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于发生在地壳内的地震 ,sPn具有与Pn震相到时差与震中距无关以及振幅和周期都比Pn大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利用数字台网观测技术的优势 ,将震中距不同的台的Pn震相对齐后可同时测定多台的sPn震相 ,进而测定该地震的震源深度。这种分析和测定方法简捷准确 ,可在台网的日常近震分析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观测的优势条件下,利用sPn震相的动力学特征与运动学特征,sPn震相可以通过跟踪首波震相来快速、可靠地测定进而测出发生在地壳内地震的震源深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台湾恒春海外的一次地震的记录波形的P波的主要特征。首先对其首波PN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其线性关系较好 ,计算出的速度值与华南地区近震走时表中所用的地壳模型中的速度值一致。其次对其PN波的续至波进行分析 ,发现该处的地震其射线穿过台湾岛后的地震记录波形明显与没有穿过台湾岛的不同 ,即没有穿过台湾岛的地震记录波形中首波震相之后明显存在有另一组震相 ,而穿过台湾岛后的地震记录波形则没有或不明显。该组震相最明显特征是它与首波的到时差随震中距的加大而减小 ,据此 ,作者认为它可能是一组波 ,即地壳内的双程反射波 ,表明该处有低速层存在。分析结果表明 ,台湾海峡南部即福建省的东山海外地区及泉州、漳州、永安地区的下方有一低速层存在。  相似文献   

4.
再论震积岩及震积不整合——以川西-滇西地区为例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梁定益  聂泽同 《地球科学》1994,19(6):845-850
震积岩是“灾变事件岩”的典型代表,震积岩一般由原地相的地震扰动层与上覆的滑来震积层组成,无论后者是否发育,震积不整合都是存在的。伸展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区域性震积不整合,属于伸不整合,地震扰动层可以进一步分为软沉积及液化变形段,半固结变形的微褶皱和微断层段、脆性变形的震碎角砾岩段及韵律断层段等序列;群震型(多震旋回)剖面也可划分出出前震、主震、后震等序列。地震扰动序列对识别震积岩很关键,群震型剖面及化  相似文献   

5.
大陆边缘震积岩序列──以金沙江中段震积岩为例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孙晓猛  梁定益 《现代地质》1995,9(3):271-278
通过对金沙江中段震积岩的研究,建立了大陆边缘震积岩序列。该序列包括递交断裂层、震碎角砾岩、震褶岩及层内断层、滑塌巨角砾岩、震积角砾岩及震浊积单元,它具有原地相的地震扰动层和异地相的滑来震积层双层结构,两层之间被震积不整合面所分隔。该序列反映了一次地震事件的全过程,将为地质学家识别大陆边缘地震事件提供对比标准。  相似文献   

6.
正在萌芽段的震积地层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震是经常发生的,是地球节律的一种反映。震积岩一词是Seilacher A(1969)首先提出的,随后欧美学者掀起了研究高潮。Mutti等(1984)认为浊积岩即震浊积岩,可以作为一个事件地层单元进行填图与追索。我国学者宋天锐(1988)最早提出地震-海啸序列,可以作为燕山地区雾连山组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志。乔秀夫等(1994.1995) 在华北上震旦统一下寒武坑中建立了“碳酸盐岩液化地震序列”与“萨布哈震积序列”并对华北东部同期地层进行了对比与成因地层学研究。笔者(1991.1994)指出扬子西缘的二叠系震积岩由原地相的地震干扰层与异地相的滑来震积层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问被震积不整台面分开 在伸展构造环境下,震积不整合即伸展不整合,它是瞬时间于水下形成的。滑来震积层表现为多旋回的震积序列,其中的化石混积层具有正向有序混积现象,这也与盆地边界正断层多次活动有关。由此,提出“扬子西缘的东吴伸展运动”新认识。将震积岩的研究与构造灾变事件,事件地层学接轨。我国地史上也是一个多震的地区,在我国土地上,完全有可能哺育出现代地层学的一门新分支—— 震积地层学。  相似文献   

7.
齐诚  刘璐惜 《地学前缘》2008,15(1):232-241
与地震初动震相相比,后续震相包含有更为丰富的地球内部信息,因此逐渐地在地震层析成像研究中得到重视。文中以赵大鹏等最近的层析成像研究为例,介绍了通过增加后续震相到时信息得到的新的层析成像研究成果,包括通过使用反射波,仅用两个地震台站就可以进行地壳成像研究;深度震相到时的增加,拓宽了区域成像范围,成功实现了台网外部层析成像;随着国际地震中心(ISC)提供的更丰富的各种后续震相到时,对后续震相的认识和使用促进了全球体波走时成像的发展和对地球深部结构及动力学过程的认识。另一方面,地震学相关领域的进步,使得更多的后续震相能够被拾取并被应用到成像研究中,这将大大提高对地震波形信息的挖掘,提高对研究地区下三维结构的认识,极大地促进地震层析成像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震积作用和震积岩   总被引:93,自引:2,他引:93  
地震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事件。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重力流可以形成震积岩、海啸岩和震浊积岩。在地震过程中,震积作用可以形成特殊的构造标志(地震断裂层、地裂缝、微同沉积断裂、微褶皱纹理、重力断层等)、沉积和成岩标志(砂岩脉、泥岩脉、泥晶脉,即磨牙(molar tooth)构造、枕状层、砂火山、泥火山、同沉积变形构造、丘状层理等)。地震沉积组合包括原地震积岩(A,包括震裂岩、震褶岩、自碎屑角砾岩、内碎屑副角砾岩等)、海啸岩(B,由具丘状层理、平行层理的碎屑岩或内碎屑灰岩组成)、震浊积岩(C,由具块状层理、递变层理或玻马序列的粗碎屑岩或碎屑灰岩组成)及背景沉积(D)4个单元,它们组合成A-B-C-D、A-B-D、A-C-D、A-D、B-D、C-D等6种类型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9.
试论震积岩及震积不整合——以川西、滇西地区为例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梁定益  聂泽同 《现代地质》1991,5(2):138-146,T002
震积岩不仅指那些厚度和体积巨大的震巨浊积岩和震浊积岩,而且还包括一些受地震活动产生的一些规模较小,但具有特殊结构构造的沉积层。震积岩一般由两个特性不同的岩层组成,下层是原地的地震扰动层,上层为滑移震积层。前者对识别震积岩十分重要,后者是震积岩的主体。两层之间为规模不等的震积不整合面。本文重点论述了木里西秋的震巨浊积岩,也叙述了一些规模较小的地震扰动层和滑移震积层。文中将那种因地震作用在海底之下沿某一剥离断层面发生滑移并刨蚀剥离断层下盘地层而产生的震积不整合称为剥离不整合。  相似文献   

10.
国内震积岩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事件。震积岩是在地层中具有古地震事件纪录的一类岩石的总称。对其研究可为地壳构造演化提供动力学解释。在地震过程中,震积作用可以形成特殊的标志性特征:如震动液化泥晶脉;微褶皱;层内阶梯状断层;自碎角砾岩(震塌岩);液化均一层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学者建立的几种陆相和海相震积岩序列:如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地震序列(海相序列);大陆边缘震积岩序列;萨布哈震积岩序列(海陆过渡带序列);陆相碎屑岩地震液化序列(陆相序列)。同时,结合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由震积岩、海啸岩和震浊积岩组成的四种地震沉积组合;并指出了震积岩在构造演化解释、石油储层地质及全球古地震节律方面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12,54(11):1011-1018
Thermal borehole logging of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West-Siberian lowlands shows a dependabl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geologic features and thermal gradients. After comparing logging data from various depths up to 2,900 m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major basement structures and all except the deepest ground water horizons will be revealed in logging data taken from relatively shallow boreholes, such as those drilled for surveying and stratigraphic purposes. This discovery prompts the author to recommend that thermal logging be conducted in such boreholes as a very cheap method of determining deep structures, especially since they lead to important oil and gas- discoveries. — A. Eustus  相似文献   

12.
在岩芯裂缝观测基础上,应用岩芯标定测井,分岩性建立了测井解释模型,分析了裂缝发育段在常规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并结合钻井泥浆漏失、放空及开发动态资料,识别出典型裂缝段,将其测井响应作为训练样本集,应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的并行处理、分布式的信息存储、极强的自学习功能和自动调整权值的能力,对齐家古潜山76口井进行了裂缝段的识别,探索出一套综合岩芯、常规测井、测试与动态等信息进行裂缝分布预测的新方法,经钻探证实,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肖束曦 《湖南地质》1990,9(1):65-71
具有低阻的无烟煤和砂泥质岩石,它们的密度和导电性分別与声波传播速度和电极电位有着对应的联系,用声速法和电极电位法可对无烟煤作出评价。这是两种有用的无烟煤测井新方法。从测井资料上不仅可以找出煤层的埋深、厚度和结构,而且声速测井还是一种有用的岩层孔隙度探测方法,是解决天然状态下的煤质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了解释煤层的方法和可靠程度以及岩层孔隙度的估算及其校正。  相似文献   

14.
孔隙度是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密度测井是一种重要的孔隙度测井方法,在石油勘探领域常常被用作确定岩层孔隙度.通过研究密度测井的基本原理、仪器构成、刻度方法等,推导出不同情况下孔隙度的计算公式.并利用该公式进行Matlab编程,对实际测井数据进行处理,计算了多个井段的岩层孔隙度,证明了密度测井在孔隙度计算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前陆盆地主要以挤压构造应力为主,地表与地下构造异常复杂.在油气的勘探与开发过程中既需要精细的地应力研究与预测,也需要简单易行、经济实用的近似方法.本文通过对稳定构造地区与挤压构造区地球物理测井信息的深度域特征进行分析和对比,提出了一种基于测井信息来计算最大岩石主应力的统计模型法.应用该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挤压应力区进行了实际计算,其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在此基础上对山前挤压区地应力与油气藏分布的关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用自主研发的P型核磁数据处理软件对实际的复杂地层核磁测井资料进行处理,并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和其他成像测井资料进行解释评价,改进了对地层流体性质评价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核磁测井资料的应用对低阻、低差异油气藏,低孔、低渗油气藏的识别,复杂岩性储层的评价均能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晓辉 《新疆地质》2005,23(4):406-409
裂缝和溶蚀孔洞是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的主要储渗空间,对碳酸盐岩裂缝与岩溶发育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本区地质演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不同岩溶相带在测井曲线上的不同反映,初步分析并总结了中上奥陶统尖灭线以南及以北下奥陶统岩溶发育带的测井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8.
动态聚类分析在储层分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油气田,特别是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工作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通常需要对储层进行分级,以便合理地制定勘探开发方案,然而,目前普遍使用的测井解释方法都无法提供储层分级的级别,通用的聚类分析也只能进行样本分类,为了从测井资料中获取储层分级信息,作者在动态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将聚类中心的特征值之和定义为分级指数,从而成功地解决了储层分级问题,通过南海某油田ST36井的测井资料处理,并经多种资料验证,证明了用该方法进行储层分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东营凹陷大芦湖地区沙三段油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大芦湖地区沙三中、下砂体上覆高速火成岩体与巨厚高青砂岩体的地质特征,利用大芦湖地区测井、钻井、地质等资料相结合,寻找高青大砂体的分布规律,形成了一套解释樊家砂体成因的理论:块体滑塌理论。并且利用该区的声波测井及速度谱资料,分析该区特殊地质体、储层、围岩层速度及平均速度变化,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沙三中、下砂体识别能力并准确地进行砂体等时图时深转换。在测井约束反演时,为了消除目的层上部的高速地质岩体的屏蔽作用,对测井声波作了预处理,相应地提高了目的层的速度,从而突出目的反射层阻抗界面。使用预处理的声波,进行多井约束反演,目的层清晰,基本消除了上覆高速地质岩体的屏蔽作用,因而有效地提高了目的层砂三中、下砂体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构造背景分析为基础,结合古岩溶在钻井和测井上的显示特征,利用常规测井与成像测井组合对比,对古岩溶发育段进行测井相分析,得出古岩溶在测井上的识别标志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古岩溶有效储集空间是由受古岩溶作用产生的溶蚀孔洞和由构造作用产生的裂缝共同构成。通过古岩溶测井识别与古岩溶剖面结构划分与对比,综合钻井地质剖面认为,元坝地区古岩溶剖面在垂向上主要发育地表岩溶带与渗流岩溶带,风化壳时期溶蚀作用强烈,但大部份空间均被后期沉积物所充填,呈现"溶蚀强、充填强"的现象,储集空间类型以孔隙~裂缝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