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扎龙湿地水环境可持续性度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王永洁  邓伟 《地理科学》2006,26(6):722-727
湿地水环境的持续性度量的指标体系是从湿地水环境系统结构、功能状态和人为因素三个方面构建的。扎龙湿地水环境可持续综合指数的数学模型是:可持续综合指数P=0.14P1+0.47P2+0.3P3+0.09P4。分指数(PI)分别是:水质指数、水资源量指数、生物指数和土地利用变化指数。计算过程运用了灰关联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分段线性函数等方法,结果表明,扎龙湿地水环境可持续性的总体趋势在减弱,其影响因子已经不利于扎龙湿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博斯腾湖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通过对博斯腾湖流域的水资源及其湿地现状分析,采取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博斯腾湖湿地进行了评价。评价中依据湿地生态特性及演化规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出湿地的脆弱度。结果显示博斯腾湖湿地生态系统为中度脆弱,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博斯腾湖湿地生态脆弱性的成因。指出人类活动通过叠加在自然变化背景上的影响程度日趋增强成为该区湿地生态环境的主导性脆弱因子。  相似文献   

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洽川湿地生态旅游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洽川黄河湿地考察调研资料的统计分析,建立湿地生态旅游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得出定量评价结果。并在对主要指标评价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洽川湿地生态旅游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规范湖北省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实现国家湿地公园科学有效的管理,根据湖北省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现状,采用专家咨询法、频度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建立了包括湿地生态系统、湿地资源、湿地环境、湿地价值、管理基础、建设情况和附加分7类24个评估指标组成的湖北省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体系,并给出了每个因子的权重、赋值范围以及具体的定量化评估方法。运用该评估体系,对湖北省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和漳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了试评估。结果表明,该评估体系能够科学地反映湖北省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中的不足,区分国家湿地公园的层次与建设情况,可以用来指导湖北省国家湿地公园的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敬信湿地的实地调查,借鉴国内外湿地生态评价的指标和方法,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选用反映湿地环境保护功能、生态系统功能和社会文化价值的10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敬信湿地进行生态评价。首先,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序次,对生态评价因子进行等级化处理;然后,为评价因子赋分,计算综合评价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敬信湿地整体生态环境较好,其中调节洪水功能、供水功能、调节气候功能、旅游观光功能和重要动物栖息地功能在决定湿地价值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湿地水环境安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提出湿地水环境安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湿地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建立了河流型湿地、湖泊型湿地和库塘型湿地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湿地生态健康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以广西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中75处重点湿地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广西重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指标、权重、评价方法和评价等级。结果表明:广西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好"的湿地占37.3%,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中"的湿地占57.4%,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差"的占5.3%。广西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一般,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湿地仍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主要表现在水质污染、不合理利用等方面,应受到保护管理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在休闲、科学、文化和教育等方面体现出重要的社会功能。为了保障国家湿地公园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对其社会功能进行科学、客观和全面的评价至关重要。根据相关规范和理论,总结现有湿地公园功能的评价指标;采用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筛选指标,构建了包括4方面29个指标的国家湿地公园社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每个因子的权重、赋值标准和具体的定量化评价方法;以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利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国家公园的社会功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根据红树林湿地健康的内涵及红树林湿地特征,分析红树林湿地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阐明影响红树林湿地健康的要素,确定健康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构建红树林湿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由目标层、要素层、要素亚层和指标层4个层组成,其中要素层包括植物群落结构、生物安全性、生境的完整性与稳定性、生境理化性质、生物因子指标5个方面,指标层包括物种组成、物种丰度、建群种比例郁闭度、龄组结构、更新等级等41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5,自引:4,他引:55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当前评价可持续发展的单项指标和指标体系在指标与可持续性的关系、指标权重的选择、指标的定量化、可持续性的总体判别方法、资本替代性与替代速度、指标阈值的确定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局限性 ,这也是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主要难点。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必然要落实到不同尺度的空间地理单元上 ,区域发展是评价的对象 ,因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必然具有显著的区域性 ,不同区域的评价指标或指标体系必然会有所不同。社会、经济与人口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而发展的可持续性依赖于自然环境的质量 ,包括自然资源的再生或替代、生命支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或改善。据此 ,论文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理论框架和发展——可持续性二维评价坐标体系 ,并提出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指标遴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图们江下游地区湿地生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图们江下游地区典型湿地的实地调查,借鉴国内外湿地生态评价的指标和方法,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选用反映湿地生态保护功能和服务功能的13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图们江下游地区湿地进行生态评价。先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序次,再对生态评价因子进行等级化处理,然后为评价因子赋分,计算综合的评价指数(CEI)。评价结果显示,图们江下游地区湿地大部分区域生态环境较好,该湿地的主要功能是生态服务功能;根据综合评价指数CEI,将图们江下游地区湿地的生态质量分化为3个等级,CEI在(0.7,1]之间为生态质量较好的湿地区域,共有5处,依次是图们江流域,龙山水库区域,五道泡南—龙山水库西侧沼泽湿地,圈河流域和五道泡区域;CEI指数在(0.5,0.7]之间为生态质量一般的湿地区域,共有3处,依次是鲁田地区(Ⅺ)、三道泡区域(Ⅲ)、人工水田区(Ⅹ);CEI指数在(0,0.5]之间为生态质量较差的湿地区域,共有3处,依次是头道泡区域(Ⅰ)、四道泡区域(Ⅳ)、二道泡区域(Ⅱ)。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省80个重要湿地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景观、生物多样性及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构建湿地生态状况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对13个评价指标进行分级和赋值,计算每处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的综合得分,定量表征湿地的生态状况。结果表明:浙江省生态状况评级为“好”的湿地有20个,评级为“中”的湿地有36个,评级为“差”的湿地有24个,分别占浙江省重要湿地总数的25%、45%和30%。浙江省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总体良好,但部分湿地存在水质污染、富营养化和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Wetland is a unique natural landscape pattern, which provides a variety of important functions and services for human societi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 of the economy and accelerated urbanization, the inland wetlands are faced with series of problems, including reduced area, weakened wetland functions, and deterioration of the wetland ecosystem environm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the ecological health of China’s inland wetlands, which is key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systems. However, most assessments of wetland ecosystems only examine single wetlands or watershed wetlands, and there are few assessments of wetland health at the national level. In this paper, based on land cover data, climate data,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data, an assessment system of inland wetland health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Pressure-State-Effect-Response (PSER) model, which includes 15 assessment indicator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was used to define the indicator weights. Then we assessed the ecosystem health of the inland wetlands of China in 2010 and 2018, which produced three main results. (1) Unlike ecosystem health evaluated by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wetland ecosystem health (WEH)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grid could provide additional details of wetland health. (2) The area of inland wetlands increased by 16328 km 2 in 2018 compared to 2010, and the average wetland ecosystem health index in 2018 was 3.45, compared to an index value of 3.24 in 2010. (3) In 2018, wetlands in the better, good, moderate and poor conditions represented about 26.3%, 46.4%, 26.9% and 0.5% of the total,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practical guide for protecting and managing wetland system resources and reliable information for land us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4.
合理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是准确测度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的关键所在。本文依据灰色关联度对层次分析法(AHP)中判断矩阵的构建方法进行了改进,并获取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综合评价模型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2001-2012年湖北省枣阳市的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及其制约因素进行评估和辨析。结果显示: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GRA)改进后的AHP方法在确定指标权重时不仅能有效降低主观赋权的影响,也可避免熵值法等客观赋权法所存在的弊端;地均农业生产总值、人均耕地面积、化肥使用强度、有效灌溉面积、年降水量、人均GDP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制约枣阳市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主要因素,但在不同年份各因素的阻碍度表现不一。2001年以来,枣阳市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的社会经济可持续性水平较高,综合可持续利用水平指数整体上呈增加的态势;但在生态可持续方面,2006年之后不仅明显低于之前年份,而且也显著低于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景宁望东垟亚高山湿地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旨在有效指导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尺度和方向。根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结合望东垟生态环境自身的特点,选取能反映亚高山湿地生态安全的18项指标,建立了望东垟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和定性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利用综合指数法对湿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望东垟亚高山湿地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4.3702,生态安全处于"一般"状态。  相似文献   

16.
黑河流域中上游湿地生态功能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从湿地生态评价体系和湿地生态评分标准入手,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对黑河流域中上游具有代表性的8个较大湿地区域进行生态功能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黑河流域中上游湿地生态功能依次为:祁连冰川湿地功能最好;高山灌丛草甸湿地次之;黑河干支流沿岸湿地区、肃南明海湿地、临泽双泉湖草本沼泽、民乐永固沼泽湿地的生态功能有所退化;甘州区城郊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高台盐田湿地功能退化较为严重。这一结论可为黑河流域湿地资源恢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清忠  牛赟 《山地学报》2007,25(5):584-589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对张掖市具有代表性的8个较大湿地区域进行生态功能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张掖市湿地生态功能的好坏依次排序为:祁连冰川湿地、高山灌丛草甸湿地、黑河干支流沿岸湿地、肃南明海湿地、临泽双泉湖草本沼泽、民乐永固沼泽湿地、甘州区城郊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高台盐田湿地。这一结论可为张掖市湿地资源恢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东北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长锋  李大鸣  白玲 《湿地科学》2012,10(2):149-155
从人工湿地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以现有废弃渠道、坑塘为基础,通过开挖回填、调坡整治、基础压实等措施,建立了衡水市故城县郑口镇东北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前池、沉淀池、垂直流湿地、生态塘湿地、表面流湿地和蓄水池。探讨了人工湿地渗滤处理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采用Freundlich公式、Kikuth公式和有关经验公式,分析了渗滤系统对污水生化需氧量、总氮、总磷的处理效果;研究了处理系统中垂直流、生态塘渗流和表面流的污染物去除率;针对水质、水量和环境温度3个主要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给出了渗滤系统敏感性分析结果,并与湿地去污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①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应进行敏感性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系统的控制运行预案;②湿地出水口高度应能够调节,以便控制湿地床体的"饱和"状态,充分发挥湿地渗滤、微生物的作用;③北方人工湿地的去污效果,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应采取塑料大棚或秸秆覆盖进行保温,在冬季,塑料大棚能够使湿地温度维持在13.3℃以上,日照时间基本不减少,湿地植物可正常生长;④当进水的生化需氧量浓度超过75mg/L时,应减小进水负荷,控制污染物总量在湿地高效处理范围内;⑤当日污水处理量超过3000m3/d时,应提高集污渠、前池、沉淀池的临时蓄存水位。  相似文献   

19.
湿地土壤及其环境功能评价体系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姜明  吕宪国  杨青 《湿地科学》2006,4(3):168-173
湿地土壤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湿地获取化学物质的最初场所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中介。湿地土壤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分配和调节地表水分、分解固定和降解污染物、保存历史文化遗迹等功能。结合湿地土壤的生态功能、物质“源汇”功能、“养分库”功能、“净化器”功能以及“记忆”功能,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湿地土壤环境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构建了湿地土壤环境功能评价的概念模型。通过对湿地土壤及其环境功能评价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明确湿地土壤定义及湿地土壤在湿地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丰富完善了湿地科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