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12年5月28日河北省唐山4.8级地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12年5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与滦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古冶区的王辇庄乡.震中烈度为V度,地震发生在NE走向的唐山断裂带附近.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震源机制解P轴方位为SEE,T轴方位为SSW,接近水平,这与华北构造应力场的NE-NEE方向不一致.唐山4.8级地震是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晚期余震的正常起伏,2004年以来唐山老震区的ML4.0以上地震呈现了很好的准周期性.唐山4.8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和测震学参数存在背景性异常,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老震区地震活动平静、起伏的阶段性特征.前兆异常以中短期异常为主,其中地下流体异常、电磁异常表现更为突出.此次地震虽然震级不高,但无论是地震活动性还是前兆方面都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异常.异常既有趋势性的,也有短临的,配套性很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5年10月27日平果4.4级地震的系统分析,积累该地区的地震地质、地震序列、地震前兆等资料,对地震预报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系统梳理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区5.1级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小震高频、中等地震成组等中短期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震前主要为电磁和流体异常,短期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100 km范围内;③震后回溯:北京及周边震前存在地震发生率异常,利用其他综合方法主要识别出年尺度异常。此次唐山5.1级地震发生在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余震区,而7.8级地震序列地震活动呈非均匀衰减特征。此次唐山5.1级地震震源机制为走滑型破裂,截至7月31日,序列b值为0.70、h值为1.8,序列参数基本正常。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中短期异常较显著,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占比明显偏低;震前对该区域出现的中期和短期异常有所察觉,但短期异常的预测强度偏低,震后总结时按震前异常预测的地震强度为4—5级,接近实际发生地震的强度。 相似文献
6.
7.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震区现今地震震源机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记录,采用双差定位法对1976年唐山地震震区近年来发生的中小地震重新定位,获得1998个高精度结果,据此将震区划分为中、东、西3个分布特征不同的区.唐山7.8级主震所在的中区南部地震分布走向NNE,主震震中北部转为NE向;滦县7.1级余震所在的东区地震分布呈"丁"字形;宁河6.9级余震所在的西区地震分布没有明显优势方向.反演得到198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对进一步划分的5个子区分别给出平均解的应力轴取向,并结合震源位置讨论了唐山地震序列的震源构造. 相似文献
8.
9.
10.
1996年2月28日四川宜宾5.4级地震的参数和前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简要地给出1996年2月28日四川宜宾5.4级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余震序列及震前地震活动的特点,观测台网分布和前兆异常,以及对宜宾5.4级地震中短期预报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12.
13.
1995年7月25日广西那坡发生了4.3级地震,通过对那坡地区的地震地质、地震前兆、地震序列等资料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发生在北东向德隆一下华断裂带上,地震等烈度线长轴为北东向,宏观震中在那坡县规弄山中,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节面Ⅰ是本次地震的主破裂面,走向北东,与德隆一下华断裂一致。由于震中附近观测台站较少,震前没有发现前兆异常,测震学资料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北部湾6.1、6.2级地震序列的影响,无法分辩异常,据震后调查震前有少量宏观异常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以唐山地震序列167次MS4地震的震源机制和澜沧地震序列163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为基本资料,系统分析了各自震源区应力场的状况.结果表明,震源区应力场的方向稳定,没因发生强震序列造成显著的改变.余震机制解的优势空间取向与主震机制解相近,受主震及强余震影响,部分余震机制解有所偏离,但偏离程度随时间减小.唐山和澜沧序列中优势取向的机制解占全部解的比例相当,暗示构造应力场对强震序列的控制作用大体相同.经震源机制的聚类分析发现,唐山较澜沧序列类型多、取向分散,分析认为是唐山地区参与活动的构造比澜沧地区参与活动的构造复杂所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1988年11月10日北部湾5.0级地震的序列特征和区域地震活动情况,给出其震源机制解、震害及烈度分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