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地理科学体系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论述重建地理科学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和重点阐述一个新的地理科学体系的框架和内容,并由此分析我国未来地理科学学科建设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2.
UCGIS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知识体系及对我国GIS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推进我国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借鉴UCGIS于2006年提出的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知识体系(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dy of Knowledge),分析其对我国GIS领域研究的若干启示,包括构建科学合理的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体系、加强地理空间认知与概念建模的研究、多学科交叉推进地理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推进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相关软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论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阐述 1995年以来 ,中国地理学界关于 3S(RemoteSensing ,GlobalPositioningSystemandGeographicalIn formationSystem)的研究与应用 ;1998年以来 ,对数字地球有所介绍与了解 ;2 0 0 0年以来 ,对对地观测系统给予充分的关注。国外有“地理信息科学”的杂志 ,国外也有将 3S称为空间信息技术 (SpatialInformationTechnique )的。该文作者长期以来研究并讲授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全球定位系统等课程 ,提出航天信息与地理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 ,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信息巨系统 ,进而提出了新一代的地理信息系统 ;以天地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为基础 ,提出了天地人机关系 ,发展了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 ;并且论述了地理信息科学是可持续发展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 ;指出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4.
论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阐述1995年以来,中国地理学界关于3S(Remote Sensing,Global Positionging System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的研究与应用;1998年以来,对数字地球有所介绍与了解;2000年以来,对对地观测系统给予充分的关注。国外有“地理信息科学”的杂志,国外也有将3S称为空间信息技术(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ique)的。该文作者长期以来研究并讲授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全球定位系统等课程,提出航天信息与地理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信息巨系统,进而提出了新一代的地理信息系统;以天地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为基础,提出了天地人机关系,发展了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并且论述了地理信息科学是可持续发展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指出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5.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6):F002-F002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原《地理学与国土研究》)于1985年创刊。本刊依托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3S与沉陷工程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等单位,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6.
对地理信息分类编码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面向GIS的地理信息分类编码是在概念水平上解决空间信息分层组织与属性数据库结构设计的重要方法,该文从地理实体,地理数据与地理信息概念角度,探讨地理信息分类编码对象的本质特征;简要分析大多数商品化GIS软件中属性数据的表达方式,指出地理信息分类编码实质上是从GIS数据组织的概念层次上对属性信息的分类分级;提出地理信息分类粒度概念,并建立地理信息分类模型。列举了在不同视图下的粗粒地理信息分类方案和代码用途;提出并讨论地理信息分类编码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及国内长期以来难以形成地理信息分类标准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论地理科学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地理科学是对地理学的继承与发展,是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科学,钱学森居高临下地研究了当今全人类的科学体系,笔者解读了这个体系,根据钱学森《论地理科学》的思想[1],按照基础理论,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三个层次将地理科学分为理论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和地理系统工程三个层次的内容,该文根据笔者长期研究的成果论述了地理科学,为本刊更名提供基础性支持。  相似文献   

8.
乐阳  李清泉  郭仁忠 《地理学报》2020,75(8):1790-1796
城市研究的范式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影响下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根据城市研究及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历程和学科脉络,提出城市空间信息学是社会和产业需求导向的一个新兴知识领域,也是融合式研究趋势下地理信息教学和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城市规划和地理信息科学两大类专业虽然具备孵化出城市空间信息学人才的学科基础,但是其学科体系都需要较大的改变才能实现突破;从现有的学科设置的体系看,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由于提供了同时培养学生系统思维、空间思维和计算思维的框架,具备发展城市空间信息学本科教育的入口。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空间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设计思路,期望能够对城市空间信息学的学科发展以及教学研究带来讨论契机,并推动地理信息学科和城市规划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世界中的任何地物都被牢牢地打上了时空的烙印。据不完全统计,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80%以上的信息都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当前,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已全面融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先进科技。以时间、空间和属性为主要要素的地理空间信息,综合反映了自然、人文、社会等信息的空间地理位置,已成为战略性基础信息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地理科学学科体系浅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新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为地理科学带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地理科学的学科规划为契机,本文系统梳理了新时期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根据地理科学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地理科学可划分为综合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信息地理学4个二级学科,各二级学科下的三级学科也基本成熟,有些三级学科下的四级学科名称也在普遍使用。我们希望以这一新的学科体系为支点,完善地理科学的学科分支,推动地理科学框架下新兴学科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新时期国际及国家的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12.
Chen  Fahu  Li  Xin  Wu  Shaohong  Fan  Jie  Xiong  Juhua  Zhang  Guoyou 《地理学报(英文版)》2022,32(9):1637-1641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circumstances have led to new opportunities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 science in China.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3.
Understanding the Changing Planet was commissioned by 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to assess, for an audience of policymakers and funding agencies, key ways in which the “geographical sciences” can help address pressing issues facing society. In keeping with the charge, the report shows how particular empirically focused research initiatives in the geographical sciences can advance understanding of a set of selected major societal issues. Although constrained by a charge focused on the geographical sciences, the committee took an ecumenical approach to science, highlighted many mixed-methods studies, and framed questions that cut across traditional subdisciplinary divisions. It is important to take the report on its own terms and not to view it either as an assessment of the entire discipline of geography or to see it as an effort to encourage geographers to adopt a particular methodological or theoretical stance. Instead, the report should be seen as a study demonstrating, for a broad audience, the types of contributions the geographical sciences can make to addressing major issues of the day.  相似文献   

14.
Li  Xin  Yuan  Linwang  Pei  Tao  Huang  Xin  Liu  Guang  Zheng  Donghai 《地理学报(英文版)》2022,32(9):1670-1682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era has resulted in exceptional advances in geographic science. The domain of geographic science has expanded from traditional...  相似文献   

15.
信息地理学学科体系与发展战略要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新  袁林旺  裴韬  黄昕  刘广  郑东海 《地理学报》2021,76(9):2094-2103
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地理科学的发展,地理科学的研究已从传统的自然地理空间、人文地理空间拓展到了信息地理空间,催生了信息地理学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地理遥感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和地理数据科学3个分支学科。在《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地理科学的学科规划背景下,本文梳理了信息地理学的形成、定义和学科体系,重点阐述了信息地理学的学科发展战略布局、优先领域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以期本文有助于促进遥感、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回归地理科学,进一步强化地理科学研究,使其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促进地理科学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广义地名及其本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提出广义地名的概念(指可以与地球表面特定位置或范围相关联的一段文本),基于广义地名组织的文本形式的空间信息通常更符合人们对于地理空间知识的表达。探讨广义地名的本体,并给出相应的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从而有助于广义地名数据库以及智能化广义地名服务的实现。该研究主要从广义地名的发生学、描述对象、地理范围、信息团体和语境引起的二义性等方面描述广义地名本体,并用UML语言建立便于在信息系统中实现的逻辑模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方面的历史过程,从早期的测量和制图的研究,到开创中国地理信息学科,建立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历史,是中国特色原创地理信息理论发展的历史,是中国具备自主研发世界级地理信息软件的历史,是地理信息为国家重大战略提供坚实科技支撑的历史。本文主要从地图学、地学遥感、地理信息科学、地学数据共享、重大技术突破和国家战略支撑等方面进行概述,最后从地学知识图谱、地理大数据分析、遥感人工智能、地理系统模拟和知识服务角度展望地理科学发展的新科学范式。  相似文献   

18.
From 1957 to 1973,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working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and its Livermore laboratory investigated, experimented with, and promoted the idea of ‘peaceful’ uses of nuclear explosives through a program called Project Plowshare. Proponents confidently argued that the ‘geographical engineering’ (as it was called) of harbors, canals, dams, and mountain passes could be accomplished safely, economically, and scientifically by means of nuclear‐blasted excavation. But the nuclear earthmoving explosions also produced large amounts of radioactive fallout, and with it, significant challenges to the program on scientific grounds. This paper examines several moments from the contested career of nuclear earthmoving to show how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search under the Plowshare program, developed out of the resources of Cold War American science, was structured by geographical variations in scientific authority.  相似文献   

19.
New Zealand Geographic is one of a number of geographical magazines published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that make little or no reference to work by academic geographers. It recently launched a New Zealand Geographic Trust to promote research into ‘New Zealand's life, culture and sciences’ and collaborated with four other publishers of geographical magazines to raise awareness of climate change: the work of academic geographers is again ignored. This exclusion of academic and school geography from such enterprises raises important issues regarding the discipline's public profile in New Zealand and suggests the need for greater public engagement activity by the country's geograp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