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立财  陈以松  熊杰  罗安  王勇 《测绘通报》2021,(10):108-113
随着自发地理信息和中文地址要素切分技术的发展,地址要素的质量有待评价。本文针对中文地址文本切分产生的地址要素质量难以有效评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源数据和网络检索支持下的地址要素可信度评估方法。首先利用中文分词工具对地址要素进行分词与词性标注,通过分析词频和词性组合模式,对地址要素的命名结构进行可信度计算。其次基于大规模的地址样本、道路数据及POI数据,挖掘多源数据对地址要素的数据支撑,计算数据支持度。然后利用搜索引擎对地址要素进行快速检索,分析搜索结果与数量,对地址要素的网络可信度进行计算。最后提出一种地址要素综合可信度计算模型,实现地址要素的综合可信度计算。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与方法不仅能够高效快速地计算中文地址文本中地址要素的可信度,还能够有效发现地址要素中存在的偏僻、虚假等相关问题,为地址要素的自动化检测与标准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宋子辉 《遥感学报》2013,17(4):788-801
地址匹配算法是位置服务的核心关键技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在分析现有三类主要的中文地址匹配算法——要素层级匹配法、全文检索法、正则表达式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中文地址匹配算法。在这个新算法中,建立了空间关系地址模型以解决中文地址抽象问题、地址库逻辑模型以解决地址信息的空间知识表达问题。新算法的完整流程包括 “预处理”、“地址解析”、“地址要素标准化”、“推理匹配”和“匹配登记”等五个环节,本文重点阐述了“地址解析”和“推理匹配”这两个重要环节,分别依据“自然语言理解”中的“中文分词”和“语义推理”原理,对用非结构化的中文自然语言来描述的中文地址进行处理,实现自然语言理解方法与地址匹配之间的结合,从而建立完整的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中文地址匹配算法。为验证该算法,开发了“中文地址智能匹配实验系统”,对河南省濮阳市人口库1000条居民地址数据进行匹配,匹配率达到了95%,准确率高于93%。  相似文献   

3.
复杂多变的中文地址结构使得在进行地址匹配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影响地址匹配效率。针对该问题,研究了适合空间推理的空间约束地址模型。在分析中文地址的结构特点以及地址描述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以地址要素间的空间关系为切入点,构建该模型。进行推理匹配时,首先借助空间约束关系进行推理识别;然后,采用深度优先、集合查找的策略,同时正向推理所在城市作为集合查找左边界;最后,逆向推理最小目标地址要素直到获取最优目标地址。以中文地址作为实验数据进行推理匹配的可行性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顾及空间关系的推理匹配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地址描述的多样性和空间约束不一致性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检索效率和匹配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中文地名匹配算法匹配核心地址要素不明确,准确性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与词典相结合的地址匹配算法。该算法通过地址要素特征词来对地址要素进行初识别,利用地址要素词典对可能的地址要素进行匹配,通过遍历词典得到所有可能的地址要素,对各类地址要素进行组合得到最有效地址要素,利用最有效地址要素进行地址匹配与定位。利用该算法对高德地图随机抽取的1800条POI数据进行了匹配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匹配效率和准确性两方面均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5.
地址要素识别机制的地名地址分词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介绍分析常用中文分词方法及其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地名地址字符串,提出基于地址要素识别机制的地名地址分词算法。该算法基于整词二分分词词典,采用FMM算法,增加了基于地址要素的识别机制,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对地名地址串的拆分。识别机制通过判断地址要素的完整性完成对未登录地址名称的处理,解决了分词算法对未登录地址名称的识别问题。测试证明新算法能够有效实现对地名地址串的拆分,从很大程度上解决对未登录地址名称的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一  刘纪平  罗安 《测绘科学》2018,(10):107-111
针对传统分词对词典依赖过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中文地址要素的切分与重组算法。首先利用二元语法(Bigram)二分法将地址切分,然后用网络兴趣点(POI)数据地址集作为样本,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对地址要素进行特征匹配与要素重组,最终实现以地址要素为单元的中文地址自动切分。本文采用上万条网络采集的POI地址数据作为实验样本,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降低了对词典的依赖,同时也对地名地址的切分正确率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分词对词典依赖过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中文地址要素的切分与重组算法。首先利用二元语法(Bigram)二分法将地址切分,然后用网络兴趣点(POI)数据地址集作为样本,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对地址要素进行特征匹配与要素重组,最终实现以地址要素为单元的中文地址自动切分。本文采用上万条网络采集的POI地址数据作为实验样本,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降低了对词典的依赖,同时也对地名地址的切分正确率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8.
叶鹏  张雪英  王铁 《测绘科学》2022,47(2):192-199
为了深入探测城市地址数据对于地理位置表达的描述特点,该文提出一种城市地址要素组合模式的分析方法.在构建城市地址要素多级分类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标注地址语料归纳规则模型进行地址要素解析,进一步分析城市地址中各类要素的组合模式.以深圳市1 700多万条地址数据为例,分析出使用频率最高的17种地址要素组合模式.期望研究结果在我...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文地址非结构化、不规范的特点,在构建中文地址模版和中文地址词典等重要知识库基础上,基于中文地址模版引入了中文地址分词的预处理;并在中文地址词典的支撑下采用逆向最大匹配算法实现了中文地址分词。新中文地址分词算法不仅在正确率和召回率等指标上优于传统算法,更提出了一种用于解决未登录地址名词识别问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空间关系地址模型及其表达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址模型是进行地址解析和地址匹配的基础。针对非规范中文地址,在层级地址模型、有限自动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空间关系地址模型,并分析该模型的优势;阐述空间关系地址模型的结构,分析地址中空间关系的表达,将地址中的空间关系划分为包含关系、相交关系、模糊偏移关系、方向关系和距离关系;按照该模型设计相应的地址标注体系和规范,对按照该规范标注的地址标注语料进行基于HashTable地址模型树统计分析,分析顾及空间关系的中文地址的常用表达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