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景观意象评价——周庄与乌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永博  沙润  杨燕  卢晓旭  侯兵 《地理研究》2011,30(2):359-371
通过对旅游景观意象评价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的旅游景观意象评价方法.首先对旅游评价研究和旅游景观意象理论进行了回顾,以功能属性、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对旅游景观意象进行划分,进而对291名旅游者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自下而上生成了旅游景观意象评价指标及权重,线性评价的结果显示周庄(古镇景区)...  相似文献   

2.
旅游目的地意象一经形成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5.12地震这一重大突发事件对四川九寨沟风景区旅游者感知意象的影响如何?对比分析2008年5月(汶川地震前)和2009年5月的旅游者感知意象,发现认知意象虽略有下降,但由于地震对九寨沟风景区没有造成实质破坏,而且已经经过了一年的恢复,变化不是很明显;但受情感意象的影响,旅游者的忠诚度有明显提升;另外,旅游者对九寨沟风景区旅游安全、社会治安的认知有明显下降。结构方程均值模型的运用解决了传统研究方法不能直接进行潜在结构变量之间比较的问题,开拓了旅游目的地意象感知研究方法的新视角,同时也深化了结构方程模型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群体游客的中国旅游目的地意象色彩认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彩影响着人们的情感状态和选择意向.当旅游目的地意象被色彩化并赋予一定的涵义,它就成为目的地品牌定位、意象设计和营销战略制定的有力工具.本文以到访两安的跨文化游客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我国旅游意象色彩认知为研究内容,在调研数据对应分析和深度访谈资料挖掘补充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跨文化群体游客对我国目的地意象色彩认知的特点及基础...  相似文献   

4.
旅华美国游客目的地城市色彩意象认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白凯 《地理学报》2012,67(4):557-573
色彩是旅游目的地意象的重要外显形式与构成,其虽被广泛应用于旅游目的地建设与发展,但其理论研究在国内外几近空白.本文以旅华美国游客为研究对象,以旅游目的地城市色彩意象认知为研究内容,通过10 批次全程客流跟踪的调研方式获取了研究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构建了旅华美国游客的目的地城市色彩意象认知维度模型,并通过二次定点调研方式对本研究的理论饱和度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 旅游目的地城市色彩意象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城市色彩基调与建筑、旅游吸引物、人际影响、差异性文化感知、旅游经历、旅游目的地人文与自然环境;② 目的地城市色彩意象认知由视觉色彩和理念色彩两部分构成;③ 游客的个人偏好和旅游情感会直接作用于旅游目的地城市色彩意象认知,并直接导致游客产生行为意图;④ 游客的目的地城市色彩意象认知会刺激并促使游客产生行为意图.本文讨论中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城市色彩意象认知加工的发生机制与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5.
以旅韩中国游客为研究对象,以韩国旅游目的地空间意象为研究内容,以手绘认知地图方法为实现途径,通过机场跟团和散客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有效草图游前263份、游后259份。依托问卷中所提取和统计的认知地图的相关数据,分析韩国旅游目的地空间意象形成的认知要素和认知结构。研究发现:空间认知的五大要素出现频率游后远大于游前,其中标志物要素比重最大;单体型结构成为旅韩中国游客在韩停留期间最主要的认知地图类型,游前游后都占最大比例;国家目的地认知地图构成要素超越城市的一般物质形态;国家目的地意象空间认知符号化。根据手绘草图呈现的内容,讨论了国家作为旅游目的地其空间意象与居民城市意象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6.
旅游目的地意象在旅游者决策与目的地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旅游研究中的热点领域。海洋旅游目的地意象的研究对于提高目的地竞争力与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夏威夷为例,基于国内旅游者发布在网络上的游记,利用扎根理论与文本分析法对夏威夷的认知意象、情感意象与总体意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海洋自然吸引物”、“海洋人文吸引物”、“海洋旅游活动”、“目的地软环境”、“旅游服务”、“公共场所与服务”是构成海洋旅游目的地认知意象的六个主范畴;在此基础上,通过提取游记中的情感语句并结合“情感环状模型”发现夏威夷的情感意象以正面情感为主;从语义网络与重游意愿来看,夏威夷的总体意象较为积极,并未出现明显的负面感知要素。研究旨在为国内海洋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杨效忠  李冬花  黄剑锋  陆林 《地理学报》2023,(12):2939-2957
旅游目的地是旅游地理学的核心概念。旅游目的地空间形态、空间规模、空间关系的线性发展需要我们立足旅游地理学的学科视角,针对线性旅游目的地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完善已有的旅游目的地认知体系。本文基于后结构主义的理论视角,构建线性旅游目的地的概念框架与研究体系,以期建立完整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的旅游目的地反馈机制。研究认为:(1)线性旅游目的地是以特定的自然、文化主题为引领,以旅游基础要素的线性延展为基础,以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旅游产品、旅游信息、旅游服务等各类要素主体的流动关系为根本,形成的沿特定方向关联互动的目的地组织共同体与空间连续体,具备关联性、流动性、动态性的空间组织特征。(2)线性旅游目的地作为旅游目的地时空关系交替演化的结果,具备发生发展的演化过程,既包括时间维度上组织结构线性整合的过程演化,也包括空间维度上各类要素主体集聚扩散的空间优化。(3)后结构主义的关系思维与尺度认知为线性旅游目的地关系的建构、关系的流动、空间的生成以及尺度的转换等时空演化研究提供了综合性的认知框架,而线性旅游目的地概念框架与研究体系的确立,也推动了后结构主义向旅游地理学研究领域的理论拓展与实...  相似文献   

8.
随着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市场竞争加剧,目的地吸引力逐渐成为国外旅游研究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章对国外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结论包括:(1)在研究内容上,学者们主要关注了目的地吸引力的概念及其测量、决定因素、影响因素和影响结果等方面的内容;(2)在研究视角上,大多数学者倾向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研究目的地吸引力;(3)在研究方法上,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实证和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4)在研究对象上,以供给传统旅游产品的旅游目的地为主;(5)基于旅游系统的目的地吸引力影响因素、目的地吸引力的空间差异等是未来目的地吸引力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模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廓清最基本的概念入手,对旅游目的地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和界定,构建出区域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的最一般模式.研究的预期目标是寻找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的最基本组成要素和最一般结构模式,为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优化、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希望在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理论的研究上有所发现.  相似文献   

10.
城市意象与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中的趋同与分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凯  赵安周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0):1312-1320
“意象”是近年来多学科研究追踪的热点命题之一。本文在重点文献回顾基础上,就城市意象和旅游目的地意象的研究发展脉络及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二者的产生、发展与国际、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与人类的社会性需求存在密切联系,而这种社会性需求也决定了其研究的基本发展方向。就城市意象和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本身来看,二者在研究的核心聚焦内容、研究的基本指向、研究方法与研究发展的外生动力上都基本趋于一致;在研究涉及群体与研究学科视角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同时,为了推进城市意象与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的深化,提出了应关注“意象”的地方感研究与提升研究技术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