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志坚 《测绘科学》2016,41(4):118-123
针对传统的线状要素化简方法难以准确描述线要素局部结构特征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顾及局部结构特征的线状要素制图综合方法。引入m阶邻居坐标点概念,分析坐标点对线要素局部结构特征的贡献程度;建立了局部结构特征度量方法,实现了简单线要素的自动化简;基于该化简过程,从拓扑不变性角度顾及线状要素的整体形态及不同线状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实现了复合线划网络的自动综合。基于对简单线划目标和复杂线划网络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m的取值,可以完成不同尺度下线要素的自动制图综合,且化简结果较好地保持了原始线划要素的整体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
基于客观综合自然规律的线状要素自动综合的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i  Z 郭庆胜 《武测译文》1994,(1):49-58
本文叙述了一套基于所谓客观综合自然规律的自适应线状要素综合的新算法。简要讨论了已有的线状要素综合的缺点,并叙述了它们的算法。还把这些新方法的功能同手工制图过程及很多地理信息系统中现有标准方法的功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基于Arc/Info的线状要素制图综合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图综合是当前地图学家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在地图中线状要素所占比重往往最高,因此它是制图综合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线状要素制图综合的特点及Arc/Info软件的综合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Arc/Info解决线综合问题的策略;然后以土地利用专题图作为实验数据,给出其在Arc/Info中的实现算法,同时对不同的实现方法进行比较,最后分析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顾及线状要素综合要求的Morphing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基于弯曲结构匹配的线状要素Morphing方法。针对不同尺度下的线状要素,通过建立约束Delaunay三角网,根据三角形的不同特征构建能够表达弯曲特征层次性的多叉树。基于多叉树结构进行匹配得到对应弯曲,对对应弯曲进行重要性评价,以尺度为依据舍去次要弯曲,从而得到任意尺度下的中间图形。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利用弯曲结构匹配的线状要素Morphing方法满足线状要素的综合要求,能保持线状要素上的曲折系数和弯曲个数对比,实现光滑渐变的连续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5.
郭庆胜 《地图》1999,(3):1-2
在进行图形简化过程中,线状要素必须考虑其自身的空间知识和它与周围要素关系的空间知识。线状要素自身的空间知识主要是指特征点、弯曲等,线状要素同周围要素的空间关系也是线状要素图形综合过程中必须考虑的。这里所述的空间知识主要是指空间数据所包含的空间关系及其特征。一、线状要素特征点的结构化  线状要素特征点的探测方法有很多,同时,线状要素图形的特征点有多种,这里主要是通过弯曲的嵌套来获取特征点的重要性,此种现象称“复杂弯曲”。如图1所示,ABC就是一个复杂弯曲,整个图形也是一个复杂弯曲。设一条线的特征点…  相似文献   

6.
双向缓冲区算法及其在海图线状要素综合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海图线状要素自动制图综合的现状以及现有常用的几种自动制图综合的算法,介绍了双向缓冲区算法的概念并给出了双向缓冲区算法的定义,研究并证明了双向缓冲区算法的特性。分析了利用双向缓冲区算法综合海图线状要素的原理,并比较了双向缓冲区算法与现有算法在综合海图线状要素上的优越性。给出了几种确定缓冲区半径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由这几种方法确定缓冲区半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比例尺地图数据的线状要素综合方法,若一个顶点在两个不同比例尺的对应线状要素上都存在,则它在中间比例尺线状要素上也应该得到保留。首先,利用不同比例尺线状要素进行同名点识别,并在较大比例尺线状要素上进行标记;然后,以标记的同名点为断点,将大比例尺线状要素分割成多个线段;最后,对分割后的各线段结合Douglas-Peucker算法进行综合。通过实验分析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线状要素的制图综合往往由于数据容量过大在选择比例尺可视化输出时不能进行清晰图形表达.本文基于分形理论中的步距算法,在visual studio中开发系统窗口平台,以线状要素为研究对象,实现对线要素的地图自动综合计算,从而以少量控制点清晰表达出图形的轮廓特征.该方法较好的保持了地图的形状特征和细节,使化简的图形与原始数据的图形在形状结构特征上基本保持了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制图综合常要求将地形图要素从其正确的图面位置偏移一点。本文就线状要素的移位问题进行讨论。首先提出移位场的概念,这对于由于移位所产生的“连锁反应”能较好地解决;然后,提出一种栅格探测——矢量计算方祛,加快移位计算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
线状地图要素的自相似性分析及其自动综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线状地图要素的自相似性分析和分维估值,研究了线状地图要素的形状结构特征随量测尺度和比例尺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旨在使综合过程自适应进行和保持图形形状特征的线状要素自动综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图中道路与建筑物的具体冲突问题,分析了移位的约束条件,阐述移位算法的发展历史,并对其算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最后设计了解决道路与建筑物具体冲突问题的移位方案。  相似文献   

12.
LOD技术与制图综合在多尺度地图适时显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志蕊  祝国瑞  徐智勇 《测绘科学》2006,31(5):78-79,47
多尺度地图适时显示是电子地图可视化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在这一领域人们已经探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将一种三维场景复杂程度控制技术———LOD技术,结合传统的制图综合技术,用于电子地图可视化。通过对地理要素分类建立LOD模型,其中地理要素的分类方法,以及LOD层次参数的设定,综合算法的选取等提出一些理论依据,旨在为电子地图可视化提供一个标准和数学依据。并已通过《深圳市龙岗电子地图集》制作项目的实践,初步实践了这一技术结合。  相似文献   

13.
交互式基础地理数据制图综合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炜青 《测绘科学》2009,34(4):101-102,168
本文对基于地理数据库的制图综合的自动化实现方法作了研究和实践,以期解决基于基础地理数据库的制图综合的生产问题。本文对制图综合的自动化方法实现目前存在的难点作了必要的论述,结合测绘生产单位的实际,提出了基于规则的交互式制图综合方法,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基于基础地理数据库的制图综合生产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中比例尺地图中的行政界线、地块权属界线的制图综合问题,利用Douglas Peuker算法,提出距离阈值自适应求解算法对图形进行综合;将平差理论应用于综合后图形的处理中,保证图形的综合质量。讨论了面积、长度、固定点、直角/直线条件的建立,结合实例,研究了综合、平差的算法框架与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5.
运用统计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地理要素显示重要性的确定,制作基础地理要素显示重要性问卷调查表,对不同区域、不同用户进行调查统计,运用统计分析中的调查统计法对数据的权重值进行计算分析,总结地理要素显示重要性的分级体系,并在多尺度电子地图制作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中心城市的综合发展是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城市的优先发展来带动周围区域的发展是国际经验。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17个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做了综合评价,主要成果是:首先,建立中心城市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共4个影响因素,20个评价指标;其次,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17个中心城市相应的得分并排出名次;最后,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17个城市分成4类。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分段主成分分析的高光谱图像波段选择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主成分分析的高光谱图像波段选择算法。该算法把每个波段被映射到主成分的信息量的大小作为是否被选择的指标,可以保证选择的波段信息丰富;通过分段分析,可以更全面的选择波段;指标的计算只需要得到原始数据的协方差阵,而不必对原始数据进行真正的主成分变换,降低了计算量。  相似文献   

18.
基于ETM+影像的绿地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以ETM+影像为数据源实现对贵阳市某城区的绿地信息提取。对获取的影像进行预处理,分别通过不同的方法:原始波段组合法、主成分分析法(PCA)、独立分量分析法(ICA)、归一化植被指数法(NDVI)及基于第一独立分量的实验室波段组合法,获取研究区的假彩色合成影像。将以上方法得到的影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植被景观目视效果最好的是原始波段组合法。将得到的影像数据进行监督分类,通过目视解译的方法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基于第一独立分量的实验室波段组合法绿地信息提取精度最高,是一种有效的绿地信息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陆态网)GPS台站垂向形变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云南省6大流域陆地水负荷形变,并与降雨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交叉小波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各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相对于降雨在半年和年周期上分别存在1.5~2.25和3~6个月的滞后,不同周期滞后的叠加使陆地水储量与累积降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6大流域的降雨累积天数各不相同,均在47~109 d之间。本文由此提出一种云南地区陆地水储量对累积降雨的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