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4道自然地理考题为例,从3个角度讨论分析了教师如何对学生的学科内知识迁移能力进行"有意识"培养的方法及技巧。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指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由此及彼”等,实际上说的就是学习迁移问题。高中地理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构建新知。评价学生地理知识应用状况的标准,主要是衡量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能否激活所储存的已学知识,能否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体情景中。  相似文献   

3.
4.
论地图学知识创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图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青的学科,在地球科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探讨地图的科学价值和地图学学科归属入手,深入研究了地图学的知识创新和知识增长模式,制定了地图学的知识创新体系和研究方案,并讨论了三个核心创新点的实质、难点、创新途径等。本文认为,地图学的知识创新体现的是地图的科学价值的增殖,地图学的实际应用则体现了地图的社会功能的增强。地图学的知识创新方案应该包括从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到技术创新,再到新产品开发和地图产业化的整个过程和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一、"知识共同要素"提出的现实意义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将迁移定义为:迁移是学习者获得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动作技能、学习策略和方法等与新知识、新技能之间所发生的影响[1]。迁移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知识、技能或已形成的方法或态度等对新旧课题进行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实现的。迁移的实质是一种揭示新旧课题共同本质的过程,即要实现新旧课  相似文献   

6.
李卫 《地理教学》2012,(9):60-60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主要是学习区域地理,每一节的教材体系安排大致相同:先了解本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湖泊、气候、资源等;然后是人文地理特征:经济概况、人口和城市等。由于知识不再单一化,因此不少学生在知识的掌握方面感到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重视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体系、掏建起知识的框架结构,学生就会明确知识的内在联系,熟悉知识的纵横联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知识的迁移也叫学习的迁移,心理学上把已获得的知识、情感和态度对后续学习活动的影响,或后续学习活动对先前学习活动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学习之间的影响有促进和干扰之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称为正迁移,如果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称为负迁移。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尽量引导正迁移,减少或杜绝负迁移,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相似文献   

8.
“凌汛”是一种“河流在水上有冰坝阻塞水流的现象。”它的成因是:冬季封冻,春季河水开始解冻,纬度较高处的水面封冻,纬度较低处的水流挟带冰块不断涌来,以致冰堤越涌越高,阻塞水流,抬高水位,而使河流泛滥成灾。学生阅读课,弄懂黄河“凌汛”的成因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为什么黄河的“凌汛”主要出现在上游的河套一段和下游山东境内?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发展处于低迷状态,但是仍有多方面的竞争优势。特别是日本知识创新体系建设成果斐然,诺贝尔奖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其中日本高校为提高科研质量而为学者营造了极为自由的学术氛围,“竞争”与“均等”并行的经费投入,给予学者足够宽裕的时间使之能安心于学术研究,最终高质量的成果成为其科技创新立国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0.
11.
戴建波 《地理教学》2012,(16):30-32,5
一、问题的提出2012年江苏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卷中有一道综合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8分)材料一加拿大南安大略地区为适应市场需要,推广高产杂交玉米良种,改良奶牛品种,为加拿大提供了一半以上的玉米、蔬菜和花卉以及30—40%的牛肉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十四五”时期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家庭式迁移作为现阶段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模式,对加快实现流动人口市民化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CiteSpace可视化技术对1996—2018年的452篇相关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绘制出研究的关键词、发文作者、发文机构的知识图谱,对国内家庭式迁移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表明:①国内家庭式迁移研究总体呈现良好态势。研究热点持续升温,研究主题趋向多元化,并呈现多学科交叉的趋势。②研究作者群体呈现出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已形成一批学术代表,研究团队之间的合作度不高,学术交流有待加强。③研究机构主要是全国各地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机构之间的学术合作不够。④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家庭式迁移的过程、特征和影响因素,家庭式迁移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及家庭式迁移带来的子女教育和就业问题等方面展开。未来相关研究应以流动家庭为核心,融入空间与地方、身体、日常生活实践和流动性等多理论视角,进一步加强人口家庭式迁移的社会文化维度的探讨与本土化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其它知识系统一样,是一个不断吐旧纳新、动态开放的系统,这是由下面几个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徐哓玲 《福建地理》2003,18(2):52-54,58
本文根据1978年以来地理高考能力测试的演变情况,简要分析其变化趋势,并结合高三地理教学实际,在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做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1978年以来地理高考能力测试的演变情况,简要分析其变化趋势,并结合高三地理教学实际,在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朱浩 《地理教学》1998,(5):37-37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直接影响学习者知识迁移过程的认知结构主要有以下三个变量:1、可利用性: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2、可辨别性:新的学习内容与同化它的原有观念的分化程度;3、稳定性;原有起固定作用观念的稳定和清晰程度。据此,组织学生促进地理知识的迁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王晨光 《地理教学》2010,(15):30-30,3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 一方面,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作出某种调整和改造一学爿不仅是新的知识经验的获得,同时还意味着对既有知识经验的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叶彬 《地理教学》2011,(10):13-14
初中地理新教材中的世界地理分国篇,因趣味性较强而比较受学生欢迎,但每一个国家单元的知识点有些零散,如果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次序讲解一个国家,会上得像一节导游课,学生听课也类似于走马观花,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19.
陈继革 《地理教学》2014,(10):43-46
正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学观念发端于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系统—结构—功能理论对教育科学的巨大影响。自系统—结构—功能理论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指导理论以来,教育界也充分运用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改造和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并且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教育活动是在社会活动总系统中处于独特地位的子系统,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子系统进行着复杂多向的能量、信息交换。教育系统内部包含了多个进行  相似文献   

20.
于吉海 《地理教学》2014,(15):55-57
知识碎片化,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没有完整的知识框架和完善的知识系统,知识学习变得零散、无序,甚至出现缺乏关联性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根据问题或材料的需要进行加工整理,与原有的知识体系相互整合,形成新的个人化知识体系,是高效课堂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