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及周边地区Lg尾波Q值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了昆明台1990~2000年间大于4.0级的地震宽频记录资料,以及分布在云南境内的23个昆明数字化台网1999~2000年的资料,使用单台叠加谱比方法处理了280个Lg尾波信号. 在假定Lg尾波Q与频率f有Q =Q0fη关系的基础上,计算出各射线1Hz时的Q值及频率相关因子η. 在此基础上,运用反投影技术反演得到云南及周边地区0.5°×0.5°网格内的Q0和η的分布图像. 结果表明:云南及周边地区的Q0在150~300之间变化,滇东地区的Q0明显高于滇西地区;η的变化范围在0.3~0.8之间,绝大部分地区η的变化范围为0.5~0.6.  相似文献   

2.
首先利用叠加谱比法,对成都数字地震台网的12个台站及中国数字地震台网的5个台站所记录的504个宽带垂直分量进行分析,得到与各路径相对应的椭圆内的Lg尾波Q0和η的测量值,再应用反投影技术反演得出四川及邻区Lg尾波Q0和η的分布图像。结果表明:Q0值的分布与构造活动性紧密相关,在所研究的范围内,Q0值在225~400的范围内变化。低的Q0值(225~250)发生在安宁河断裂、龙门山断裂和鲜水河断裂的交汇区域,以及由安宁河断裂和则木河断裂等多条断裂所组成的南北向断裂带;在川东的四川盆地,Q0值有所升高,在250~300的范围内变化;在所研究区域东南部的扬子地台,Q0值呈现出350~400的较高值。叩值在0.4~0.8的范围内变化。绝大部分地区的叩和Q0反向相关。  相似文献   

3.
新疆及周边地区Lg尾波的Qem值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运用叠加谱比法, 对新疆地区22个数字化台网台站、乌鲁木齐台站以及周边的7个台站1999~2003年上半年所记录的1 156个宽带垂直记录,进行了处理, 得到了与各射线相对应的Q0值(1 Hz处的Q值)和频率相关因子eta;. 在此基础上, 应用反投影技术, 得到了新疆地区1deg;times;1deg;网格的Q0值和eta;值的分布图象. 结果表明: 在塔里木地台及西伯利亚地台边缘,Q0值较高,为300~450; 而在南部的西昆仑褶皱系、松潘甘孜褶皱系,Q0呈现出低值,在150~250的范围内变化;在北部的准葛尔褶皱系和天山褶皱系,Q0现出较低的值,在250~300的范围内变化,eta;值的变化范围为0.5~0.9.    相似文献   

4.
5.
鄂尔多斯块体Lg尾波衰减及其分布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32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19次地震事件共487条垂直方向数字化波形记录,采用单台记录叠加频谱比法(SSR法)计算得到了每条地震记录在0.6~10Hz范围内共51个频率点的Lg尾波Q值,并统计得到了鄂尔多斯块体Lg尾波衰减的频率依赖关系.同时,利用遗传算法计算得到了鄂尔多斯块体Lg尾波在频率为1Hz处的衰减(Q0)值、频率依赖指数(η)值的空间分布,并计算了其误差的空间分布,讨论了成像分辨率.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块体虽然是一个稳定构造地区,但其Lg尾波Q0值低于加拿大地盾、西伯利亚地台的Q0值,其η值大于加拿大地盾、西伯利亚地台的结果,且其Q0值、η值具有横向不均匀性的特征.Q0值的空间分布与地震活动、地热流值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Lg尾波Qem0sub值与中国大陆及邻区的地质构造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大陆45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站的432条垂直向地震记录, 采用叠加频谱比值法计算单台Lg尾波Q0 (1 Hz的Q值) 及eta;值. 利用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中国大陆及邻区(70deg;~135deg;E, 20deg;~50deg;N)Lg尾波Q0及eta;值的横向变化图象. 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及邻区Q0值主要在150~600之间. 其中川滇及缅甸西北部地区的Q0值最低(240). 该地区地壳有复杂的断裂破碎构造及强烈的水热活动. 最高Q0值(Q0510)区主要位于蒙古高原南部、阿拉善、鄂尔多斯块体交界. 其频率依赖eta;值在0.45~0.75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及邻近地区Lg尾波的Q值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0个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台站和5个全球地震台网(GSN)台站所记录的785个浅源地震的宽带垂直分量, 被用来研究中国大陆及邻近地区Lg尾波的衰减特性. 首先运用叠加谱比法对各记录进行处理, 得到与各路径相对应的椭圆内Lg尾波的Q0 (1 Hz处的Q值)和频率相关因子η的平均值. 进一步应用反投影技术, 得到Lg尾波的Q0值和η值的成像图及其误差分布. 结果表明, 在所研究的范围内, Q0在200~500的范围内变化. 最低的Q0发生在滇藏地区; 最高的Q0发生在西伯利亚地台的南端. η值的变化范围在0.3~0.8之间. 对于所研究的大部分地区, η值呈现出与Q0值的反向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8.
将单台记录叠加频谱比法(简称SSR法)应用于震中距小于500km的区域地震Lg尾波为lHz下的值,n是与频率f有关的指数)的提取之中·为了检验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选用两组发生在不同地区的地震记录.一组是1989-10-18大同主震(ML=5.9)的15个余震,北京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序列。另一组是秦岭造山带数字流动地震观测台网记录到的1995年甘肃平凉两次地震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序列.每一组地震的震源参数基本相同,即它们到某一特定台站的路径几乎相同,得到的 可以认为是不受震源影响的地震一台站路径上的平均衰减效应·两区域 的测量结果表明:(1)尽管两个地震观测台网所用观测仪器不同,每个台站的观测条件不同,所记录的地震也不尽相同,但对Q0和,的拟合结果线性程度都比较高,说明SSR法是稳定的;(2)同一震群的不同地震到某一特定台站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即Q0值及其平均值大都在其标准差范围之内,说明SSR法是可靠的。(3)对同一地震不同方位各台站的Lg尾波测量结果可以看出,穿过不同构造区的Q0值存在明显差...  相似文献   

9.
将单台记录叠加频谱比法(简称SSR法)应用于震中距小于500km的区域地震Lg尾波为lHz下的值,n是与频率f有关的指数)的提取之中·为了检验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选用两组发生在不同地区的地震记录.一组是1989-10-18大同主震(ML=5.9)的15个余震,北京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序列。另一组是秦岭造山带数字流动地震观测台网记录到的1995年甘肃平凉两次地震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序列.每一组地震的震源参数基本相同,即它们到某一特定台站的路径几乎相同,得到的 可以认为是不受震源影响的地震一台站路径上的平均衰减效应·两区域 的测量结果表明:(1)尽管两个地震观测台网所用观测仪器不同,每个台站的观测条件不同,所记录的地震也不尽相同,但对Q_0和,的拟合结果线性程度都比较高,说明SSR法是稳定的;(2)同一震群的不同地震到某一特定台站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即Q_0值及其平均值大都在其标准差范围之内,说明SSR法是可靠的。(3)对同一地震不同方位各台站的Lg尾波测量结果可以看出,穿过不同构造区的Q_0值存在明显差异,如果这些差异可以看作是构造上横向差异的表现,那么,如果选择方位分布好的一定数量的地震,而记录台站在研究区又具有合适分布,利用这些观测得到的  相似文献   

10.
单台Lg尾波Q_(Lg)~c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将单台记录叠加频谱比法(简称SSR法)应用于震中距小于500km的区域地震Lg尾波为lHz下的值,n是与频率f有关的指数)的提取之中·为了检验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选用两组发生在不同地区的地震记录.一组是1989-10-18大同主震(ML=5.9)的15个余震,北京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序列。另一组是秦岭造山带数字流动地震观测台网记录到的1995年甘肃平凉两次地震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序列.每一组地震的震源参数基本相同,即它们到某一特定台站的路径几乎相同,得到的 可以认为是不受震源影响的地震一台站路径上的平均衰减效应·两区域 的测量结果表明:(1)尽管两个地震观测台网所用观测仪器不同,每个台站的观测条件不同,所记录的地震也不尽相同,但对Q0和,的拟合结果线性程度都比较高,说明SSR法是稳定的;(2)同一震群的不同地震到某一特定台站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即Q0值及其平均值大都在其标准差范围之内,说明SSR法是可靠的。(3)对同一地震不同方位各台站的Lg尾波测量结果可以看出,穿过不同构造区的Q0值存在明显差...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区Lg尾波衰减研究--Lg尾波Q0地震成像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单台记录叠加频谱比法测量出的华北地区560余条单台传播路径上平均Lg尾波Q0值数据(Q0是1Hz的Q值),采用随机褶积模型和奇异值分解法,重建该地区地壳中Q0的横向变化.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地壳中Lg尾波Q0值分布具有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这种不均匀性与地质构造明显相关,块隆区具有较高的Q0值,例如,燕山造山带、太行山块隆、鲁西隆起;华北平原区表现为低Q0值分布,例如冀中坳陷、黄骅坳陷、济阳坳陷,二者界限分明.结合研究区内的大地热值分布研究表明,低Q0值区大都处于高热流区,这可能是地壳内热物质的活动有关.虽然华北地区Lg尾波Q0值高、低分区明显,但是,从总体上应该属于低Q0值异常区,也就是说,该区的地壳是高地震波衰减区,这可能是该地区受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而使地壳减薄,热物质上升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华北地区Lg尾波衰减研究--Lg尾波Q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9~1998年间发生在中国华北地区ML≥3.0级的地震事件,华北遥测台网以及数字化台网记录到的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时间序列,经过滤波、消除背景噪声等预处理,采用单台记录叠加频谱比法,得到传播路径上Lg尾波Q0(Q=Q0fη, Q0是1Hz的Q值,η是Q值与频率相关系数),进而获得该地区Q0和η的空间分布. 测量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地壳Lg尾波Q0值分布存在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这种不均匀性与该地区地壳的速度分布基本一致,表现为与该地区地表地质特征明显的一致性,即传播路径位于太行山隆起和燕山隆起区为高Q0值分布;传播路径位于冀中坳陷和黄骅坳陷等平原区表现为低Q0值;传播路径位于隆起区和坳陷区二者之间,其Q0值也介于二者之间,说明华北地区的地壳结构没有很大的阶跃式变化而使波导遭到破坏,Lg尾波Q0值基本上反映了地壳内介质滞弹性的固有衰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2009—2019年间中国大陆固定台站记录的宽频带地震波形数据, 采用反双台法, 获得了约36万个台站对的Lg波Q值, 并反演得到了中国大陆Lg波的衰减模型.结果显示, 中国大陆Lg波衰减的Q值结构存在显著的横向非均一性.青藏高原、渤海湾盆地以及祁连山造山带等构造活动块体展现出明显的地壳低Q值强衰减特征, 而华南块体、鄂尔多斯盆地以及塔里木盆地等相对稳定的地区则呈现地壳高Q值弱衰减特征.Lg波衰减与构造活动强度、松散沉积物、地下流体或部分熔融以及地质块体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渤海湾盆地的强衰减主要由上地壳巨厚的松散沉积物和较高的地壳温度导致.青藏高原和祁连山造山带的地壳强衰减主要归因于现今活跃的构造活动、复杂的断裂系统和地质结构以及富含地下流体甚至是部分熔融等因素.华南造山带和大兴安岭地区的地壳弱衰减特征可能与侵入岩冷却形成高强度的结晶基底以及古老造山带地壳构造趋于稳定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1年至2013年上海及邻近地区的常熟地震台、金泽地震台、佘山地震台记录的ML2.0以上地震波资料,基于Sato模型,采用不同的流逝时间,计算该区域的尾波Q值。结果表明:该区域为低Q值、高频率依赖性区域;不同流逝时间下同一个地震的Q值是不同的,流逝时间越长Q值越大;在2012年7月20日江苏宝应ML5.0级地震发生前,尾波Q值存在增大现象。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精度的数字地震尾波记录来测定一定区域范围内或地震活动区内的介质品质因素Q,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本文介绍了一套方法上较完备和相对规范化的尾波Q值计算软件,运用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CDSN)记录给出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6.
17.
18.
粤西地区的地震尾波Q值和尾波衰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劳  林美 《华南地震》1989,9(2):1-13
根据Aki的尾波理论,利用短周期仪器记录的地震资料,用两种方法估测了粤西地区的尾波Q值,得到了如下结果;Q_0值为260—370,频率相关系数η值为0.0—0.2。阳江地区的Q_0值较低,其它地区大致相同.Q_0值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有较好的相关性. 研究了粤西地区的尾波衰减特征,得到尾波衰减率K为1.88—3.18,K值与Q值的分布彼此有较好的对应性。以上结果可为地震烈度衰减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根据单次散射(Aki)模型,利用2003年至今山东台网记录的26次2.9级以上地震的数字化地震波,研究并探讨了胶东半岛及两侧海域平均尾波Q值,在1~18Hz的频率域范围内,Q值与频率的依赖关系为:胶东北部海域Qc=(313士42),f^(0.653±0.145),胶东内陆Qc=(319±88)f^(0.649±0.145),黄海海域Qc=(259±60)f^(0.757±0.277),与国内其他区域尾波Q值研究结果相比,本区域Qc为高值、对频率低依赖性区域。可能与本研究区内构造活动弱、地震活动水平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