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造山带的网结状构造样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结状构造样式是造山带地壳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现为线状强应变带与夹持其间的透镜状弱应变域规律组合格式。这种网结状型式在几何学上具有尺度不变性,并具三维特征,理论分析和实际观察指出,这种网结状构造样式,是在应变软化作用及变形分解作用控制下递进发育而成的,而造山带地壳结构的不均一性、组成造山带岩石的流变学特征以及变形物理环境,又是控制应变软化及变形分解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造山带核部与变质基底中的透镜体型变形分解作用、大陆岩石圈内层圈结构与平等间隔型变形分解作用;认为许多块状地质体的变形变质改造以及某些构造混杂岩实际上是由变形分解作用造成的;并尝试运用变形分解使用原理来解决某些构造盆地的成因及其类型。认为变形分解构造理论的提出与系统研究可能为探讨大陆构造与大陆动力学提供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3.
秦岭北缘变形分解与斜向汇聚研究的新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形分解作用使得地质体在变形过程中产生纯剪变形分量和单剪变形分量。斜向汇聚常常产生变形分解作用,导致造山带内不同性质、不同级别的构造变形和组合图案普遍存在,是研究大陆造山带结构、演化和大陆增生、保存等动力学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岩土工程的各个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手段.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宏观变形和非可视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在宏观变形方面的应用包括小范围的实验测试和大规模的地质灾害监测.在非可视领域包括显微结构方面的应用、高速动力学方面的应用和声学成像方面的应用.数字图像技术在应力探测上具有巨大作用,特别是结合光弹实验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吕梁山北段变质岩系变形分解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梁山北段变岩系中,变形分解现象从宏观到微观的各级尺度上均有表现。平面上强弱变形带(域)常呈网结状形态产出,剖面上随深度的加深,强弱变形带(域)互为消长。在变形分解作用一,角闪石转化为黑云母、绿泥石、斜长石牌号降低。固流限较低的矿物发生溶解,或充填缍裂隙形成同构造分泌结晶脉,或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变斑晶,致使岩石的结构构造由块状向片麻状、片状转化。Mg、Fe、Ti、P、K、Rb增高,Si、Na、Sr降  相似文献   

6.
汪劲草 《地质论评》1997,43(1):78-84
本文以广西龙水水政顶倾竖褶皱构造变形分析为基础,根据含金石英脉与非含金石英脉的变形差异,认为作用于岩层上的主剪切应力(σ_s)与主压缩应力(σ_p)随时间(t)的变化是导致岩层褶皱过程中石英脉多样性变形的主因;阐述了上述模型的动态应力场及其动力学过程;提出了构造变形的分解作用、水力压裂作用与裂开-愈合作用是石英脉形成的新构造机制。  相似文献   

7.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的块状榴辉岩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大别—苏鲁超高压(> 27× 108Pa) 变质带内的榴辉岩, 在大陆深俯冲、碰撞和折返剥露过程中, 大都遭受了强烈的变形和变质作用的重置与再造.但是, 大型榴辉岩体核部以及包裹于大理岩和石榴橄榄岩体内部的块状榴辉岩, 往往保留其初始简单的矿物组合、中-细粒状变晶结构和块状构造.详细地分析了块状榴辉岩的几何学、岩相学及变质作用特征, 指出它们是超高压榴辉岩递进及多期变质变形分解作用的残留体, 位于尺度不同的弱应变域内, 是大陆深俯冲及碰撞作用的真正记录.   相似文献   

8.
前期研究已认识到,土的宏观力学性质及其表现从本质上应取决于土的微观结构.在结构性较强的软土中沉桩,桩周土体内部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土体的强度与变形性质是这种内在变化的宏观表现,研究土体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对认知土体的力学性质,从微观出发去认识沉桩挤土效应的机理,指导工程实践具有重要地理论和现实意义.本...  相似文献   

9.
桂西天峨—凤山地区碳酸盐岩台地韧性剪切变形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西天峨—凤山地区泥盆纪至二叠纪碳酸盐岩台地相地层均不同程度地发生过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在碳酸盐岩台地边缘,主要沿石炭系、二叠系的一定层位,形成了一套浅变质强变形、面型展布的钙质韧性剪切变形带,剪切变形带由强、弱变形亚带及两者之间过渡亚带组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强变形带内变质变形岩石具糜棱结构,韧性剪切变形构造发育,属糜棱岩系列。研究表明,区内钙质韧性剪切变形带属浅层次逆冲型,主要是弧—陆碰撞挤压构造环境下变形分解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陕西潼峪Q8701构造带的宏观和显微变形特征、构造岩特征及分类、运动学指向标志,并用变形分解理论探讨了剪切带由黄铁矿化千糜岩和黄铁矿—碳酸盐—石英脉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
桐柏-大别-苏鲁UHP和HP变质带的结构及流变学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岩石圈流变学基本原理指导下,运用现代构造解析学方法,在不同尺度上差别和分析了桐柏-大别-苏鲁UHP和HP变质带内深俯冲,同碰撞构造及UHP和HP岩石折返过程中的变形特征,重点讨论同碰撞形成的高角度网结状榴辉岩切带阵列,高角闪岩相剪切及有关变形组合以及碰撞期后伸展韧性薄化变形样式,强调指出不同地壳层次和物理条件下变形分解作用的重要性,而且,在UHP和HP变质带内最有效的应变体制是剪切作用,并在三维空间上形成不同格式的剪切带网状系统,以构造学记录为主线,结合已有可利用的岩石学,变质作用pT轨迹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提出一个UHP和HP变质带尺度上的流变学演化模式,其中,UHP和HP变质岩石由地幔深度折返到地壳表层,经历了楔状挤出,碰撞期后地壳韧性薄化及晚造山伸展塌陷,揭顶作用等多个阶段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部分熔融作用与高级变质岩变形作用是相互制约,变形作用能够提高岩石部分熔融程度,降低熔融温度。熔体存在影响和制约岩石强度和变形机制。大青山高级岩经历了下部地壳构造层次变质变形和深熔作用改造,形成了复杂构造要素组合。宏观与微观构造特点表明:高级变质岩变形机制主要为熔体增强颗粒边界扩散和颗粒流动,使岩石发生大规模的塑性流动。在宏观上形成了不对称流动组构、熔融线理、岩石和矿物条带、层内底辟褶皱和大型穹窿构造。但是,在微观上矿物颗粒变形不明显,晶内变形组构不发育,表现为三边平衡结构,与静态结晶变质岩结构相似,形成了地壳深部构造层次上变质构造岩-构造片麻岩。  相似文献   

13.
锡铁山铅锌矿床含矿岩系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期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锡铁山大型铅锌矿床含矿岩系的构造格架位于背斜的一翼,普遍遭受变形分解作用.根据小构造标志,判定含矿岩系地层为正常层序.根据含矿岩系中的矿化特征,认为含矿岩系主要遭受了4个构造期次的构造变形,并探讨其构造成因.  相似文献   

14.
基于微观力学特性的脆性岩石变形过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文贵  张超  贺敏  刘涛 《岩土力学》2016,37(10):2753-2760
为了建立能够描述岩石宏观变形及其组成部分的变形模拟方法,考虑微缺陷的不均匀性对岩石宏观变形产生的影响,将岩石视为由空隙部分材料和骨架部分材料两部分组成。首先,基于岩石各组成部分材料变形分析,利用真应变描述方法及非线性变形的特点建立空隙部分材料的变形力学分析方法,同时,引入统计损伤以及固体力学理论建立骨架部分材料的变形力学分析方法。然后,通过岩石及其组成部分的变形力学分析建立岩石宏观变形力学分析方法,从而获得能够模拟岩石变形破坏全过程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将文中模型与既有模型的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且基于文中模型对岩石及其组成部分变形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模型不仅能反映既有模型所描述的主要变形特征,还能克服其难以较好地反映初期宏观变形非线性的不足;同时,该模型还能描述岩石组成部分的变形过程,不仅揭示了岩石宏观变形与其组成部分变形之间的关系,也揭示了空隙部分材料变形是引起岩石宏观变形非线性的根本原因。表明本文模型与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运用构造解析和流变学理论及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上,对海南省昌江-邦溪地区海西构造2层变形构造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认为海西构造先后经历了顺层固太流变和逆冲推覆剪切两个重要构造变形阶段,其成因机制分别与晚海西期大规模花岗岩浆活动诱导的伸展构造和印支期压缩体制下的对冲式推覆作用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五峰山斜坡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五峰山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特征,运用板裂结构理论和宏观地质法,分析了斜坡变形的影响因素、破坏机制和稳定状况。认为五峰山斜坡变形是各种作用长期积累的结果,不论有无其它触发因素,在自然状态下斜坡均会发生变形,变形模式为由下坡至上坡发展的溃屈破坏。位于陡坡上的碎块物质,当临界雨强达到7 6mm 10min时,将发生坡面泥石流。该研究对长江沿岸类似条件下斜坡的稳定性评价和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变斑晶包体形迹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斑晶是联系变质与变形的重要媒介。变斑晶内的包体按几何形态可分为9大类。在发生递进变形的变质岩中,斑晶成核生长于变形分解作用的递进缩短带内。除少数螺旋状石榴石外,产于共轴或非共轴递进不均匀缩短变形过程中的斑晶不发生旋转。在韧性剪切带中,由于存在变形分解作用,在岩石发生递进变形过程中,产于共轴或非共轴递进缩短带内的变斑晶也不发生旋转。利用未旋转斑晶中包体形迹可以确定早期面理的取向,寻找构造演化时间标  相似文献   

18.
层状盐岩力学和变形特性数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安明  杨春和  黄诚  李银平 《岩土力学》2009,30(7):2173-2178
对含泥岩夹层层状盐岩力学和变形特性进行有限元分析。首先,用数值试验方法预测含泥岩夹层层状盐岩体宏观等效弹性力学参数,然后,建立层状盐岩复合体细观有限元模型,研究其在单轴和三轴压缩荷载下盐岩、泥岩以及界面细观应力应变场分布特征、应力集中问题,并将上述研究与已有的理论和试验成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运用细观有限元方法预测层状盐岩宏观弹性力学参数是一种直观有效的方法;泥岩和盐岩力学特性上的不匹配导致在层状盐岩的泥岩夹层中以及界面边缘处存在较为明显的应力集中和差异变形。单轴压缩时,泥岩体由于侧向变形能力差会受到横向拉伸应力作用而盐岩层则相应的受到横向压应力作用,三轴压缩时因围压和偏应力大小不同层状盐岩细观应力应变场分布特征则更为复杂;此方法能更为直观的分析层状盐岩的变形和破损特征,这一分析结果对进一步进行层状盐岩体内油(气)储库硐室稳定性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岩石圈的流变学分析和岩石构造、显微构造证据揭示出大陆岩石圈具有显著的横向和纵向上的异向性,并具有明显的非板块表现.全面开展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变形岩石的构造与显微构造分析,正确认识岩石圈不同层次上岩石的流变学规律、流动机理及其制约因素等,将成为后板块构造研究与新的岩石圈演化理论建立的基础和主要动力.岩石流动的宏观-微观尺度问题(岩石圈结构与流变性、边界弱化效应和岩石流变学与显微构造响应等)、岩石流动的时间问题(不同时间尺度岩石的流动性、实验室模拟与天然岩石流动的协调性、浅层岩石流动变形的有效定年等)、岩石流动的制约因素(内在的成分与结构、外在的物理与化学环境)将成为岩石圈流动与岩石变形显微构造研究的重要方面.现代化实验室建设和最新实验技术、手段的利用将成为解决上述科学问题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王雷  刘俊来  滕超  常玉巧 《地质论评》2021,67(1):251-264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古亚洲洋板块俯冲华北板块在辽北法库地区形成大型产状近水平的韧性剪切带.剪切带发展伴随着多期幔源及壳源的岩浆侵入,侵入岩在韧性剪切作用下发生韧性变形,记录了韧性剪切带变形历史.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岩石的宏观变形、显微构造及石英c轴组构特征分析,揭示了法库韧性剪切带内五龙山杂岩、高丽沟杂岩、早期十间房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