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刘鹤守 《海洋科学》1981,5(2):45-47
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能源。海洋能包括海水温差、海水盐度差、潮汐、潮流、海流、波浪等形式。本文仅就储量丰富又有特色的海洋动能及其开发作一综述。 一、海洋动能的形式 动能形式指海流、潮流和波浪能。 1.海流 海水朝一定方向以一定速度不  相似文献   

2.
我国海洋能资源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给出了我国各类海洋能资源(潮汐、波浪、潮流、温差、盐差和海流能)蕴藏量粗略的估算结果。分析这些结果可得到我国海洋能资源的一般特征:1.蕴藏量丰富。总功率约在9亿千瓦这一数量级(不含外海波浪能)。其中以温差能为最多,约6亿千瓦以上。潮汐和波浪能居中,潮流和海流能较少。2.资源分布不均。外海的温差、海流和波浪能主要在东海和南海。沿岸的潮汐、波浪、盐差能和潮流能均以东海的浙江和福建沿岸最多,其次是南海的广东东部沿岸。3.资源量多随时间变化,除温差和海流能较为稳定外,潮汐和潮流以短周期(时、日、月)变化明显,规律性较强,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报;盐差能季节和年际的长周期变化较大;波浪能既有剧烈的短周期(秒、分、时)变化,又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海洋能是一种无污染、价廉的再生性新能源。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沿岸海域中海峡、海角、海峡狭窄处和海岛之间有着丰富的海洋能资源。据初步估算:总功率可达九亿千瓦以上。海洋能是以温差能最多,其次是盐差能、波浪能和潮汐能,而海流能和潮流  相似文献   

4.
刘恒魁 《海岸工程》1990,9(1):60-66
本文依据鲇鱼湾油码头附近水域实测潮汐、波浪和海流资料,分析了本区潮汐和潮流分别以M_2分潮和分潮流占优势。潮位和潮差均具有季节性变化。潮流和余流流速的强弱主要与地形效应有关。本区东南向强浪的生长,主要依赖于偏南季风,  相似文献   

5.
张彦龙 《海洋通报》1997,16(3):21-27
本文依据秦皇岛港区域潮汐、波浪和海流实测资料,对上述水动力要素作了初步探讨,进而揭示了港区附近海域潮汐、波浪和海流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利用约束型Delaunay地形网格构造技术,以及潮汐、潮流、波浪数值计算和网格嵌套技术,融合高分辨率的地形数据,对港口海洋潮汐、潮流、波浪进行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和仿真,并以我国近海某港口为例,对预测预报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能源的开发,海洋能技术迅速发展。目前已经进入利用这些技术大力发电的新阶段。其中发展得较快的有潮汐能、海洋热能转换(OTEC)、波能。其次是海流能、盐度差能、海洋风能。发展得最成熟的潮汐能,法国有240兆瓦的朗斯潮汐发电站。其它国家还有些较小型的成熟的潮汐电站。1984年加拿大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潮汐电站,即采用现有的流体控制泵在芬迪湾新斯科舍的安纳波利斯罗亚尔建造的18兆瓦潮汐电站。美国最有前途的潮汐站址是北  相似文献   

8.
江苏沿岸辐射状沙脊群的动力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黄易畅  王文清 《海洋学报》1987,9(2):209-215
本文分析了江苏沿岸辐射状沙脊区的水动力条件及波浪、潮汐、潮流、海流(余流)等动力要素在辐射状沙脊的形成、发育中所起的作用。指出潮汐、潮流是形成沙脊最重要的动力因素。阐述了在潮汐、潮流作用下辐射状沙脊形成、发育的过程。得出江苏沿岸辐射状沙脊群是现代水动力——主要为潮汐、潮流作用下的堆积地貌的结论。另外,本文还分析了辐射状沙脊的物质是由老黄河、古长江提供的,覆叠着老黄河物质的古长江水下三角洲是沙脊群发育的基底。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依据实测潮汐、海流和波浪资料,对长兴岛附近海域的水文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本区属于不正规半日潮和潮流性质,潮流呈往复性运动。我们发现在H_2测站余流流速最强。此外,强波向出现在N向,常波向为SW向。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国内外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盐差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与技术进展,通过开发利用现状分析,认为国际潮汐能技术已达到商业化运行阶段,潮流能技术已进入全比例尺样机实海况测试阶段,波浪能技术已进入工程样机实海况测试阶段,温差能技术已进入比例样机实海况测试阶段,盐差能技术尚处于实验室验证阶段。通过对国内外技术比较认为我国潮汐能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大,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等海洋能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潮流能和波浪能等主流海洋能技术基本处于比例样机的海试阶段,在关键获能技术和安全性方面尚待进一步的突破。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更大规模的环境友好型潮汐能技术将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大型潮流能机组与小型潮流能机组并重,漂浮式技术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波浪能发电装置稳定性和生存性稳步提高,探索装置阵列化应用;海洋温差能混合工质高效热力循环的使用和海水淡化、空调制冷的综合利用;盐差能技术发展的方向是低成本专用膜的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1年兴化湾及周边海域的流速、流向的观测资料,应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海流周日连续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海域潮流特征。最后,针对兴化湾岸线复杂、岛屿众多的特点,基于FVCOM数值模式,采用非结构三角形网格,建立兴化湾及周边海域潮流动力数值模型,经实测站潮汐、潮流数据对模拟结果验证,模型能够较好的刻画各测站潮汐、潮流过程特点,反映研究海域流场特征规律,可为该海域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开发利用提供科学论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1年兴化湾及周边海域的流速、流向的观测资料,应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海流周日连续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海域潮流特征.最后,针对兴化湾岸线复杂、岛屿众多的特点,基于FVCOM数值模式,采用非结构三角形网格,建立兴化湾及周边海域潮流动力数值模型,经实测站潮汐、潮流数据对模拟结果验证,模型能够较好的刻画各测站潮汐、潮流过程特点,反映研究海域流场特征规律,可为该海域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开发利用提供科学论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二维情况下波浪对潮流场作用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波浪和潮流是近岸地区主要的动力因素,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波浪与潮流在时间尺度、空间尺度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现阶段对于波流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采用两种不同的概化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把周期变化的潮流概化成具有某一特征的海流叠加到波浪运动方程中去,用来模拟波流运动结构在短时间内所发生的变化.对于波浪来说,海流的作用既有动力学影响又有运动学的影响,在运动学方面,包括水深和海流对波浪频散关系的影响,另外还有由于顺流或逆流引起的波长的变化;在动力学方面,海流会引起波浪波高的变化;另一种方法是把波浪过程概化为在潮周期中具有平均意义的波浪要素叠加到潮流运动方程中,用来计算波浪对流的运动状态的影响,主要着眼于波浪和潮流对于泥沙的输运研究.  相似文献   

14.
蔡浩然 《海洋科学》1988,12(1):61-63
近代海洋能源的范围,是指海洋上特有的能源,包括海水由于上下层温度差而蕴有的热能,潮汐、潮流、波浪等海水运动蕴有的机械能,以及江河淡水入海与海水间盐差而蕴有的化学能。  相似文献   

15.
我国首次完成"数字南海"我国首次完成的"数字南海"项目近日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数字南海"是我国外交部批准立项的大型数字海洋和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其目标是通过数字地球、三维空间可视化等高新技术手段,对南海水深、地形、海底地质、地貌结构与地层组成等三维空间信息,资源矿产分布信息,海洋波浪潮汐海流时空变化信息,历史、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而能源消耗也与日俱增。因此,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世界范围的重大课题。 在海洋能源的开发研究方面,近年来有了较大进展。主要有三类:一是海底矿藏的开发,如石油;二是利用海水的显能,如波浪、潮汐和海流发电等;三是利用海水的潜能,如海水温差发电和浓(度)差发电等。 实验证明,标准海水对淡水的渗透压是24.8个大气压。所谓海水浓差发电就是利用咸淡水之间的这个渗透压使水轮机旋转而发电。目前,浓差发电  相似文献   

17.
海洋水文观测中对实测流的定点观测,一般采用双联浮筒测表层流(0~2米层的流);用印刷式海流计或直读式海流计测表层以下的海流,如何对海峡、河口及海角附近的强流区测流?海洋水文调查规范中还没有明确规定。为开发利用成山头海区的潮流能,我们采用表层浮筒、HLS-1型声学多普勒海流计、LS25-A型旋浆式流速仪(河道流速仪)和ZD-3型直读式海流计进行了尝试。成山角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其尖端伸向黄海,此海区由于海底地形复杂,又离北黄海无潮点较近。因此,这里的潮汐、潮流特征是潮差小,潮流大。实测流速有时可达四节以上。由于海底石棚较多,流大水急,涡旋多,锚泊测流船只会出现走锚现象。在这样海流复  相似文献   

18.
海洋水文物理学是海洋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1)海水温、盐、密度等水文要素的分布变化及其规律,水团类型和海流系统的划分及其消长变化等问题(海洋水文学);(2)海水各种类型的运动状态,如海流、波浪、潮汐等及其产生的机制和变化规律等问题(动力海洋学)。它和研究海水的声、光、电、磁等现象的海水物理学合而组成海洋物理学。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青岛是我国重要的沿海工业城市,排入海洋中的各种工业废水造成的海洋污染,直接影响到青岛近海水产资源的发展及沿海居民的健康.因此了解青岛近海污水运动规律,是搞好青岛近海海洋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排入海洋中的污染物质,由于波浪、潮汐、海流等海洋动力作用使污染团不断地稀释、扩散,同时随着海水流动发生迁移,在迁移过程中污染团体积逐渐扩大,而浓度逐渐  相似文献   

20.
锦州湾附近水域波浪和海流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戎芦岛海洋站长期波浪观测资料和锦州湾实测海流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阐述了研究海区波浪和海流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