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震防灾设防是建设防灾化城市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国外各界对地震防灾的论述、国外地震防灾对策的思路、国际地震防灾的特点、人类在地震防灾对策上的努力,得出地震防灾设防是建设防灾城市的个重要战略决策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电力是现代化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震时电力设备是否完好是保证电网正常安全供电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针对供电系统抗震防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以往震害经验,通过对电力设备抗震能力分析,对其地震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3.
地震活动处于低潮的估计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地震活动研究室主任大竹政和于1985年11月11日在仙台市召开的地震学会上提出:在估计可能发生东海地震的静冈县、骏河湾地区,大约已有30年时间很少地震活动,很可能形成了大地震前兆的“空区”。众所周知,同暴风雨前的平静一样,地震学界把地震活动的低潮看作是大地震的前兆。大竹在地震学会上提出的结论,支持了可能发生东海地震的论点。他指出:“不久的将来,在骏河湾地区可能发生一次大的地震。”  相似文献   

4.
应用WebGIS技术建立城市抗震防灾信息系统是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的有效途径。阐述了城市抗震防灾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介绍了该系统地理数据库的建立,分析了地震危险性分析、震害预测、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预测及应急反应等系统专业模型。  相似文献   

5.
1985年9月19日7时17分45秒(当地时间),墨西哥发生了8.1(Ms)大地震。这次地震以它发生的背景的特殊性、灾害的严重性,引起国际地震学界的极大的关注。中国、日本等国地震学者均赴墨地震现场考察,从各方面的报告看出,这次地震的发生和造成的灾害,确有独特之处,有很多现象值得研究和总结,在城市抗震防灾方面的教训值得我们探索和吸取,墨西哥政府和人民以及国外抢救队伍在救灾方面,提供了新的经验。这里,仅就这次地震的发生、灾害特点及经验教训进行初步总结。这将对我们研究目前地震趋势、加强地震监视、做好重点地区尤其是城市地区的抗震防灾研究工作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6.
<正>阪神大震灾后,日本政府、中央防灾会议和日本地震科学、防灾科技界经过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地震防灾对策上做了重大调整,地震防灾对策战略在方向、地震类型、地区选测、计划项目安排等作出重大决策和重大举措等战略抉择,与前有较大变化。由此大大促进日本地震科学、地震防灾对策等的发展。本文本着他山之石洋为中用的原则,系统深入地调研、总结吸取他国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对促进和改善我国地  相似文献   

7.
日本防灾减灾与地震应急工作现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帅向华  杨桂岭  姜立新 《地震》2004,24(3):101-106
介绍了日本目前的防灾减灾、 地震灾害应急工作体系和地震应急技术。 文中以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兵库县防灾中心和东京都防灾中心为例, 介绍并论述了日本地震应急工作的现状, 为我国更好地开展防震减灾和地震应急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1全球共商减灾大事2015年3月14日,第三次联合国世界减灾大会在日本仙台市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仙台市曾是2011年3月11日发生过日本东北大地震的重灾区。186个国家和地区大约7千多人出席了本届十年一次的第三次联合国世界减灾大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开幕式上再次强调:"防灾是实现可持续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震避难疏散场所的规划原则与要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震避难疏散场所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地震区的城市必须规划建设地震避难疏散场所。探讨了规划建设城市地震避难疏散场所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主要要求与重要指标。规划建设的城市地震避难疏散场所必须确保避难疏散安全。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地震局防灾研究所成立并举行学术研讨会云南是我国地震多发区之一。为了加强地震防灾减灾的科学研究,云南省地震局于1995年7月成立以谭承业研究员为所长的防灾研究所。研究所将研究重点放在云南的城市地震减灾问题上,以地球科学、现代工程技术科学和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1.
1989年10月17日,美国旧金山湾岸地区发生了7.1级地震(命名为Ooma Prieta地震),是一次袭击高度信息化现代化城市的较强烈的地震。在旧金山市等城市及其周围地区产生许多城市型地震灾害,造成经济损失总额达80亿~100亿美元。旧金山地震的灾害给人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2.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震防灾规划是提高城镇综合抗震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与城市总体规划一并实施.重点回顾了我国抗震防灾规划工作的发展历程,同时对美国、日本在建立防灾规划方面的情况也进行了介绍.通过编制城市的抗震防灾规划,加强城市的综合抗震防灾能力,在丽江地震中被证明是一个有效的手段.综述了在这个方面的发展与变化,并就未来的可能的发展方向作了总结与展望,以期国内外同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郑鹄 《山西地震》1989,(4):18-20
以编制太原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实践为例,探讨了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一些原则,认为减轻地震灾害损失需要全社会的一致努力,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抗震防灾措施要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必须把提高.综合抗震能力与应急应变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应增强抗震防灾意识,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突出本地特点等.  相似文献   

14.
近几十年发生在城市及邻近地区的破坏性地震造成的震灾损失,占同期震灾损失的85%。因此,城市应是地震防灾的重点地区。针对地震灾害的损失不可避免性;广泛的社会性;“一灾引起多灾”的综合性;复杂的多因子性等主要特点,防御及减轻城市震灾的主要对策应是:做好地震区划和城市地震烈度小区划,开展城市震灾预测与防灾规划,提高短、临地震预报水平,加强城市预报的管理与决策;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减少和控制灾害隐患;提高全民族的防灾意识;震后迅速抢险救灾;充分发挥政府在减灾中的职能等。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风险管理研究已成为防灾减灾工作从“被动救灾”到“主动预防”转化的热门课题。本文回顾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进展,指出了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地震小区划的城市地震危险性评价方法、基于城市用地类型的城市地震易损性评价方法以及基于专家打分法的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价方法。最后设计了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流程,并给出了城市地震灾害风险区划算法。  相似文献   

16.
具有中国特色的用人—机系统预测城市现有房屋的震害及其评估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的方法已由哈尔滨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所杨玉成副研究员等科技人员建立起来。十年来,这一系统为搞好城市抗震防灾工作,为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和采取减轻地震灾害对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机系统是将大量数据信息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根据震害资料、工程知识和专家经验建立知识库,并以模式法预测典型房屋的震害;通过一致性检验,由人为指令、计算机检索统计,得出某地区在遭受不同烈度的潜在地震影响时的预测震害,从而识别高危害的房屋类别和高危害街坊小区,并绘制出相应的震害潜势分布图。十年中,课题组科技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不断探索,对我国安阳  相似文献   

17.
金江军  潘懋  徐岳仁 《内陆地震》2007,21(2):135-141
从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以及防灾减灾能力评价3个方面阐述了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价内容.回顾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进展,指出了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地震小区划的城市地震危险性评价方法、基于城市用地类型的城市地震易损性评价方法以及基于专家打分法的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价方法.最后设计了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流程,并给出了城市地震灾害风险区划算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防震标准、防灾培训、防震法制、地震预报、日常危机管理等方面全面总结了日本在预防和应对地震方面的经验和好的做法,指出了我们在地震预防和应对方面应如何学习和借鉴日本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扼要地叙述了作者建议的模糊动力分析方法,以及应用于制订城市地震防灾规划的两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是地震区城市改建计划的编制,一个是与减轻城市地震灾害有关的应用设施配置方案的选择。模糊动力分析模型定义了一个协调商数以描述系统状态的稳定、适应、协调的情况,以及一个连通关系以反映各状态之间的亲疏、远近、相通的关系。此模型为城市地震防灾的许多问题提供了一个分析模型,两个例子成功地说明了其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现状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分析计算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类型,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编制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时以旺苍县城为例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文对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