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太阳黑子对厄尔尼诺、拉尼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分析了太阳黑子、日食、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之间的关系,指明了用太阳黑子和日食情况来预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在时间上和强度上,都可有很高准确性,太阳黑子峰值年影响日食形成的厄尔尼诺加强,拉尼娜减弱,谷值年相反。  相似文献   

2.
日食一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比较本世纪以来的厄尔尼诺年和日食资料,发现了高纬(包括极区)日食与厄尔尼诺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通过定义年日食一厄尔厄诺系数R1和累积日食一厄尔尼诺系数R2后,可以发现当某年的R1≥9或R2≥10.5级时,则当年必为厄尔尼诺年,反之亦然.本文还提出了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一动力机制,并预测2000年将是一个强厄尔尼诺年.  相似文献   

3.
太阳辐射和地面气象要素的日环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期间太阳辐射和地面气象要素等实测资料的分析,指出了在日环食过程中太阳辐射和地面气象要素等的变化,也叙述了日食期间地面臭氧含量的变化;第一次在国内测得了由日食引起的大气重力波,进而讨论了大气重力波的若干特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多种资料并基于统计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 1970-2019年期间的拉尼娜事件与我国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冬季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拉尼娜事件对西南地区冬季气温的影响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1970-1996年期间的拉尼娜年冬季西南地区气温均偏低,并表现为"冷干型"特征;而1997-2019年期间的拉尼娜...  相似文献   

5.
一次日食电离层效应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120°E经度链附近台站电离层垂测资料和一个二维低纬电离层理论模式探讨1995年10月24日日食电离层效应.在日食条件下只考虑日食区计算太阳EUV辐射减少.模式结果显示:(1)日食期间较低高度电离层光食效应显著,电子浓度跟随食分迅速变化,在食甚后浓度减少达到最大。较高高度电离层对日食响应延迟.(2)低纬地区日食日f0.F2比控制日低,而hmF2比控制日高.在低纬度地区日食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大·(3)赤道附近hmF2食甚后有一突变,出现日食F1.5层。(4)食甚后海口纬度附近F层受日食影响持久,而f0F2在赤道附近出现第2次下降.最后对低纬日食电离层效应的动力学因素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2007年3月,第四个国际极地年对极地的探测和研究计划在各国相继正式启动。2007年3月1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代表中国政府在北京宣布了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正式启动。国际极地年被誉为国际极地科考的“奥林匹克”盛会,全球科学家曾分别于1882,1932和1957年联合组织过三次国际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现场(普里兹湾)实测浮游植物和叶绿素α历史数据(1990~2002年)进行整合研究,显示在厄尔尼诺/拉尼娜期间,普里兹湾海水温度、盐度、营养盐和含氧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态系统对于环境变化的反应已通过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变动反映出来,在厄尔尼诺期间明显改变了叶绿素α浓度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例,硅藻相对比例增高,甲藻降低;在拉尼娜期间硅藻比例有降低趋势、金藻和蓝藻类呈显著增加,海湾种群变动又直接影响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同时表现出极地海洋生态对海洋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同时利用卫星遥感数据2002~2011年(12月至3月)时段进行联合研究,对普里兹湾卫星遥感叶绿素α与海表温度的月际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普里兹湾叶绿素α月际变化和浮游植物的旺发开始、结束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并对应着海冰消融、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和正常年份.研究发现南极海域叶绿素α表征的浮游植物旺发开始时间提前于海表温度的变化,或浮游植物的旺发结束时间滞后于海表温度的变化,或浮游植物的旺发开始、结束时间与海冰消融、海表温度的变化相一致.研究还发现,在湾内陆架区浮游植物的旺发开始时间与封冰消融(水域面积大小)相对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对ENSO的发生具有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1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用潮汐产生的地球流体与固体的差异旋转,可以解释1500-1800a周期的气候变化.强潮汐加大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海水的混合,将太平洋深层冷水翻上表面(或使太平洋西部暖水流向东部,北部暖水流向南部),使海洋上方空气变冷(或变暖),产生拉尼娜冷事件(或厄尔尼诺热事件).天文资料表明,强潮汐与厄尔尼诺事件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火山活动亦受强潮汐的控制.火山喷发使海洋底层暖水上升到海洋表面,火山灰遮蔽阳光使气候变冷,它们是控制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重要外强迫因子.当火山灰在低纬度地区上升到平流层,较小的气溶胶可在数月内传播至全球,并可在平流层内持续飘浮1-3a,最后降落在两极地区,减弱被遮蔽区的太阳辐射,与该区发生日食的效果相同,是厄尔尼诺事件的延迟因子.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助于Budden的频高图分析方法,分析了云南省瑞丽县弄岛街1980年2月16日日全食期间的电离层资料,计算了日食日及控制目的剖面,给出了剖面参数,得到了E层临频及最大电子浓度所在高度在日食过程中的变化,也研究了F层的日食效应,指出了在各选定频率上的反射虚高和真高在日食过程中的变化,发现在300公里以下的各给定高度上,尤其是在270公里附近的高度上,其电子浓度明显地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发生在中国境内的十次日食电离层效应的观测结果和理论解释,是已发表的讨论日食地磁效应的姊妹篇。从1936年6月19日到1981年7月31日的十次日食跨越了近半个世纪。本文讨论了下述问题:(1)各次日食的f0E、f0F1、f0F2的变化;(2)电离层温度变化与暂态现象;(3)日食与E及扩展F层;(4)日食电离层效应与地磁日食效应的比较;(5)对今后开展日食工作的意见。本文主要论述我国学者的九次电离层效应的观测结果,不包括由于抗日战争中断的1941年9月21日的日食电离层效应的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11.
用地磁脉动日食效应探讨甚低纬Pc3-4地磁脉动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3次日食期间,利用甚低纬区和从低纬到甚低纬过渡区地面站进行的地磁脉动观测资料,分析了Pc3-4地磁脉动的南北分量(H)和东西分量(D)在H-D平面内矢端图主轴方向的变化.结果表明,当观测点纬度低于日全食带纬度时,H-D矢端图主轴有90°相移现象;当观测点纬度高于日全食带纬度时,则无这种现象.由此我们推测,甚低纬区和从低纬到甚低纬过渡区Pc3-4地磁脉动可能主要是过滤机制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日食电离层效应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期间,我国14个电离层站和1988年3月18日日全食期间两个站的垂测仪和偏振仪记录,并综合50年代以来历次日食电离层效应的观测结果,证实:1.E层和F1层光食效应明显,F2层动力学效应显著;2.f0F2存在日食日值大于、小于或等于控制日值三种典型情况;3.TEC食变曲线有凹陷和不凹陷两种典型情况,甚至出现日食日值大于控制日值的异常现象. 本文对F2层和外电离层的动力学特征作了定性讨论,认为:空间等离子体温度急剧下降和沿场扩散是F2层和外电离层日食效应的最主要因素;而磁赤道上空等离子体的沿场扩散、“喷泉”效应,热层风和全(环)食带方位是影响位于磁赤道异常区各电离层站日食电离层效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的电离层波动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给出了利用高频天波返回散射雷达对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电离层效应的观测结果.分析表明,日食期间在日环食带电离层存在明显的不均匀结构和小尺度的波动,而日食过后在见食电离层区域出现大尺度的波动现象.  相似文献   

14.
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的电离层波动现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给出了利用高频天波返回散射雷达对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电离层效应的观测结果.分析表明,日食期间在日环食带电离层存在明显的不均匀结构和小尺度的波动,而日食过后在见食电离层区域出现大尺度的波动现象.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Study and observation of solar eclipse geomagnetic effects in China begun in 1936, and since then the total eclipse and total-annular eclipse occurred in Chongan of Fujian Province in 1941j, 1958, 1968, 1980, 1987, 1997 in succession. For these events, modern geomagnetic observations have been made with sufficient preparation. Plentiful solar eclipse data of geomagnetic field variation and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ZHANG, et al, 1983, LIU, et al, 1986, YANG, DU, …  相似文献   

16.
Several experiments were undertaken at Kolkata (latitude: 22°34′N, longitude: 88°30′E) on the solar eclipse day of August 1, 2008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the solar eclipse on Fair Weather Field (FWF) and VLF amplitude and phas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esented here show significant deviations of the observed parameters from their normal values, as they are determined by the average of the records obtained on 5 days adjacent to the day of the solar eclipse.  相似文献   

17.
巴布亚新几内亚日全食的地磁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1983年6月11日日全食的地磁场效应,我们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Port Moresby)进行了地磁观测。经过资料分析,在消除当天的正常日变化和干扰变化后,日食效应比较明显,水平强度减小(-3.6±1.2nT),磁偏角偏东(0.6′±0.1′E)和垂直强度增加(5.0±1.1nT)。证实了日全食引起地磁场强度和方向的变化,与食分、食甚持续时间、太阳高度角(即日食发生的地方时)和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