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5年10月,908—02—04—08“海岛生态系统评价”项目组在厦门市召开会议。会议主要议题为:各专题工作实施方案及年度工作进展介绍:各分区海岛生态系统主要特征及重点海岛筛选;海岛生态系统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下年度工作计划安排。会议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主持,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单位共20人参加。  相似文献   

2.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23(2):64-65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根据国家海洋局2006年海洋工作的总体要求,2006年海域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为目标,以配套制度建设为重点,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围填海和养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海岛周围海域的环境质量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海岛海域环境质量调查的资料,选用各海岛水质、底质和生物体中超标的污染物质的数据,评价各海岛的环境质量,为海岛综合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和水平养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对加强海洋管理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部署,是我们依法强化海域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根据国家海洋局2005年海洋工作的总体要求,2005年海域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和曾培炎副总理在“双先”表彰会上重要讲话的要求,加快海域管理法律制度建设,以规范养殖用海、围填海和海砂开采为重点,  相似文献   

5.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23(3):F0003-F0003
2006年4月,全国海域勘界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张宏声、海域管理司司长于青松、国家海洋局海域勘界办公室主任高振生以及全国11个沿海省海洋与渔业厅(局)的主管厅(局)长和海域处长、海域勘界办公室主任等30余人出席会议。高振生主任主持会议。本次会议听取了沿海各省市海域勘界和海域使用管理工作汇报,总结了全国海域勘界4年来的工作,明确了下一阶段的海域勘界目标,安排部署了今年的海域勘界任务。  相似文献   

6.
李谋胜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24(3):F0003-F0003
4月24日,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动员大会在大连召开。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张宏声和大连市副市长孙广田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国家海洋局海域司司长于青松、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赵兴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玉银、书记周永有、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马德毅以及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海域处长、共建执行单位负责人、沿海地级市海洋局分管领导共200余人出席了会议。海域司副司长吕彩霞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7.
2009年2月16日-17日,全国海洋厅局长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在党和国家从容应对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重大挑战,国家海洋局全面履行新“三定”规定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形势下,全国海洋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精神以及李克强副总理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2008年工作,部署2009年任务,认清形势,统一认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实现海洋事业科学发展而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  相似文献   

8.
<正>为贯彻落实全国海洋厅局长会议精神,近日,国家海洋局印发了《2010年海域管理工作要点》,对2010年全国海域管理工作提出了8个方面,30项工作要点。2010年,全国海域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下简称《海域法》)于2001年10月27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海域法》的制定是我国在海域使用管理方面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我国海洋法制建设的历史性突破,也是我国确立海域使用管理制度的明确标志。《海域法》的颁布实  相似文献   

10.
浙江海岛邻近海域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1990年春、秋季进行的浙江海岛海域叶绿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观测资料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均高于秋季。其空间分布基本上为浙南海区高于浙北海区高于浙中海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高于中层和底层。测区光强是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主控因子。在离岸较远的南麂列岛、台州列岛、中街山列岛和马鞍列岛等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均高于受混浊水控制的近岸海岛海域。  相似文献   

11.
浙江海岛邻近海域叶绿素α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990年春,秋季进行的浙江海岛海域叶绿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观测资料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叶绿素α浓度和初级生产力均高于秋季,其空间分布基本上为浙南海区高于浙北海伛同于浙中海区,表层叶绿α浓度高于中层和底层。  相似文献   

12.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历史时期,由内、外地质动力共同作用形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海域海岛地质遗迹因依托特有的海洋环境更显瑰丽和珍贵,对建设海洋强国也更具资源价值。为给海洋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文章以《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0303-2017)》“地质遗迹分类”为基础,结合地质条件、遗迹特点和地域分布,将山东省海域划分为滨洲—潍坊海域和烟台—日照海域两区,按海水与岛陆位置关系划分出岛陆、岸线潮间带和岸岛水下三带,在两区三带内按搬运-沉积类、构造-剥蚀类和地质体-地质构造类三大成因类型进行分区、分类综合研究,对遗迹成因进行分析,对重要遗迹资源作了重点介绍,并根据资源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完善源法规体系和保护机制、建立信息与预警系统平台、加强宣传、进行监测、采取必要工程措施等严格保护建议,同时提出促进旅游业发展、开展地学科普、助推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对外交流等利用方向。专门针对省域海域海岛地质遗迹进行综合研究在全国尚属首次,对科学管理和充分利用海域海岛优势生态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0月26日,国家海洋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建设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协议签字仪式在京举行。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赐贵,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志南,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连增出席了签字仪式。陈连增和张志南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  相似文献   

14.
12月9日,由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召开的我国管辖海域内文化遗产联合执法工作会议在京举行。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赐贵,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单霁翔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会上,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中国海监总队总队长张宏声,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顾玉才就联合执法的具体工作进行了部署。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江苏省在国家海洋局的有力指导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全国海域使用管理工作总体要求,认真贯彻执行<海域使用管理法><江苏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落实三项基本制度,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努力提高管理规范化水平,全省海域使用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海域海岛动态监视监测业务是加强海域海岛管理的有效手段。文章对海域海岛监视监测业务体系进行研究梳理,分析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在监视监测工作中的优势,设计建立无人机监视监测业务管理系统,应用于南沙区海域海岛监视监测工作,并介绍了监视监测工作中的几个实际应用。采用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为主并建立无人机监视监测平台的办法,拓展和丰富了监视监测成果,有效促进了海域海岛监管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海洋局和省海洋与渔业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青岛市认真贯彻执行海域使用管理法律法规,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海域使用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通过宣传、贯彻《海域使用管理法》,依法管海、依法用海的良好氛围已在社会上逐步形成,海域使用三项制度得以不断推进,初步实现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预定目标。一、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的开展青岛市被国家海洋局和财政部确定为第二批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区,我们把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区建设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严格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颁布实施十年来,浙江海域使用管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海洋局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开展以围填海为重点的海域使用综合管理,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国务院在启动新一轮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中,着力强化海岛管理工作,要求由国家海洋局"承担海岛生态保护和无居民海岛合法使用的责任",第一次将海岛开发、建设、保护与管理纳入国务院部门职能工作,并明确要求: "组织制定海岛保护与开发政策、规划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无居民海岛的使用管理,发布海岛对外开放和保护名录","承担海岛名称及其标志设置的有关工作"等.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全国的海域和海岛管理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大局为根本,以国家宏观政策为导向,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国共确权海域面积22.5万公顷,发放海域使用权证书9120本,征收海域使用金58.9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