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讨论今后中国沿海地带经济高速发展中,淡水资源可能成为制约因素。对这个问题从水量和水质两方向加以分析。提出解决淡水资源的战略设想;建立淡水资源和排污收费制度;合理调配淡水资源,突出城市用水;合理布局,水资源优化利用;区域规划,共同协作开发、利用淡水资源;开辟河口、海湾水库的研究;加强城镇环境建设,落实环境投资。  相似文献   

2.
刘崇义 《海岸工程》1996,15(1):29-33
简要介绍了青岛淡水资源紧缺形势,论述了解决“水困扰”的最佳选择,重点阐明海水直接利用的领域极其广阔,建议居民生活的洗涤,冲厕用水尽量“以海代淡”;最后提出了海水利用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春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源源不断的淡水径流入海与营养物质的输入,使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成为生产力最高的水域,也孕育了我国近海重要的舟山渔场、吕泗渔场和长江口渔场。成淡水的交汇形成了长江口水域复杂的水文物理条件,使之成为众多鱼类的产卵场和育幼场(赵保仁等,1992;罗秉征等,1994)。河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格局,既受制于其生殖种群的资源量,也与水域环境稳定性密切相关(Blaber et al.,1997;Joyeux,1998;Whitfield,1999),因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有关以成体为基础的河口鱼类群落生态学已有较多的调查研究(杨伟祥等,1992;朱鑫华等,1994a,b);而鱼类补充群体的研究,亦多集中于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等(杨东菜等,1990;沙学绅,1962)。本文利用1999年5月长江口生态环境与资源综合调査资料,主要研究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深入探讨河口区鱼类补充过程与近海资源数量变动的关系,为动态监测三峡工程对河口生态环境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视点·观察     
《海洋世界》2006,(8):10-11
水是生命之源,是基础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的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然而淡不资源紧缺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一大危机。 水生态系统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下冗,海水倒灌,地下水水质恶化,耕地盐渍化等后里,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通过蓄水,跨流域调水,开发地下水等找施可以实现水资源的时空位移,但不能增加淡水资源总量,对生态互不干涉造成的影响也引起很大的争议。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库,开发海水淡化技术,向海洋索取淡水来解决“水的危机”,一直是全球努力的方向。 海水淡化,亦称海水脱盐,是通过装置和设备除去海中盐分并获得淡水的工艺过程。概括地说,海水淡化的方法可分为蒸馏法和膜法。其中蒸馏法主要有:多级闪蒸(MSF)、低温多效(LT-MED)和压汽蒸馏(MVC)三种技术。前两种技术主要采用蒸汽作热源,多与电厂结合;压汽蒸馏技术是利用热泵蒸发技术,它仅使用电能,应用对象主要是没有热源的岛屿地区。膜法主要指反渗透(RO)技术,它利用半透膜,在压力下允许水透过而使盐分和杂质截留的技术。[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我国沿海地区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包括从海水中直接提取淡水(海水谈化)、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用水、生产工艺用水和城市大生活用水(海水直接利用)、从海水中提取化学元素、生产人类需要的化学品(海水化学资源开发)。总结了在海水资源利用方面国际发展的现状以及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现状和产业化水平。认为开发利用海水资源是解决沿海城市缺水的必由之路,是增加和替代淡水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绿色海水缓蚀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水作为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可以从中提取食盐、镁、溴、碘等重要物质,在淡水紧缺地区,也可以进行海水淡化,补充生活用水。另外海水广泛作为滨海电厂的循环冷却水,缓解淡水资源供不应求的紧张状态,降低生产成本。天然海水在所有这些利用领域必然涉及碳钢等金属设备的防腐问题。在海水环境中保护金属设备的方法有多种,添加缓蚀剂是一种工艺简便、成本低廉、适用性强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吴溪 《海洋世界》2009,(3):26-29
如何利用海水?一是直接利用;二是淡化海水,使之成为淡水。  相似文献   

8.
海水直接利用前景广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淡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据统计,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247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88位,为世界第12个贫水国家。综合开发利用海水资源,是解决沿海城市淡水资源紧缺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海水直接利用现状 海水直接利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用海水替代淡水直接作工业用水。其中用量最大的  相似文献   

9.
烟台市淡水资源贫乏,利用丰富的海水资源作为工业用水可以有效缓解淡水资源紧张的矛盾。文章以烟台万华工业园海水综合利用项目为例,探讨建立风能发电、海水淡化和盐业化工一体化的低碳经济产业链的可行性,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汽凝结的原理,提出一种从大气中提取淡水的方法。其原理简单,设备制作容易,造价低廉,安装方便,无能源消耗或较少能源消耗,无污染,是一项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获取淡水资源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夏季长江冲淡水转向机制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学志  王凡 《海洋与湖沼》2003,34(6):593-603
利用普林斯顿海洋环流模式(POM),通过一系列的理想试验,探讨了夏季长江冲淡水的扩展机制。结果表明:(1)倾斜底形是夏季长江冲淡水向东北偏转的一个必要条件;夏季冲淡水向东北偏转是南风、斜压效应和底形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风应力和底形的相互作用占主导地位;单纯的底形东倾不能使冲淡水向北偏转。平底时,南风和淡水浮力强迫都不能使冲淡水向北偏转。(2)无风时,人海淡水可以在河口附近强迫出一个反气旋涡旋和贴岸南下的狭窄的沿岸流,反气旋涡旋与淡水浮力强迫(斜压效应)有关,南下沿岸流则与质量输入有关;平底时,反气旋涡旋位于河口正东,倾斜底形时,反气旋涡旋向北拉伸,冲淡水的一部分沿岸向北扩展;人海淡水在河口附近强迫出一个闭合的垂直环流圈:上层为离岸流,淡水向外海扩展,约在离岸30—45km处有下降流;低层有高盐水沿海底流向河口,约在离河口。lOkm处与向海的径流相遇,引起上升流。  相似文献   

12.
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化杨耀中(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前言海水资源综合利用通常指:海水直接利用(利用海水代替淡水作工业用水及大量生活用水等)海水淡化、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等。众所周知,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经济发...  相似文献   

13.
荣成沿岸是缺水地区,沿岸工农业生产、水产养殖和加工均需大量淡水,旅游事业和日常生活则需要优质淡水。在荣成海岸带和小城镇的规划以及建筑环境的研究中,淡水资源的分布、数量和质量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象荣成沿岸这样的缺水地区,有必要从水资源的角度对小城镇的布局和调整提出建议和意见。一、新型的淡水资源勘探实践证明,荣成沿岸存在一种新型地下淡水资源,它分布于海岸带,位于砂堤、泻湖之下,赋存于冲积扇和扇—三角洲之中。桑沟湾沿岸是这种新型淡水的分布区之一,勘探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増加及环境污染的加剧,淡水资源危机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据统计,城市用水中工业用水通常占80%左右,而工业用水中有80%是工业冷却用水,所以开发利用海水代替淡水直接作冷却用水是节约淡水的重要途径。海水直流冷却系统具有深海取水温度低且恒定、冷却效果好和系统管理简单等优点,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管道系统防除生物附着污损;(2)管道系统的防结垢;(3)金属腐蚀与防护。多年来有关方面虽然相应地采取了许多措施,但由于主设备通常需常年连续运行,因而往往出现在某段时间、某些部位上效果降低与失效。现行的对海水环境中生物附着腐蚀检测主要采取取样离位分析方法,其结果与实际状态有差异,且生过程中许多重要部位,如海上平台、浮码头、船舶、海滨电厂、化工厂的海水冷却系统和海水管路的管道内、及死角区都很难取样,必要时只有定期停机检查(侯保荣1998; Efird,1976;吉井彻,1967),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防止海水环境中的金属设施遭受海水腐蚀和海洋生物污损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阴极保护、防污涂料、电解海水或电解重金属等方法,但这些方法的缺点是:(1)阴极保护能防止金属腐蚀而不能防止海洋生物附着;(2)防污涂料涂刷一次,只能用3-5年,对许多一次性埋入水中的管件无法进行二次补涂,防污涂料所释放出的毒物将长期污染环境;(3)利用电解海水或电解重金属所产生的次氯酸钠或重金属离子来进行防污,即电解防污效果明显,但对金属防腐的作用不大(侯保荣,1999;陈光章,1994;马土德,1996)。总结前人的经验,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利用电化学方法研制出既能防止金属海水腐蚀又能防生物附着的双防与检测新技术系统装置,已通过实海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全球性淡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出发,根据我国不海第四纪地质及前人对长江口、珠江口等海底古河 道的发现和勘查情况,分析解决我国沿岸城市和岛邮政局淡水供应日益短缺问题的可能性和紧迫性,强调开发海底淡水资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海底淡水可解沿海水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底淡水可解沿海水荒刘海龄杨树康陈丽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一)人类正面临着淡水资源危机的威胁早在1977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和世界水资源会议就向全世界发出警告:“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就是水!”时隔20年后的今天,水资源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  相似文献   

17.
刘崇义 《海岸工程》1994,13(1):36-39
简要阐述海水利用的领域、青岛市的利用状况、影响推广使用的制约因素,以及正确评价其与淡水的比值;最后提出了积极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淡水紧缺是中国最大的资源危机。解决水资源危机的百年大计和治本之策,是在北方缺水区中心的渤海,利用大连与烟台之间的庙岛群岛构筑海堤,封堵渤海海峡,拦蓄黄河,辽河等流入渤海的淡水。同时,在南水北调,引松济了等工程基础上,跨流域调蓄长江,淮河,松花江,黑龙江,鸭绿江及至西南诸河的余水,建成渤海淡水湖和中国水资源总库,进而以渤海为总枢纽,形成沟通各大江河,覆盖一半以上国土,大半耕地和人口,大半工业和城市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汇集1979-1987年山东省内陆水域渔业资源调査中有关贝类资源的部分写成。此次调査采到淡水贝类39种,分隶于9科25属;淡水贝类资源总量约为238423.5t。本文对贝类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长如  杨娜  周洪军 《海洋信息》2005,(1):21-22,30
本文从我国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局面出发,提出海水利用是解决这一危机的有效办法,综述了国际上发达国家海水利用业发展状况,结合我国实际阐述海水利用业在我国发展的过程,分析了海水利用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并对促进海水利用产业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