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日本旅游地理研究回顾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旅游地理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其发展历程总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前作为旅游地理研究的萌芽期,以滑雪、温泉旅游聚落的零星研究为主。60年代至80年代进入新的时期,内容涉及了大都市旅游圈、旅游地、旅游资源等相关研究。80年代后注重对大众旅游的反思,柔性旅游与新旅游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日本旅游地理研究内容以温泉、滑雪等各类型旅游地为主,对旅游流、旅游空间、新旅游与着地型旅游的研究目前相对较少。总体上看,日本旅游地理研究主题具有延续性,内容与实践结合紧密,但理论基础上具有依附性。未来的研究将呈现内容多元化,视角多样化特点,并立足于更多新的旅游实践而发展。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黄河冲积平原风沙化土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山东省黄河冲积平原风沙区总面积1842.64万亩, 其中风蚀耕地1108.93万亩, 现代风沙化表现为农田土壤风蚀。每年损失土壤2133.69万吨, 损失肥料量相当于标准化肥21.24万吨。风沙化还从两方面发展:(1)由于近年降雨偏少, 持续的干旱使地下水位下降, 分布在黄河故道槽形洼地的盐渍土旱化脱盐, 受风蚀演变为风沙化土地;(2)山东省每年引黄60-80亿立方米, 带来的沙有4080-5440万立方米, 这些沙大部分填淤在引黄干渠上段和沉沙池附近, 受风的吹蚀形成新的风沙化土地。当前自然因素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要治理风沙化土必须注意人为因素, 对大自然施加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塔里木河(下称塔河)冲积平原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北接天山南麓山前冲积——洪积倾斜平原,南抵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起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以下简称三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向东直达孔雀河下游地区。在东径79°50′—东径88°,北纬40°15′—41°25′  相似文献   

6.
新疆喀什噶尔冲积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矿化度和水化学类型两个主要指标阐述了喀什冲积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的基本特征 ,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和R型聚类方法定量分析了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含量与矿化度及各组分相互依存关系 ,探讨了该地区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形成与演化的因素。研究表明 :(1)当地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具有鲜明的水平和垂直分带性 ,水化学类型主要为硫酸盐型水 ,在阴离子中占主导地位的为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 ,且含量与矿化度呈线形相关 (p <0 .0 1) ;阳离子中 ,钠离子与钙离子占优势 ,其含量亦与矿化度呈线形相关 (p <0 .0 1)。 (2 )影响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天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水文因素与水文地质因素 ;人类活动因素主要为引水工程和灌溉工程、凿井工程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化学特征的作用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7.
土壤颗粒排列是影响孔隙特征的最基本因素。土壤薄片能够直接观察且定量的分析土壤孔隙特征。为了解不同质地土壤的孔隙差异,于山东省东昌府区采集不同质地土壤(壤土、黏壤土、砂质壤土),通过常规方法和土壤微形态技术对比分析土壤孔隙特征。结果表明:三类样地土壤孔隙度均为表层向下逐渐减少。表层、底层差异在砂质壤土中主要体现于总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黏壤土、壤土则主要体现为总孔隙度与非毛管孔隙度。砂质壤土中各土层均以简单堆集孔隙为主;而0~10 cm黏壤土、壤土以复合堆积孔隙为主,其下复合堆积孔隙减少、其他形状孔隙增多。薄片图像测定孔隙数量可反映常规分析总孔隙度的50%左右,对于非毛管孔隙度则可反映80%左右。因此,土壤薄片更适合分析土壤非毛管孔隙。  相似文献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拥有丰富的荒地资源,据初步估计有近亿亩的可垦土地,这是我国进行大面积开荒的主要地区之一。 从农业利用的角度评价荒地的自然条件时,需要对土壤、水文、水文地貭、地貌等项要  相似文献   

9.
新疆冲积平原、洪积平原的地貌特征及其垦荒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拥有丰富的荒地资源,据初步估计有近亿亩的可垦土地,这是我国进行大面积开荒的主要地区之一。 从农业利用的角度评价荒地的自然条件时,需要对土壤、水文、水文地貭、地貌等项要  相似文献   

10.
一水文条件和水资源根据国土厅1976年统计,日本的水资源为5,587亿米~3(以枯水年计),除去蒸发2,249亿米~3外,水资源贮存量约为3,338亿米~3。  相似文献   

11.
硅肥对花生增产作用试验研究:以黄河冲积平原土壤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郑州铝厂赤泥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硅肥添加剂生产的硅肥,在黄河冲积平原土壤上进行花生小区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硅肥施用后,花生增产率在10%以上。为今后利用赤泥作硅肥主要原料提供了成熟工艺,同时为在黄河冲积平原花生产区推广硅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沙尘暴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60,自引:71,他引:160  
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它的发生发展既是一种加速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过程,又是土地荒漠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具体表现。本文从沙尘暴的基本特征与危害,沙尘暴形成原因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沙尘输送及沙尘暴灾害防灾减灾对策研究等几方面,对沙尘暴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回顾,较系统地反映了沙尘暴研究的某些进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人民生活的改善,城乡盖房出现了新的景象。砖瓦生产既要保护土地资源,又要发展生产,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新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砖瓦生产,成了乡镇企业的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地区乡镇企业局建立了乡镇工业建材协会,开展了一系列的群众学术研讨活动,经过四年的时间,终于使砂淤土烧砖获得了成功,内燃烧砖技术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和应用,为黄河冲积平原砖瓦生产节土节能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一、日本地名学的兴起 在日本,最早记载地名的是《魂志倭人传》中有关邪马台国的地名记事(297年)。在《魏志倭人传》中,除了有关“邪马台(塞)”(也有“邪马壹(一)”说)的地名以外,还有关于“末卢”、“伊都”等地名和“卑弥呼”等人名的一字一音的记录。从国内史料中发现,六世纪前后的各种金石文上的地名都是用万叶假名书写的。  相似文献   

15.
逄春浩 《地理研究》1990,9(1):47-54
低洼盐碱荒地的治理模式是打井完整的浅群井,强行抽出地下咸水,降低地下水位,腾出地下库容、然后引地面淡水淋洗土壤中的盐分。文中估算了单孔井的影响半径,涌水量以及地下水的调节储量和地下水盐分的调节储量。  相似文献   

16.
国外蒸发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地表能量交换与物质迁移过程研究的深入及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定量化的迫切要求,蒸发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蒸发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也愈来愈明显。国际上对蒸发的研究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至今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Dalton 1802年首先综合了风及空气温、湿度对蒸发的影响提出了著名的道尔顿蒸发定律,它对近代蒸发理论的创立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第二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自1986年10月20日在成都开幕以来,经过五天的学术交流,今天就要闭幕了。我受会议领导小组的委托,就本届会议进展情况和今后工作,向大会作简要总结。 这次会议是继1980年4月第一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之后,又一规模宏大的全国性泥石流会议。来自全国泥石流科研、教学、勘测、设计、管理和防治实践第一线的80多个单位180多名代表(其中正式代表128人,特邀代表10人,列席代表50多人)欢聚一堂,交流了六年多来我国泥石流研究和防治方面的丰硕成果,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了今后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郑度  李炳元 《地理学报》1990,45(2):235-244
本文综述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诸如晚新生代以来高原剧烈抬升引起的自然环境巨大变化,上新世的古地理环境和高原隆起,湖泊和水系的演变,第四纪冰川作用,全新世古地理环境演化以及高原隆起对自然环境和过程的影响等。指出了青藏高原具有的独特自然环境类型和特征,阐述了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类型的比较研究,三维空间的地域分异,自然区划以及对独特地生态现象和区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沙漠化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69,自引:30,他引:69  
王涛  赵哈林  肖洪浪 《中国沙漠》1999,19(4):299-311
沙漠化研究伴随着中国沙漠科学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几十年艰苦奋斗的历程,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沙漠科学体系的形成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40 a来中国在有关沙漠化的基础研究、动态监测与评价、植被演替、景观生态学、植物逆境生理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整治模式和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未来中国沙漠化研究的重点领域是:风沙物理与沙漠环境、恢复生态学、水土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沙漠化逆转及其整治模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沙漠化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中国沙质、砾质荒漠和沙漠化土地的面积达149万km2, 占国土面积15%。1959年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成立到今天的沙漠所, 经历了卅个春秋。沙漠科学的研究也从空白发展成一个新学科的成长过程。为我国沙漠科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培养了一支有着丰富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科技队伍。具有独立解决经济建设中提出的沙漠及沙漠化治理问题的能力, 并为全球沙漠化研究工作和治理实践, 作出应有的贡献。198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时,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为全球先进单位称誉。我国沙漠科学研究的发展过程, 可归纳为四个阶段: 1959-1965年, 查明沙漠情况, 探索沙漠治理方法阶段。对我国主要沙漠和沙漠化土地进行综合考察究沙区自然条件与资源, 沙丘特征与风沙运动规律。1966-1977年, 以沙害治理为中心, 根据国民经济建设需要, 开展专题研究阶段。如沙区铁路修建的有关问题和沙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和开发后自然条件的变化等。1978-1983年, 以土地沙漠化问题为中心开展综合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带土地沙漠化现状、发生发展过程, 变化趋势与预测, 整治措施等。1984年以后, 主要是加强对土地沙漠化变化趋势与预测, 以及整治措施的研究,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走向世界。1)建设不同自然地带沙漠化(风沙化)治理研究示范基地系统网络。2)开展半湿润、湿润地带风沙化问题的研究。3功口强对沙漠化监测和预则工作。4)在国际学术活动方面。从举办沙漠化学术讨论会、培训班、合作研究, 进而派遣专家组帮助发展中国家从事沙漠化治理研究工作。并与前述工作相适应, 出版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和图件。总之, 我国沙漠研究是以干旱地带沙质荒漠的自然条件综合研究, 逐渐发展到半干旱、半湿润地带生态环境中沙漠化与风沙化问题的研究。为我国国土整治中风沙治理提供防治途径和措施。今后的研究工作, 应着重在强烈发展和严重沙漠化地区研究整治措施。建立不同自然地带整治沙漠化土地模式。达到环境健全发展和合理生态系统管理。对潜在和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发展趋势。加强监测和预测。进而提出预防措施。总结沙漠化治理经验和教训, 编著教材培训科技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