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翠坤,联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美华带来了《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低碳发展的提案》。"目前,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量每年约20亿吨,占到全国总碳排放量的约20%。如考虑相关建材生产、运输等,将占到全国总排放量的近40%"。王翠坤说,伴随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对我国兑现"2060碳中和"目标构成巨大挑战。建筑领域的减碳已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对全方位迈向低碳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达到20%,新增绿色建筑3亿平方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两年分别下降4%、3.5%以上本刊讯报道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硬化节能减排降碳指标、量化任务、强化措施,对今明两年节能减排降碳工作作出具体要求。《方案》提出,要深入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达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期间,城镇新建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比"十一五"末期提高30%以上,对北方4亿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进行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10%,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25亿平方米,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陈重、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武涌应邀作客中国政府网,围绕"推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实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与网友进行了探讨,阐述了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办发[2005]33号)指出:我国房屋建筑材料中70%是墙体材料,其中粘土实心砖占据主导地位,生产粘土砖每年耗用粘土资源达10多亿m3,相当于毁田50万亩,耗能相当于7000多万t标准煤.如果实心粘土砖产量继续增长,不仅增加墙体材料的生产能耗,而且导致新建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能耗大幅度增加,将严重加剧能源供需矛盾.因此,开发节能效果明显的承重用墙体材料对降低建筑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基于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彭寿建议,加速制定发布绿色材料应用专项政策与国家标准,强制性要求既有建筑改造使用节能玻璃、发电玻璃、储能等绿色材料,明确新建建筑碳减排指标,加速实现建筑从"高能耗向低能耗、正能耗"转变,  相似文献   

6.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最大的耗能城市。据1981年报道全市工业总产值达626亿元,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十分之一。但是工业用能源量巨大,全市耗能源量全部折算成煤约为2654万吨,每亿元工业产值平均耗煤量为4.24万吨。上海是无能源资源的工业城市,今后工业要持续增长,能源供应不能同步增长,只有积极开展节能,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法求增长。利用地下含水层储能,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扩大能源资源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将自热通风、天然采光、太阳能辐射、浅层地热和室内非供暖热源得热等各种被动式节能手段与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高效节能技术相结合,显著提高室内环境舒适性,大幅度减少建筑使用能耗,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主动式采暖和制冷系统依赖的现代绿色建筑。大力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发展被动式房屋等绿色节能建筑以来,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8.
国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能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能源供应日显紧张。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同时又不会增加环境负荷,必将成为未来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建筑能耗中,生活热水、供暖耗能占了相当的比例,利用太阳能来满足生活热水、供暖等能耗需求具有巨大节能效益。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具有太阳能利用的良好条件,太阳能热水已逐渐普及城乡,太阳能采暖技术却面临着设计的瓶颈。  相似文献   

9.
窗户的热工性能对被动房整体的节能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而在德国被动房能耗软件PHPP的计算中,玻璃边缘以及窗框与墙体连接处的线性热桥对整窗的U值也有明显的影响。本文对比研究了窗户在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窗框设计对整窗传热性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段金平)近日通过评审的《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报告》表明,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资源潜力折合0.662亿吨标准煤,可供暖面积达9.59亿平方米,可满足2020年北京市总体规划中总供暖面积的要求。该项目由北京市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建筑节能领域的探索 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已与工业能耗、交通能耗并列成为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呈急剧上扬趋势,其能耗已占到全社会终端能耗的30%左右.因此,实施建筑节能是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抓手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地热资源是贮存在地球深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包括浅层地热能资源、水热型地热资源和干热岩型地热资源三种类型,具有储量大、分布广和开发利用安全、稳定、清洁、高效的特点。随着社会对能源危机、环境保护的深入关注以及我国实现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的迫切需要,加快推动地热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缓解资源能源紧缺形势,已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国地热资源丰富。据初步评价,我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可满足约300亿平方米建筑物供暖需要;估算水热型地热资源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18.84亿吨,中—高温发电潜力996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800万度;全国干热岩远景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56万亿吨,是未来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枯竭后最具潜力的战略接替能源。  相似文献   

13.
利津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区,沉积有较厚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一般300~400m,浅层地下水水位埋藏浅,资源丰富,浅层地热能巨大,且和大多数建筑之间空间宽松,适于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和工程施工,应用前景广阔。浅层地热能具有高效节能、生态环保等显著特点。高效节能:制热系数高达3~4.5,而锅炉仅为0.7~0.9,地源热泵供暖与传统燃煤锅炉供暖相比节能20%~50%;制冷时要比普通空调节能15%~20%。生态环保:不向大气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和热量等,真正实现了供暖(冷)建筑使用区域的零排放,零污染。近几年,利津县把地热资源开发作为推进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4.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浅层地热能作为节能环保能源,其勘探开发及利用力度亟须加强。基于现场热响应测试、抽水及回灌试验以及岩土体热物性测试,获取水文地质和热物性参数,采用层次分析法开展成都市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评价,估算浅层地热能热容量、换热功率、资源潜力及环境效益。实测成都市研究区200 m以浅平均地层温度在18.59~19.76℃,地层平均导热率介于1.89~3.12 W/m·℃。成都市浅层地热能适宜采用地下水和地埋管地源热泵方式开发,地下水地源热泵方式适宜区面积占16.36%,较适宜区面积占19.72%,不适宜面积占63.92%;除原芒硝矿采空区域外,研究区均适宜及较适宜地埋管地源热泵方式开发。浅层地热能夏季制冷换热功率总量为1.19×107 kW,可制冷面积达1.98×108 m2;冬季供暖换热功率总量为1.48×107 kW,可供暖面积达1.57×108 m2。据估算,成都市开发浅层地热能每年可节省标准煤169万吨,减排各类废气污染约425万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热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中国地热资源分布广泛,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地带性。针对中国不同类型的地热资源,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分别对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资源和干热岩资源进行了潜力评估,并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我国地热资源量相对较为丰富,出露温泉2 334处,地热开采井5 818眼。水热型地热资源量折合标准煤12 500亿吨,每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18.65亿吨;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每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干热岩远景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56万亿吨。目前我国地热资源每年利用量折合标准煤0.21亿吨,其中水热型地热资源开采率仅为0.2%,浅层地热能开采率仅为2.3%,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科学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每年可节煤10亿吨,其中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高效利用每年可节煤2.5亿吨;地下热水资源高效利用每年可节煤7.5亿吨,地热资源节能减排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雾霾。  相似文献   

16.
论西北含油气盆地构造反转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天然气是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量约1.5亿吨,接近自产量,且后备资源紧张。近年油价飙升,使得油气供给形势更为严峻。我国石油总资源量约1069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约47.3万亿m^3;最终可采资源量:石油约为135~160亿吨,天然气约为10~15万亿m^3。据估算,西部地区石油资源量为415.9亿吨(占全国的近40%),其中西北地区(包括鄂尔多斯盆地)占99%以上;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智慧"成为热门词汇,从智慧城市到智慧建筑、智慧施工,都日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智慧建筑应该是什么样的建筑?我们认为,智慧的建筑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建筑。智慧建筑"以人为本"建筑是能耗和碳排放的大户。根据《"十二五"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在全社会的能耗和碳排放中,建筑业占比超过40%,远超工业的28%和交通运输的32%。目前,中国建筑95%以上是高能耗建  相似文献   

18.
《河南地质情报》2001,(2):51-53
河南是铝资源大省,并是我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建国五十年来,全省累计探明铝土矿储量4.01亿吨,现保有储量3.74亿吨,年采矿石约300万吨,氧化铝生产能力已达120万吨以上,电解铝产能30余万吨,这在全国居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确保我省铝资源的优势和铝工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河南省地质学会、河南省金属学会与中国长城铝业公司联手协作,以各自的技术优势,开展高科技攻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油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其中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它曾经是,现在是,在可预期的未来——全球碳减排、中国碳达峰情景下,仍然是最重要的能源资源。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一直是中国缓解能源紧张的有效措施之一。北极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且以天然气为主,已发现的油气资源中绝大多数在俄罗斯,尤其是天然气。但是俄罗斯天然气生产的油气田80%以上已经进入北极圈。2012年,中俄合作开发北极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参与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也事实上开启了中国主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进程。北极地区已发现的油气资源共计3289.4亿桶油当量,其中石油605.4亿桶(84.1亿吨)油当量,仅为全球已发现石油资源的2.5%;天然气41.4万亿立方米(约合2683亿桶,372.6亿吨油当量),占全球已发现天然气资源的15.5%。北极地区已发现的油气总资源中绝大多数在俄罗斯,俄罗斯已发现的北极油气资源合计2905亿桶油当量(403.5亿吨),占88.3%;其中天然气约39.47万亿立方米,约合2557.9亿桶(355.3亿吨)油当量,占北极地区已发现天然气总资源的95%以上。北极待发现的油气资源量也非常可观,约占世界待发现常规石油资源的15%;天然气占世界待发现常规天然气资源的30%,其分布也主要在俄罗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战略博弈,俄罗斯为确保其天然气出口及财政来源,必然要加大北极油气、特别是天然气的开采和开发,并通过北极航道运到中国和其他消费国。本文在概括分析北极油气资源分布特点、俄罗斯油气资源与北极战略及北方海航道通行能力的基础上,回顾了北极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诞生、发展演变及其国际博弈的背景;概括介绍了中国成功介入北极油气资源项目这一标志性事件过程,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对北极油气资源利用战略举措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超低能耗建筑节能率达90%以上,是目前世界上最节能的建筑。深入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营造健康、舒适、宜居的环境,能够有效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部署,对提升建筑节能水平、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超低能耗建筑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建设成本较传统房屋增加约800元/平方米,但在技术迭代、产品规模化生产和大规模应用推广,以及建筑节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