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淡水储层中低阻油气层识别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对于咸水储层的常规电阻率油气层,淡水泥质砂岩储层中的低阻油气层识别难度较大,其成因类型复杂多样,可归纳为5类,即高束缚水、高阳离子交换量、盐水泥浆侵入、砂泥岩间互和油层与水层矿化度的差异,而低阻油气层大多是多成因的。针对多成因低阻油气层,采用交会图、测井新技术、常规测井信息的有效合理分析等方法进行识别,通过合理选取泥质砂岩饱和度模型定量评价。由此确定的淡水储层中低阻油气层识别评价思路,在渤海湾地区的油气勘探中得到了很好应用,而且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低阻油气层识别评价是一种经济、实用、可靠的勘探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2.
新疆某三叠系低阻油气层特征及储层参数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新疆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不时出现的低电阻率油气层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为合理准确地评价这类油气层,开展了低阻油气层的测井资料解释和研究工作。什对新疆某油气田三叠系出现的低电阻率油气层,进行了油气层特征及测井曲线特征的描述,分析了低电阻车油气层的形成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对流体识别,储层参数的确定及可靠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致密砂岩气层综合识别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董瑞霞  范晓敏 《世界地质》2003,22(3):266-270
识别和评价含气致密储层是测井解释工作所面临的世界性难题之一。在测井曲线特性方面,含气致密储层不同于常规的油气、水层。本文根据测井响应特征,在利用井径、自然伽玛、中子、声波、密度、自然电位及电阻率等常规测井资料综合识别气层方面,对原有判别气层的特征参数进行改进。利用改进后的特征参数识别方法,对实际资料进行处理;通过对比发现,这种改进方法较大地提高了直观识别有效储层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低阻油气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规的测井方法不能有效地反映低含油饱和度、低电阻率的油气层。本文根据五里湾地区长6油层组出现的低阻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结合地质和测试资料,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来研究和识别此类油气层,具有较高的标准化、自动化和速度,计算工作量小。依此方法编制了相应的处理软件,处理了一些原来被解释为水层的井段而实质为低阻含油的井段,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5.
准确识别致密砂岩含气层一直是测井解释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难题,为准确识别致密砂岩含气储层,根据各种测井的响应特征,运用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进行气层综合识别。通过对实际资料处理与气层测试对比,气层识别的准确率可达到91%,储层划分的纵向误差均〈0.450m。  相似文献   

6.
TBM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陕斜坡带,区内主要含气层系为下二叠统山西组山一段以及下石盒子组盒一段。根据岩心分析结果统计,该地区属中一低孔、低一特征渗地层。在充分研究该地区最新测试分析等资料基础上,通过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建立油藏地质特性与测井响应特征的映射关系,确定测井储层参数转换模型,划分渗透性地层,计算反映储集层基本特性的地质参数;并以测井解释成果为基础,以试气证实的气层、水层及干层为标准,建立气层、水层及干层的测井模式,制作测井参数图版,采用地质、测井、气测相结合的方式,逐层逐井对未试气的储层重新进行气层、水层及干层判识。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自动识别油气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储层中流体不易判别、测试结果与测井解释结果吻合率低的特点;在测井曲线上提取反映储层中流体特征的参数,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对东海西湖凹陷Hy构造上的两口井(Hy7-1-1,Hy14-1-1)进行了油气层的识别,通过检测吻合率达到89.65%,证实该网络是一种有效的油气层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8.
低阻油气层成因分类和评价及识别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系统总结中国对低阻油气层认识和评价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对其进行了系统成因分类,指出其相应的测井评价技术以及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沉积成因的低阻油气层识别和评价应以地质条件为约束条件,以系统、整体的思想分析和研究砂泥岩地层中低阻油气层。  相似文献   

9.
人工神经网络在致密砂岩气层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致密砂岩气层识别是一个难题。如何在已有的地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人工智能方法进行气层识别,值得我们去探计。作者在本文中利用一个改进的BP网络模型,充分利用现有的地质、测井等资料,以单井为单元进行垂向气层识别,然后又以地震资料为约束进行气层横向预测,结果非常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BP神经网络识别塔北低阻油气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贺铎华 《物探与化探》2002,26(2):122-125
简要介绍了塔北低阻油气层岩性剖面、低阻油气层地球物理测井曲线特征,分析了塔北地区低阻油气储层成因,重点论述BP人工神经网络识别油气层、油水同层、水层和干层的方法原理。识别实例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识别低阻油(气)、水层的结果与实际相符,明显地提高了测井的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1.
地震、测井联合反演在塔河油田石炭系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塔河油田6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具有层次多、范围广,展布多呈条带状,横向连续性差的特点,为进一步拓宽该区的油气勘探领域,作者在本文中针对该区地质目标,提出利用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对该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砂岩储层的横向分布进行预测,这对塔河油田目前勘探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是塔河油田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之一,由于储集层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极强,给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因此准确判断储集层的有效性已成为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重要环节.应用FMI、DSI和常规测井资料对鹰山组和一间房组进行储层有效性分析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对储层做出比较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塔河9区三叠系下油组油藏属大底水、薄油层、受构造控制的砂岩孔隙型块状底水未饱和油藏.该区块的地质建模过程,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Petrel软件,充分利用钻井、地震、测井、地层对比信息,结合夹层解释结果,在孔渗曲线的基础上,选用不同的建模方法,通过对各种随机模型的评价,最终建立了接近油藏实际地质特征的三维精细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14.
塔河油田石炭系储层横向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建明 《矿物岩石》2002,22(1):55-59
塔河油田石炭系储层总体上为一套浅海-滨海相碎屑岩沉积层系,储层段具有砂泥岩交互、上部含油,下部含水的纵向分布特征。即以致密层段为封隔,纵向上发育多个油气水小系统。根据这一特征,在储层精细标定基础上,进行多井约束地震地层反演和孔隙度约束反演,刻划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表征储层内部物性变化,预测有利储层分布范围;通过三维地震相分析、三维相干体、非线性(突变)油气预测和吸收系数油气预测等方法,在有利的储层分布区内,识别油气高产富集带。  相似文献   

15.
孟伟 《新疆地质》2004,22(3):300-303
对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油层、地震数据体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油层具有明显的地震数据体结构特征响应,并在随后用此“地震数据结构特征预测油气法”所部署的一系列钻井中得到了印证,提高了钻探成功率,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井中油气化探等多元信息模式识别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井中油气化探快速准确 ,能较好地预测油气并指示钻井剖面的油气显示 ,实现井中油气储层的评价。模式识别技术作为油气地震资料解释及储层预测的一种方法手段 ,已应用于油气地震勘探和开发。把井中化探与测井、地震、地质多元信息相结合 ,通过人工神经网络 ,对油气藏模式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 ,在莺歌海盆地实际地震和井中化探方法试验中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说明在区域油气勘探与开发中 ,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料进行井中化探与其他多元信息的综合解释的评价 ,可以提高勘探与开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斯通利波在碳酸盐岩储层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祥荣 《新疆地质》2005,23(3):296-299
在塔河油田碳酸特岩裂缝性储层中,采用声波全波列测井及偶极横波测井来获取丰富信息,主要成分波有纵波、横波、斯通利波,主要采用时域和频域2种信启、提取方法,来获得声波时差、频率和能量信息.其能量衰减和能量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地层渗透性能,斯通利波能量的相对变化可用来定性划分渗透层,反射波能量反映渗透性地层的裂缝分布,为划分渗透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针对塔河油田深层砂岩油藏埋深大、油层薄、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对塔河油田2区三叠系油藏进行了油藏描述研究,对油藏特征、储层展布、隔夹层分布、储层非均质特征有进一步认识,为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古岩溶表生作用期次划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是塔河油田奥陶系最重要的储层类型,深入研究古岩溶类型、发育期次和发育模式对认识储层的发育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岩溶水的特点,可分为大气水和非大气水岩溶两类,大气水岩溶主要发育在表生条件下。结合塔河油田奥陶系古岩溶发育的地质特点,可以将其表生作用过程大致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加里东中期Ⅰ幕、Ⅱ幕、Ⅲ幕,海西早期和海西晚期。针对各个阶段的岩溶发育特点,建立了相应的岩溶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Almost all the oil and gas reservoirs developed in marine sedimentary strata of China have undergone processes of multi-phase reservoir formation and later modification. The irregular reservoirs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as the Naxi, Tahe and Renqiu ones, increasing successively in the development degree of karstificated pores and fissures and the connection degree of independent reservoirs. In these reservoirs, the unity in the fluid feature, pressure and oil-gaswater interface also increases successively from the Naxi to the Renqiu type. The main body of Ordovician reservoirs of the Tahe Oilfield in the Tarim Basin is a network pool rather than a stratified, massive, stratigraphically-unconformed or weathering-crust one. The fluid nature of oil, gas and water, the interface positions and the pressures, as well as the dynamic conditions of fluids within the reservoirs during the production are all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stratified or massive oil and gas reservoirs. Carbonates in the Akekule uplift and the Tahe Oilfield are assemblages of various types of reservoirs, which have an overall oH-bearing potential and obvious uneven distribution. Testing and producing tests are the major means to evaluate this type of reservoirs and acid fracturing improvement is a key link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