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文文摘     
仙后座電源史密士(G.Smith)在1951年秋以電波干涉仪精定出仙后座和天鹅座電源的方位,精确度达±1时秒(赤经)与±40"(赤纬)。据此;在同年9月,由200时镜摄影中认出了这些电源。  相似文献   

2.
古新星新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緒言新星的研究在天體演化学上和射電天文學上都有着重大意義,新星和超新星的爆發是否形成射電源?超新星或慢新星是否和行星狀星雲有演化上的聯系?新星是否能多次爆發?新星或超新星的爆發是否表示普通星向白矮星過渡?銀河系內超新  相似文献   

3.
太阳射电輻射的研究,在近代天文学史上添上了惊人的一笔.在这里,异乎寻常的輻射強度和异乎寻常的多变性汇集了科学上多方面的兴趣与困难.作为光学天文学的延伸,太阳大气在射电波段的热輻射构成了比較固定的、所謂“宁靜太阳”的部分。迭加在这“宁靜”部分上面的是所謂“緩变”的、一般与太阳黑子有关的部分.而在日面活动剧烈的时候,射电波段,特別是米波段,时常会出現一陣陣強烈的辐射起伏,也就是所謂的“增強輻射”.同时,和色球层爆发相似(时常也有着連带关系),太阳上会有着短暫的,非常強烈  相似文献   

4.
在這個工作的第一段里,我求得對於任何厚度的球層大氣在表面上昏暗的定律,表为吸收與發射兩種係數的函數。這個公式比通常所用的多項式更要普遍一些,應用到太陽的情形,改進了日輪中心附近昏暗的計算法。第二段因討論到球面的曲率和輻射在這球層內的折射,對於星輪邊綠的影響,听引出的修改,我們討論了一般的情形和對於太陽辐射的特殊情形。這個修改數,即使在太陽的情形,也是不可忽略的,雖然折射的効應,因缺乏實驗的數據,尚难算出,可是球層的曲率的効應(純粹是一個幾何學上的问题),是可以算出的,縱然有時须得使用一些外插。我研究了這個効應對於表面層的溫度和在這些層裹的“能源函數”(fonction-source)的变化所生的影響。最後在第三段里,我舉出在里昂天文台使用的色度學的方法,對於太陽求出的色温度的結果,更用一種光譜法,證明赤道帶和極區有一種色温度的差異的存在,這差異是在第一方法里已經表示明白了的。  相似文献   

5.
恆星和恆星系的起源與演化的問題,无论從理論或實用的觀點看來,都有巨大的價值。在理论方面,這個問題与恆星物質的演化規律,與物質在宇宙中存在形式的多樣性的問題,以及與太陽及恆星輻射能的來源問題都有異常密切的關係。恆星(巨大的物質世界,一般都比地球及行星大得多)的起源与演化問題的  相似文献   

6.
电子温度,和電子密度同是气体星雲的基本物理因素之一。我使用握特-蒲若方斯天文台的120厘来口徑的望远镜,对于可能觀测得到的行星状星雲,作了它们的电子温度的决定。本文第一段內,我利用席董(Seaton)由理论推出的電子温度和禁戒谱线的強度间的关系式,对[OIII]的強度作譜线光度的测量,定出電子温度。本文第二段內,我利用6个行量状星雲,对它們的連續光譜和巴尔末(Balmer)跳变加以研究,以验证第一節内所得的结果是正確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1987年1月-1994年12月SGD发表的太阳射米Ⅱ型爆发与SID事件、Hα耀斑、X射线等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电离层突然扰动与波Ⅱ型爆发的关系是密切的。  相似文献   

8.
我們在1956年6月和8月所拍的盾牌座FR星的光譜證實了比德曼(W.P.Bidelman)和斯蒂芬孫(Ch.B.Stephenson)的觀測,並且表明這光譜有Fe Ⅱ,[Fe Ⅱ],[O Ⅲ]和[Fe Ⅲ]的發射譜線。TiO的吸收譜線很顯著;我們還找着來源不明的星際吸收谱帶,這些譜帶是常在銀河面熱星的光譜裏所觀测得到的。  相似文献   

9.
授時包括测時、守時和播時三个主要方面。在時號的发播中包含了预報主钟改正量的差误,工作钟的調節誤差和電路遲滯变化等三种誤差。如果使用石英钟及有關设备,这就可基本解决。各台站在其天文观测基础上订定的時號改正數也包含有偶然差和系统差,比較全面解決的只有蘇聯和国際時間局这两个标准系统。徐家匯觀象台授時工作歷史很久,作了一些工作,但抗戰以來,郎停滯不前,直到人民政府接办,才逐步在原有基礎上開展了改進。幾年来主要是改裝了一具工作钟,裝置光電设备以发播科学式時號,對時号精确度解决了秒距誤差和五分间誤差。工作钟的调节誤差被其本身品質所限,仍未解决,只是在加強值班工作之后,有了一定限度的提高,目前約為±0~s.005,在预报主钟改正量時,也有很大程度的不稳定,約為±0~s.007。所以時号的精确度在±0~s.01左右。要进一步提高质量,满足要求,有待於新設備的增添使用。在時号改正數方面,所存在的相當大的系统差,可採用蘇聯或国際時間局系統的改正數來避免。  相似文献   

10.
纪念5米望远镜诞生50周年从1948年帕洛马山天文台落成至今已经过去了50年,这座天下闻名天文台的5米望远镜以及它的创建人海尔,还有用它探测宇宙的哈勃等都在现代天文学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一页。他们的名字、照片、业绩50年来都不断出现在专业的和非专业的报...  相似文献   

11.
1.發射星雲的主要特點是它在外方的物質運動与散逸。在獵戶座NGC1976的詳細研究中,我們测出了星雲与激發星θ′Ori之間的相對運動(ΔV=-11.5±1公里/秒)。而在許多大的發射星雲中,星雲周圍的廣大地帶都現出有含着弱光的物質。(這在NGC 1976中直徑達3°以上)而這可以看作星雲物質散逸的證  相似文献   

12.
由各台站以天頂儀、攝影天頂筒、稜鏡等高儀或其他儀器觀測所得的緯度值可組成各該台站緯度變化的平滑曲綫。應用個别台站的緯度變化值或組合一定台站的數據,就可以計算極點的坐標。國際緯度組織(ILS)早自1899年就組合了北半球39°8′同一緯度綫上幾個台站、使用同樣的觀测儀器、觀測星表和程序所得的緯度变化來計算極點坐標,以後還絡續組織了一些南緯的台站進行觀测。1955年在都伯林舉行的第9屆國際天文協會大會上更决議由國際緯度組織及時供給國際時間局(BIH)以資料來計算參加國際時  相似文献   

13.
這裏發表的小行星、彗星的位置是在1957年下半年内所做的照相觀測(個別幾次是上半年的)。用以觀测的遠鏡是口徑60厘米、焦距300厘米的返射望遠鏡和口徑15厘米、焦距150厘米的折光遠鏡。它們在下表底片號數一欄中相當地以N號和T號表明。表中標以P.O.代號的是本台觀测到的、星曆表中未能對認出來的小行星。每次觀测所用比較星通常選自攝影星表,其中也有一部分選自A.G.星表。表中觀測與計算之差一欄係与蘇聯理論天文研究所出版的小行星星曆表比較而得的數值。觀測者欄中“鈺”表張鈺  相似文献   

14.
銀河星雲的偏振曾經被人透過阿黑曼(Ohman)或李約(Lyot)的偏振計去做攝影觀測。在分析器(analyseur)的位置相差π/4所拍的兩張照片,就足以决定星雲各區偏振光的百分數和偏振面的方向。我們對於蟹狀星雲作了29個區域的偏振觀測,每個區域的直徑是8″。在那些“無定形”物質的纖維結構不太混淆的區域里,偏振面的方向和巴德(Baade)所發見的纖維的方向是相合的(圖4)。據4000—5000埃和5200—5800埃兩光譜區所得的相同的結果,表現偏振度很强(>40%),這是和席克洛夫斯基(ShMovsky)与奧特(Oort)的理論相合的。瀰漫星雲,因其光輝微弱並有夜天光陪襯,觀測是困難的;雖然這樣,我們在10個星雲的117區里,做了偏振的觀測。偏振化最强的區域,按所研究過的星雲,偏振度可由20%變至40%。如果NGC 7023的徑向偏振真是這團星雲物質的主要特徵,那么觀测到的偏振面的方向和可見的發光細絲相重合,更像是確定的事實了。有些星雲的偏振,不能說是徑向的;但仍能證实偏振面的方向跟隨比較顯著的星雲亮絲。由色餘的测定,基本上表明:瀰漫星雲比較照耀它的星,更藍一點,這和星的距離的函数有系統的變化。觀测的結果和与可見光波長相近的固體質點對於光所生的漫射的情况,是相合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论述用25米射电望远镜和自相关频谱仪于1986年4月13—17日(UT)期间在我国陕西眉县首次对哈雷彗星羟基分子1667 MHz射电话线的观测及归算结果。由谱线轮廓的幅度、宽度、形状和面积相继导出的谱线强度为-2.4Jy,膨胀速度为0.92kms~(-1),速度的一级矩为0.20kms~(-1),以及羟基的母分子产生率为1.7×10~(29)mols~(-1)。文中所给出的宇宙羟基源W3和W12的观测结果,分别用来检验设备系统探测射电谱线的功能及对哈雷彗星的羟基谱线进行强度定标。这些结果均同理论预期或以往的有关观测相符合。  相似文献   

16.
1957年上半年,徐台的天文測時是用下列三個中星儀進行的: 1.Prin α=80 mm,f=86 cm. 2.Zeiss No.14968 α=100 mm,f=100 cm. 3.Zeiss No.14969 α=100 mm,f=100 cm.這三個中星儀都带有接觸測微器,其中第一號儀器的測微器可以用馬達带動,其他两具儀器都是手轉測微器。全部的天文測時結果都歸算到徐台的經度基點上(也就是第一號儀器的所在地),該基點經過1926年和1933年的國際經度测量,經度採用值為東經8~h05~m42~s.890。這點的緯度是北緯31°11′31″.0,海拔7米。  相似文献   

17.
自对类星体红移解释发生激烈争论以来,近7、8年新的观测证据、统计分析和理论解释,都是有利于宇宙学红移解释的。它们包括: a)与类星体红移相等但光学光度弱得很多的成协星系的系统观测和结果; b)引力透镜事例的发现和解释; c)标准烛光化后获得的视星等-红移关系; d)标准宇宙模型下解释了类星体发射线红移分布; e)射电子源间最大角径θ与红移图上上包络线的存在; f)理论上给出了可能的产能机制和传能过程,并获得新的观测证据。但是与类星体红移不等的星系成协事例,仍有待深入观测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X射引线观测提高了星系团质量和半径测量精度的新形势下,本讨论了宇宙常数不等于零的平坦宇宙冷暗物质结构形成模型,利用球对称扰动区在宇宙常数不为零时的动力学方程的解,估计了星系团形成红移与宇宙常数是否为零的关系,计算了星系团质量函数随红移的演化。  相似文献   

19.
宇宙信息     
宇宙信息第一幅γ射线天图美国宇航局于1991年4月7日向空间释放的康普顿Y射线天文台卫星(CGRO)首次完成了全天γ射线源的普查任务。这一幅假彩色图表示的是卫星上的高能γ射线实验望远镜(EGRET)第一年的探测结果:宇宙中能量大于100兆电子伏的γ射...  相似文献   

20.
邮购信息     
《天文爱好者》2011,(8):94-94
宇宙与天体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敬畏和好奇,在蒙昧无知的古老年代,人类把宇宙看成神灵,而今天,我们可以有遥望宇宙的千里眼,有直径达100米的射电望远镜,甚至可以驾驶着飞船邀游太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