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引黄灌区节水灌溉分区与节水途径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依据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地质等自然地理条件的基本一致性、水资源条件基本相似、水资源利用水平大体相当、农业自然条件和作物布局基本一致、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和照顾行政界限、流域边界等固有分区等 6个基本原则 ,将黄河流域引黄灌区节水灌溉分为河源至兰州、兰州至河口、河口至龙门、龙门至花园口、花园口至河口等5个大区 ,并对各分区的基本特点和节水灌溉的发展方向和主要途径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西北干旱区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的意义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西北干旱区发展农业的优势和潜力。阐述了发展以节水灌溉为中心的高效农业的意义和任意,并指出了节水灌溉农业的前景所在。  相似文献   

3.
在河南省节水农业技术研究项目的实践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河南省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在综合分析研究全省的气候、地形地貌和土壤条件之后,结合水资源、经营规模、管理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把全省划分成若干个节水灌溉的类型区,同时分别提出节水灌溉和调整农业结构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华北平原农业节水与水量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系统观点出发,提出节水农业的系统框架,并针对华北平原农业用水情况,就各种节水措施的应用与潜力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节水管理,讨论了水量调控的若干原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梁季阳 《自然资源》1997,(1):23-27,34
农田节水灌溉的重点在两方面:一是灌溉技术;二是科学的灌溉管理制度。本文构造了节水灌溉系统框架;供水子系统,农田需水子系统,农田水分动态子系统和节水灌溉决策支持系统。论述了节水灌溉的管理信息系统,最后给出了在限制供水条件下最优灌溉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和系统求解。  相似文献   

6.
沙地棚膜保水层籽瓜节水灌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沙漠沿线,沙地分布广,面积大,利用率低,干旱缺水,农作物产量不高等实际情况,从节水,增收和提高土地利用率角度考虑,在沙地上,揭去表层40cm土层后,整平表面,铺设棚膜,然后覆土整平,种植作物,进行不同灌水量(次数)试验.本试验选籽瓜作参试作物,结果是设置棚膜保水隔层的三个处理节水16^7%~50%,增产11^8%~18^5%,经济效益相对增加380~{1018}元·hm+{-2}.其中处理Ⅱ,即灌水量为{3428}m+3·hm+{-2}的处理,节水33^3%,增产377kg·hm+{-2},效益相对CK增加{1018}元·  相似文献   

7.
基于三工河流域284份农户抽样问卷调查数据,总结了多因素作用下农户灌溉决策机理。自然因素是导致农户灌溉行为区域差异的根源,农户自身因素影响农户对灌溉和节水的认识,政府决策可有效调控农户决策行为。根据农户灌溉决策机理,选择耕地状况、政策管理、农户素质、家庭经济状况和农户当前灌溉特征5类因素,构建Logistic模型分析多因素与农户节水意愿的关系,得出影响农户选择节水灌溉的主要因子,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如下:灌溉水价>耕地区位>非农收入比重>耕地归属>农户对滴灌的了解程度>受访者性别>灌水量>家庭劳动力平均年龄>家庭耕地面积,并据此提出鼓励农户选择节水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雨养农业是一种汇集雨水发展农业生产的干旱地区农业类型。本文通过对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自然条件的综合分析,提出利用这个地区光热潜力大、坡地广布、耕地较多的潜在优势来发展雨养农业的初步建议,并且从雨水的收集、贮存、节水灌溉系统出发,阐明了不同降水量地区的雨养农业开发区划。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2000年以来国际学术界对农业的环境影响的文献,认为该领域受学者的关注程度逐渐增加,相关研究领域逐步拓宽,研究所涵盖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且研究使用的方法更加多样化。主要研究专题包括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农业环境,农业化学物质使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农业土地利用状况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等。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建立系统性生态指标,使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信息技术和建模分析等。众多国际研究为研究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启迪。尤其是专业村的发展、农业劳动力减少导致的投入变化以及组织方式的特殊性及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水资源却不断减少。与19世纪相比,20世纪世界人口增加了2倍,而人类用水却增加了5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约50%的饮用水和60%的灌溉用水因使用不当而浪费;约90%的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被排放到河流、湖泊造成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1.
冬季结冰灌溉对苏打盐碱土水盐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帆  王志春  肖烨 《地理科学》2012,(10):1241-1246
在苏打盐碱土区进行结冰灌溉试验,研究灌溉后盐碱土土壤水分和盐分的分布状况。试验分为淡水结冰灌溉(E)、微咸水结冰灌溉(D)、微咸水结冰灌溉+100%GR(石膏需求量)磷石膏(A),微咸水结冰灌溉+50%GR磷石膏(B),以及对照(CK),5个处理。灌溉水量为180 mm。试验结果表明灌溉融水增加了土壤耕层的含水量,为春播抗旱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灌溉融水使土壤耕层主要离子Na+、Cl-、CO32-、HCO3-明显降低,使土壤耕层的盐碱化程度得到改善。不同处理方式之间比较,微咸水结冰灌溉洗盐效果和盐碱化改良效果明显好于淡水结冰灌溉,微咸水+磷石膏淋洗和改良效果好于微咸水结冰灌溉,且随着磷石膏施用量的增多,洗盐和改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张金霞 《中国沙漠》2012,32(5):1501-1506
在河西走廊的黑河流域中心试验站进行了秸秆覆盖免耕(NTS)储水灌溉对春小麦耗水特征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就春小麦全生育期耗水情况来看,NTS并没有减少土壤水分的消耗,只使春小麦的耗水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所改变;②NTS的全生育期日均耗水量最高,而全年的日均耗水量最低,这主要是由NTS在休闲期时明显的保墒作用所导致;③为获取高产和提高灌溉水分利用效率,耕作方式为NTS且冬季储水定额为1 200 m3·hm-2的处理是最优的;④随着储水定额的增大,全生育期和全年的日均耗水量增大,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递减。若仅仅为提高节水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可以将冬季储水定额减少到750 m3·hm-2。  相似文献   

13.
灌水量对土壤水肥分布与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通过对春小麦不同灌水量土壤剖面水分和可溶性养分分布、农田实际蒸散量、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及生物指标等的测定与计算,对沙坡头层次性土壤种植春小麦最适宜灌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春小麦拔节期及扬花期,以500 m3·hm-2、750 m3·hm-2及1 000 m3·hm-2水量灌溉,土壤剖面30~10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2)拔节期3个灌溉水平土壤剖面可溶性养分含量分布的峰值均出现在 0~20 cm土层,但其浓度的下移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扬花期土壤剖面可溶性养分含量的峰值随灌水量的增加而下移。在灌水量为500 m3·hm-2时可溶性养分浓度最高。(3)作物耗水量和农田实际蒸散量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春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则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与灌水量为500 m3·hm-2相比,灌水量为750 m3·hm-2及1 000 m3·hm-2时籽粒水分利用率分别降低83.33%和147.50%。可见,在该土壤上种植春小麦的最适宜灌水量为500 m3·hm-2,灌水量可保持在土壤田间持水量40%左右。  相似文献   

14.
绿洲灌区小麦水分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黑河流域的洪水河灌区为例,利用1995—2006年的灌溉用水量、农作物产量、气象等资料,分析计算了绿洲灌区的小麦水分生产率。结果表明,1995—2000年小麦水分生产率为0.983 kg\5m-3,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后的2001—2006年为1.070 kg\5m-3,提高了8.9%。水分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用水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综合指标,其影响因素比较多。根据洪水河灌区小麦生长发育期的实际情况,选取了11个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10 ℃积温、农药费用、劳动力和管理费用、化肥施用量、水费依次是影响水分生产率的前5位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在有限的水资源利用条件下,绿洲灌区小麦生产应加大生产资料、劳动力和管理费用等的投入力度,才能生产更多的粮食,以确保区域粮食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不同灌水量对碱化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冰  蒋平安 《干旱区地理》2005,28(1):103-106
碱化土壤上不同定额灌水量试验研究表明,电导率与可溶性盐是成正比关系,电导率、可溶性盐与pH成反比关系。灌水量对土壤总盐及盐分组成中CT、SO4^2-的影响较人;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表层土壤中HCO3^-增加,pH上升。灌水量必须大于一定的量才具有洗盐作用。  相似文献   

16.
山西城市以资源型缺水为主 ,同时存在着污染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该文分析城市缺水现状 ,讨论山西节水型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提出建设节水型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模拟测定不同矿化度咸水灌溉下红花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叶水势和株高生长速率,研究了不同矿化度咸水灌溉对其适应性的调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灌水矿化度的增加,叶片样本的叶绿素含量呈先下降再升高的波动状态,叶水势基本保持稳定;光能的吸收、分配和耗散在10 g·L-1达到平衡,株高生长速率在10 g·L-1出现最大值9.8 mm·d-1;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表征健康程度的最大量子产率Fv/Fm下降,对溶液中金属离子的吸收增加;第21天,表征抗逆性大小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出现极大值,吸收能量比例参数Y(Ⅱ)先下降再恢复,3种能量吸收、分配、耗散参数比例在10 g·L-1稳定于Y(Ⅱ):Y(NO):Y(NPQ)=65%∶20%∶15%。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红花罗布麻的育苗过程中,应该分阶段抚育,幼苗期宜采用5~10 g·L-1矿化度的咸水灌溉,保持较高叶水势,可以防止叶绿素分解;采用10 g·L-1的咸水灌溉可使其幼苗保持稳定的、较高的光化学能量转化比例,能够较好地调控其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生境的适应性,有助于过渡带的恢复和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论述位山引黄灌区水资源基本特点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地表水供水系统和地下水供水系统供需平衡状况。研究表明,位山引黄灌区上、下游地区水资源极不均衡,上游地区水资源丰富,地下水未充分利用,下游地区水资源贫乏,地下水被过度开采。为解决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文章提出了该灌区内要加强管理、统一调控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在灌区上、中、下游地区分别设立井灌区、井渠结合区、限制开采区。并对不同区域的渠灌、井灌要制定不同的经济负担政策。  相似文献   

19.
常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比较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在分析几种常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利用2008 年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190 个国控断面水质监测数据对单因子评价法、平均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灰色关联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物元可拓评价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等7 种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指标权重的选择对评价结果影响有限, 73.7%的断面评价等级没有因权重发生变化, 但物元可拓法对权重变化较为敏感。②当评价指标污染程度相当时, 平均污染指数法较为适合;当某指标污染程度较为突出时, 内梅罗指数更为恰当。但两者评价结果吻合程度较高, 相关系数达0.94, 且水质越差, 结果越接近。③分级评分法和单因子评价法评价结果差异较大, 仅有10%左右的断面评价等级一致, 且水质越差, 各种方法所得的评价等级差别越大。④各种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互补性, 评价等级相关系数在0.7 左右。综合各种评价方法理论上的优缺点并结合环境管理需求, 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是两种优选方法, 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可以组合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