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新的矿产调查工作在冈底斯西段火山岩区新发现了拔隆银锡多金属矿床,地表矿体表现为受火山沉积断陷盆地边缘逆冲断隆带、火山机构及次级断裂控制的脉状矿体.为了查明该矿床的成因,开展了含矿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矿石矿物学、地球化学及S-Pb同位素等研究.结果表明:拔隆矿床含矿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26.5±1.2 Ma,矿物组合以中低温为主、兼有少量中高温矿物,闪锌矿Zn/Cd和Zn/Fe比值变化分别介于321~17 407、2.4~4.4,黄铁矿Co/Ni比值为2.2~3.6,硫化物样品δ34S值变化于2.94‰~4.48‰,206Pb/204Pb比值为18.590~18.779,207Pb/204Pb比值为15.636~15.865,208Pb/204Pb比值为38.883~39.991,具有岩浆硫、上地壳铅特征,矿床的形成与冈底斯西段早白垩世火山活动晚期的次火山热液密切相关.经与世界典型银锡多金属矿床的对比认为,拔隆矿床的成矿特征与世界大型-超大型银锡多金属矿床较相似,地表矿体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体,向下可能发育有斑岩型锡多金属矿体.拔隆矿床富银含锡的成矿特征在冈底斯西段属于首次发现,该发现不仅为研究冈底斯西段火山岩区矿床成因类型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约束,还极大地拓宽了冈底斯西段火山岩区的找矿视野.   相似文献   

2.
<正>诺仓铅锌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西部,大地构造隶属南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北缘,紧靠冈底斯弧背断隆,目前研究程度极低。本文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室内镜下鉴定及电子探针测试分析,系统的解剖闪锌矿矿物学特征,试图为揭示矿床成因提供部分依据。矿区出露地层为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及少量下二叠统昂杰组灰岩,发育一近南北向的断裂,广泛出露典中组火山岩及少量的花岗岩。矿体呈条带状赋存于火山岩与灰岩之间的矽卡岩接触带及硅化  相似文献   

3.
正达布铜钼矿区位于拉萨市曲水县南木乡达布村一带,隶属曲水县南木乡管辖。矿区距中尼公路沿线的南木乡约15 km,有简易公路相通,南木乡距拉萨市约25 km,有国道相连。大地构造位置属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带。新特提斯洋在中白垩世向北俯冲,形成了日喀则弧前盆地和冈底斯岩浆弧带。冈底斯岩浆弧带主要由中-新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组成。火山岩主体由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  相似文献   

4.
对冈底斯带的研究历来聚焦于岩浆弧,对弧间盆地的较少关注导致火山—沉积序列缺乏精细化研究。冈底斯带古近纪地层划分方案是基于并沿用东段林周、南木林地区的层序格架,即林子宗群与日贡拉组垂向叠置不整合接触,在带上其他地区适用时常产生矛盾,制约了基础地质及资源评价工作。通过系统实测孔隆—达果地区古近纪地层剖面,选取剖面中火山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以详实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搭建精细年代地层格架,以沉积学、地层学研究分析充填演化过程,恢复火山—沉积盆地古地理。结果显示冈底斯造山隆升剥蚀并被扇沉积体系记录的过程,从晚白垩世早期断续持续至古近纪;以火山岩和/或以沉积岩为主的盆地,发育时限均下延至约70 Ma,暗示岩浆作用与隆升剥蚀对雅鲁藏布洋俯冲的响应几乎同时启动;火山—沉积盆地发育贯穿了整个增生造弧事件,以印亚大陆初始碰撞后的沉积间断为界,分为70~56 Ma和56~40 Ma两期,火山岩与沉积岩同时发育,以时空上的负消长关系占主导地位,表现为剖面上交互或夹层,并受喷发中心、沉积中心的横向迁移约束,产生了地层发育时限的空间变化;受晚白垩世末—古近纪雅鲁藏布洋北向俯冲及印亚大陆碰撞过程影响,持续的造山隆升及岩浆活动的周期性强弱变化约束了盆地发育样式,火山—沉积序列在区域上延展不稳定,垂向序列产生多样性。因此,本文提出层型剖面上火山岩与碎屑岩垂向叠置序列关系不能普适地代表整个冈底斯带,同期火山岩与沉积岩存在空间上快速相变过渡,应使用更为精细年代格架下的空间展布关系,指导冈底斯带弧间盆地地层划分,探讨印亚大陆碰撞的火山—沉积响应过程。  相似文献   

5.
冈底斯带广泛分布晚古生代火山岩地层。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冈底斯带的构造属性在晚古生代已经发生转变。在冈底斯带中西部塔惹增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拉嘎组中发现了火山岩夹层。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该火山岩属岛弧环境,标志着晚古生代冈底斯发生首次造弧作用,该时期冈底斯中西部已经由被动大陆边缘向主动大陆边缘转化。  相似文献   

6.
冈底斯带晚中生代构造演化模式一直存在争议。此次研究了中冈底斯带扎布耶茶卡北部区域则弄群火山岩的野外特 征和锆石U-Pb年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扎布耶茶卡北部则弄群火山岩主要喷发于154.2~142.1 Ma。研究首次获得 晚侏罗世的则弄群火山岩年龄为154 Ma,比前人提出的则弄群火山岩浆活动起始时间(130 Ma) 提前了24 Ma,据此将则 弄群的时代定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根据研究获得的最新年代学数据,结合冈底斯带火山岩的前人研究资料,显示冈底 斯带中生代弧火山岩具有从南向北逐渐年轻的趋势。因此,最早期南冈底斯弧中生代火山岩可能与新特提斯洋板片北向俯 冲有关,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中冈底斯带弧火山岩受到了新特提斯洋板片北向俯冲和班公湖-怒江洋板片南向俯冲的双 重影响,早白垩世中期的北冈底斯带弧火山岩则与班公湖-怒江洋板片的南向俯冲密切相关。研究成果为冈底斯带晚中生 代构造演化模式提供了火山岩方面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7.
青海锡铁山地区滩间山群的地质特征及同位素年代学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冈底斯山仲巴县麦嘎乡附近一套第四纪火山岩是青藏高原空白区地质填图的重要发现之一,本文详细论述了该套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火山岩的形成朝代,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冈底斯陆缘火山弧第四纪火山岩研究的空白,完善了冈底斯带岩浆演化的时空格架,而且对整个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藏南冈底斯白垩纪弧后盆地的地壳变形及初始高原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藏南"南冈底斯岩浆弧"的北侧,发育一个白垩纪碳酸盐-碎屑岩组成的弧后盆地,盆地基底为早侏罗纪火山岩,其上被大面积晚白垩世-古新世林子宗群火山岩(62~45Ma)角度不整合覆盖,以及65~40Ma花岗岩基的侵位。南冈底斯弧后盆地的主要地壳变形表现为:在自北向南剪切应变下,以早侏罗世火山岩与晚侏罗-白垩世沉积岩之间的冈底斯滑脱带(GD)为主要构造底面,与上部白垩纪地层的强烈褶皱和铲式构造一起组成的"滑脱-褶皱"构造样式。研究表明,弧后盆地的滑脱-褶皱构造是90~62Ma期间与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板片俯冲有关的弧后盆地地壳缩短、加厚和造山作用的表征。大面积存在的冈底斯林子宗火山岩与其下部地层的角度不整合是一种"火山披盖式"的不整合,说明冈底斯弧后盆地经历伸展到地壳缩短变形、造山隆升和剥蚀夷平的演化过程,标志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的转换。提出南冈底斯初始高原在晚白垩世俯冲条件下开始形成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系统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岩相学、元素及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构造环境、源区性质,并与喜马拉雅带二叠纪火山岩进行了对比研究。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近东西向集中分布在冈底斯构造带中北部地带,空间上从东至西火山活动的强度和规模渐次减小,时间上从早至晚火山活动的强度和规模总体由弱到强。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构造环境,从早到晚岛弧造山作用经历了初始岛弧→早期岛弧→成熟岛弧的发展演变过程,火山岩浆来源于富集型地幔部分熔融作用,原始岩浆在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中有俯冲洋壳及随带的深海沉积物和再循环进人地慢的地壳物质组分的强烈混染,明显不同于受地壳物质组分强烈混染的喜马拉雅带二叠纪陆缘裂陷型火山岩。综合研究冈底斯带及其邻区近年来的最新调查与研究成果,从北向南拟建了石炭纪—二叠纪冈底斯岛弧→雅鲁藏布江弧后裂谷盆地→喜马拉雅陆缘裂陷盆地的弧盆系时空结构演化模式,探讨了冈瓦纳大陆北缘石炭纪—二叠纪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造山作用与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演化的耦合关系及其动力学机制,讨论了冈底斯带松多乡榴辉岩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西藏冈底斯带侏罗纪岩浆作用的时空分布 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34  
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侏罗纪岩浆作用的分布特点及其年代学,并利用已有的地球化学数据重点分析了早期关注程度较低的侏罗纪花岗岩类岩浆作用的性质。目前在冈底斯弧背断隆带未发现侏罗纪火山岩;在冈底斯东部地区,早侏罗世岩浆活动几乎同时发生于南冈底斯(叶巴组火山岩和鸟郁、尼木花岗岩类)、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宁中、金达、布久花岗岩类)和北冈底斯(聂荣花岗岩类),中晚侏罗世接奴群和拉贡塘组火山岩断续分布于北冈底斯,晚侏罗世岩浆活动零星分布于沙莫勒一麦拉一洛巴堆~米拉山断裂以北。将冈底斯侏罗纪岩浆活动置于时空框架内分析发现,南冈底斯和北冈底斯在侏罗纪时主要受俯冲作用的影响.而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和中冈底斯自早侏罗世以来除了受到俯冲作用的影响外,还受到自东向西逐步扩展的碰撞作用的影响。结合古地磁重建资料和其他新发现.认为冈底斯带侏罗纪这种岩浆活动的特点可用班公湖一怒江洋壳向南、新特提斯洋壳向北的双向剪刀式(剪刀口向西张开)俯冲模式来解释。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介绍藏中南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的地质背景、地貌环境、气候条件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对该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南木林县地处欧亚大陆与印度大陆的缝合带—雅鲁藏布断裂之北侧、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南缘的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地带,以SN向挤压和EW向扩张作用的断裂构造,对区内地形地貌的形成影响较大,同时,破碎的岩石也为区内泥石流灾害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人为因素为土地沙漠化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西藏尼玛宋我日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与构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尼玛宋我日火山岩是笔者1996年在西藏地质调查时首次发现的。该火山岩东西向带状分布于西藏尼玛县东侧,紧邻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缘。该火山岩主要为陆相喷发的中—基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底部不整合在木嘎岗日群(J1—2mg)之上。岩石化学分析表明,其为一套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火山岛弧主要成员。  相似文献   

13.
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侏罗纪岩浆作用的分布特点及其年代学,并利用已有的地球化学数据重点分析了早期关注程度较低的侏罗纪花岗岩类岩浆作用的性质。目前在冈底斯弧背断隆带未发现侏罗纪火山岩;在冈底斯东部地区,早侏罗世岩浆活动几乎同时发生于南冈底斯(叶巴组火山岩和鸟郁、尼木花岗岩类)、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宁中、金达、布久花岗岩类)和北冈底斯(聂荣花岗岩类),中晚侏罗世接奴群和拉贡塘组火山岩断续分布于北冈底斯,晚侏罗世岩浆活动零星分布于沙莫勒一麦拉一洛巴堆~米拉山断裂以北。将冈底斯侏罗纪岩浆活动置于时空框架内分析发现,南冈底斯和北冈底斯在侏罗纪时主要受俯冲作用的影响.而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和中冈底斯自早侏罗世以来除了受到俯冲作用的影响外,还受到自东向西逐步扩展的碰撞作用的影响。结合古地磁重建资料和其他新发现.认为冈底斯带侏罗纪这种岩浆活动的特点可用班公湖一怒江洋壳向南、新特提斯洋壳向北的双向剪刀式(剪刀口向西张开)俯冲模式来解释。  相似文献   

14.
<正>相山火山岩型铀矿田位于赣杭构造带西南段。区域上受北东向遂川深断裂与北北东向宜黄—安远深断裂交汇控制,在中生代出现大规模的中—酸性火山喷发和岩浆浅层侵入活动,形成一个大型火山塌陷盆地——相山盆地。盆地整体分为三层结构:基底主要为中元古代的浅变质岩,部分为下石炭统、上三叠统;基底之上为上侏罗统火山岩;盆地北西侧火山岩之上有上白垩统红层覆盖。在中生代,该区处于NEE向赣杭构造火山岩带西南端与近NS向赣中南花岗岩带的交接地带,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成矿活动,并  相似文献   

15.
藏东八宿县城西南出露一套由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及熔岩组成的火山岩地层体,研究程度不高,报道较少,时代争论较大,构造意义不明确,称之为朱村组。在朱村组获得角闪英安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28Ma±2Ma,将朱村组的时代厘定为早白垩世。地球化学特征反映朱村组火山岩形成于怒江洋壳向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俯冲、消减的火山弧环境,是伯舒拉岭火山岩浆弧的组成部分,与伯舒拉岭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应为同源不同相的产物,并认为藏东地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闭合在早白垩世晚期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16.
李湘玉  马润则 《矿物学报》2011,(Z1):362-363
措勤盆地位于西藏自治区的中西部,冈底斯山中段北侧,在Ⅰ级大地构造单元上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测区位于措勤盆地的南缘,次级大地构造单元依次为:北部地区属措勤复合弧后盆地;中部大部分地区属念青唐古拉弧背断隆;南部少部分地区属冈底斯岩浆弧。该区构造类型复杂,火山岩及侵入岩发育,岩浆活动以燕山晚期最为强烈,主要受北西西向区域构造的控  相似文献   

17.
<正>西藏曲水县南木乡达布村一带显角囊地区的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冈底斯岩浆岩带中段的南部,南距雅鲁藏布江结合带约30 km。大地构造位于冈底斯大陆北缘前陆的一部分,即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段南部边缘的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的东段,南邻雅鲁藏布江结合带,矿区所处的构造单元位于晚白垩世—中新世结蒲林—夏拉火山岩浆弧中。研究表明,大多数斑岩型铜  相似文献   

18.
1∶25万斯诺乌山幅、狮泉河幅地质调查成果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层方面,在测区札达陆块厘定出念青唐古拉岩群;在措勤申扎地层分区发现坚扎弄组在测区的存在,新建淌那勒组;将则弄群火山岩解体;根据化石,则弄群弧火山岩的形成时间为早白垩世;确认狮泉河蛇混岩带的形成时间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将才里群解体。岩石方面,在测区不同时代地层中发现火山岩系,填绘出了一系列火山机构;将中新生代深成侵入岩划分为拉轨岗日花岗岩带和冈底斯花岗岩带两个岩浆带;发现浆混岩系。构造方面,发现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南北支在图区的存在;证实狮泉河带内存在洋脊蛇绿岩套,狮泉河带存在俯冲;确认班 怒带的南支向北与狮泉河带斜接。  相似文献   

19.
西藏冈底斯尼木地区斑岩铜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属全球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域东延部分,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中东段,为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确认的最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尼木西北部地区为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确认为冈底斯成矿带上最重要的斑岩型铜(钼)矿化集中区之一。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的综合分析,对尼木地区斑岩铜矿的找矿标志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20.
哀牢山区太忠—李仙江带上二叠统(P_2)弧火山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忠—李仙江带弧火山岩位于哀牢山浅变质带西侧,沿阿墨江—李仙江深大断裂续延伸达300km。火山岩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P2),以火山碎屑岩为主(Ep为0.7~0.9)。拉斑系列,钙碱性系列及少量的钾质碱性系列并存,化学成分表现为高Al低Ti,产出环境为陆缘弧。此外,该带火山岩由东往西岩石系列还表现出由拉斑→钙碱性→钾质碱性的变化趋势,K2O含量,ΣREE,U,Th等的丰度表现出不断增加的特点,表明该带火山岩是哀牢山洋盆向西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