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中基准面变化的讨论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基准面有三个不同的概念,即侵蚀基准面、沉积基准面和地层基准面。目前对于基准面的解释和应用存在争论,在应用中尤其比较模糊。在对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中地层基准面的解释进行分析及基础上,对其在解释以海相沉积环境为主的部分提出了质疑并就可容空间与地层基准面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可容空间是层序地层学关键概念,基准面也是层序地层学很重要的概念,两者对于解释层序形成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侵蚀基准面、沉积基准面、地层基准面都是势能面,都是动力学界面,都是变化的,只是分析的基准不同、形成的机制不同。为了深入地揭示这三种基准面的特征,还应该考虑基准面的定量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第四纪洞穴地层层序基本上是连续的,包括早更新世灰峪洞组与太平山;事更新世周口店组与新洞组;晚更新世羊耳峪组与山顶洞组。洞穴测年结果清楚,生物群演替明确。既有由北京人、新人、山顶洞伯遗骸与文化不断进步,又有由泥河湾动物群、周口店动物群及山顶洞动物群的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对地层记录中反映基准面变化旋回的时间地层单元的二级划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成油体系可明显的划分为1个中期地层层序和10个短期地层层序,它们在时空上的演变反映基准面、可容纳空间变化对沉积物沉积厚度、堆积方式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储集物性变化也明显受基准面、可容纳空间变化的影响。上升旋回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随基准面上升变差,下降旋回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随基准面下降变好,且下降旋回砂体物性好于上升旋回的砂体物性。  相似文献   

4.
水银洞金矿容矿岩石特征及其对金矿床形成作用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水银洞金矿产于龙潭组煤系地层中,在对该矿床岩、矿石进行系统显微鉴定的基础上,对二叠系龙潭组煤系地层含矿岩系特征及其对该金矿床形成所起的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湖南保靖地区龙马溪组层序地层及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地质与勘探》2017,53(6):1229-1239
通过钻井、测井结合野外露头分析,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思路和方法,对湖南保靖地区龙马溪组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微相研究。湖南保靖地区龙马溪组划分出三个中周期基准面旋回(sq1,sq2,sq3),组成一个长周期基准面旋回(SQ1),可以在研究区内良好对比。sq1的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为深水滞留盆地沉积,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为浊积扇网状水道沉积;sq2、sq3的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为浅水滞留盆地沉积,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为浊积扇扇中前缘席状砂沉积。从早到晚沉积盆地海平面逐渐下降,沉积中心向西北方向迁移。参考层序地层特征,结合本区页岩气地质条件,认为东南部甘溪-大坨地区为页岩气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6.
淮南煤田二叠系是以三角洲-滨岸平原相为主的沉积。本文运用地层基准面原理,通过岩心、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淮南煤田二叠系进行了不同周期地层基准面旋回分析,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规模的地层旋回。通过对比分析,建立了该区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聚煤作用出现于基准面旋回的一定位置上,叠置在长期基准面下降时期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后期是成煤的最有利时期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上对基准面变化的过程重新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目前广泛应用的基准面上升、下降行为不能完全刻画基准面的动态变化过程,以之为基础的基准面旋回理论在应用中也势必会出现诸多矛盾。合理描述基准面变化应该从基准面上升、基准面下降以及基准面处于平稳期3种状态出发,并认识到基准面变化存在基准面下降、基准面趋于上升、基准面上升、基准面趋于下降4种过程。认为在基准面趋于上升与趋于下降的过程中,相应形成基准面趋于上升振荡次旋回、趋于下降振荡次旋回,二者共同构成所述基准面振荡次旋回。在讨论基准面振荡次旋回理论意义及工业应用的基础上,对中国东部L油田基准面进行了识别,建立了油田等时地层格架。结果表明,基准面振荡次旋回的概念能够很好地应用于该油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旋回划分多解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低可容纳空间三角洲沉积背景下层序发育及砂体分布特征,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岩心、测井、录井和地震等资料,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珠江组下段为例进行了层序地层和控砂模式的研究。识别出强制海退和正常海退造成的暴露侵蚀不整合面、与暴露侵蚀界面相对应的整合面、海泛面、最大海泛面、强制海退底面和最大海退面等6种界面,将研究区珠江组下段划分为一个半三级层序;并指出低可容纳空间三角洲沉积背景下沉积界面与基准面一致或略低于基准面,准层序以与海泛面对应的暴露侵蚀面为界面,且主要形成于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区域基准面相对海平面的下降是控制层序边界形成的主要因素;平面上砂体赋存在三角洲前缘和下三角洲平原的沉积地区,新增可容纳空间的形成速率及剩余可容纳空间的原有规模是控制砂体横向连续分布的关键因素;垂向上砂体分布在SQ1层序基准面缓慢上升到下降之前形成的高位体系域和SQ2层序基准面下降最低点到缓慢上升至最大海退面形成的低位体系域,这两套砂体横向连续性较好,存在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油气输导条件,是形成大型油气藏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9.
在综述基准面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从泥沙运动力学角度出发建立了正弦曲线型地层基准面旋回的一维定量理论模型。模型通过沉降速率、基准面旋回曲线、沉积物供给速率曲线以及泥砂的平均粒径和密度等基本属性数据,给出了地层表面高度变化的数学表达式,模拟了地层表面的变化,实现了对于地层的沉积、侵蚀和饥饿沉积的模拟,建立和恢复了地层样式。最后通过起始地层面高度高于、低于和等于基准面三种情况下的稳定地层样式对比,得出了由突发、短暂的地层沉降所打破的旋回沉积平衡易于恢复;而因地层抬升偏离的平衡,其恢复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10.
粤东白云嶂-鸡婆嶂地区中生代晚期火山岩广泛出露,为一套中酸性-碱性岩系.依据岩性、岩相、接触界面性质、喷发-沉积韵律等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为吉岭湾组、龙潭坑组、热水洞组、南山村组和白云嶂组.吉岭湾组为安山质、英安质火山碎屑岩及其熔岩;龙潭坑组为火山碎屑沉积岩;热水洞组为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及其熔岩;南山村组为流纹质、英安质火山碎屑岩及其熔岩;白云嶂组为碱长流纹质-粗面质火山碎屑岩及其熔岩.该套火山岩地层构成4个喷发旋回,根据同位素年龄,确定其时代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