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永超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7):1248-1248
正地理标志可以看作是一种新时期的知识产权保护对象。新时期在中国全面开发乡村经济的大背景下,地理标志的产业价值也在逐渐显露,已经成为了中国特色地理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源动力之一。而地理标志的行政法律保护,也在中国具有越来越显著的地理经济和时代效应。纵观中国地理经济发展进程,地理标志及其法律保护毕竟是近年来才兴起的新鲜产物,属于行政法律保护制度的舶来品。自改革开放以后,地理标志的属性概念逐渐被引入,直到近几年才得到大面积推广和发展,所以其法律制度体系发展时间较短,还存在一定局限性。目前经过多年来的实践经济探索,结合中国地理经济与环境发  相似文献   

2.
关于加强河北省地理标志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地理标志的概念和特征世贸组织于1994年通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第22条第1款规定:“本协议的地理标志系指下列标志:其标示出某商品来源于某成员地域内,或来源于该地域中某地区或某地方,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我国在2001年10月新修订的《商标法》中也增加了地理标志的有关内容,其中第16条第2款明确规定:“前款所称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第一次在法律上明确了对地理标志的保护。根据上述定义,地理标志具有以下特征:1)是特定地区名称与特定产品的结合,用于指示该产品来源于该地区,该产品的质量特点和声誉等主要取决于该地理因素,如西湖龙井、烟台苹果、日照绿茶等。2)所标示产品的特定品质、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此地理来源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决定。如蠡县麻山药是目前保定市唯一一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独特的品质与蠡县特有的自然条件(沙质土壤富含钾元素等成分、土质结构独特、光热条件适宜等)和高标准的管理密切相关。3)是经过长期发展、自然形成的。某地区某种产品的特定质量或其他特点,只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被广大消费者所认识,且只有保持稳定和持久,才能声名远播。如河北省迁西县的迁西板栗,至今已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相似文献   

3.
运用DPSIR模型对地理标志产品进行研究,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部分简化地理标志产品开发与保护的研究过程,系统分析地理标志产品开发与保护过程中的关联因素,找出制约其开发与保护的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调整。探讨适合地理标志产品开发的策略及保护对策,以实现产品经济效益的转化与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探讨地理标志保护的概念出发,研究分析了福建地理资源优势、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提出了切实做好福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发展的3个措施.  相似文献   

5.
山地科学的重点问题与学科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面临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山区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后备地将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山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山地灾害防治以及山区国土整治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需要科学的指引.从山地的概念和属性人手,论述了山地科学在地理科学中的地位,讨论了山地科学与山地学的联系与区别,构画了山地科学的学科框架,提出山地科学近期应关注的5个重点领域:1.山地环境演变过程与作用机理;2.山地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3.山区城乡关联发展模式;4.山地自然灾害形成机理与减灾途经;5.数字山地与虚拟现实技术.加强山地基础科学问题和分支学科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地理科学,并为山区资源和环境的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邹双全 《福建地理》2006,21(1):10-14
本文从探讨地理标志保护的概念出发,研究分析了福建地理资源优势、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提出了切实做好福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发展的3个措施。  相似文献   

7.
谢永顺  王成金  吴爱玲 《地理科学》2022,42(9):1577-1587
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协调发展度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和P-VAR模型对中国326个地级以上行政单元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与农业经济的时空演化、协同发展、交互响应关系进行了综合测度。研究表明:① 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均具有整体上升态势,在空间上分别呈“大分散、小集聚”和“阶梯式下降”的分布特征。② 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等级由初级协调演化为高级协调,空间差异先增大后减小;二者间具有显著的、持续强化的关联性。③ 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农业经济均具有正向的自我强化与惯性增长特征,地理标志农产品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程度较小,而农业经济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影响程度较大,形成倒逼作用。  相似文献   

8.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治理体制改革对湿地资源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湿地保护过程中存在湿地保护法规缺失、保护不到位、监管缺失、信息不公开、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不协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完善湿地保护法规、加强部门间协同合作、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督、促进全面信息公开、重视环境保护等湿地保护对策,探索我国湿地保护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资源与我国省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信息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为了考察1999-2008年我国互联网资源与省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选择CN域名和网民作为互联网资源指标,以GDP和人均GDP为经济发展指标,定量分析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对互联网资源分布的影响,并尝试寻找互联网资源对省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的基本规律.研究显示:CN域名是区域人均GDP的反映,而区域GDP对网民的影响在0.48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并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同时人均GDP对网民的作用则从0.74逐渐下降,并最终保持在0.4以下;由于10年来我国的互联网仍处于高速发展期,并且人们对互联网的认知及互联网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都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互联网资源增长带动省域经济发展方面并未发现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很快。已由原来的单一计划经济,进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历史发展时期。商品的流通已成为促进区域商品生产、满足市场消费、加强区域经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在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研究和划分按商品流通的客观规律自然形成的商业经济地理区域;是地理科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地域是商品经济活动的载体,科学地划分不同层次商品经济区域,它对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进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耕地面积变化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理地利用耕地资源是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耕地面积变化的管理是为实现土地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耕地面积变化信息系统是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以耕地面积变化数据、基础地理数据和遥感数据为地理实体对象,集知识、分析、决策和服务为一体的系统。该系统从应用角度为空间数据管理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中国耕地面积变化信息系统的建设为例,对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数据库和系统集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机制,阐述了中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重大战略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生物圈保护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面积约2.6万公顷的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的综合考察,运用流域和生物圈保护区有关概念与方法,探讨了在该地区建立小流域生物圈保护区的可行性。以小流域为基本空间单元,采用地理景观的分室对策和开发与保护上的协调对策,对该保护区进行了初步规划。目标是对热带山地自然资源实行保护、开发、科研、科普和生态环境监测等的多功能科学管理,使该区的经济与自然资源能协调发展,以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引起了包括地理学等在内的多学科研究的热潮,地理视角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本文首先对珠江三角洲地理研究进行总结,核心研究主题有传统经济地理分析;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产业转移、升级与结构调整;区域合作与协调;社会空间研究;区域人口研究;区域规划与管治;土地、环境、生态与文化保护。最后,对未来珠江三角洲地理研究进行展望,归纳3个研究热点: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社会与文化研究;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响应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李小建 《地理学报》2022,77(8):1873-1891
中国经济地理思想史是一部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思想的进展史。古代时期产生了以适应和利用地理条件发展经济活动的思想;近代时期经济地理学作为学术领域出现;现代时期I重视自然条件的利用,从国家需求角度研究生产布局与地理条件的关系;现代时期II从国土整治与国土规划角度切入人地关系,构建“点—轴系统”理论等空间结构理论,根据区域差异扩大趋势提出调控思想;现代时期III结合主体功能区研究人地关系,注重产业集聚、都市经济区、农区衰退及振兴等问题。中国经济地理思想演化可以梳理出3支脉络:① 史志脉络通过历史文献对经济区位和地方差异的描述,逐步探究经济活动与地理条件的关系;海量的地方志,以实例支持人地关系思想。② 从游记考察到现代考察和观测分析,为经济地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事实发现手段。③ 国外引进脉络与多元思想本土化,带来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思维逻辑。后两支脉络逐渐融入前一脉络,以突出中国特色之趋势。经济地理思想史研究可对当前经济地理学发展提供3点启迪:① 加强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条件规律探索;② 鼓励问题导向的批判性思维;③ 弥补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弱项,如与整体论对应的还原论,与归纳法对应的演绎法。  相似文献   

16.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对有限的水资源竞争和水冲突的增加,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建立在生态系统良好的基础上,湿地公园的建立是统一保护与利用水资源的有效方式之一。湿地公园内的水环境保护与湿地公园的长远发展息息相关。以山东拥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探讨了水环境保护理念下的湿地公园规划方法及内容,包括水资源、水岸、栖息地的保护,以及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方法。由于湿地水环境保护标准尚未确定,基于水环境保护前提下的湿地公园规划还需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地理和土地利用的近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周立兰  余之祥 《地理学报》1990,45(2):146-153
近十余年来,中国农业地理与土地利用的研究主要在以下方面:农业地理丛书的编写,完成了中国农业地理总论和21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区域地理著作;承担全国综合农业区划、自然区划、农业各部门与农业技术条件区划,进行了农业区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对农业发展战略与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国情研究;为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以因地制宜为原则进行农业各部门生产布局研究;1/100万土地利用图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研究。上述研究是持续而广泛的,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8.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强大的综合创新优势,必须在实现经济体系高效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上做出表率,建设首都生态经济区是北京山区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首都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为北京的七山区县,其建设要以"两山、五河、七组团"为空间结构,以"一区、三基地、一平台"为框架性目标。作为探索北京山区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径,建设首都生态经济区是优化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需要,符合山区发展转型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应遵循打破行政界限、生态主导发展等原则,力争用10-15年的时间,建设生态产业经济带(走廊)、拓展生态经济区地域空间范围、打造中国北部生态经济增长极,以建设成北京绿色崛起先导区和全国生态经济示范区。  相似文献   

19.
在开封自南宋以来的变迁历程中,因中原地区地理空间区位形势所造成的频繁战患直接导致开封城市的破坏与衰落,更重要的是开封在黄河泛滥区中所处的地理中心位置,不仅使开封周边地区土壤严重沙化,而且还在堰塞其水运河道的同时,也使其失去了成为现代铁路交通枢纽的机会。区域环境因素发生的重要改变导致中原地区区域政治中心在建国初从开封迁离,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自由流动程度的加强,更多的发展资源向邻近的郑州集聚,也造成开封经济发展的弱势。但随着国家及河南省政府利用开封地理空间区位形势所实施的"郑汴一体化"等当代发展策略的介入,开封将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下降趋势而实现复兴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济地理学发展审视与新构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小建 《地理研究》2013,32(10):1865-1877
分析了现今国际经济地理学发展中基于少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基于少数国家地理背景、基于经济学原理的偏颇,提出基于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特殊的政府与社会关系、特殊文化、特殊的学科背景建立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应侧重经济社会发展、侧重人地和谐,侧重政府的特殊作用、侧重国内区域间关系与全球的影响、侧重与自然地理的关系,在研究中注重自然科学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的兼顾。中国持续高速增长的经济地理研究、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与地区跨越、政府特殊作用下的区域发展、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人地和谐与区域发展、农村聚落格局的演变趋势等,均可作为重要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