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国际广播气象事业发展迅速,广播气象学专业被认为是气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技术的提高推动着广播气象事业的发展,对行业标准化起重要作用的国际气象传播协会(IABM)已经建立,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机构建立前的国际广播气象事业发展情况以及与该机构建立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迅猛发展的各项社会事业中,广播事业的飞速发展更为引人注目。由于广播受众面广,节目内容题材广泛,信息传递迅速。因而颇受人民大众的欢迎.随着广播消费需求的膨胀。刺激广播这种精神产品的生产,推动了广播事业走向繁荣。除原有的人民广播电台保持其传统特色外,已经开始向系列台、专业台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加快气象事业的发展,多年来,大连市气象局围绕宣传气象、加强建设、深化服务、增加效益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改革性的探索,不断取得进展。其中,气象局与广播电台联决开办的《话说气象》专栏节目成绩斐然。气象部门与广播媒体联袂创办节目,在此之前没有先例,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从目前取得的比较好的成果来看,也算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下面仅就这一节目的创办谈点体会。三拓宽思路,发挥广播优势为我所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的广播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1986年,我国第一家经济电台——…  相似文献   

4.
黄骏 《广东气象》1998,(3):43-43
随着无线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无线通信环境日益复杂,尤其是甚高频段通信信道由于BP机的大量发展,使得磁场噪声非常严重,这对气象部门用于防灾广播用的警报系统构成很大威胁,影响了接收机的正常接收,轻者在收听时听到“嘟嘟”的干扰声,重者使收听中断,广播后接收机无法正常关机。为了保证接收机的接收性能,使灵敏度和抗干扰相互统一,并降低成本,适应气象部门的经济实力,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我们与辽宁铁岭信通无线电厂进行了近两年的技术合作,试制过程中由我们提供实验场所,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甚高频无线电通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电视、雷达、导航、遥控、调频广播以及射电天文等方面。近几年来,甚高频通信在我国气象部门发展很快,目前已初具规模,不少省(区)建成了以其为主体的气象业务专用辅助通信网,在使用中收到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了气象事业的发展。那么什么是甚高频通  相似文献   

6.
1引言短波单边带通信的调制方式在我区气象辅助通信网、数据通信网中已得到应用,但在其它基础业务工作中进一步推广也有广阔的前景。例如,气象话语广播目前仍是我区基层台站作天气预报的主要信息来源,要求提高广播质量和效果的呼声十分强烈;天气警报系统开始推广应用,但采用的是视距内传输的超短波波段,距离近,服务范围小,特别是影响了为农牧业服务的领域。我区地域辽阔、台站分布广,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改变现有的通信体制,推广应用适合于我区使用的先进的技术方式,为边疆的气象事业服务。2单边带调制方式的优缺点我们习惯…  相似文献   

7.
基于小区广播的分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方式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通过介绍小区广播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分析了小区广播作为一种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广播服务,与传统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方式相比具有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占用资源少等优点。基于小区广播的分区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在气象灾害预警的应用后,收到较好的使用效果,十分适合针对特定区域进行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  相似文献   

8.
气象传真     
孙修贵 《气象》1975,1(7):26-27
我国第一组气象传真广播已于去年开始试播。气象传真广播使用的发送和接收设备,全部都是国产的。试播效果良好。这是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胜利,是批林批孔运动的又一成果。建立气象传真广播,这是我国广大气象工作者的共同愿望,不仅可以减少通讯传递的差错,减轻一部份重复劳动,而且有助于天气分析预报质量的提高。下面就传真和气象传真广播作一个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9.
如何搞好专业预报广播1气象广播力求形式上具有特色,内容上既体现专业特点,又生动活泼气象广播专业性强,内容单一,因此专业服务广播必须在形式上新颖、独特。内容上要实用、丰富。充分发挥气象警报接收网的最佳效能,在巩固用户的同时多发展新用户。1.1寻求最佳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是全球对地观测广播系统(GEONETCast)框架下三大对地广播系统之一,在世界气象组织信息系统(WIS)和综合卫星数据分发服务系统(IGDDS)框架下,承担亚太地区气象数据广播分发的职责。随着气象业务的发展,广播系统数据量由180 GB/天增长至460 GB/天,在广播带宽资源有限而广播数据种类和大小各异的情况下,系统管理员越来越难以通过经验对广播通道参数调整以保持广播系统播发效率,造成部分通道数据播发时效下降严重,不能满足业务时效要求。通过对不同气象数据传输特性的定量分析,获得各类数据的精细化数据传输样本,在此基础上对各类数据广播通道参数进行科学、定量的计算和优化,使数据播发时效明显提升,应用到实际广播业务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气象》2022,(1):35-38
推动气象预警信息在应急广播体系中的应用,是一项跨部门、跨领域的工作,需要上下、内外、左右的协同。文章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应急广播与气象预警信息对接工作方案的研究,完善优化了应急广播与突发事件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工作机制,制定了适合内蒙古自治区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并研究利用微信企业号,作为双播发、双备份手段为应急广播终端责任人建立群组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实现气象预警信息面向公众的准确及时发布。  相似文献   

12.
基于GSM短消息通信的气象信息电子屏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气象警报广播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专用接收机厂家已不再生产,广播发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覆盖面有限,经济效益不明显等,这种服务方式在陕西已经基本淘汰。积极开拓电子显示屏等新型气象服务手段势在必行。中国气象局提出,“不断完善广播、电视、报纸、短信、121声讯  相似文献   

13.
一种气象警报广播加密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气警报系统是台站气象服务的主要手段,由于社会上可调频对讲机,宽带接收机增多,部分单位、个人未经气象台站许可,擅自收抄气象广播信息现象严重,为此,有必要对天气警报系统语言广播加密,以杜绝非法用户,保障台站的知识权益。为了实现气象信息的加密广播,我们参考有关资料,设计制作了一种气象警报广播加密器。该加密器原理清晰,制作调试简单,经安装试用,效果不错。加密和解密原理如图(1)(2),在发射机中,话音信号经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专业气象警报系统管理,提高广播服务质量,辽宁省气象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于去年10月30-31日,在锦州市举办了全省专业气象广播评比交流活动,并请锦州市广播电台领导、播音员和编辑部负责同志到会讲授了广播知识、语言技巧、基本要领,受到与会同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5.
黄梅县气象局自1994年与县电视台联合开展了电视天气预报分片预报,图片插播广告,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充分肯定和全县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极大地提高了气象事业的知名度.1 必要性分析1.1电视天气预报的必要性30多年来,县级天气预报一直由县有线广播站向外发布.由于近年来农村有线广播网络损坏严重,我县大多数村组不能通广播,群众难以收听到本县天气预报,预报产品使用率不高.随着电视机在广大农村的普及,电视画面预报以其直观性、生动性及科  相似文献   

16.
气象广播稿的写作技巧曾亚俐(兰州市气象局730020)气象警报系统广播是专业性很强的语言广播。它的听众是有偿服务的用户,广播质量的高低关系着气象部门专业有偿服务的开拓和巩固。因此,写好广播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天气预报广播稿的撰写应掌握写作...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加快气象事业的发展,多年来,大连市气象局围绕宣传气象、加强建设、深化服务、增加效益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改革性的探索,不断取得进展。其中,气象局与广播电台联袂开办的《话说气象》专栏节目成绩斐然,气象部门与广播媒体联袂创办节目,在此之前没有先例,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从目前取得的比较好的成果来看,也算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下面仅就这一节目的创办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一 前言 ANAS是日本东京气象传真广播的GMS云分析图,每天传真广播02~h、08~h、14~h、20~h四个时次(北京时)。去年十一月我站装备气象传真收片机,有条件接收日本东京气象传真广播的ANAS云分析图。对8125,8126、8129和8201、8202号台风的移动预报作初步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谈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预警信息发布的两个重要方式一一小区广播和小区短信的原理和特点,详细论述了这两种方式特别是小区广播的应用现状及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气象学会于1924年10月10日在青岛观象台成立,宗旨是"谋气象学术之进步与测候事业之发展"。随着中国政局的变化,气象学会几经迁址,直到1949年以后形成在海峡两岸平行发展的局面。改革开放前,两岸气象学者几乎没有直接交流,只能通过广播等形式隔空喊话,或者从对方气象刊物、学者在海外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等有限方式感知对方的存在。1982年,两岸气象部门负责人在菲律宾马尼拉会议上会面,慢慢拉开了两岸气象交流与合作的序幕。在中国气象事业发展过程中,已经有90年历史的气象学会这一专业团体组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肩负了打通和融合两岸气象的使命,在大陆和台湾学者的气象科学和业务交流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