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1∶ 25万地球物理编图,属新一轮1∶ 2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范畴.研究了一套用Surfer 7.0与ArcView 3.2软件编制1∶ 25万地球物理系列图件的方法技术.解决了成图软件Surfer 7.0与ArcView 3.2的数据转换、栅格图与1∶ 25万标准图框的边界不吻合问题,开发了绘制1∶ 25万标准图框的软件,实现了在GIS软件平台上编制符合出版要求的1∶ 25万地球物理系列图件.  相似文献   

2.
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早期预警的基础.为了探索秦岭山区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文中在陕西凤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利用GIS技术结合信息量模型方法完成了凤县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评价区划.结果显示:凤县地质灾害分布主要与河流侵蚀、植被覆盖率及人...  相似文献   

3.
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成图过程中,为最大程度地保留原始数据信息,通常采用Map GIS软件的三角剖分功能绘制平面等值线图。由于布点原因,图幅边部未能有效控制,往往造成图面完整性较差。通过Surfer软件的离散数据网格化,对非均匀分布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原始成图数据进行插值,并利用其白化功能,对插值数据进行扩边处理,减少离散数据网格化的外推区域。利用Map GIS软件中三角剖分对扩边后的数据和原始数据制作地球化学图件,解决了三角剖分绘制平面等值线图不能完整充填图幅的问题,保证了地球化学图件的原始性、真实性与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1∶10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是根据统一标准和要求编制的专题数字地质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1∶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为数据源,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吸收近年来地质调查1∶25万、1∶20万、1∶5万等区调工作新成果、新资料,应用地质编图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编制而成。以年代地层单位为主、辅以岩石地层的表示方法,侵入岩按“岩性加年代”表示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基础地质的研究程度。地质图数据库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数据量约为1.2 GB,标示了岩石地层单位5347个图例,侵入体“岩性加时代”单位1780个图例,跨省区重要断裂93条,各省(市、自治区)内重要断层558条,同位素年龄数据1545个(组),有代表性的钻孔382个。所有地质体的面元及线元、同位素年龄和钻孔都建立了相应的属性,相邻图幅之间进行了接图处理,编写了编图说明书和元数据。数据库采用统一的线型库、符号库、色标库等,成图过程全部采用MapGIS6.5平台计算机辅助成图,成图精度高,质量好,符合设计要求,全国64幅图采用分4个片区的工作方法,最后统一编制而成。该数字地质图是目前中国资料最全、内容最新的1∶100万地质图,是中国第一份应用GIS技术的1∶100万数字地质图的最新成果,充分反映了中国地质构造特点和当前地质研究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方法的中国1 km土地覆盖分类制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确的全球及区域土地覆盖数据是陆地表层过程研究的重要基础。在集成研究兴起和多种数据并存的背景下,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进行大尺度土地覆盖制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证据理论清楚地表达了由于不确定和不完全信息所带来的对命题认识的“无知”,能够确定相应的假设在目前的认知与知识状态下的确定、不确定和“无知”程度,是多源数据决策融合的重要方法。基于证据理论,将2000年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植被图集(1∶100万)的植被型分类、中国1∶10万冰川图、中国1∶[KG-*2]100万沼泽湿地图和MODIS 2001年土地覆盖产品(MOD12Q1)进行了融合,最终基于最大信任度原则进行决策,产生了新的、IGBP分类系统的2000年中国土地覆盖数据。新的土地覆盖数据在保持了中国土地利用数据的总体精度的同时,补充了中国植被图中对植被类型及植被季相的信息,更新了中国湿地图,增加了中国冰川图最新信息,使分类系统更加通用。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1∶5万区调从1976年首开会东四幅起,到“七五”末,完成面积近5万km~2,图幅107.5个(含成矿带及城市区调等),但方法上亦处于探索阶段。同期,地矿部“七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系统的1∶5万区调方法试点,并取得了一批有指导意义的成果和经验,其集中反映在一套已公开出版的三大岩类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为推广运用地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新一轮1∶5万区调提高成图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关于编制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几个问题的探讨黄继红南京市地籍管理处,南京,210018关键词:土地利用,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图件编制,江苏南京DiscussionOntheCompilationof1∶50,000Land-UseMap¥Huan...  相似文献   

8.
DLG是一种将地理要素分层存储的矢量数据集,其包含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利用其属性信息,将空间展布的各要素以符号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传统地形图以供使用者判读、应用,将会大大提升传统地形图的生产成本、成图周期,弥补传统地形图现势性差的弱点。笔者借助ArcMap平台,通过投影转换、样式符号制作及要素符号化、符号标注、制图综合及图面整饰一系列过程,详细介绍了从1∶5万DLG数据库至传统地形图的转换过程,并总结出了转换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工作,同时提出了利用mxd文件模板采用修改数据源的方法可实现同比例尺其他图幅的快速转换,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利用DGSS系统进行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成图过程中,绘制单元素地球化学图(平面等值线图)时,由于布点等原因,图幅边部一般未能有效控制,往往造成图面完整性较差。利用扩边数据对图件进行扩边处理,配合由内图框制成的载剪框的使用,解决了利用原始数据绘制地球化学图不能完整充填图幅的问题,保证了地球化学图件的原始性、真实性与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地质部物探研究所,陕西省地质局综合研究队承担的“区域重力资料整理,处理成图自动化”研究是地质部重点科研项目,自七八年下达至八一年先后列为科技计划。本项目主要是配合目前各省相继开展的1∶20万区域重力测量工作,以提高其各个环节的精度和效率而设计的。方法技术的研究包括利用航照技术解决不规则测网重力测量中的测地工作(主要由陕西省综合研究队承担)和建立“区域重力资料整理、处理、成图自动化系统”—简称RG—81系统(主要由物探研究所研制)。  相似文献   

11.
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方法和GIS技术,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构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模型,分析上一轮规划以来邹平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从1996到2005年近10年间,邹平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明显。其中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量最大,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主导原因为城镇工矿及交通水利等建设用地的逐年增加,这与邹平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及经济快速发展密不可分,而城镇工矿用地与GDP、非农业人口存在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未利用转出地类主要为农用地,这一定程度上缓减了因建设占用农用地所引发的农用地规模不断下降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银川平原普遍存在的土壤盐渍化问题,文章对银川平原的土壤盐渍化程度及潜在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利用Landsat 8 OLI数据与野外实测数据,选取地面高程、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植被指数、盐分指数及干旱指数为预测指标并提取指标值建立数据集,结合野外实测样点数据,建立基于异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神经网络算法的盐渍化灾害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建立预测模型时,选择Radial Basis Funciton作为模型的核函数,c=100且g=3时预测精度最高可达85%;(2)研究区轻度盐渍化土壤面积约854 km2,中度盐渍化土壤面积约985 km2,重度盐渍化土壤面积约231 km2,主要分布在平罗县西大滩、银川芦花和吴忠苦水河地区;(3)银川平原北部的土壤盐渍化情况较严重且多分布于耕地周围的撂荒地以及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的地区,耕地资源中土壤盐渍化状况较严重,应注重耕地的合理灌溉与排水,增加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MAPGIS的1∶50万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坤  张剑波  杨慧 《地球科学》2002,27(3):293-296
土地利用资料是国家重要的基础地理资料 .针对全国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建库管理会对国家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MAPGIS为基础 ,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提出系统总体上应有的数据编辑、查询、统计等六大模块及其主要的功能 .详细说明了在MAPGIS平台的支持下全国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数据组织方式 ,以及外部属性与图形数据的关联方式、图库中图元的B+ 树索引的结构、数据检索、输出流程等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 .  相似文献   

14.
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农业与牧业用地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1989年和2000年的两期Landsat-TM数据和相关的统计资料以及气候数据,应用转移距阵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地处典型农牧交错带地区的兴和县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和草地是研究区域中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Landsat-TM卫星影像数据和统计数据比较一致地反映农田和草地面积的变化;农田和草地的相互转换率在各种用地相互转化中非常剧烈;农业与牧业用地的互动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农业和牧业用地的互动特点是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同时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分区—分层—分波段方法,对贵州省大方县1988年、2001年、2009年三期TM影像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并对其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个时间段内耕地既有扩张也有缩减,但总体面积减少,减少幅度为33%;林地扩张范围大于退缩范围,总体面积增加,增加幅度为34%;草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空间格局变化剧烈,总体减幅为11%;建设用地数量上持续扩张,增幅比例最大,增幅达715%。总体而言,人类活动是影响大方县土地利用数量和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海拔和坡度等自然因素对耕地、林地的扩张和退缩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城镇用地动态扩展及驱动力分析——以天津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何丹  蔡建明  周璟 《冰川冻土》2009,31(1):148-157
使用19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中期和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以及2007年覆盖天津市的中巴资源02星影像,采用人机交互式解译2007年影像得到整个研究期的城镇动态扩展变化信息,分析了天津小同时期城镇扩展的过程、特征、速度和强度.通过计算天津各个区县的城市扩展强度指数(UII)并采用自然断裂点分类来分析城镇扩展的空间分异,采用分维数分析了城镇扩展的形状特征演变,围绕新城和主要交通线建立缓冲区总结出一些城镇扩展的结论和建议.最后,分析了天津近20多年来城镇扩展占用周边土地的情况,并粗略探讨了影响天津城市扩展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7.
赵小祥  付丽莉  狄群 《江苏地质》2011,35(3):286-289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全面查清了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将这些数据最终以数据库的方式进行储存和管理。介绍了建库要求,阐述了数据入库前的检查步骤,研究了数据库建设的方法和步骤,给出了数据库建设流程。  相似文献   

18.
基于 RS 和 GIS 技术,采用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探讨了2002、2011两年重庆市酉阳县板溪乡不同地形梯度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特征和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程度。结果显示:建设用地、耕地和水域对地形条件的选择性较强;建设用地主要聚集在海拔〈850 m、坡度〈15°176;的区域,耕地主要聚集在海拔〈1050 m 和坡度〈25°176;的区域,5和7级地形位为制约水域分布的地形条件;2011年,灌木林地在海拔650-1250 m、坡度〉15°176;的区域集中增加。总体上,该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程度较高,但仍然存在耕地分布不合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理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土地科学领域专家和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结合商河县郑路镇项目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利用状况,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分析,指出土地整理应寻求社会、生态和经济三大效益的最大结合,实现效益最大化,最终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1974年MSS、1999年TM、2007年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辅以实地踏勘,考虑一个完整的峰丛洼地等,扣除其平坝部分后作为评价单元,获得了贵州省盘县3个时期的石漠化数据并计算了石漠化和无石漠化土地的演变轨迹。相应于1974年、1999年、2007年3个时段,研究区土地退化演变轨迹可分为8种,并可进一步归纳为不变型、逆转减弱型、反复型和加重型4种演变过程类型,从1974年、1999年到2007年未发生过变化的不变型轨迹面积占较高的比例。研究区的喀斯特土地可分为石漠化土地、无石漠化土地、石漠化已恢复土地和潜在可恢复石漠化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