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短时段水面蒸发量计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闵骞 《气象》1994,20(10):36-39
分别采用折算数法,彭曼公式法,道尔顿公式法计算都昌蒸发站旬与日短时段水面蒸发量,比较表明,用道尔顿公式计算短时段水面蒸发量的误差最小,彭曼公式次之,折算系数法的误差最大,不宜作短时段水面蒸发量的计算。  相似文献   

2.
应用彭曼公式对蒸发量进行了气候学计算 ,并对近 40a灯塔站蒸发量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年和生长季等不同时段的分布规律分析 ,以便为农业水分分析、农业气候影响评价、作物水分平衡等提供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3.
蒸发量的计算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彭曼公式对蒸发量进行了气候学计算,并对近40a灯塔站蒸发量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年和生长季等不同时段的分布规律分析,以便为农业水分分析、农业气候影响评价、作物水分平衡等提供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小型蒸发器观测水面蒸发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步祥  邹耀芳 《气象》1989,15(6):48-51
本文利用广州蒸发实验站的水面蒸发量和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计算了小型蒸发器的折算系数及其变异系数等;得出小型蒸发器与标准蒸发器月蒸发量的回归方程,以及计算水面蒸发量的经验公式。对上述观测和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就气象台站的水面蒸发观测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蒸发势的一种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三要素的函数值作为蒸发势的一种经验计算值。计算方法是在对彭曼蒸发力和伊氏可能蒸发展作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修改伊氏可能蒸发展公式而成的。其数值比用E601蒸发器观测的蒸发量作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修改伊氏可能蒸发量公式而成的。其数值比用E601蒸发器观测的蒸发量作相关分析,相关系数高且稳定。利用本方法所得结果在水分盈亏评估、干旱和干热分析中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面蒸发量的一种气候学计算方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邓根云 《气象学报》1979,37(3):87-96
用北京日射站和官厅蒸发站的辐射和蒸发资料对彭曼公式进行订正,得出修正公式 E_0=(ΔH_0+γE_α)/(Δ+γ) H_0=1/59[0.95Q_A(0.167+0.583n/N)-σT_a~4(0.32-0.26e_a~(1/2))(0.30+0.70n/N)] E_a=0.13(e_a-e_d)(1+0.77u),其中H_0是表示为蒸发量单位的辐射平衡,E_a是由风速和饱和差决定的“干燥力”。 自由水面的蒸发量E可用下式表示 E=E_0-F/L,其中F是水面向下的热通量,在升温季节为正值,在降温季节为负值。由于缺少水温梯度观测资料,F不能直接计算。本文建议,对升温或降温季节分别建立水面蒸发E倚蒸发势E_0的回归方程。得出北京地区各月蒸发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0.963 E_0-7.0 4—7月 E=0.902 E_0+26.0 9—10月 E_0 8月  相似文献   

7.
西宁市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西宁市1954~2005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蒸发量资料,分析西宁市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子,并根据彭曼公式(Penman Formula)对蒸发量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西宁52a蒸发量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不同季节和月份的年代际变化均呈显著下降趋势。1960~1990年代,年蒸发量减少了377.98mm,平均每年减少约27.2mm,其中,1980年代减少的幅度最大,春季和夏季蒸发量显著减少,占年蒸发量减少总量的42%左右,6月的蒸发量下降最快。年际变化趋势符合格丁斯函数(Giddingsfunction)拟合曲线。年内分配形式的年代际变化表明,在1960、1970年代年内分配较不均匀,集中程度较高,1970年代以后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减小。依据彭曼公式建立了二元回归方程,经过显著性检验,蒸发量与日照时数、饱和水汽压差的线性关系密切。影响蒸发量变化的因子主要有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等,夏季的降温和夏季、秋季日照时数的减少是蒸发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而日照时数的减少主要是总云量增加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彭曼公式计算潜在蒸发的高度订正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菱  陈沈斌  侯光良 《气象学报》1988,46(3):381-383
英国学者H.L.彭曼推导的计算潜在蒸发公式,具有较可靠的物理基础和较精确的计算等优点,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 彭曼公式  相似文献   

9.
目前,测定蒸发力还存在许多经济和技术上的困难,所以现在多采用气候学方法计算。彭曼综合法是其中最好的方法之一。但因彭曼公式中系数的确定是经验性的,具有局地性,直接应用于我国蒸发力的计算误差较大。本文利用我国10个蒸发实验站水面蒸发实测资料作为检验标准,逐项修正彭曼公式中各物理力量的系数,建立了适合我国实  相似文献   

10.
我国蒸发力计算的气候学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利用10个大型蒸发池自由水面蒸发的实测资料,对计算水面蒸发力的彭曼公式作了修订。修正后的彭曼公式可用于我国水面蒸发力的计算;乘以合适的折算系数和作物系数,还可用来估算我国的自然蒸发力和农田可能蒸散。  相似文献   

11.
作物不同生育期所要求的需水量(本文仅指作物的蒸腾量和土面或水面的蒸发量两者之和,下同)是随各年的气象条件变化而异的。1948年英国农业物理学家彭曼(Pen man)根据水热平衡原理,创立了当下垫面为标准作物复盖时可根据不同生长季节的气  相似文献   

12.
在热量平衡基础上,综合彭曼公式和布德科公式的计算理论,推导出一个计算可能蒸发的气候学实用方法。在郑州地区的试验计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满意。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农田日蒸散量的计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小气候观测资料着手,采用彭曼法、能量平衡法、波温比法和空气动力学等方法,对处于抽穗至乳熟期的冬小麦农田日蒸散量做了尝试性计算。着重考虑了彭曼公式的修正,并以水量平衡法为标准,对以上各方法的精度做了评价与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订正后的彭曼公式可较为准确地计算各种能量、水分供应条件下有作物覆盖农田的日蒸散量,其它方法则存在较明显的不确定性误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与RBF神经网络的水面蒸发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影响水面蒸发量的主要气象因素,并通过RBF神经网络建立了水面蒸发量的经验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简单易行,精度较高,可以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利用彭曼公式对广西忻城站蒸发力进行了气候学计算,并对其50a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年和生长季等不同时段的分布规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蒸发势的一种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蒸发势的一种经验计算方法, 考虑了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3种要素.其数值与彭曼蒸发势值, 与用E601蒸发器、小型蒸发器观测的蒸发量 (以下分别简称E601蒸发量, 小型蒸发量) 作相关分析, 相关系数都在极显著水平以上, 而且很稳定.因此, 初步认为这种计算法适合于本地.本计算方法通俗易懂, 便于掌握和使用, 与有关指标 (例如干热风指标) 可以较好地衔接.利用本计算方法所得结果在评估水分盈亏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干旱和干热风分析中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水面蒸发量敏感因素的判断,对于干旱区水资源规划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新疆尉犁县为例,对水面蒸发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文章首先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了水面蒸发量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偏导数法分析了水面蒸发量对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不仅能够定量预测水面蒸发量,而且能够从机理上解释各影响因素对蒸发量的影响;风速、温度、水汽压这三因素对水面蒸发量最为敏感。上述模型为研究干旱区水资源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闵骞 《气象》1990,16(12):1-1
口径20cm的小型蒸发器是我国气象台站普遍采用的仪器。由于蒸发器内水的吸附作用,器壁四周水面附近一定高度内存在着一个浸润圈,加大了器内水体的蒸发面,增加水面蒸发量。因此小型蒸发器所测得的蒸发量不是蒸发器内自由水面的蒸发量,而是器壁耗水量与器内自由水面蒸发量的总和。 为了求得器内自由水面的蒸发量,应对器测蒸发量作扣除器壁耗水量的改正。现在我们假设小型蒸发器的器壁浸润高度为h,则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暖背景下洱海水面蒸发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2-2008年洱海水面蒸发量资料和大理气象观测资料,基于气候变暖背景下,对洱海水面蒸发量的变化及影响洱海水面蒸发量变化的直接气候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气候变暖,洱海水面蒸发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呈现减少趋势,洱海水面蒸发量和气温的相关性并不显著。洱海水面蒸发随着总云量和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增大而增大。引起洱海水面蒸发量逐步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总云量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三种计算可能蒸发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裴步祥  邹耀芳 《气象》1986,12(7):26-30
彭曼(Penman)、桑斯维特(Thor-nthwaite)和布德科(Будыко)计算可能蒸发的方法,是当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三种方法。本文根据这三种计算方法的公式,对它们的精确度、计算复杂性等方面得出了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