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志中  朱虎  吴健 《地震学报》2005,27(5):575-579
水平摆用作地倾斜测量后,它的标定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地给出它的格值常数,那么,观测的结果就没有实用意义.从上世纪20年代以来,就有不少学者探索对它的标定问题,直到1962年Verbaandert(1962)发表他研制的胀盒-水银杯标定器后,这问题才获满意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地震台站形变仪器标定精度和标定误差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观测质量和数据的真实性。对昆明地震台定点形变仪器近几年的标定经验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提高形变资料观测质量,对同类仪器标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形变标定格值计算软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地壳形变观测仪器格值标定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地震前兆台网运行管理办法》和《地震前兆台网形变观测与运行工作细则》,针对不同测项、不同仪器标定的规范要求及特点,应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制了格值计算软件。本文主要介绍了软件的使用、格值计算、误差检查方法,结果以全国形变台网中心推荐的Word格式保存。对水管仪、水平摆、垂直摆仪直接从原始文件读取数据,提高了标定精度,实现了格值标定的半自动化。本软件已应用于河北省地震前兆数字化台站工作。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自动标定装置,阐述了簧板标定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自动控制系统,该装置结构简单,可方便地组合成人工和自动标定器。给出了簧板标定器的初步测试结果,表明簧板标定器完全满足形变仪器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地震观测系统的标定是指用某一标定器作为系统的输入信源,对系统进行实验检测的过程。标定的目的是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和处理,确定观测系统的各种特性,以便正确地分析和解释观测系统的记录结果。数字式地震观测系统的出现,观测手段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地震观测系统标定研究工作的进展,也对观测系统的标定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收集海拉尔地震台形变观测数据,对气压、降雨、大风、周边河道蓄放水工程、进洞标定调零等干扰因素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各类干扰形态特点,以便剔除干扰,有效提取地震异常信息,以期为地震台站形变观测数据干扰识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武汉及周边地区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武汉及周边地区2007—2016年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进行长期背景跟踪分析,认为形变观测资料的日均变化幅度、M_2波潮汐因子均方差、长周期拟合相对噪声水平等指标变化稳定,资料可信度高,DSQ型水管倾斜仪观测精度与资料稳定性均优于SS-Y型铟瓦棒洞体应变仪。对武汉狮子山及黄石地震台形变观测数据典型变化进行系统总结与跟踪分析,发现主要受到人为干扰(调零、标定)、自然环境(降雨、气压)和观测系统故障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地壳介质微形变异常与强震短临前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什么是形变观测中可靠的地震前兆 ?虽然目前有很多不同的认识 ,但都还是认为应从地球力学和形变应变的变化信息中获取地震前兆 ,形变观测的地震前兆应是由于地震孕育到破裂过程中地壳介质产生形变应变等力学变化的信息 .当然 ,地震前兆存在场兆和源兆之分 ,如构造块体活动产生的区域应力场变化 .场兆与地震的发生是一种间接关系 ,是大范围内的异常现象 ,而源兆则主要是震源区及近源区出现的效应 .显然 ,源兆的捕捉对地震的预报是极为有利的 .微形变观测主要包括倾斜、应变和重力观测 .与 GPS、大地形变测量和流动形变测量相比 ,微形变(倾…  相似文献   

9.
高阶脉冲标定器及观测系统幅频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前阶段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搜寻到了几种高阶脉冲波形,其频谱的低频分量平坦,高频分量更丰富。据此制成功能完善,性能优良的标定器。用高阶脉冲标定器产生的标定电流来激励拾震器,使观测系统产生相应的响应,由计算机采集该响应,并进行富氏变换及相关运算。由此可得到系统的幅频特性K(ω),为暂态标定结果。对于速度 平坦型观测系统暂态标定与稳定态标定所得的特性曲线完全重合,即标定精度相同。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观测资料的连续率、潮汐因子内精度、自洽性检验、相对实地标定以及主要干扰因素分析,对芨芨台分量式钻孔应变观测系统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观测资料连续率高,精度达到了形变I类台的标准,但观测数据的自洽性检验结果相对较差,且不适宜进行相对实地标定。(2)温度和水位是主要的干扰因素,且水位在6—9月的急剧波动易导致数据失恰。  相似文献   

11.
分析泰安地震台DSQ水管倾斜仪2009-2011年运行现状,与“九五”数据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观测资料的一般性质量评估均满足形变观测规范要求;各主波潮汐参数稳定,M2波潮汐因子均方差及观测资料噪声水平M1满足形变规范要求,最高精度达0.0015;年变形态一致性较好,标定干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江宁地震台YRY-4型四分量钻孔应变仪于2006年12月安装运行,多年来积累了大量应变观测数据。采用Venedikov调和及相对标定等方法,从观测数据年变幅度、连续率及稳定性等方面,检验该台钻孔应变可靠性,结果表明,2009年以来,江宁地震台分量钻孔应变观测变仪器运行稳定、可靠,观测资料连续,符合地壳形变观测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BP神经网络结构、神经元模型和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研究,以实现对形变仪器中常用的执行器步进电机的精确控制为例,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地震形变观测系统调零和标定装置的智能高效控制模型的具体实现方案。该方案是实现智能形变传感器自完善和自适应功能的基础,也可用于智能恒温装置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4.
荣成地震台形变观测干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荣成地震台2套形变仪运行以来影响观测质量的干扰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出影响观测资料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感应雷击、降雨影响及气压影响;观测系统因素主要有数采故障、电压影响;人为因素主要有仪器标定和仪器调零。通过对干扰、故障因素的分析,为日常工作中观测人员及时发现地震前兆异常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钻孔应变观测系指通过安装于钻孔中的钻孔型仪器进行的应变(含倾斜)观测。洞室形变观测则在深山洞或矿井巷道的观测室内,使用较大尺度的形变观测仪器进行。 大约十年前,我们即已开展洞室形变观测。近几年来,钻孔应变观测日益风行。后者与近年来刚生产出和引进了钻孔型仪器分不开。  相似文献   

16.
正S变换、超限率方法是近年来定点形变资料处理分析的一个新方法,新方法的使用提高了资料的利用率,是提取短临异常方面的新探索。以往观测资料较少,但经过"九五"、"十五"改造后,提高了数据的采样率,并积累了大量的形变资料。目前定点形变前兆观测,实现了观测手段的网络化管理,观测技术、观测资料应用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丰富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地震台上测震仪所用脉冲标定器的技术性能,根据沈阳台多年来对脉冲标定器的不断改进,研制了SY-1型脉冲标定器,通过在沈阳台、新民台近一年多的试验和使用表明:SY-1型脉冲标定器技术先进,性能稳定,适合于地震台站的工作环境与条件。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地表温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青藏高原改则、甘孜、拉萨和那曲气象站的地面水银温度计观测的地面0 cm温度和地面向上、大气向下长波辐射观测资料,计算和比较分析了地面水银表温度与地表辐射温度的差异.分析表明,由于地面水银温度计接触式测温方法的局限性,使得气象台站观测场地的地面水银表温度存在较大的误差:在裸露地表,夏季白天的正偏差可达4℃以上,夜间的负偏差在-2℃左右;在稠密植被地表,白天正偏差最高可达16℃以上,夜间的负偏差可达-3℃.由于偏差的不均衡性和离散性,即使对地面水银表温度作简单平均或积分平均处理,其代表性仍然很差.在对地表温度准确性要求较高的定量化研究与应用中,应避免直接采用地面水银表温度资料,即使由于资料缺乏而以其代之,也应对其采取适当的订正补偿等处理措施.随着科学研究对地表温度准确性的更高要求,推广使用地表辐射测温的观测方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蓟县地震台小辛庄山洞定点形变观测干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整理蓟县地震台小辛庄山洞定点形变观测资料,分析强降雨、气压变化、机井抽水、爆破、仪器故障和标定、人为干扰等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影响,强化认识干扰特征和一般规律,为地震前地球物理异常判定提供准确可靠依据,为同类型地震观测台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整理蓟县地震台小辛庄山洞定点形变观测资料,分析强降雨、气压变化、机井抽水、爆破、仪器故障和标定、人为干扰等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影响,强化认识干扰特征和一般规律,为地震前地球物理异常判定提供准确可靠依据,为同类型地震观测台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