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波分析在电磁数字化资料分析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小波变换理论,分析了数字信号f(x)近似地表示为近似部分ak^jf(x)与分解(或细节)部分dk^jf(x)的理论,建立了数字化资料的干扰识别与消除、高频信息与低频信息提取的分析方法。本给出了小波分析方法应用于电磁数字化前兆的实例,说明小波变换可作为电磁数字化资料分析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小波变换分析了河南省2003~2007年地磁、地电、地下流体以及2004~2008年断层气CO2等前兆资料,并将断层气CO2的分析结果与河南省4级以上地震进行了震例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分析方法对不同频率的信息识别功能较强,有助于将数据的趋势变化和局部变化分离,是地震前兆数据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断层气CO2的震例研究表明,在豫北地区4级以上地震前1~6个月,断层气CO2会出现高值突跳异常。  相似文献   

3.
应用小波变换法可对不同频率成分进行分解的特性,选取d b4小波基函数,尺度为1~8阶,对海拉尔地震台前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小波变换方法可较容易地识别和剔除气压、场地环境干扰等影响海拉尔地震台伸缩仪观测资料精度的诸多因素,气压和场地环境干扰在小波细节分解d3~d6部分异常显著;小波变换法对同震效应的识别、提...  相似文献   

4.
首先对小波分析方法作了简单介绍,然后运用该方法,对1992~2002年上海地区9口水氡观测井的资料进行了6阶小波变换,提取的地震异常信息与实际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1983年山东荷泽5.9级地震和1998河南清丰4.0级地震前聊古1井的氡观测资料进行了小波分析,发现1~6阶小波系数均出现异常;对1999年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枣庄十里泉井的水汞观测资料进行了小波分析,发现1~6阶小波系数也出现异常.因此,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地震前兆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5.
分析地震前兆观测资料是地震预测研究的核心,通过对大量的前兆资料的研究,发现利用小波多分辨分析对于前兆资料有着很强的处理功能。利用该方法对1980年以来的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地震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初步得出了地球物理场(形变、流体、地温场等)的阶段性转折变化一般发生在数年强震活动组前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为定量刻画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中背景信息和噪声的时 频分布特征, 本文应用二进小波变换方法, 通过对小波分解的主模特征和随机白噪声识别因子变化特征分析, 剖析了山东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的正常动态背景和噪声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当尺度取2, 3和4时, 分解后的细节部分存在着1/4日波、 半日波、 日波和半月波等准循环周期信号, 其中尤以尺度为3时的信号波幅最大; 尺度取1和5时的细节部分主要包含着噪声; 通过分析和追踪指定尺度的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小波变换的非震异常特征变化, 可望捕捉到与强地震孕育过程有关的前兆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7.
运用二进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辽宁省跨断层观测资料不同尺度的小波变换的细节信号变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尺度小波变换分解的细节信号显示出不同的时变特征,可以识别和提取原始测值中不易分辨的震前异常。当尺度为3时的细节信号的年周期特征被打破,或者当尺度为3时的细节信号变化超出2倍均方差时,测点周围250km左右范围内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8.
小波分析在永安地震台前兆观测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永安台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将数据波动、脉冲干扰和地震同震波从原数据中分离出去,并且能够得到清晰的前兆数据原始变化趋势,可以使今后各种长短期震前异常的识别变得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9.
小波变换在关中井水位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小波变换和多尺度分析原理,对周至井、三原井7年的水位日均值序列进行了分析,将周至井、三原井水位资料中的不同周期成分进行了有效分离,小波变换分解结果能够更直观和显著地反映地震活动,特别是印尼8.7级、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及其中强余震异常显示明显。对甘东南地区的5级以上地震也有较明显的前兆反映,表明小渡分析在处理和分析水位资料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永安台水位观测资料进行处理,提取测点周边5次中强震前水位观测资料中存在的短临异常信息,通过分析,永安台水位资料对150 km范围内中强震前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反应。结果表明:小波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将一些高频信息从原数据中分离出去,并且能够得到清晰的前兆数据原始变化趋势,可以使今后各种长短期震前异常的识别变得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11.
Digital data of precursors is noted for its high accuracy.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extract the high frequency information from the low ones in the digital data of precursors and todiscriminate between the trend anomalies and the short-term anomali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to separate the high frequency information from the low ones by using the wavelet transform to analyze the digital data of precursors, and illustrates with examples the train of thoughts of discriminating the short-term anomalies from trend anomalies by using the wavelet transform, thus provide a new effective approach for extracting the short-term and trend anomalies from the digital data of precursors.  相似文献   

12.
小波变换是近年兴起的信号处理方法,具有良好的时频局部化特征。它不但可以准确地描述瞬变信号的局部特征,还可以通过多尺度变换,从不同频带上观察信号的特征。利用小波变换的以上特征将其运用于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不同频率潮汐波的分离、同震水震波及震前水位长周期“前驱波”的识别、干扰与同震效应的识别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小波分析提取的云南强震数字化形变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强  宋治平 《中国地震》2007,23(3):310-318
运用小波分析理论及其时频分析方法,阐述了提取高频信息与低频信息的方法,并用该方法提取了2001年以来云南地区强震(MS≥6)前数字化形变异常。结果表明,在MS≥6地震前,震中附近(<250km)的倾斜、应变和重力等形变信号出现周期为3~11天的异常信息;重力和倾斜异常出现较早,可作为中短期指标,应变异常出现较晚,可用作短临指标;震源区最先出现应变异常,应变异常可作为未来强震震中的判定指标。这些强震前数字化形变异常特征对该地区未来强震三要素的中短临判定具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根据小波变换方法在不同尺度时细节的变化特征,通过一些震例对山西数字形变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经过小波变换处理后的数据在细节部分达到第5层、第6层时,震前资料会显示出比较同步的长周期信号,这为识别和提取数字洞体形变资料中的趋势异常和短期异常提供了新的探索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应用小波分析理论及其时频分析方法,阐述了高低频信息的识别和小波基的选取,并对南京地区2006—2012年数字化应变观测整点值资料进行了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结果表明,六合台体应变小波分解7—9阶是频率最低的部分,异常信号的周期在24—30天左右,持续时间在1—2个月之间,具有明显的短期、临震异常特征;江宁台四分量应变的整点观测值的第9阶小波分解表明,在发生2次地震前,四分量中至少有3个方向的分量出现了明显的异常情况,这种异常周期通常在20—30天左右,其与高淳台的异常周期时间相当,它可能是地震的前兆信号。  相似文献   

16.
小波变换在少震、弱震区地下水位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利用小波变换和多尺度分析原理,对位于少震弱震区的湖南的具有不同变化形态的6口典型井4年的水位日均值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多尺度分析可以很方便地将水位日均值序列中的高频部分与低频部分分开,而且对不同井孔的含水层系统而言,分离出去的频率成分的主模是不同的,这反应出不同井孔的含水层系统对同一频率的响应存在差异,主模的频率反映了正常背景下井孔-含水层系统的优势频率。Morlet小波分析的结果对时间序列的突然变化和周期结构都有很好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 In the recent years, geophysical methods have been applied successfully in archaeological studies. In this article we have studied the application of wavelet transform to magnetic data in order to estimate boundaries of various synthetic examples and real data. Enhanced Horizontal Derivative (EHD) method is also applied as an alternative method for boundary estimation. The performance of wavelet transform and the EHD method are evaluated using magnetic data of the Sarissa-Kusakli archaeological site. All boundary results are mutually compared. Based on these comparisons, we conclude that the wavelet transform provides reasonable results.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TUBITAK under Project YDABCAG-100Y021.Received: 23 October 2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