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珠海市1962~2006年高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高温日天气过程进行普查,发现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是导致珠海市高温的主要天气系统。分析发现导致高温天气的系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热带气旋型在三种类型中占比较大的比例,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型会导致珠海出现极端高温。  相似文献   

2.
涂建文  许连丰 《广西气象》2007,28(A02):35-35,44
对珠海市1962-2006年高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高温日天气过程进行普查,发现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是导致珠海市高温的主要天气系统。分析发现导致高温天气的系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热带气旋型在三种类型中占比较大的比例,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型会导致珠海出现极端高温。  相似文献   

3.
热带气旋外围环流和广州灾害性高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卢山  叶萌 《热带气象学报》2006,22(5):461-465
利用1983-2004年6-9月常规天气资料、广州单站数据和此期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并定义连续3天或以上日最高气温≥35℃为一次灾害性高温天气过程,对广州灾害性高温天气和热带气旋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广州市的灾害性高温天气的出现和热带气旋外围环流紧密相关,且37℃以上的灾害性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广州市东南或偏东方向400—1600km范围内的洋面或海面有热带气旋活动时;(2)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强烈太阳辐射是广州灾害性高温出现的基础,而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导致的强下沉增温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热带气旋与珠江三角洲高温天气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对1965~2004年珠江三角洲出现的高温天气及高温天气出现时距珠江三角洲一定距离是否有热带气旋出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珠江三角洲出现高温天气时在东北偏东方至东南方(60°~150°)这一扇形区距离珠江三角洲为500~2000 km的弧面中有热带气旋出现的机率较大,说明热带气旋与珠江三角洲高温天气的形成关系密切;然后对2004年6月底7月初珠江三角洲的高温天气过程进行个例分析,又通过对历史天气过程进行普查,发现强大的高压环流和适当距离上的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是珠江三角洲高温天气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利用南沙气象探测基地的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对南沙的高温日进行了统计,并对2012年7-8月的高温天气过程做了分析,结果发现:南沙高温日数和持续高温出现最多的是2009年,持续高温以2d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为3d;南沙高温主要在6-9月出现,集中出现在7月下旬-8月下旬,高温日出现最多的是8月;高温一般出现在15:00前后.2012年高温出现时副高一般断裂成块状或者脊线比较偏北,受热带气旋的影响较大;所有的高温日都受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影响;当热带气旋位于南沙区偏东时,出现高温持续的时间较长,而且过程最高气温也较高.高温日当天08:00气温高、云量偏少、地面风速低、以西到西北风为主,湿度偏低.  相似文献   

6.
深圳夏季高温天气气候特征与形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曹春燕  江崟  孙向明  张蕾 《气象科技》2007,35(2):191-197
通过对1954-2005年深圳高温天气及其环流背景的统计分析,探讨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系统,并分析了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高温的空间分布特征,初步得出高温的预报流程。结果表明:①深圳夏季高温日数呈增多趋势;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造成深圳高温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③受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控制是深圳出现高温的主要原因;④高温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呈自北向南递减的趋势,南部气温比北部偏低。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高温出现范围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番禺区高温天气与热带气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建军  杨宏建  余海军 《气象》2006,32(6):66-70
利用番禺区1960—2004年高温天气(Tmax≥35℃)的历史资料及同期热带气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研究高温天气与热带气旋影响区(15~35°N、110~135°E)内热带气旋之间的关系,得出:(1)高温特别是36℃以上高温与热带气旋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温强度越强,存在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比例也越大。没有热带气旋存在仅靠副热带高压作用,则出现36℃以上高温的机会小得多,并且没有37℃以上超高温天气出现;(2)西北太平洋源地热带气旋对高温的贡献较南海源地占有绝对优势。无论何种源地,从热带低压到强热带风暴,随着热带气旋强度的增强,出现高温的比例都有一个明显的突跃;(3)7—9月份出现高温时,热带气旋存在的比例在68%~87%之间。移经热带气旋影响区的热带气旋,以7月出现高温的比率为最大,强热带风暴以上出现高温比例超过35%。  相似文献   

8.
利用钦州市三站1957~2003年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该地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并分析严重高温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总结了严重高温天气过程出现的天气形势特点。结果发现:①钦州市高温天气分布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时间性。②中高纬环流平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热带低值系统外围偏北气流的共同作用是严重高温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特点。  相似文献   

9.
潮州市夏季高温气候变化趋势及影响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统计分析1957~2007年共51年潮州高温天气的气候变化趋势,探讨影响高温天气的天气形势及主要影响系统,并分析了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高温的地面风场特征、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高温天气既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有关,又与区域大气环流系统密切相关,同时城市热岛效应、太阳活动、厄尔尼诺等因素也是导致高温天气不可忽视的因素;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造成潮州高温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③受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控制是潮州出现高温的重要原因,也是出现历史极端最高气温的主要原因;④潮州夏季高温日数总体呈增多趋势;⑤高温的空间分布具有地域性;⑥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高温的地面风场不同。  相似文献   

10.
登陆或影响广东省热带气旋气候规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带气旋暴雨和大风是广东省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在气象业务预报中,尤其是短期气候的预测中,需要预测热带气旋的频数以及初台和终台出现时间,依此来分析可能引起的影响,从而为地方政府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关于影响我国或广东省热带气旋频数的研究过去曾有人做过,大多使用1993年以前的热带气旋资料[1]。近期也有人研究了1997年以来的厄尔尼诺事件与热带气旋的关系[2]。本文主要给出1949~1996年热带气旋出现次数的分布,同时分析初台和终台出现的时间。这些问题在短期气候预报中值得关注,但过去这部分的研究比…  相似文献   

11.
基层气象台气象网站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进山  宋东  李芳 《山东气象》2010,30(1):51-53
根据多年网站管理和网站编程的经验,总结了基层气象台站网站建设的基本思路、网站规划、注意事项及编程技巧,提出了基层气象网站的目的、作用、安装方法、管理方式和安全措施等。  相似文献   

12.
和预报员谈数值预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薛纪善 《气象》2007,33(8):3-11
用尽可能非专业的词语,向预报员介绍数值预报的成就、问题与应用。在简单回顾数值预报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近十几年来数值预报的主要技术进步与有待解决的问题,对比了数值预报与主观经验预报的各自优势与不足,提出了优势互补对于提高业务预报的重要性。还分析了数值预报的技术进步对于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的影响,以及预报员参与数值预报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CINRAD/CC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资料分析了天山北部一次强沙尘天气过程,对沙尘天气的分布、回波强度和面积的变化以及相应天气背景、气象要素变化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2002年和2003年新一代天气雷达应用于“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计划项目“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及示范”,在青海省河南县和河南省许昌市进行秋季和春节降水系统中尺度结构外场试验观测和指挥中,获取到了大量云和降水的外场试验资料。利用这些资料分析了这两个地区云和降水的一些特征,进行了风场结构的分析,对层状云和对流云的中尺度回波强度和动力结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新一代天气雷达可以为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指挥和云物理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它可以清楚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市台分县指导预报、县站独立预报及县站临近订正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对比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目前县站预报业务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指出:县级台站制作天气预报应在上级指导预报产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方天气实况、经验指标等优势,重点做好临近订正预报,切实提高县站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公众对气象信息需求的规律与公共气象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佳芮  叶谦  田青 《干旱气象》2007,25(2):82-89
通过对“北京2008奥运气象服务社会需求调查”所得资料的统计定量分析,揭示出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呈现出以下规律:公众最为关注的气象信息、指数(夏季温度、污染相关信息)受生理需求驱动;次关注的信息(高影响天气和人体舒适相关信息)与公众的安全感和追求高品质生活有关;而关注程度相对较低的信息具有2个特点:(1)需求人群相对特殊;(2)难以从大部分媒体获得。分析表明,所发现的公众气象信息需求规律基本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而行为经济学信息易得性理论对调查中所发现的冰雹和降水概率的低关注度问题则有较好的解释。本研究所得结果为气象部门改进气象信息服务工作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双偏振多普勒雷达的理论基础,以CSU-CHILL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为例,介绍了双偏振多普勒雷达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以雷达测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实例说明了双偏振多普勒雷达在气象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结合日常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情况,阐述动画在天气预报节目中的重要性,介绍如何用多媒体动画软件实现常见天气示意图,为天气预报节目制作人员日常动画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将地面观测的降水划分为10~25、25~50、50~100mm/h3个量级区间,利用2010年5-10月天气雷达组网小时降水量产品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中国家级台站自动气象站小时降水量资料,采用3倍标准差法,按上述3个等级逐月分别确立了两类设备降水观测差值的阈值参数,进而建立了天气雷达与地面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结果的一致性实时校验技术.采用该技术进一步对2011年5-10月国家级台站自动气象站观测的降水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自动站降水数据正确率可达85%以上,可以有效进行自动站观测降水实时检验.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2008—2010年近3a夏季强对流天气的观测资料以及雷达回波资料,通过统计和分析,初步总结了我市强对流天气的分布情况、雷达回波特征指标阈值及其对应的天气类型,旨在为预报员做短时临近预报时能更加客观定量及精细化而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