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维地震解释的陷阱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长期勘探工作中出现了种种产生地质解释的陷阱,如假频干扰引起同相轴错断、静校正值误差形成假褶曲、速度陷阱导致假煤层形态等。文中对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索了部分解决办法,以期进一步提高三维地震成果的精确度和可信度,更好地为煤矿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铁路隧道的施工工程地质及围岩量测数据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铁路隧道的施工工程地质工作的内容及必要性,并介绍围岩变形量测及其数据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质科学向定量化发展,地质物化探工作中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取得了丰硕成果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处理地质物化探数据.对成矿规律研究、矿产统计预测、构造解析推断、勘探工程布置等提供了有力依据。地质物化探工作中所取得的丰富数据.急需一个较完整的数据处理系统予以处理。由于冶金地质系统计算机资源不足.尚缺乏一个较完整的数学地质数据处理系统.给资料处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特别是对大数据量的处理.过去那种单个程序的处理方法远远不适应于今天地质工作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冶金部天津地  相似文献   

4.
雷传扬  刘兆鑫  文辉  范敏  蒋华标  王波  马国玺  谢海洋  陶海江  郝金波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62033-2022062033
三维地质模型可以直观的展现地下地质情况,对传统地矿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城市规划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三维模型的构建,笔者等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和地质先验知识约束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以成都市为例,基于MapGIS10.0 软件三维地学建模模块,在DEM数据、数字地质图、综合地质剖面图、钻孔数据、物探解译数据、构造纲要图等多源数据,以及地质体展布形态、产状和厚度变化,断层性质、延伸方向、产状变化、对地质体的错切,褶皱类型、形态特征、两翼产状变化等地质先验知识的共同约束下,开展复杂地质条件下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研究。笔者等详细介绍了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数据源的准备、建模流程与方法、模型的构建与可靠性分析。认为采用分块建模技术可有效降低复杂地质体三维模型构建的难度,提高建模效率,实现模型的无痕拼接,且易于后期模型的修改完善。本次基于多源数据和地质先验知识约束,采用分块建模技术首次构建了成都市三维地质模型。笔者等通过地质先验知识(地质规律)和静态数据(可视化和抽稀钻孔数据)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其中抽稀钻孔数据分析采用未参与建模的真实钻孔对三维地质模型中地质体埋深和分层厚度进行误差计算,获得地质体埋深误差均值为33.15 m,分层厚度误差均值21.37 m,认为模型的可靠性较高,可为成都市城市规划和重大工程选址提供重要的基础地质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三维地质模型可以直观的展现地下地质情况,对传统地矿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城市规划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三维模型的构建,笔者等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和地质先验知识约束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以成都市为例,基于MapGIS10.0 软件三维地学建模模块,在DEM数据、数字地质图、综合地质剖面图、钻孔数据、物探解译数据、构造纲要图等多源数据,以及地质体展布形态、产状和厚度变化,断层性质、延伸方向、产状变化、对地质体的错切,褶皱类型、形态特征、两翼产状变化等地质先验知识的共同约束下,开展复杂地质条件下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研究。笔者等详细介绍了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数据源的准备、建模流程与方法、模型的构建与可靠性分析。认为采用分块建模技术可有效降低复杂地质体三维模型构建的难度,提高建模效率,实现模型的无痕拼接,且易于后期模型的修改完善。本次基于多源数据和地质先验知识约束,采用分块建模技术首次构建了成都市三维地质模型。笔者等通过地质先验知识(地质规律)和静态数据(可视化和抽稀钻孔数据)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其中抽稀钻孔数据分析采用未参与建模的真实钻孔对三维地质模型中地质体埋深和分层厚度进行误差计算,获得地质体埋深误差均值为33.15 m,分层厚度误差均值21.37 m,认为模型的可靠性较高,可为成都市城市规划和重大工程选址提供重要的基础地质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安好收 《江苏地质》2022,46(2):152-157
时深转换是浅层地震勘探多道反射法进行定量解释的关键一步,其转换结果直接影响各有效反射物性界面埋深解释误差的大小。为尽可能减小此类误差,提高各有效反射物性界面埋深解释的可靠性,根据多年浅层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经验,结合地质解释工作,从速度参数的提取、时深剖面的转换到地质解释剖面图编制3个方面阐述了浅层地震勘探多道反射时深转换方法,并结合实例进一步分析,为浅层地震勘探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三维地质模型精度评估与误差修正问题已成为制约三维地质模拟技术深入发展应用的瓶颈。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精度评估、误差检测、动态修正的总体研究框架。在模型精度评估方面,提出分别构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精度评估的一般理论模型、面向特定地质体的实际操作模型和地质结构构造不确定性的三维空间分布模型的研究思路,指出应重点研究地质实体自身特性、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对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精度的影响,解决由一般地质界面的内插误差和特殊地质体的外推误差引起的精度评估问题。在模型误差修正方面,提出基于建模初始数据的模型误差修正方法和基于建模中间结果的模型误差修正方法,在具体实现时,引入“数据 模型的可视化交互技术”。这些研究成果为建立一套完整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精度评估与误差修正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完善复杂地质条件下三维地质模拟的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8.
小秦岭地处华北地台南缘。前震旦系甚为发育,层序较为连续。目前对其划分对比及时代隶属问题仍存在多种不同看法,其原因是生物地层法尚在总结发展过程中,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一般来说地层愈老经历的构造期愈多,年龄值误差愈大,对比起来也可能被假  相似文献   

9.
<正> ZHT-03型气体同位素质谱计是我国七十年代末试制生产的,可用于地质样品轻元素的稳定同位素丰度的精密测定。离子流接收器采用双接收的形式,并通过比率积分器直接测量同位素比值。该质谱计未配备数据处理系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仪器的精度和使用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同位素分析工作日趋繁多,迫切要求对仪器进行技术更新,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配备适宜的数据处理系统,以提高仪器的自动化程度,改善仪器  相似文献   

10.
我们经多年努力,在IBM/PC微机上成功地研制了重磁数据处理系统。1985年底在国家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组织的鉴定会上,来自全国各系统的二十多位软件专家,一致认为该系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该系统自1987年发行以来,已向全国各地三十多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地质、物探生产单位推广使用。重磁数据处理系统包括四个程序模块,各模块的主要功能是: 模块1.对重磁实测数据进行各种预处理,包括拼接、取块、方位旋转。  相似文献   

11.
地质储量是进行矿山建设和生产的基础,地质部门总是力图使提交的地质储量能满足矿山生产的需要,而设计和生产部门也期望地质储量有较高的可靠性,以保证生产的稳定和均衡.但地质储量和其他物质不同,它埋藏在地下,赖以赋存的控矿因素较多,大部分矿体具有形态复杂,矿石组分不均的特点.勘探阶段又往往期望使用较少的投资和工程计算较高级别的储量,因此所圈定的矿体和计算的储量与实际总有一定的出入,即谓误差.加密勘探工程可以缩小误差,但这却要成倍增加勘探投资和延缓勘探周期.一般金属矿床的地质储量提高一个级别要增加2~4倍工  相似文献   

12.
陆克 《物探与化探》1985,9(1):80-80
1)1984年1月12日物化探局在北京对北京地质仪器厂研制的无公害、Sr或Te长效变质一次熔炼铝合金进行了鉴定。2)1984年4月19日物化探局在北京对北京地质仪器厂研制的WRT-1型热退磁仪进行了技术鉴定。3)1984年4月26日物化探局在北京评审并验收了由地矿部北京计算中心研制的化探数据处理系统第二期工程GC-81。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区域重力数据处理分析湖北省深部地质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本所和冶金部自动化所合编的物探数据处理系统(GPDPS),对湖北省及其邻区1:50万重力资料进行了处理,并结合地质、航磁、卫片和深地震测深结果,分析了湖北省区域重力场的基本特征、莫霍面深度变化轮廓和结晶基底形态,归纳出确定岩  相似文献   

14.
欧拉反褶积被用来对重磁数据进行快速解释,在圈定接触带和进行深度快速计算方面特别有用。深度计算的精度则大多取决于合适的构造指数的选择,构造指数是引起异常的地质体几何形态的函数。对于重力调查而言观测站的分布一般不规则,并且重力场会受到假频信号的干扰,这就会导致深度计算上的误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频谱分析和最佳线性滤波理论出发,讨论了重磁方向滤波和维纳滤波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提出了重磁异常的方向维纳串联滤波方法,从理论上进行了论证,通过垂直和水平迭加模型试算,对三种滤波结果作了对比和误差分析,讨论了异常交角、埋深、点距、地质体的形态和空间位置对滤波效果的影响,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赵江华 《西北地质》2010,43(2):64-64
高效液相色谱仪LC-20A是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实验测试中心于2009年引进的。高效液相色谱仪主要有进样系统、输液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人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固定相)内,  相似文献   

17.
基于TGP预报系统探测原理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产生异常信号的影响因素为外界脉冲信号干扰、电流干扰、不良耦合、管波干扰及装药质量,结合工程应用的反馈资料分析预报结论产生误差的原因,提出增强对异常地震波的认识、加强地质工作、注意边缘绕射波是根本解决措施,避免产生和接收异常信号,提高采集数据信息的质量,增加TGP预报系统数据信息解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了隧道地质预报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应用综合地质探测技术,提高地质预测预报可靠性的方法.这一综合方法可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中、西部地区铝(粘)土矿层的时代与沉积相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中、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铝(粘)土矿资源,以质佳量大而为国内所瞩目.其赋有层位在中、下奥陶统(或上寒武统)与上覆上石炭统的假整合面上,习惯上称G层粘土矿”.解放以来经过多年的地质工作,虽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地质资料,然而由于含矿层所在的假整合  相似文献   

20.
三维剖面地质界线是构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重要基础数据,其不确定性会影响三维模型的几何形态和属性分布。以单一分布为假设前提的统计学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掩盖了其他概率分布特征对模型的影响。突破单一误差分布条件的假设前提,本文使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不同概率分布情况下地质剖面数据中地质界线的抽样采集,以及地质界线空间分布的不确定性;依托地质界线空间位置与地质属性的耦合关系,提出了用地质属性概率分布实现地质界线空间不确定性的定量可视化,并结合实际地质剖面探讨了多种概率分布条件下地质界线的空间不确定性。实例研究表明,基于Monte Carlo模拟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可以突破单一误差分布假设条件,结合地质属性概率可充分揭示出建模数据的内在不确定性与模型外在要素形态之间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