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98年1月10日在河北省张北—尚义地区发生Ms6.2级地震,研究本次地震的霞源机制对于研究震源区和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构造运动和地球动力过程都有重要意义,我们用地幔波波形拟合及P波初动符号估计了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提供了若干条P波列宽频垂直向(BHZ)波形图,认为以逆冲为主的断裂引起本次地震.  相似文献   

2.
定义了“P轴分布集中度”用以研究中强地震前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变化。利用祁连山中东段地区布设的中法微震数字监测台网多年的监测资料和甘肃数字监测台网的资料,使用P波和S波初动和振幅比联合反演方法反演了两次中等地震前震源区附近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发震应力场;利用“P轴分布集中度”这一参数分析研究了这两次中等地震前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和发震应力场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震前1~2年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P轴开始集中,在震前集中到大约与主震震源机制的发震应力场一致。  相似文献   

3.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区域波形资料,用P、S波初动和P、S波的振幅比联合计算了发生在云南省内的91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通过与矩心矩张量法和P波初动法的结果对比分析,认为用P、S波初动和振幅比求解震源机制的方法是可行可靠的,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得到5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也可以计算台网分布较好地区的3~4级地震的震源机制.另外,用91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资料得到了云南地区震源机制类型、主压应力轴的平面分布及其统计图,结果表明云南地区以走滑型地震为主,主压应力轴优势分布方向为NNE向,这些结果与利用哈佛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2008年3月30日甘肃肃南5.0级地震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3月30日在甘肃省肃南县皇城镇一带发生了一次MS5.0地震。本文归纳总结了本次地震的基本地震参数、序列特征,利用P波资料计算了震源机制解,根据地震现场考察结果分析了烈度分布特征。综合本次地震的地质构造和历史地震活动背景、震源机制、余震分布、极震区长轴方向分析了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结果显示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不清晰。  相似文献   

5.
利用兰州临时微震台网的数字记录对2006年4月19日兰州Ms2.5地震进行了定位和震源机制反演,用P波初动和矩张量反演方法得出的震源机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合该地区的地震分布对可能的发震断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地震P波初动资料,使用中国地震局推广的“基于GIS地震分析预报系统”提供的用地震初动符号求解震源机制的方法,求解了2002年4月30日营口~海城震群中4个ML≥3.0地震的单个震源机制解,同时用59个地震和213个P波初动资料,得到该区小震综合断层面解,并将其结果与1999年11月29日岫岩-海城MN5.4地震序列中4级以上的震源机制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选用山西地区丰富的地震资料,利用单台小震综合断面解、4级以上地震的P波初动解、多台小震综合断面解的结果,叙述了山西地区震源机制结果的特点.得出山西地区震源机制结果有一定的复杂性,小震综合断面解的结果与华北地区的震源机制结果相似,单个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一致性较差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通过开展野外调查、震源深度校核、震源机制解反演等多项工作,综合研究了2011年7月威海地震序列.利用P波初动方法反演震群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本次震群的破裂方式均为走滑型,节面Ⅰ(走向北东向)是最可能的破裂面.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初步推断震群的发生受北东向断裂的控制.通过识别地震波形的Pn震相和sPn震相,计算得到地震震源深度,推测本次地震发生在上地壳.由于震源深度较浅,地震烈度调查工作表明震中最大烈度能达到Ⅴ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综合震源机制方法,利用503393个P波极性数据反演了台湾地区的三维应力结构.对于给定点,根据该点及邻近区域地震的所有P波极性数据采用地震综合震源机制进行估算,P波极性数据的权重由高斯距离函数给定.该方法可以采用大量P波极性数据,包括不能确定单个地震震源机制的P波极性数据.与传统的震源机制确定应力场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提供更好的震源机制的平均结果并覆盖更为广泛的地区.本文求得了台湾及邻区0.25°×0.25°×2.5 km的综合震源机制.初步结果表明,P轴和T轴方向在Moho间断面附近变化明显.P轴和T轴方向在15~45 km深度范围内与P波速度异常相关,描绘出菲律宾板块在台湾西北部的北西向俯冲消减.该三维应力场结果可为台湾地区的地球动力学过程提供新的约束.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发生M_W6.2级地震.为了更好的认识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和震源运动学特征,我们利用IRIS上下载的远震P波数据和格点搜索的方法反演得到本次地震震源机制.为了对反演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本文选用了当地台站提供的近震数据,利用双差定位的方法进行了重定位研究,地震重定位的结果和震源机制的反演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反演结果得到节面1走向为240°,倾角87°,滑动角12°;节面2走向149°,倾角78°,滑动角177°.再结合双差定位后地震群的分布,最终确定节面2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对比之前云南地区断层分布推断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新的隐伏断层.  相似文献   

11.
利用河北及邻区地震台网提供的震相观测报告,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MS 5.1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并基于部分地震台站记录的波形资料,采用近震全波形方法,反演得到主震震源机制解。精定位结果显示,此次地震序列展布长度约8 km,余震自主震位置向SW扩展,震源深度优势分布范围在10—18 km,发震断层面较陡,倾向SE。震源机制解显示,主震为一次走滑型事件,结合序列展布形态和地震活动背景,SW—NE向近似直立节面为可能发震断层面,与1976年唐山MS 7.8主震断层特征基本一致。综上所述,古冶MS 5.1地震为唐山MS 7.8地震的又一次余震,属唐山老震区正常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12.

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发生M6.0地震, 该地震发震构造不明, 发震机理尚存在争议.地震精定位和震源机制有助于分析地震活动时空演化与震源破裂特征, 能够有效揭示活动构造机制和地震发生机理, 为评估区域地震危险性提供科学依据.为此, 本文首先采用双差定位法对震中及附近2009年1月至2021年10月发生的地震进行了精定位, 结果显示, 研究区地震震源深度大多集中在10 km范围内, 事件主要沿地表断层呈条带状或丛集分布, 部分震群邻近当地工业井, 周边无明显断层分布.其次, 通过CAP波形反演计算得到M≥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表明研究区震源破裂以逆冲挤压型为主, 部分震源机制解具有不确定性.基于震源机制解反演区域应力场, 进一步探讨了区域应力场与地震事件的力学一致性.研究结果显示, 区域应力场以水平构造挤压作用为主, 部分事件震源机制解与其吻合度较低, 暗示存在局部应力差异.综合地震活动时空演化特征、已知断层展布以及区域应力场等研究结果, 认为华蓥山断裂带南段的地震活动与资源开采活动密切相关, 泸县M6.0地震是在局部应力场扰动下, 下方滑脱层活动触发了上覆隐伏断层的挤压错动而产生.

  相似文献   

13.
华北4次中、强地震前震源区及其附近应力场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小震机制解资料 ,分析了 1975年海城 7 3级和 1976年唐山 7 8级强震及 1983年菏泽 5 9级和 1995年苍山 5 2级中强震前 ,震源区及其周围不同构造部位应力场的时、空变化 ,证实震前震源区附近应力场曾有某些异常改变 ,如唐山强震前震源区周围出现长达 4a多的小震机制解主应力轴一致性取向的现象 ,菏泽地震前小震机制解P轴“集中—转向” ,苍山地震前P轴偏转且一致性增强。同时还发现 ,唐山地震前应力场异常变化开始时间可能早于 1972年 ;震源区内的陡河台与源外区的昌黎台小震综合机制解反映出震前的受力差异 ;震源断层附近不同应力区内震源机制解和地震活动有时空动态差异。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不同构造条件和应力背景下 ,中、强震前震源区不同构造部位力学状态的改变或地震孕育过程的信息 ,对研究不同地震的孕震过程及差异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山东莱州地震序列重新定位,通过CAP方法反演M4.6地震震源机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莱州地震序列发震构造。结果显示:精确定位震中位置主要位于柞村—仙夼断裂的NW方向,深度剖面显示从SE方向到NW方向断层深度呈由浅逐渐变深的趋势,这均与柞村—仙夼断裂位置、走向、倾向特征较为吻合;M4.6地震震源机制解的节面Ⅰ与柞村—仙夼断裂走向、倾角较为接近。综合精确定位震中位置、剖面深度分布特征、M4.6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宏观调查烈度分布等结果与柞村-仙夼断裂产状之间的关系,初步推测柞村—仙夼断裂可能为莱州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15.
2016年8月21日17时15分,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39.70°N,118.35°E)发生ML 3.5地震,震源深度6 km。据河北省快报目录,8月21日至10月24日共发生可定位小震694次,最大地震为9月10日ML 4.7地震。计算本次震群序列参数,分析其物理特性。精定位结果显示,ML 4.7震群集中在唐山-古冶断裂,属唐山老震区余震活动。与该区同等震级地震相比,震群中几次3级以上地震视应力水平较低,震源机制一致性较好,表明该区存在较为一致的稳定应力场。震群活动显示,该震群为非典型前兆性震群。分析结果对正确了解此次震群特征及判断序列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On July 31th, 2016, a magnitude 5.4 earthquake struck Cangwu Countr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it was the largest earthquake recorded by Guangxi Seismological Network since it set up. The number of people affected by the earthquake had reached 20 000, and the direct 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 were nearly 100 million Yuan. After the earthquake, USGS provided a global earthquake catalog showing that the focal depth of Cangwu earthquake was about 24.5km. However, the result given by the Global Centroid Moment Tensor showed the focal depth of this earthquake was 15.6km. However, the result obtained by Xu Xiaofeng et al. using CAP method was 5.1km. It was clear that the focal depths of Cangwu earthquake given by different institutions were quit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However, accurate focal depth of the earthquak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exploring the tectonic mechanism near the epicenter, so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determine the more accurate depth of the Cangwu earthquake. In order to further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focal depth of Cangwu earthquake, we used the global search method for travel-time residual to calculate the focal depth of this earthquake and its error range, based on the regional velocity model, which is a one-dimensional velocity model of the Xianggui tectonic belt produced by the comprehensive geophysical profile. Then, we inverted the focal mechanism of this earthquake with the CAP method. Based on this, the focal depth of Cangwu MS5.4 earthquake was further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of the Rayleigh surface wave amplitude spectrum and the sPL phase, respectively. Computed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focal depth of this earthquake and its error range from the travel-time residual global search method is about(13±3)km, the focal depth inverted by CAP method is about 10km, the focal depth from sPL phase is about 10km, and the focal depth from Rayleigh surface wave amplitude spectrum is about 9~10km. Finally, we confirmed that the focal depth of Cangwu MS5.4 earthquake is about 10km, which indicates that this earthquake still occurred in the upper crust. In the case of low network density, the sPL phase and Rayleigh wave amplitude spectrum recorded by only 1 or 2 broadband stations could be used to obtain more accurate focal depth. The focal depth's accuracy of Cangwu MS5.4 earthquake in the USGS global earthquake catalog has yet to be improved.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consider the error of the source parameters when using the USGS global earthquake catalog for other related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广西北流5.2级地震震源区震后约30天的短周期密集台阵连续观测资料,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震后余震进行了识别,确定了可靠性较高的441个余震事件,约为同时期固定地震台网目录中余震数量的34倍.进而利用事件波形中P、S波到时信息,对299个余震事件进行了精定位,对信噪比较高的65个地震事件进行了震源机制解反演.根据余震空间分布及震源机制解特征,对该区域中强地震发震构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北流地震的余震主要集中在主震北西约1~3 km的范围内,且大部分余震震源机制解接近于前震;主震的孕震断裂为石窝断层,其走向NWW-SEE,倾角近70°;该区域还存在一条走向NEE-SWW倾角近乎直立的断裂,可能是前震的孕震断层;主震受前震的触发而产生,而后续两条断裂同时处于活动状态,产生了不同震源机制解的余震.此外,在蕉林断裂北端及石窝断裂南端同样拾取到了大量余震事件,这些事件的震源机制解多为逆冲型与走滑型,一致性较差,表明北流地震可能对这两个区域的地震活动起了一个触发作用,但具体触发机制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8.
2007年甘肃测震台网记录到M_L>3.0的地震43次,本文选取了其中17例,利用垂直向PG波初动波形进行了地震矩张量反演,给出了最佳双力偶解,并对一些地震发震背景和发震机理进行了分析讨论.对地震机理研究及未来地震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首先采用P波、 SV波和SH波的极性和振幅比联合求解2014年安徽省金寨ML3.9震群序列的震源机制解, 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该震群序列的震源一致性参数和P轴方位角随时间的变化; 然后基于震区附近3个台站记录到的该震群序列的地震波形, 计算其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 同时读取震区附近3个台站记录到的该震群序列中115次ML≥1.5地震的极性. 研究结果表明: 金寨ML3.9震群序列的地震震源机制解绝大多数为压性走滑型, P轴方位角较为一致; 其震源一致性参数处于较低水平, 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较高; 台站所记录到的地震极性也较为一致. 该结果表明金寨ML3.9震群序列的震源一致性程度非常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