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2522”整体框架,提出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勘察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和企业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2.
<正>在全球步入数字经济时代,各行业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建筑产业唯有积极拥抱数字化,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弯道超车、产业转型升级。然而,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数字建筑平台的赋能下,行业监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等都将发生新的变化,重构建筑产业链中的各种关系和组织形态,使建筑生态与外部环境发生协同共振,形成建筑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助推建筑产业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作为工程建设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对于我国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发展,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专篇中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随着“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和“新基建”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推进,企业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就推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作出全面部署。与其他行业企业主要关注自身的管理数字化、生产数字化不同,传统设计院作为智力密集型的技术服务企业,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改造、提升传统行业,建设数字中国;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事关数字中国的建设进程,意义重大。新形势下,我国建筑业正面临市场之变、技术之变、竞争之变,如何以数字化转型赋能行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当前,建筑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系统性难题,系统性难题需要系统性解法。近日,  相似文献   

6.
《中国勘察设计》2023,(6):12-1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数字化转型事关数字中国建设进程,意义重大。当前,我国建筑业正面临全新的市场之变、技术之变、竞争之变,如何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企业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期,本刊特别策划了“数字化转型在行动”专题报道,邀请行业专家及行业企业代表等分享他们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思考及实践,以期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和借鉴。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设计单位作为传统的实体企业,实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更是势在必行,这既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各产业都在积极地进行数字化转型,建筑业依靠要素和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以数字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将成为发展的主流。数字建筑平台将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通过数字建筑平台在数字世界中进行全数字化的虚拟设计与建造,再通过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在物理世界中建造出实体建筑,改变传统建造模式,全面提升全产业链数字建  相似文献   

9.
正科学技术井喷式的突破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消费互联网的成熟和产业互联网的蓬勃兴起,带来了新一轮的数字化浪潮。为社会经济转型提供了巨大的内生动力,催生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数字经济"、"数字企业"、"智能工厂"、"智慧城市"等层出不穷,可以说,我们已经步入了数字化变革的新时代。各种数字科技的创新应用,已深刻改变着这个时代的产业发展模式,产业新生态在"大破大立"中逐渐形成,行业"颠覆洗牌"的风潮已被深刻感知。  相似文献   

10.
正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城镇化也在波澜壮阔展开,中国建筑业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日渐放缓,建筑业的市场前景也饱受一定的质疑,同时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居住品质要求的提升,也对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同时,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建筑业作为"耗能大户"之一,如何实现绿色发展,也成为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这些都将给建筑业带来新的变化。我们相信,"十四五"期间,建筑业发展方向、市场逻辑都将发生新的变化,本文将用以下10个关键词进行概括,以期为行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全球产业数字化进程加速,如何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寻找行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驱动力,是行业亟须应对的课题。在近期举办的2018中国建设行业峰会上,作为传统产业的建筑业,如何拥抱数字化变革,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成为与会代表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期我刊专门策划了"数字建筑:新引擎驱动新发展"专题报道,特邀"数字建筑"先驱企业、行业专家,共同探析数字建筑引领行业转型发展的未来趋势,分享践行数字化变革的宝贵经验,以期为业内企业了解数字建筑、把握行业大势、驱动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和参考。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2.
<正>"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当前,数据已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要素资源,在数字经济的研发、生产、流通、分配等各个环节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进入21世纪,三维设计、传感器、  相似文献   

13.
正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数字中国包括产业的数字化、政务的数字化和民生的数字化,其基础首先是产业的数字化。从当前金融、交通、教育等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变革来看,电子支付、共享单车、在线教育等正在颠覆式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而数字火箭的升空、数字飞机的下线等,也无不昭示着中国制造2025正在稳步推进。只有产业数字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顺利实现政务和民生的数字化。  相似文献   

14.
<正>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机场建设迎来数字化转型的高峰期。智慧机场是生产要素全面物联,数据共享、协同高效、智能运行的机场,是“四型机场”(即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建设的关键一环。加快建设智慧机场,日益成为未来机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民航机场建设及运营管理领域,数字孪生技术在“四型机场”的智慧机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为机场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路径,助力智慧机场的稳步推进,也为航空领域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基础保障。本文阐述数字孪生机场的定义与特征,从数字孪生机场“一张图”、BIM+GIS数字底座、机场数字资产等几个方面,探究数字孪生机场的技术路径及相关应用,旨在推动我国“四型机场”建设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设计作为工程建设的"龙头""灵魂",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中,如何实现转型升级?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联达")一直在积极思考这个问题。"作为广联达新的战略创新业务板块,我们融合设计和工程数据,打造全数字化样品,赋能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设计BG(以下简称"广联达设计")副总经理张宁说。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2020年7月,住建部等13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立足于推进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快建造方式转变,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7.
正2020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原本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贸易战压力下的中国经济又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新基建"作为重要的逆周期调节手段,在多次重要会议中被频繁提及,在此背景下,"新基建"无疑成为当下最强劲的产业风口之一。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不断赋能产业转型,各行业对数字基础设施的需求更加迫切,本文对"新基建"风口下工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行业面临着颠覆洗牌。未来,建筑业如何适应数字化变革的要求,实现行业的转型发展?近日, 在建筑业数字变革与创新发展高端学术交流会上正式发布的国内首个《数字建筑白皮书》,对此给出了答案。《白皮书》提出的"新设计、新建造、新运维"理念,清晰地描绘出建筑业未来的发展路径,引起了广泛关注与热议。数字建筑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国家"十四五"数字强国战略的提出,"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在工程设计领域已成为普遍共识。在行业头部企业已经开始利用自身优势加快向数字产业延伸的时候,广大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却显得步履维艰。由于在资金、人才、技术能力等方面的劣势,工程建设行业中小企业长期以来总体信息化水平偏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众多中小企业不得不直面生存挑战,却也成为他们下决心转型的契机。然而,数字化转型的征程远比预想的还要艰难,往往刚起步就落入困局,以下三种境况就颇具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2023年8月8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研究领域领军人物、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朱合华接受《上海国土资源》期刊的专访。朱院士围绕城市地质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发表了深刻见解。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求正从外延式转向内涵式发展。在城市建设由地上向地下空间发展、注重品质和内涵的背景下,地质工作则应由“广”向“深”、由“有”向“优”发展。服务韧性城市和绿色低碳发展为城市地质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带来了机遇。城市地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定位应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和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数字化、标准化的地质信息和模型支撑和构建开放共享的地质数字化平台。“采集数据难”“提取信息难”“形成知识难”是城市地质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瓶颈。从地质信息的获取和使用过程入手,形成采集—传输—处理—表达—分析—服务的地质工程数字赋能范式是突破瓶颈的路径,新型的地质感知技术与装备、地质信息的智能提取、岩土与地下工程专业交叉融合是城市地质数字化转型的突破方向。在这样背景下,上海地面沉降防治需要通过建设多视角、高密度的地面沉降监测体系,构建城市数字孪生模型和开展动态的仿真分析来实现数字化转型,进而继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