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山西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函,《户包小流域治理标准(试行)》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一般来说是可行的,它保证了工程质量,标准统一,切实可行。现征得同意载于本刊,为户包小流域治理提供咨询。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12,(3):61-62
记者从昨天在西安闭幕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获悉,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任务依然艰巨,“十二五”时期,长江流域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85万平方公里,实施生态修复10万平方公里;大力开展坡耕地治理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建成一批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和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3.
朱溪河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溪河小流域是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百千"示范小流域之一.该小流域采取封禁治理、种生态林草和推广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果及实施旧果园改造的开发性治理模式,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现了治理与开发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朱溪河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朱溪河小流域是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百千”示范小流域之一。该小流域采取封禁治理、种生态林草和推广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果及实施旧果园改造的开发性治理模式,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现了治理与开发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各地区水土保持的基本途径之一。根据对四川紫色土丘陵区综合治理小流域(四川南部县鹤鸣观小流域)水土流失多年(1985~2001年)监测,结果表明:①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无论是以工程措施还是以生物措施为主进行综合治理,其水土保持效果都是十分有效的,而且是稳定的;②以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治理,其水土保持较以生物措施为主的见效快;③这两种综合治理模式,经过一定时期后,其水土保持效果接近。因此,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应因地制宜采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新疆头电河流域山地侵蚀与减沙治理研究》由陈亚宁、汪雄祥等著,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著名的水利学专家唐其创教授为该书作序。全书分上篇:山地侵蚀产沙与河流水沙特性;下篇:流域减沙治理与水库排沙减淤,共十四章,约30万字,图48幅,表74张。《新疆头屯河流域山地侵蚀与减沙治理研究》一书是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是关于新疆天山地区中小流域山地侵蚀与减沙治理研究的第一本专著。此项研究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96年科技进步二等奖。《新疆头屯河流域山地侵蚀与减沙治理研究》一书是以天山山区为工作背景,以新疆头屯河流域为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三峡库区土壤侵蚀及泥沙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严重的土壤侵蚀与泥沙输移是三峡库区泥沙重要的来源之一,威胁三峡工程安全。坡耕地是三峡库区泥沙主要源地,占入库泥沙的46%;大规模的库区后靠移民工程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与山区开发及三峡工程建设过程的工程扰动加剧了土壤侵蚀与产沙。三峡工程建设及运行后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将进一步增加入库泥沙量。为了有效控制三峡库区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库区环境,从1989年开始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典型模式的水土保持工程在三峡库区广泛开展,有效控制了库区土壤侵蚀与泥沙输移。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是三峡库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模式,文章分析了其治理模式与水土保持及泥沙控制效益。应用水保法评价了三峡库区水土保持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减沙效益,并把评价结果与遥感监测分析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两种评价结果均在可接受范围。结果表明经过16年的水土保持与小流域综合治理,截至2005年三峡库区年均减少土壤侵蚀43.75–45.94×106 t ,减少入库泥沙12.25–12.86×106 t 。  相似文献   

8.
根据水利部规划确立的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到 2 0 5 0年全国水土流失地区将基本治理一遍 ,大部分地区可望成为秀美山川。据了解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水利部制定的《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是 :近期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5万km2 ,到 2 0 10年使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 ,坚决控制住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到 2 0 30年 ,继续保持较高的治理速度 ,使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 75 %以上 ,重点治理区的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改观。远期到 2 0 5 0年 ,全国建立…  相似文献   

9.
七十年代末,由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全川泥石流综合防治的管理、统筹和协调工作以来,又一个泥石流治理试点工程——雅安泥石流治理试点工程通过验收。 1984年4月19—23日,我部在雅安市举行的四川省雅安陆王沟、干溪沟泥石流(简称雅安泥石流)治理试点工程鉴定验收会议上,验收了雅安泥石流治理工点,这是四川泥石流治理的又一个好榜样,因为该工点的治理原则可行,工程质量好,效益明显,治理结果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在此之前的1983年10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南坪县召开的四川省泥石流防治及学术交流现场会议(简称南坪现场会议)上,验收了南坪后山泥石流治理工点,它已为四川泥石流治理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10.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编委会工作会议在特邀主编陈传康和主编司有元同志的主持下,于1986年1月7—9日在石家庄市河北宾馆召开。所长袁文英同志致词,副主编郭康同志汇报编辑部工作。顾问吴传钧、罗来兴、葛以德、丘宝剑,编委徐君亮、周政、景贵和、陈家振、王连和等30多位到会同志热烈发言,研讨工作。大家回顾了筹办和创刊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并就办刊宗旨、杂志性质、开设栏目、版面形式、稿源、印刷发行等事宜进行了磋商  相似文献   

11.
基于RS、GPS和GIS(3S技术)的集成提出了USLE 6大因子的算法,在建立的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基础上,运用USLE对深圳市茜坑水库流域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预测和估算.结果表明:整个流域90.5%的区域土壤流失强度为中度以下,强度侵蚀以上的区域虽然仅占整个流域面积的9.5%,但是年土壤侵蚀量达到了整个流域土壤侵蚀量的49.4%.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和植被覆盖情况明显相关,茜坑水库流域的东北山区部分是整个流域的严重侵蚀区.研究证明:在3S技术集成支持下,采用USLE对流域的土壤流失强度进行预测和估算的方法具有直观、方便、快捷的优点,成果能充分满足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针对《广东省潮州供水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中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水土保持的设计方案,构建了土地损失指数、工程措施治理面积指数、生物措施治理面积指数和水土流失增加指数等指标组成的水土保持方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涵义明确的基础上实现了指标量化,并实际应用于潮州供水枢纽工程水土保持设计方案,结果显示构建的水土保持方案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行,该工程的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1983年11月12日至16日,中国地理学会在无锡召开了地理学术刊物编辑工作经验交流会。《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历史地理》、《世界地理集刊》、《经济地理》、《中国沙漠》、《冰川冻土》、《热带地理》、《四川地理》、《山地研究》、《新疆地理》、《中原地理研究》、《地理集刊》、《地理丛刊》、《地理译报》,《国外地理文摘》等十七个刊物编辑部的代表共34人出席了会议,会议还邀请了《中国药理学报》主编丁光生研究员,科学出版社期刊编辑室李瑞旭同志,介绍了编辑工作的经验和科技期刊出版的有关事项。  相似文献   

14.
基于RS、GPS和GIS(3S技术)的集成提出了USLE 6大因子的算法,在建立的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基础上,运用USLE对深圳市茜坑水库流域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预测和估算.结果表明:整个流域90.5%的区域土壤流失强度为中度以下,强度侵蚀以上的区域虽然仅占整个流域面积的9.5%,但是年土壤侵蚀量达到了整个流域土壤侵蚀量的49.4%.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和植被覆盖情况明显相关,茜坑水库流域的东北山区部分是整个流域的严重侵蚀区.研究证明:在3S技术集成支持下,采用USLE对流域的土壤流失强度进行预测和估算的方法具有直观、方便、快捷的优点,成果能充分满足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1990年10月6日至11日,全国国土工作座谈会在保定市隆重召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计委和国土局(厅)负责人,有关科研单位的代表和新闻单位的同志近百人出席会议。国家计委副主任桂世镛同志、国家计委原副主任吕克白同志到会讲话,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叶连松同志到会祝贺,国家计委国土司司长方磊同志作了关于国土工作回顾与展望的发言。会议期间,桂世镛同志召集了省、市、区计委主任座谈会。冀、鲁、鄂、豫、吉等十几个省、市、区的代表在大会上介绍开展国土工作情况,分组交流经验,探讨今后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并讨论了《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国土开发整治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16.
《热带地理》2001,21(1):26
由广州地理研究所组织的《热带地理》创刊二十周年庆祝会于 2 0 0 1年 1月 5日在广东省科学院举行。应邀出席会议的有省科学院及有关部门领导 ,广州地区的编委、地理学界的老前辈和中青年专家学者等共 40多人。会议由广州地理研究所副所长邹春洋主持 ,省科学院副院长郭俊同志出席会议并讲了话 ,广州地理所常务副所长贾建业同志致欢迎词。《热带地理》常务副主编杨世高同志受主编许自策同志的委托 ,以《求真务实 ,共创未来》为题汇报了本刊创刊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 ,所取得的主要业绩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同时对刊物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  相似文献   

17.
汶川大地震对龙门山区造成了严重破坏.地震引发的次生山地灾害以及剧烈的土壤侵蚀仍将长期持续地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产与生活.对地震前后小流域的土壤侵蚀严重性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变化,将对灾后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及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GIS技术,以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区为研究区,以小流域作为基本单元,针对研究区地震灾区小流域土壤侵蚀,构建侵蚀严重性指数评价及分级方法,对地震前后土壤侵蚀严重性及变化特征并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后绝大部分小流域的土壤侵蚀趋重.震后土壤侵蚀程度不严重、较严重的小流域数量别由震前8个及21个降至5个及8个,新增严重、极严重小流域分别为12个及4个,相应面积分别为183.76 km2,52.70 km2.空间上流域土壤侵蚀严重性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地震前后小流域平均海拔、平均坡度与侵蚀严重程度正相关,且平均坡度对侵蚀严重程度加重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圣水镇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圣水镇小流域为主体,进行试验与示范。开展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和生态农业模式研究,同时进行生态经济效益监测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构成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综合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实现半山区小流域开发建设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与统一,在半山区及其类似地区有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人民政府主持的全省泥石流防治及学术交流现场会于10月14—19日在四川南坪县召开。会议内容有:1.验收南坪县后山泥石流治理工程;2.总结泥石流防治经验,进行学术交流;3.成立四川省地理学会泥石流专业委员会。全省16个地州市及18个泥石流重点县的代表,有关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省级机关、出版部门、有关部队及兄弟省的代表共12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参加学术交流的论文或报告计20多篇。 会议由以省人大常委冀文广同志为首的领导小组主持,刘纯夫副省长会前曾到南坪参观过后山泥石流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名》2009,(6):68-68
5月25日,四川省阿坝州民政局、甘肃省甘南州边界管理工作办公室在四川省马尔康县组织召开了川甘线阿坝州与甘南州段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第一次联席会议。两州民政局相关科室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双方根据两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四川省与甘肃省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通报了川甘线阿坝州与甘南州段行政区域界线第二轮联合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并就当前联合检查工作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安排交换了意见。会议充分肯定了两州边界管理成果,认为两州间的行政区域界线清楚明确,整体形势良好,边界地区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