问题多数持怀疑甚至反对的观点。其驱动力应该来自重力和地球内部热力,但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仍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