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钱祥麟 《地质论评》1981,27(2):188-189
嵩山前寒武纪构造地质讨论会于1980年9月19月至29日在河南登封召开。这是继1979年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之后,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进行的专题学术活动之一。内容包括:(1)嵩山前寒武纪构造,(2)前寒武纪构造地质研究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前寒武纪地质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嵩山前寒武纪地质现象丰富、典型、集中,是我国记录前寒武纪地质的典型地区之一。本文通过对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特征、成因和科学意义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在此基础上规划设计了前寒武纪地质旅游线路,为地质实习与地质考察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减少了盲目性,使嵩山真正成为前寒武纪地质教学与科普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3.
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嵩山地层作了一个轮廓性的叙述,并提出了一点新看法。这对河南中部地质工作是有点帮助的。  相似文献   

4.
《河南地质》2010,(6):20-20
登封位于郑州市西南、中岳嵩山南麓、颍河上游,全市海拔在228 ̄1512米之间,北部嵩山和南部箕山地区为中低山地貌,中部为低山丘陵区。嵩山地区,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来,年平均降水量为599.8毫米,年最大降雨量900毫米。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以地面塌陷、滑坡、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隐患,  相似文献   

5.
嵩山中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早期的环境与文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在嵩山地区黄土层中发现300多处旧石器地点,多半出产在中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早期的地层中,可与深海氧同素第5阶段后期对比。这表明约70kaB.P.前末次间冰期嵩山旧石器文化发达,为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华夏文化的核心——嵩山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础。末次间冰期后期的环境变化,对古人类和生物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忠慧 《地质论评》2012,58(6):61183-61192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以前寒武纪古老地层、岩浆岩等地质遗迹和褶皱山、断层崖和峰林等地貌景观最为典型.在前寒武纪不同时期、不同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地层、岩浆岩等构成了嵩山的山基和山体,成为嵩山地质地貌景观的基础.本文结合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资料,重点探讨了园区内前寒武纪典型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科学内涵,研究表明:距今2.6~2.5Ga,俯冲洋壳、亏损岩石圈地幔和下地壳部分熔融分别形成新太古代TTG、大洋拉斑玄武岩和Ⅰ型花岗岩,并堆积了新太古界登封岩群;在约2.5 Ga,(洋—陆)板块碰撞引发大规模变质变形;在2.5~2.3Ga期间,为嵩山群滨海—浅海沉积;在2.3~1.9Ga期间,伸展环境下形成钟长花岗岩、伟晶岩和基性岩墙;在约1.85 Ga,又一次褶皱造山;在约1.75Ca,伸展环境下形成石秤和摩天寨钾长花岗岩体;中—新元古代形成了五佛山群被动陆缘沉积.以上成果有助于将嵩山地区独特的地质科学内涵与地貌景观、生态资源、人文景观有机结合,为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地质遗迹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华北平原北起燕山,南至大别山,西起太行山、嵩山、伏牛山,东达济南、徐州、蚌埠、合肥一带,面积超过30万km2。建国以来,有关部门在平原地区进行了大量勘探工作,对中、新生代覆盖层之下基岩情况, .已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8.
杨志坚 《地质论评》1958,18(1):25-40
一、引言由于工作的关系,两年来,作者曾在华北平原边缘的唐山、河北的曲阳、唐县、井陉、元氏、山东的历城及河南的嵩山南北等区域进行了地质测量。工作中以古生界地层为重点,实测了一些地层剖面,从而也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总的说来,华北平原边缘古生界地  相似文献   

9.
嵩山地质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日伦 《地质论评》1960,20(5):191-197
一、引言 1958年7月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秦岭研究队在未到秦岭以前曾先到河南嵩山区域观察了这里的古老地层。因为那里的前寒武纪地层及下古生界都很发育,可以作为研究秦岭地层的对照区域。尤其是张伯声、冯景兰、张尔道、马杏垣等先后曾在这个区域作过工作,  相似文献   

10.
《河南地质》2012,(8):F0004-F0004
本刊讯在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八年后,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再次迎来“大考”。7月31日至8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盖伊·马蒂尼、亚历克斯一行对嵩山进行实地考察和再评估。国土资源部地环司副司长陈小宁、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杨士海、郑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刘维德以及登封市相关领导陪同考察。  相似文献   

11.
近年在河南省嵩山地区发现有熊耳群火山岩地层。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认为嵩山地区熊耳群火山岩主要为弱过铝质流纹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以高硅、高钾、过铝、贫钠、贫钙镁为特征;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分馏较为明显,Eu强烈负异常,Ce微弱负异常;富Ba而贫Sr,Rb,U,富Zr而贫Nb,Th,Hf,Ta;岩石属A型岩浆作用产物,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12.
陈华成 《地质论评》1963,21(1):51-52
1957年笔者与马廷著、张兆和、郑成略等同志在嵩山一带进行普查工作过程中,在伊川县下范集乡东北万安山南坡(图1)。发现在震旦纪五佛山群马鞍山组之下有一套变质较轻的砾岩及砂页岩地层。它与马鞍山组成轻微不整合接触,与  相似文献   

13.
地质出版社1981年9月出版的《嵩山构造变形》一书,是我院以马杏垣教授为首的科研集体二十余年来对河南省嵩山地区构造地质研究的总结,它是几十名教师和近百名学生艰苦劳动的成果,也是与河南省区测队等兄弟生产、科研和教学单位大协作的结晶。全书约38万字,插图261幅,照片108张,并附有该区地质图、震旦系构造图和登封群及嵩山群构造图。  相似文献   

14.
关于河南嵩山区的前寒武纪地层及其对比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嵩山区的地质情况虽然在解放前有孙建初、王景尊等进行过一些调查,然都限于它的外围,而且对这里古老岩系研究得更少,因之嵩山本身的地质研究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空白。直至1950年春冯景兰、张伯声及前河南省地质调查所地质人员进行豫  相似文献   

15.
根据几年来对嵩山地区的考察和研究,通过对夷平面,河流阶地,串珠状洪积扇等诸多地貌现象的分析,论述了嵩山地区新构造运动以间竭性抬升运动和掀斜运行为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嵩山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典型地区,路家沟片麻状奥长花岗岩体分布于嵩山君召乡北路家沟一带。该岩体富Na_2O、贫铁、镁质氧化物,Al_2O_3含量平均为13.78%,显示贫铝特征;重稀土强烈亏损,轻重稀土强烈分异,Eu出现轻微负异常,高Sr含量和高Sr/Y比值,Cr、Yb、Y含量较低,与新生代高硅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岩石Nb、Y、Rb、Th、La和Yb之间的关系特征和岛弧火山岩相似。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路家沟岩体形成于岛弧或俯冲环境,因此推测是由新生的玄武质洋壳俯冲部分熔融而成。  相似文献   

17.
无锡嵩山长兴期海绵生物礁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 上扬子区川东鄂西及滇黔桂地区,近十年来相继发现的长兴期生物礁不下四十处。近年来,我们在无锡嵩山发现了长兴期海绵生物礁,在苏州西山发现了长兴期海绵生物丘。 一、无锡嵩山长兴组剖面 位于无锡市东郊安镇之南,距无锡市20km余公里,剖面出露不全,未见底,局部有岩浆岩穿插或被第四系掩盖。岩石成层性差,多呈块状,外观常  相似文献   

18.
变质岩地区的地质测量方法,近些年来在国内外引起愈来愈多的地质专家们的普遍注意和研究。国际知名的地质学家兰姆赛、艾兹等人以及苏联的一些学者,作了许多开发性的工作,国内以原武汉地质学院马杏垣为首的变质岩专题研究队对河南嵩山地区的工作。江西九○二队对新喻地区变质岩的研究,以及其它院校和区测队对某些变质岩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嵩山区位于中朝地台南部,区内发育被2个角度不整合面分隔开的3个前寒武纪岩群,一个主滑脱带沿着嵩山群与登封群间不整合面发育.滑脱带之上的早元古代嵩山群形成近南北向的褶皱带,因此,嵩山群岩石在主滑脱带之上形成无根的独立构造.与滑脱带下伏的太古宙登封群很少有关系.主滑脱带厚4~30m,沿着主滑脱带,登封群角闪岩相岩石强烈退变质到绿片岩相矿物组合,主滑脱带发育在脆韧性过渡域.多尺度的观察指出,主滑脱带的形成受地壳成分分层导致的流变学分层性所制约,而且地层柱底部软弱面或地质界面是近水平的滑脱带发育的优选位置.显然,对滑脱带的发育还必须考虑水解弱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讨论了嵩山地质的基本特点,确定了本区地质旅游路线设汁的六条原则,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四条地质旅游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