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台花岗-绿岩带中王家会花岗质深成岩体中普遍发育的片麻理、矿物线理等内部构造是岩浆侵位晚期岩体处于宾厄姆体状下形成的流动变形构造。它们切割了捕虏体中的先存构造,但岩体对围岩的作用较弱,且岩体与围岩间不存在强度变表带。  相似文献   

2.
五台花岗-绿岩带中王家会花岗质深成岩体中普遍发育的片麻理、矿物线理等内部构造是岩浆侵位晚期岩体处于宾厄姆体状态下形成的流动变形构造。它们切割了捕虏体中的先存构造,但岩体对围岩的作用较弱,且岩体与围岩间不存在强变形带。围岩至少经历了三期区域变形和两期区域变质作用。研究认为:五台运动末期,阜平古陆与恒山古陆发生的碰撞,造成了深部走滑作用和活动带中地层(五台群)褶皱,为岩浆的形成、演化提供了构造环境,并为其定位提供了空间。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花岗绿岩带中花岗岩定位的新机制──深部地壳块体间走滑作用控制花岗岩体定位模式。  相似文献   

3.
北京云蒙山岩浆杂岩体的岩石学和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位于北京市东北部的云蒙山岩浆杂岩体由十余个侵入体组成 ,它们普遍遭受了强烈韧性变形改造 ,与太古宇杂岩和变形变质的中 上元古代沉积岩共同卷入了云蒙山背形的构造系统中。野外调查和对岩石薄片的观察表明 ,岩浆杂岩体中各侵入体均具有变形变质特征 ,主要造岩矿物间具有明显的交代关系。虽然各侵入体在形成时代上存在明显的先后关系 ,但它们具有的片麻状构造是共同的 ,并且与围岩的变形是统一而协调的。这表明云蒙山岩浆杂岩体的片麻理不是岩体侵位时形成的 ,而是在岩体冷凝固结后受到构造变形作用改造的结果。即杂岩体侵位与其发育的片麻理构造所反映的变形事件在时间上存在明显差距。根据同位素年代学资料 ,岩浆侵位发生在燕山中期 ;但其与围岩一起卷入云蒙山背形构造系统的变形事件发生得较晚 ,可能形成于燕山晚期。云蒙山杂岩体中长英质侵入体的矿物学特征表明其在侵位后曾经历麻粒岩相区域变质作用 ,而在燕山晚期随变质核杂岩下盘的抬升又经历了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云蒙山岩浆杂岩体可以代表燕山造山带新生的中部地壳的部分岩石组合  相似文献   

4.
在对那蓬岩体进行地质研究和磁组构分析的基础上,恢复了岩体在形成过程及以后的古构造应力场,推断岩浆在拉张环境下,于印支期沿罗定一广亭构造带上升侵入成岩;燕山期不同阶段的韧性变形在岩体两侧分别形成了糜棱面理(片麻理)并且片麻理在岩体横剖面上构成一个背形构造。  相似文献   

5.
安徽青阳花岗闪长岩体的侵位构造和刺穿式底辟就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阳花岗闪长岩体及其围岩中均发育压扁变形构造,形成环状向斜、线理、边缘片麻理、热收缩张节理的构造组合。变质变形作用、结合岩石学特征的分析结果显示,岩体是以刺穿式底辟作用就位于早古生代地层中的。  相似文献   

6.
粤东北元古宙片麻状花岗岩体边部常形成边缘混合岩,其片麻理与花岗岩的片麻理和长石斑晶的产状均呈NE-NNE走向,与控岩断裂的走向一致。岩石因具有“变形结构”而区别于正常的花岗岩。与侵入的围岩间既存在截然关系,又存在过渡关系。岩浆以底辟方式强力挤压就位,它的就位和变形明显受外部剪切带构造控制。在空间上,岩浆上侵就位由北东逐渐向南西方向推进,导致岩体北东部变形强烈而南西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苏鲁地区榴辉岩呈大小不等的透镜状、团块状或不规则状赋存于超基性岩、片麻岩、大理岩和石英片岩中。作者于1993年在青岛市仰口和日照市梭罗树首次发现了两期榴辉岩。仰口榴辉岩体露头面积约100m~2,边缘有少量蛇纹岩伴生,围岩为花岗质片麻岩。岩体与围岩位于韧性变形带内,二者均受褶皱,并强烈糜棱岩化,被晚期(燕山期)花岗质脉体穿切。第一期为片麻状中粗粒榴辉岩,是主体岩性,片麻理走向近南北向。除局部保存较好外,绝大多数已被后期退变质作用所改造,新生的角闪石和斜长石成为主要矿物,少数石榴石呈斑状残留,新生片麻理与原始  相似文献   

8.
孙景贵  林强 《吉林地质》1992,11(4):28-35
金州地区太古宙英云闪长岩体位于大型NW—SE向“董家沟”低角度右旋剪切带的北侧。岩体与其内部出露的花岗闪长岩侵入体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二者的变形构造形式协调一致。英云闪长岩体内部显示的原生变形构造、斜长石板状斑晶和角闪石、黑云母颗粒具空间取向,以及拉长斜长石颗粒重结晶集合体的双晶具优选定向等特征,表明是由岩浆流动引起的。两侵入体是同在围岩韧性变形(带)作用的构造环境控制下,先后侵位、变形形成的古深成侵入体。  相似文献   

9.
周口店岩体是一个具有两次侵入活动的复式岩株。根据与侵入体协调一致的围岩构造、岩体的流动构造、捕虏体应变测量、岩体西北缘强变形带特征及小型韧性剪切带研究,表明周口店岩体是一个典型的斜向底辟侵入、类热气球膨胀模式的岩体。岩体西北缘强变形区的“片麻状构造”是岩桨脉动形成的挤压片理(S),不是原生流动构造;岩体西北部小型韧性剪切带的剪切片理(C)晚于挤压片理(S)。它们都是岩桨脉动底辟侵入的产物。这一结论由韧性剪切带中石英组构分析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0.
早白垩世古道岭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辽东半岛,主要由三种岩石组成,分别为庙岭变形闪长岩、万家岭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和古道岭中粒二长花岗岩及其所含的细粒镁铁质包体.其中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具有明显的变形组构,其片麻理方向与围岩万福糜棱岩相同,表明该岩体为同构造岩体.利用单颗粒激光40Ar/39Ar年代分析方法测定的岩体不同岩相和糜棱岩中单矿物(角闪石、黑云母、钾长石)的40Ar/39Ar年龄表明,古道岭岩体边缘相和围岩糜棱岩在早白垩世(120~113Ma)共同经历了变形、变质作用,揭示了在早白垩世时期该区的快速冷却(抬升)历史.这一地质事件遍布辽东半岛,乃至华北克拉通东部,并与华北克拉通东部大面积拉伸盆地的形成、大规模金成矿作用、A型花岗岩的就位和变质核杂岩的形成同期,是华北东部早白垩世克拉通破坏和岩石圈强烈减薄作用的浅部地壳响应.  相似文献   

11.
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交换与资源和灾害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凤凰山岩体接触带的变质与变形特征、显微构造及变形缩短量的计算 ,分析了凤凰山岩体侵位与接触带变形及区域变形的关系。通过接触带变质矿物变形特征的研究 ,揭示了热变质作用与侵位变形的同时性 ;接触带构造变形研究表明 ,岩体周围发育的流变褶皱、韧性剪切带、压溶缝合线等与岩体左旋上升与汽球膨胀侵位有关 ;围岩缩短量的计算结果表明 ,岩体侵位过程造成强烈的围岩缩短是一种强力侵位机制。研究表明 ,凤凰山岩体侵位是在区域NNE向水平左旋剪切应力场作用下完成的。岩体接触带变形是NNE向水平左旋剪切应力与横向推挤的侵位应力联合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湘东板杉铺岩体构造样式与侵位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板杉铺岩体的基本特征(形态、产状、主体单元的空间分布、接触关系)、围岩构造(褶皱、断层、片理等)、内部构造(片麻理、包体、断层、节理、岩脉、岩石磁性组构)等构造样式认为,板杉铺岩体侵位经历了重熔岩浆的产生→底辟上升→多次脉动式上侵的逆旋-气球膨胀的过程,为花岗岩体构造样式研究与就位机制分析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刘耀荣  贾宝华 《地质通报》2000,19(2):159-165
根据板杉铺岩体的基本特征 (形态、产状、主体单元的空间分布、接触关系 )、围岩构造 (褶皱、断层、片理等 )、内部构造 (片麻理、包体、断层、节理、岩脉、岩石磁性组构 )等构造样式认为 ,板杉铺岩体侵位经历了重熔岩浆的产生→底辟上升→多次脉动式上侵的逆旋—气球膨胀的过程 ,为花岗岩体构造样式研究与就位机制分析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怀安地区构造变形强烈,是研究华北克拉通形成和演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该区基底变质岩系构造形迹进行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同位素年龄数据,将该区早前寒武纪构造变形序列划分为4期: 新太古代阜平晚期(D1),桑干岩群韧性变形,形成片麻理、无根褶皱和韧性剪切带; 新太古代五台晚期(D2),在新太古代TTG/花岗岩中形成区域性片麻理和条带状构造,并在桑干岩群中形成近EW向的复式背形和向形构造; 古元古代吕梁中期(D3),集宁岩群沙渠村岩组形成区域性片麻理,并形成与片麻理一致的NE向韧性剪切带,在新太古代地质体中叠加近SN向的开阔复式背形和向形构造; 古元古代吕梁晚期(D4),红旗营子岩群太平庄岩组形成片理和片麻理,尚义—平泉断裂形成。建立了该区早前寒武纪构造演化模式,并将其划分为新太古代陆壳增生阶段和古元古代碰撞造山阶段,对理解华北克拉通的形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广西海洋山花岗岩体侵位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峰  华仁民 《岩石学报》2000,16(3):371-379
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动力学演化的示踪剂。花岗岩体侵位构造的研究对于揭示花岗岩体的变形历史和侵位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研究了海洋山花岗岩体的内部构造、与岩浆侵位应力有的围岩构造及热接触变质带特征,探讨了岩体和围岩的应变状态。研究发现,从岩浆侵位到冷凝固结,海洋山花岗岩体经历了液态流动、塑性变形和“半固态”冷凝阶段的演化。岩体各单元的应变类型分别是单轴压扁、平面应变、单轴压缩,  相似文献   

16.
产于伊比利亚海西期构造带内带的中央埃斯特雷马杜拉(Extremadura)岩基构成一条重要的线状排列的岩体群。该岩基共包含13个深成岩体和许多较小的侵入体,其岩性变化范围较宽,从石英闪长岩到碱性长石花岗岩。通过对各个岩体的构造研究发现,岩体的内部构造型式彼此是有联系的。岩体内不同构造型式间的相互联系和沉积变质围岩中叠加构造变形解析均表明,岩体的侵位和变形产生于第二变形期(320-302百万年)的E-W向右旋陆内剪切带中。因此提出如下定性上升模式:(1)与E-W向右旋剪切带呈45°方向的引张破裂产生;(2)花岗质岩浆沿破裂面侵入;(3)早期侵入体发生右行旋转,导致形成对偶剪切带(即N-S向左旋)、垂直于早期岩体长轴的横向缩短作用、变形岩体以及晚期岩体的强制性侵位。  相似文献   

17.
饮马湾山岩体位于辽东半岛南部,侵位于辽南变质核杂岩之中。岩体主要由三种岩石组成,由外向里分别是片麻状花岗岩、斑状花岗岩和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类。其中片麻状花岗岩类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具有明显的片麻理构造,部分岩石具有明显的变形组构,其片麻理方向与变质核杂岩中拆离断层方向一致。似斑状花岗岩仅显示微弱片麻理,而细粒二长花岗岩则为明显的块状构造,表明该岩体为同伸展变形就位产物。锆石U-Pb同位素测定显示,该岩体不同岩相岩石具有大体一致的年龄,其形成于120~130Ma的早白垩世,而不是以前认为的三叠纪。该岩体岩石具有较大的地球化学成分变化范围,其中片麻状和似斑状岩石具有高Sr含量(>600ppm)、低Y、Yb含量、轻重稀土分馏强烈的特点;而细粒二长花岗岩则相对低Sr高Rb、低~(87)Rb/~(86)Sr比值。Sr-Nd同位素综合分析表明,饮马湾山花岗岩主要来源于下地壳,但较大的范围Mg~#、Sr、Nd同位素组成则表明可能有其它物质(如岩石圈地幔、新生地壳)参与成岩作用。上述研究充分地显示,我国东部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发育在伸展构造背景,并可能与岩石圈减薄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北京西山房山岩体岩浆底辟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运用底辟构造的理论和模型, 通过对北京西山房山岩体边缘围岩构造、变形和应变的研究, 厘定出岩体边缘的高温剪切带、周缘向斜、呈穹状分布陡倾的线理和面理, 并结合对西山区域构造事件分析后提出房山岩体为典型的岩浆底辟构造(HotStokesDiapir).这项研究成果不仅在世界上首次证实了岩浆底辟的存在, 而且对理清北京西山地区的地质构造格架和演化序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认为房山地区可能不存在变质核杂岩; 房山岩体边缘的关坻太古宙杂岩是基底岩石随岩体底辟流动上升带到地壳上部的; 原先确定的一些印支期“剥离断层”是房山岩体岩浆底辟的刺穿构造或围岩高温剪切作用造成的地层缺失; 太平山和凤凰山等向斜是岩体底辟过程中在围岩拖曳下形成的周缘向斜.   相似文献   

19.
Rutt.  EH 高嘉瑞 《世界地质》1991,10(1):110-111
无论其特点为单矿物岩还是复矿物岩,剪切带一般都以其某种显微构造特点与围岩不同为特征。复矿物岩中的剪切带另外可以有矿物成分的差异,甚至可以出现剪切带中化学成分的加入或移出。应变定位需要某些形式的机械软化,同时,寻求对观察到的显微构造变化与矿物学/化学变化中机械软化作用的解释是有意义的。在单矿物岩中,流动作用的定位(断层发育)常常与碎裂变形机制和晶质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20.
处于扬子与华夏古板块加里东期拼贴带的武功山热穹隆,以造山期变形花岗岩为中心,南华一寒武系遭受绿片岩相一低角闪岩相变质并形成变质矿物分带,环绕岩体分布,与中生代以来伸展形成的脆性断裂系统构成外环,共同组合形成屹立于晚古生代地层分布区的穹隆状构造。在区域递增变质带基础上,造山早期,深部初始重熔岩浆与深埋的变质岩发生交代形成原地型英云闪长质“混染岩浆”,岩浆上浸过程中,活动组分不断作用于围岩,致使围岩的成分、结构构造产生重新调整,形成岩体边缘混合岩。同时,由于硅铝质围岩组分加入,酸度增加,而渐变过渡为花岗闪长质岩浆。造山晚期,进一步演化为岩浆型正常花岗岩,并呈套叠状侵入于早期岩体之中。从早到晚构成同源岩浆演化系列,并发育明显构造应力变形。热穹隆区加里东期形成递进渐增变质一岩体边缘混合一变形花岗岩“三位一体”分布格局。中生代伸展一岩浆作用的复合叠加,进一步强化了热穹隆的构造背景。大致在旱白垩世末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