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川西北马脑壳层控Au-Sb-W建造矿床中,发现了辉锑矿的显微沉积层纹状组构。由细晶辉锑矿和自生石英交替互层所显示的方向与辉锑矿的粒内变形作用以及晶体粒度变化所显示的方向一致,也与矿石和围岩的宏观-微观层理一致。这一组构代表了一种保留有沉积成因先存组构残余的次生组构。  相似文献   

2.
甘肃寨上金矿床中白钨矿矿体的发现及其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位于西秦岭礼(县)-岷(县)成矿带西段的寨上金矿床,是近年发现的一个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在研究甘肃寨上金矿床物质组分的过程巾,笔者通过对岩矿石的等离子质谱分析和对矿物的反光显微镜下观察、电子探针分析,发现寨上金矿床存在白钨矿的富集体。根据化学成分圈定出了独立的白钨矿矿体.确认该矿床为金-钨-锑(自然金-白钨矿-辉锑矿)建造矿床。其与四川西北部马脑壳金-钨-锑矿床在地质背景、含矿岩石、矿化形式、矿物组合、元素组合和成矿过程相似。鉴于在川甘陕三角地带泥盆系-三叠系中类似寨上的金矿床、矿点众多.注意在此类金矿中分析和评价钨等有用组分,对提高金矿的综合利用价值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马脑壳金矿床位于中国重要的"川、甘、陕"成矿远景区的川西北地区,是川西北地区与构造蚀变带有关的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典型代表。近年来深部勘查、外围找矿和矿山开采发现了许多与原有认识不一致的地质现象,特别是越往深部,构造控矿和热液流体活动的迹象明显增强。根据对矿床地质特征的进一步研究,分析了矿床控矿因素,总结了成矿规律,探讨了矿床成因,指出了进一步找矿的方向。认为马脑壳金矿床以构造控矿为主,构造破碎岩带是主要矿体赋存部位,构造变形程度控制着矿体的空间分布、产出形态和矿化富集程度。多组构造复合部位是重要的赋矿部位,虽然矿(化)体总体呈北西向展布,但北北东向构造、北西向以及南北向构造复合部位是寻找富大矿体的主要方向。矿床表现出的层控性特点,主要与不同物理化学性质岩层的岩石组合有关,能干性(渗透障)与非能干性(不渗透障)岩层的交互叠置和有序排列,导致所有金矿体都产于能干性和非能干性的转换部位,即砂岩、板岩的接触部位。马脑壳矿床的成矿与传统的卡林型金矿有较大的差异,构造—岩浆活动对成矿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有深部流体参与成矿的迹象,属多因复式成矿特征的大型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川西北马脑壳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系统总结马脑壳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的基础上。通过稀土元素及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矿床成因。结果表明,马脑壳金矿床形成于印支晚期,其成矿物质来自围岩地层,岩浆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矿床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混合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王良果  陈龙  张华  蒲刚  赵军  陈中操  蒋尚志 《地质科学》2019,54(4):1383-1398
马脑壳金矿床构造变形复杂且研究薄弱,作者通过野外地质填图并结合矿山生产勘探,以构造解析为研究方法,对马脑壳金矿床的变形特征与金成矿关系进行了研究。构造解析表明区内地层在成岩期遭受了同生变形,成岩后先后遭受了NE-SW向的挤压褶皱逆冲变形([T33])、左行走滑变形并伴随伸展塌陷变形(J1-2),宏观上表现为推覆—走滑控矿,即印支末期推覆作用形成的变形样式整体控制着金矿体的产出和分布,后期走滑作用叠加改造导致的张性破裂样式控制着金矿化强度,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左行走滑变形阶段(J1-2),成矿机制是燕山早中期(J1-2)西秦岭地区由强烈的挤压动力体制向弥散间隔密集的走滑动力体制转换,导致含矿热液沿构造薄弱带(如区内F2断裂)上升迁移并在构造动力体制转换强烈的区域发生大规模金沉淀。西秦岭地区和松潘—甘孜地区的微细浸染型金矿极有可能形成于燕山早期(J1-2)由挤压向走滑构造动力体制转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马脑壳金矿床中的雄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雄黄是马脑壳大型超微细金矿床中的重要载金矿物,本文对其地质产状、光学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晶体结构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雄黄属低温β-雄黄变体,具有亏As、含Sb、Fe、Hg、Au、Ag及晶胞参数较普通雄黄普遍增大等特点。晶胞参数:a0=9.357(3)A,b0=13.581(4)A,c0=6.613(3)A,β=106°34′(2),V0=805.51(37)A3。据此,探讨了雄黄晶体中非主量元素的可能存在形式及其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7.
位于四川西北部的马脑壳金矿床为陕甘川金三角区内一重要矿床,许多学者对其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对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对矿床的成因也做了多方面的探讨.为了确定矿床的成矿时代,从层状矿体中采集了富含流体包裹体的石英矿物.通过测定包裹体的 Rb- Sr同位素组成,应用 ISOPLOT程序计算获得 (210± 35) Ma的成矿年龄,该年龄与容矿地层的形成时代相近.流体包裹体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与三叠纪时期海水的锶同位素比值相一致.综合矿体产出特征、矿石组构及区域构造演化历史,认为作为矿床主体的层状矿体是同生沉积的产物,脉状网脉状矿体则是由后期造山运动体制下所产生的成矿热流体沿裂隙构造交代充填所形成.  相似文献   

8.
四川南坪马脑壳金矿区的构造与成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马脑壳金矿区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和构造变形特征,探讨了构造演化及应力场特征。重点总结了构造控矿规律:即不同级序断裂对金矿的控制、NWW向韧脆性扭压性断裂及NIVE-NE向张扭性断裂对金矿的控制、断裂性质转化及复合叠加对金矿的控制、控制金矿化局部富集的构造因素、控矿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指出本区金矿的形成经历了成矿物质多期活化—迁移—富集的复杂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黄金洞金矿床是江南造山带上重要的金矿产地之一,矿体赋存在新元古代的浅变质岩中,受东西向-北西西向构造的严格控制。多年来,黄金洞金矿床的成矿年龄一直存在着争议。通过对黄金洞金矿区的白钨矿开展详细的野外调查、岩相学观察和Sm-Nd同位素分析,在147Sm/144Nd-143Nd/144Nd图解中获得白钨矿的等时线年龄为(129.7±7.4) Ma (MSWD=1.0),对应的εNd(t)值为-8.21~-8.68。结合黄金洞矿区白钨矿与含金硫化物的交切关系观察、以及前人的成矿年代学和矿物学研究成果,认为白钨矿的等时线年龄可作为黄金洞金矿床的成矿年龄。白钨矿的εNd(t)值大于赋矿地层新元古界冷家溪群和湘东北早白垩世花岗岩,但小于新元古界仓溪岩群,表明白钨矿中的Nd部分来自新元古界冷家溪群和(或)湘东北早白垩世花岗岩,部分来自新元古界仓溪岩群。综合前人的研究,认为在江南造山带的金锑钨成矿作用中,新元古界为矿源层,区域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共同促进了金等成矿物质的活化...  相似文献   

10.
川西北马脑壳金矿床构造-流体-金成矿作用系统演化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对马脑壳金矿床构造变形分析及流体包裹体研究,探讨了马脑壳金矿床形成过程和热液成矿机制,认为自印支运动以来,该区先后经历了韧性、韧-脆性及脆性等多期构造变形演化过程,并伴有多次热液活动。热液的来源及性质与构造变形作用密切相关,早期韧性构造变形期,热液来源以地层建造水和变质水为主,而韧-脆性变形期以来大气降水不断加入并逐渐占据优势。由韧性→韧-脆性和韧-脆性→脆性构造变形机制的转变,引起热液发生混合及相分离作用,并导致热液体系T、pH、fo2、fs2等物化条件降低变化,造成热液中含金络合物溶解度大幅度下降而发生沉淀成矿作用。概括总结了马脑壳金矿床构造-流体-金成矿作用系统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
位于西秦岭岷(县)-礼(县)成矿带西段的马坞金矿床,是近年发现的一个中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系统地研究了该矿床8号矿体黄铁矿的热电性标型特征,结果表明:8号矿体的黄铁矿热电导型以N型为主,总含量达到71.2%;成矿温度主要集中于200~300 ℃,属于中温矿床;黄铁矿热电导型及热电性参数特征反映出矿体被剥蚀到中部偏下的位置,向深部仍有一定规模的延伸;P型黄铁矿出现的频率从浅部到深部呈减小、增大再减小的趋势;金品位的高值区域、P型黄铁矿热电系数平均值的高值区域与热电系数离散度的高值区域三者相互对应。  相似文献   

12.
山西高凡银金矿床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在预测深部矿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湖南苗儿山白钨矿床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矿床是近些年在湖南城步地区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发现的一处初具规模的白钨矿床。矿床产于苗儿山志留纪花岗岩体断裂破碎带内,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与燕山期花岗岩关系密切,属高中温气成一热液断裂破碎带充填型矿床,并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可作为进一步工作的矿产勘查基地,显示出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川西北马脑壳金矿床载金矿物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西北部九寨沟县的马脑壳金矿床的主要载金矿物有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雄黄和褐铁矿。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黄铁矿,分别形成于沉积成岩期和热液成矿期。前者具草莓状结构,后者以环带结构为特征。粒度小晶形不规则的黄铁矿具有较高的含金量,而晶形完整和晶产大者含金量相对较低。辉锑矿和雄黄以细粒浸染状分布者含金量高,而以块状产出者金含量低甚至不含金。褐铁矿为表生氧化作用的产物,含有显微-超显微单质金。对马脑壳金矿床载金矿物的研究表明,矿床形成于三个成矿期,即沉积-成岩期、热液成矿期、表生氧化期,三个成矿期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热液成矿期含矿流体的演化具有阶段性特征,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迅速变化有利于金的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15.
16.
行之有效的大比例尺局部矿床观测理论和方法是找矿勘探中急待探索的基本问题,本文在对枪马金矿410脉各种矿化指标和矿化特征参数统计分析基础上,总结并探讨了410脉矿化富集规律和矿体空间定位机制,进而对410脉深部进行了成矿预测,指出410脉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川西北马脑壳金矿床流体相分离作用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脑壳金矿床是近年来在川西北地区发现的一大型微细浸染型矿床。本文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指出了石英-(白钨矿)-辉锑矿脉型金矿化阶段成矿流体曾发生过较强的相分离作用,并运用热力学原理探讨了流体相分离机制下金的沉淀成矿机理,提出了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形成过程中流体相分离作用与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施俊法 《地质论评》2000,46(Z1):293-297
本文对胶东地区的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储量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矿床的储量服从多重分形分布,且具有普遍意义.金矿床的储量分形结构是成矿系统处于混沌边缘的一种表现形式.分维D值的地质意义与研究范围有关,就胶东金矿带而言,它可用于划分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杨金沟白钨矿床产于下古生界五道沟群地层的石英脉及附近的蚀变岩中,矿化类型为石英脉蚀变岩型,矿体受断裂带及北北西向-北北东向层间构造控制,矿床成因为层控与岩浆热液复合型。本文重点阐述了杨金沟白钨矿床的发现过程及工作方法,进一步强调搞好地质勘查工作质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