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代地理学强调过程与演变的研究,在定量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热衷于建立各种模型时,地理学的特点或性质却被忽视,这在国内尤其明显。认识地理学的本质特点,对于学习地理学、发展地理学科和从事地理学研究非常重要。地理学的特点可概括为4方面:即地理学是“研究行星地球表面的科学”、“研究关系的科学”、“强调位置的科学”和“考察分布的科学”。这4个方面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反映有别于其他任何学科的地理学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90年代的地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度 《地理研究》1991,10(2):102-105
地理学的传统研究对象是作为人类之家的地球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长期以来,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即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科学。它的任务在于深入揭示其结构功能、物能流通、动态演变、地域分异及优化调控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两大分支,作为整体的地理学具有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这在传统学科中是独具一格的。  相似文献   

3.
阙维民 《地理研究》2010,29(11):2099-2107
地理学研究中的"构想"意识,其语言结构及其词义均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由哲学、心理、艺术、社会等学科逐渐渗透到地理学科,社会学构想是激发地理学构想的直接对应因素。地理学构想的运用范畴是今日异域、往日本土与往日异域。地理研究中的构想研究,包括四个部分:地理现实、地理的构想、地理学构想、构想的地理。在哲学意义上,即现象、感知、认知与表述四个环节。地理学构想中的构想,具有思想、分析、探索、批评、发现、观念、视野、设计、设想等多层含义,是想像或想象、印象与意象的总称。在理论与方法上,"地理学构想"包括了传统地理学的历史叙述分析方法、现代地理学的科学实证主义方法与当代地理学的人文主义方法。所谓"构想",即"研究";所谓"地理学构想",实质上是贯穿了近代科学启蒙主义、现代科学实证精神与后现代人文关怀的地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应用地理学     
Door.  JC 《地域研究与开发》1991,10(3):11-14
地理学是关于人和人所居住的土地的科学,是关于我们的自然环境的科学,是关于人与其环境关系的科学。地球和地球上的人是地理学研究的主题。地理学特别研究自然界和我们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在我们介绍有关应用地理学的知识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些有关地理学本身的知识。在研究人和土地的几乎各个方面,研究主题都包括了以下五个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李双成教授所著《自然地理学研究范式》一书,是科学技术部创新工作基础专项——"地理学思想与方法"丛书中的一部,2013年5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8章计50万字。范式的概念由托马斯?库恩在1962年提出。他认为范式是使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也就是把范式看作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显而易见,没有系统、完整、科学的研究范式,地理学难以进入现代科学之列。随着自然地理学中系统研究的发展以及分支学科的增加,自然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尤其是一些基础性学科例如物理学和数学中的  相似文献   

6.
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地理学研究范式转型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李双成  王羊  蔡运龙 《地理学报》2010,65(11):1315-1324
随着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地理学研究范式正逐步发生改变。本文在回顾复杂性科学发展历程和当代地理学研究范式变迁的基础上,对地理系统复杂性的表现、特点、成因及其相关的研究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解释和说明,比较了传统经典地理学研究范式与复杂性科学视角下地理学研究范式的差异,最后探讨了复杂性地理学思维的创新与发展图景,即超越还原论的地理学整体思维和地学格局与过程的广义进化思维。  相似文献   

7.
引言——中国古代在植物地理学方面的贡献 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植物地理学的历史还很短促,与其他科学比较起来说,它是一门年青的科学。在旧中国大学裹很少开过这门课程,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学里或研究院里,虽然也开过这门课,但它的内容、目的和任务是和进步的苏联的植物地理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引言——中国古代在植物地理学方面的贡献 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植物地理学的历史还很短促,与其他科学比较起来说,它是一门年青的科学。在旧中国大学裹很少开过这门课程,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学里或研究院里,虽然也开过这门课,但它的内容、目的和任务是和进步的苏联的植物地理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地理学理论方法建设简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长期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地理学基本上是沿着就空间论空间,就经济论经济,就布局论布局的道路走过来的。10年改革,使学科获得了显著发展。今后的任务似应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理论方法建设。在理论上,把就空间论空间的区域观念转变为时空统一的区域观念;在内容上,从就经济论经济,就布局论布局扩展到以经济为主体,以自然和社会为两翼的广泛领域;在方法上,从分析——综合转变为全方位(综合——分析——综合)的综合。同时,加强指标体系的建设;重视对区域本质特征、即区域个性的研究,通过把握区域运动的主要矛盾,促进其合乎规律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地理学方法论演变与价值判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叶超  蔡运龙 《地理研究》2010,29(5):947-958
主观和客观是地理学方法论研究的一对重要范畴。价值判断是主客观问题争论的焦点。外在的科学或哲学理论和方法论等因素为客观范畴,地理学家的价值判断、目的等方面的因素为主观范畴。客观层面的分析表明:专业化和交叉化并行的整体科学发展特征,以及科学哲学理论发展多元化的趋势强烈影响了地理学方法论;交叉化的倾向使二战以后的地理学频繁地向其它学科借鉴理论和吸取方法,从而在范围上拓展了地理学方法论;而科学哲学理论从范式、研究纲领向多元主义的演替路径使地理学方法论也经历了单一范式向多元主义发展的过程;科学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使地理学家深切认识到制度、社会文化背景和语言修辞对地理学的强烈影响。主观层面的分析表明:研究者不可能摆脱他的价值判断,价值判断也不可能"中立"于研究对象;在处理价值判断与研究对象之间关系时,研究者要持有审慎的态度和逻辑严整性的原则。在科学研究的目的论上,研究者最终应该具有一种人本主义的"自向性",即从认识研究对象回复到认识自身。从客观和主观结合的角度看,方法论是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则与研究者个性和目的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禇绍唐 《地理研究》1984,3(3):104-110
二十世纪初,是我国地理学发展的更替时期,一方面记述性的旧地理学逐渐被淘汰,另一方面探寻地理事象因果规律的新地理学正在成长。为了积极推动新地理学的发展,三十年代初在上海从事地理教学、研究及编辑出版的人士便发起成立《中华地学会》,成为继中国地学会(1909年成立)之后我国第二个地理学术组织。  相似文献   

12.
论风水的地理学价值及其在中国古代地理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今朝 《地理研究》1994,13(1):23-31
本文从地理学的角度,研究了风水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地理学思想,分析了其地理学价值,论述了其与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关系,并明确了它在其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唐登银 《地理研究》1994,13(1):114-117
苏泽霖、陈金永合编的《地理研究与发展》(香港大学出版社,1993),忠实记录了1990年在香港举行的《地理研究与发展研讨会》。筹备研讨会始于1989年,经过短短几个月,即准备就绪,约有80位来自中国大陆、台湾、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英国以及香港等地的地理学家就地理学的研究和发展交换了意见。研讨会的顺利召开既显示诸位先生的远见卓识、组织才能和高效率,又展示了华裔地理学者的团结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代(1840—1949年)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宁 《地理研究》1984,3(2):1-13
本文简述了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社会地理、政治地理和军事地理、历史地理的发展概况;並初步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及其对中国人地思想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选于1993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共228页,林超教授(1909-1991)是当代国内外著名地理学家。他从事地理研究和地理教育60余年,对我国地理学的发展作出过卓越贡献,现选录他20世纪30-90年代的代表性论文27篇,涉及地理学众多分文学科。林超教授的地理学术思想精髓是“地理学的综合性”。这实为宝贵的学术遗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生代地理学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容全  赵烨  邱维理 《地理科学》1999,19(4):364-367
回顾了近40年来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新生代地理学的创立,发展历程,分析了该学科在强化地理学基础理论研究,拓宽应用研究以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作用,揭示了新生代地理学研究与全球变化研究的密切联系及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孙俊 《地理研究》2020,39(1):200-213
以《科学知识的地理》为中心,基于学术史、当前学界对该书的述评及相关研究的梳理,文章对科学知识地理学的学术脉络及创见进行了较详的考察。传统科学知识地理性的解释路径,存在无地方性与地方性二元论问题,且“地理”被视为科学的外因。基于科学知识生产“场所”地方性意义的揭示,科学与区域关系的建构,以及科学“流通”与科学全球化的阐释,科学知识地理学建构了“地点-区域-全球”多尺度视野下的科学知识生产、流通、消费解释路径,在揭示辩证性的科学知识地理性的同时,以新的模式解释了科学知识的地方性与全球性关系。当前研究对当代科学知识地理性的强调,以及后殖民思潮的介入,将科学知识地理学带入到了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中。结论建议中国的科学知识地理学研究应注意审视当前科学知识地理学理论的预设,注意挖掘中国科学知识地理性方面的特殊议题,从多个层面结合中国实际讨论科学知识地理性问题,并及时、批判性地吸收和应用相关新思潮、新理论。  相似文献   

18.
地学计算的研究进展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西方地学计算的起源、概念、知识体系以及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概括地介绍和评述。地理计算的发展动因在于探索空间复杂性的需要,发展源流则在于计算科学,技术主线可以归结为:计算机科学→计算科学→计算地理学→地理计算科学。地理计算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密切关系,需要运用定量地理学的全套工具,横跨自然、人文两大领域,可望成为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甚至有可能发展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地理计算科学在西方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令人不安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缺乏知识建构的核心。由于地理计算具有超越地理学的意向和趋势,本文建议以计算地理学为主体之一,以“利用模型寻求理解”为原则,建立一个相对收敛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治理问题对政治地理学理论和方法发展提出了巨大需求,但是目前国内政治地理学的学科和理论体系仍相对滞后,缺乏能够反映近二十年来理论进展和取得广泛共识的政治地理教材或课程体系。为此,本文在系统梳理和比较中西方主流政治地理教材和课程大纲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个面向中国当前需求的政治地理课程体系设计。该课程体系以“政治/权力”与“地理/空间”的关系为核心,以尺度为主线,包含学科概览、核心概念、国际尺度的政治地理理论、次国家尺度的政治地理理论和政治地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5大方面,纳入了关于学科思想史、方法论等方面的前沿成果和近年兴起的关于政治生态学、跨境移民、绅士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等理论议题,可供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政治地理教材编写和课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多样化问题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汤茂林 《地理研究》2009,28(4):865-882
从我国地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入手,切入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方法论问题。自1970年代以来,欧美人文地理学研究范式和方法论逐步多样化,这可以作为我们发展人文地理学方法的一个参考。正是基于对实证主义地理及其方法论局限性的认识,结构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人文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化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相继登场。中国作为一个向现代社会全面转型的发展中国家,地理格局异常复杂。结果是现代性问题与后现代问题并肩前行,发达和欠发达有关的问题同时存在。对这样复杂的地理景观所进行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较多地采用了基于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空间科学传统,对塑造这一景观的人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因此,我国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迫切需要方法论和方法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